黑塞哥维那

遇见波斯尼亚古风,寻踪瓦尔特

发布时间:2020/10/21 20:56:45   点击数:

波黑

遇见波斯尼亚古风,寻踪瓦尔特

波黑共和国,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语:Bosnai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и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语:BosniaandHerzegovina),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相当于广东省面积的三分之一)。

简要历史: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5世纪后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9世纪沦为奥匈帝国属地。年并入塞尔维亚王国(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年宣布独立。

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即年-年期间的波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截止至年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穆克联邦、波黑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

莫斯塔尔是波黑南部的黑塞哥维那地区最大的中心都市,人口约13万人左右,东北距首都萨拉热窝约80公里。

古莫斯塔尔城最经典的场景就是这座横跨雷特瓦河深谷的古老石桥,始建于年,毁于年,-年重建恢复。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斯塔尔随处可见战争留下的废墟和建筑物上的弹孔。拱桥距水面20米,这个高度,让象征着勇气且始于年的“拱桥跳水”成为夏日炎炎时莫斯塔尔的特色活动。

石路深巷,纵横交错,漫步于此,会让人迷失于古波斯尼亚微风拂面般的气息中。

莫斯塔尔,美丽安静的古城,经历战争的千疮百孔,展现在眼前的是满满厚重的历史。

面对潺潺的雷特瓦河水,伴着淙淙水声和飘荡的祷告声,尽管在N多的文字里,知晓莫斯塔尔的山水,但真到了跟前,还是被惊艳到了。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浓烈的油画,鲜艳得那么放肆,那份毫不修饰的美,在惊叹中印刻进了脑海,难以磨灭。

贝拉盖(Blagaj)

贝拉盖地处莫斯塔尔盆地,离莫斯塔尔城只有15公里,是个很小的小村庄,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贝拉盖最大的特色便是贝拉盖的古老哈纳卡(哈纳卡,伊斯兰教里的修道院,建于16世纪)。这座修道院建在岩溶地貌的布纳河源头旁,瀑布飞坠,溪流叮咚,山林静谧,修院隐于其中,大有隐世修仙之感。人与自然共存的范例。

刚刚进入萨拉热窝老城,大雨刚停。阴云密布,彷佛要诉说着什么。

迎面看到拉丁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简要历史: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被奥匈帝国土耳其军队打败,巧合的是,6月28日又是塞尔维亚成立日。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进行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在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途经拉丁桥北,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由此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始建于年。旧市区中心以产东方特色的铜、银手工艺品著名。市中心仍保存许多土耳其时代的旧建筑。

黄堡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防御工事,目前是一个公园,俯瞰萨拉热窝全城的最佳观赏地点。

黄堡上面还是中国人民更为熟悉的一个场景,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片尾,德国军官在一个山坡上说:“SehenSiedieseStadt?DasistWalter”(看这座城市,这就是瓦尔特)。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等主演。该片讲述了游击队长瓦尔特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让打入内部的间谍现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的故事。该片于年11月30日在匈牙利上映。随后在中国风靡一时。

萨拉热窝兴建的速度并不快,几乎保留了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取景地。影片中穿着体面的游击队员们只是冷冷的、不苟言笑地去付诸于行动。在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面前默默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又不失坚毅地穿行。该片的主题音乐非常好听,庄严、肃穆,还带着隐隐的激扬。它不是进行曲般引领着我们一路冲杀,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没有枪声的日子就要到来。

瓦尔特象征着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他已经成为了萨拉热窝这座城市最主要的名片之一。

米利契卡河沿岸的萨拉热窝老城风光。群山环抱之地,雨后更显清丽与古朴。老城面积不大,有意思的是却坐落着清真寺、天主教堂、犹太教堂、东正教堂。多文化多宗教在此地和谐共处。

作为一个旅行者,无论你如何不忍,伤痕累累仍是萨拉热窝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新老城穿越,沿路逐渐恢复了现代化的繁华,热闹有序。

或许,殇还在心里、在记忆里、在基因里,所以才更懂得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才更懂得欣赏眼前的色彩缤纷。

作为旅行者,谁都不愿意去体会殇之地的深切悲痛。

透过人们的眼睛,我彷佛看到望向充满希望的彩色般的未来。萨拉热窝,沉重的历史,古老沧桑,精美的建筑,和谐美好。琳琅的商品,热闹的集市,孩子的笑脸,依然历历在目,都深深打动着我。

原本以为,这里终将活在战争的阴霾下:阴郁,颓败,伤痛。但我们不断收到来自这座城市的惊喜和礼物:欢喜,肆意,热烈。依旧信仰光明的那份坚毅和力量。

对,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东欧之旅年系列的三篇文章完结,感谢思迈时光范晓亮全程领队。)

欢迎阅读Panda先生相关文章:

黑山:《不慕世间繁华,依旧静守山海》

塞尔维亚:《古老与摩登的混搭,硝烟散尽之后的温情》

格鲁吉亚:《迎着高加索的风,走进上帝的后花园》

柬埔寨:《高棉的微笑-湄公河上的千年吴哥文明》

斯里兰卡:《遇见锡兰微笑—轻抚“印度洋上的最后一滴眼泪”》

摩洛哥:《北非花园—欧非大陆交界处的异域美梦》

土耳其:《独星捧月—横跨亚欧大陆的蓝色史诗》

欢迎留言评论,感谢点赞支持Panda先生。

长按2秒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186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