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如果想找个人少景美又便宜的欧洲国家自驾游

发布时间:2017/12/1 11:28:06   点击数:

“这是你们的钥匙和文件,祝你们一路顺风!”机场租车公司的小哥卷着斯拉夫大舌头,和我们道了别。

我俩七手八脚爬进小车,只兴奋了五秒钟,老沐就傻了眼:“这车怎么没P挡啊……”

FIATC里复古激萌的内饰。

在他的认知里,只知道“P、R、N、D"四个挡各司其职,少了个P,这车是怎么停稳的?如果强行启动,不会给人弄坏了吧?我推他去找刚才的小哥问一下,他死活不愿意,生怕露了怯人家不租给他。

没办法,只好问谷歌,问度娘。折腾十分钟以后,总算搞明白了,道理很简单,这车和Smart一样,AMT变速箱,就是没P挡,要用N挡+手刹驻车,起步的时候也没有怠速,直接踩油门就走。

阿呆和阿瓜终于慢吞吞上路了。

终于能开走了!一个小插曲,阿呆在酒店外面绕了三圈才找到停车场入口……

●●●

和风光旖旎的黑山亚德里亚海滨相比,塞尔维亚就是北方村儿里的土亲戚。但正是在它一穷二白的深山中,藏了不少中世纪留存至今的东正教修道院,其中有三处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在科索沃境内),保留了极为精美的湿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乔托,绘画的师承就在此处。

刚上路的时候有点懵,车都租了就给我们看这个!直到见了真神……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的国王教堂里,四面八方年历史的湿壁画让人叹为观止。

虽然有如此惊人的建筑与壁画留存,但网上相关的信息却少得可怜,搜专门的游记,至少中文的一篇都没有,英文的也不多见。我们隐隐有了寻宝的感觉,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修道院肯定少有人问津,意味着我们将有很多机会,与六百年甚至八百、一千年历史的艺术珍品共处一室,无人打扰。它们无疑都是绝版,现在人能做的,只有尽力保护,多留住一时是一时。真是想看要趁早啊!

索伯查尼修道院的湿壁画算是保存相对完整的,但也有不少已经模糊难辨了。

接近这些修道院可谓困难重重,除了信息匮乏、交通不便,对塞尔维亚中世纪史的无知也是一道障碍。光是那一长串名字超难记的王朝,就已经让人想弃剧了。找到一本陈丹燕的《捕梦之乡》,里面有一章讲述了14-15世纪统治塞尔维亚的拉扎列维奇王朝两代国王的事迹,虽然有些细节看着可疑,更像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但已经是难得的中文资料。而被各路文青推崇的帕维奇老爷子的《哈扎尔辞典》,通篇都是瑰奇的不经之谈和似是而非的历史片段,不要想着按图索骥。

《哈扎尔辞典》和《捕梦之乡》,我们唯二找到的中文参考书。前者只能算兴趣阅读。

为了帮助你们也帮助我们自己,大致了解这些修道院的来历,以及它们的缔造者与守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也做了一个——

塞尔维亚中世纪小辞典

是的,近年的塞尔维亚中世纪史,只要搞清楚这两个王朝、六个人、一种绘画形式、一种建筑风格和一场战争就够了!最重要的历史遗迹都和它们有关。

(什么,你还嫌多……)

尼曼雅王朝(-)由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建立,开创了塞尔维亚中世纪最辉煌的篇章,国力空前强盛。朝代的徽号是红盾上的双头鹰。如今,塞尔维亚国旗上还有双头鹰的纹饰。

双头鹰图案常见于东欧国家的国旗/国徽,源于拜占庭帝国。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中古时代的塞尔维亚贵族,年时,成为拉西加大茹潘(类似于行省省长、诸侯),由于他杰出的功绩,后世称他的统治是尼曼雅王朝的开端。他建立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并安葬在此。塞尔维亚东正教会将他封为了圣人,称圣西蒙。

在斯图德尼察修道院的壁画中,圣西蒙身着黑衣,长髯及胸,一派年高德劭的修士风范。图片来自修道院画册。

圣萨瓦(-)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最小的儿子。他的头衔多到数不清,包括东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首任总主教、塞尔维亚首部宪法的创立者、塞尔维亚中世纪文学的开创者等。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贝尔格莱德的圣萨瓦大教堂供奉的便是他。

在斯图德尼察修道院的壁画中,圣萨瓦手持经卷,身穿白底黑色十字僧袍,面目儒雅清秀。图片来自修道院画册。

圣萨瓦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曾因谋反被镇压,但得到了小弟的宽恕。二哥斯特凡·尼曼雅二世被称为“首位加冕者”,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中残破不全的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像。图片来自修道院画册。

拉扎列维奇王朝(-)由拉扎尔大公(拉扎尔·赫雷贝里亚诺维奇)建立,只存续了父子两代。是塞尔维亚中世纪王朝的尾声。

拉扎尔大公(-)塞尔维亚大公,也被称为拉扎尔沙皇。他统一了塞尔维亚中部的广大地区。14世纪80年代,塞尔维亚南部和科索沃屡受奥斯曼土耳其侵扰,拉扎尔大公被迫迁都至克鲁舍瓦茨。年,他在著名的第一次科索沃战役中,被奥斯曼土耳其王子巴耶塞特斩首。忠心耿耿的守卫最终抢回了大公的头颅,带回塞尔维亚,葬在拉瓦尼察修道院。

克鲁舍瓦茨城中的拉扎尔大公青铜像,头戴王冠,拔剑四顾。

米莉察大公妃(-)拉扎尔大公的妻子。在科索沃战役战败后,曾经短暂领导塞尔维亚。年创立了柳波斯尼亚修道院,在年左右成为修女,并终老于修道院。

柳波斯尼亚修道院中安葬米莉察大公妃与其他塞尔维亚贵族遗孀的墓园。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拉扎尔大公与米莉察大公妃之子,塞尔维亚国王。15岁时在科索沃战役中丧父,跟随母亲在修道院长大成人。20岁时,斯特凡被杀父仇人巴耶塞特一世召至奥斯曼帝国为侍从,随同巴耶塞特一起出战。以此为代价,他维持了塞尔维亚的安定和平,并大力发展了经济、文化和军事。年,巴耶塞特被帖木儿击败,客死异乡,但斯特凡被放归贝尔格莱德,随后又与匈牙利交好,成为匈牙利王国的属国国君,始终维持处于夹缝中的塞尔维亚的和平。斯特凡死后被封圣,并被尊为“高尚的斯特凡”。在陈丹燕的书中,他被亲切地称为“小斯特凡”。

贝尔格莱德的卡莱梅格丹城堡,据说小斯特凡回归塞尔维亚后曾在此居住。

湿壁画(Fresco)始于13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之前在欧洲十分兴盛的壁画形式。是指在墙壁上涂抹灰泥,并刷上石灰浆,趁石灰浆未干时,将干粉颜料与清水混合制成水性颜料,涂抹在墙壁表面潮湿的灰泥上的画作,故名湿壁画。湿壁画的操作十分困难,后来就被油画取代了。但塞尔维亚的湿壁画成就极高且多数保存得不错。

索伯查尼修道院中保存得极为完好的湿壁画。可以想见它们刚画成的时候,该有多么磅礴绚丽,置身其中真的如同置身天国。

莫拉瓦学派(MoravaSchool)塞尔维亚中世纪的一种建筑流派,由拜占庭式风格演化而来,从高处俯瞰,莫拉瓦风格的修道院建筑整体是三叶草的形状,主堂两侧的半圆形建筑是祈祷室或者忏悔室。修道院外部有花窗纹饰,内部有湿壁画,都极尽精致。

从网上找了一张算能看出莫拉瓦风格的照片现学现卖。可以看到马纳西加修道院最高的主堂右侧有半圆形的建筑。老沐专门认得穹顶下的“波浪裙边”。图片来自GoogleMaps。

第一次科索沃战役年,拉扎尔大公在科索沃平原与入侵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之间展开的战斗。塞尔维亚勇士克比利奇刺杀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穆拉德一世的儿子巴耶塞特一世(绰号“闪电”)杀死了拉扎尔大公。巴耶塞特随即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联军,经此一役,塞尔维亚彻底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长达5个世纪。如今,塞尔维亚还在喝着苦涩而多渣的土耳其咖啡。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返回贝尔格莱德的路上,我们看到了陈丹燕书中所说的“科索沃英雄路”要塞。据说塞尔维亚大军便是从此出发前往科索沃平原,和奥斯曼大军决一死战的。

●●●

第二天早晨春光明媚,我们离开贝尔格莱德,驶入了A1高速。阿呆管开车,阿瓜管带路!

塞尔维亚中世纪修道院之旅

3天,约公里

游览主题中世纪历史

艺术

建筑

宗教

人文/风景摄影

适合谁重度人文历史迷

不想走寻常路的另辟蹊径爱好者

路线强度初级。自驾走山路,食宿条件比较简单

花销经济。山里还想花什么钱,门票也没人收

Day1:贝尔格莱德→①马纳西加修道院(km)→②拉瓦尼察修道院(35.5km)→③拉扎利察宫廷教堂(58.6km)→GarniHotelNicolo(2.7km),全程共约公里。

住宿:GarniHotelNicolo

首日的自驾路线图,抵达马纳西加修道院前,大部分都是高速路,之后就是速度起不来的乡间公路了。地图来自GoogleMaps。看不清可以点开放大。

①马纳西加修道院(ManasijaMonastery)

位置:44.,21.

我们的第一站,是小斯特凡(还记得是哪位么?斯特凡·拉扎列维奇)的埋骨之所。这座修道院由他在6-年兴建,建成后成为了塞尔维亚的文化中心。

修道院藏在贝尔格莱德以南公里的山间峡谷中,宛如一座城堡,11座高大的塔楼将修道院包围起来,气势不凡。那一刻我们恨不得有一架无人机,能航拍这个山谷中年未变的情景。年,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名单,整片修道院和园区修复得有些过于整洁了,但还是能看出莫拉瓦学派建筑的鲜明风格。

爬上塔楼瞭望马纳西加修道院,庭院里只有园林工人在干活,修女在巡逻。偶尔有几个当地人开车过来朝觐。

高塔下整饬一新的修士居所。房屋的风格让我们想起了土耳其的番红花城。

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修道院的屋顶被拆了,近两千平米的壁画暴露在风霜雨雪中,如今只幸存四分之一,包括小斯特凡的画像。可惜巡视的修女拒绝了我们拍照的请求。

偷拍了一张教堂内部。

②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Monastery)

位置:43.,21.

继续向南行半个多小时,就能看到莫拉瓦建筑的老祖宗——拉瓦尼察修道院。它建于-年,安葬了小斯特凡的父亲拉扎尔大公。

这种粉色的石头也是莫拉瓦建筑常用的,柔和而优美。修道院顶部的十字架,如果我没有认错,是百合十字架,一般用于供奉圣母的教堂,或是安葬死者的墓地,表示纯洁与哀思。

修道院多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毁坏,如今经过修复后,还是能看到非常精细的纹饰和花卉图案。修道院内部的湿壁画不是同一时代绘上去的,如今可以看到描述拉扎尔大公战死时的画面,还有米莉察大公妃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Vuk和小斯特凡。

拉瓦尼察修道院位于一个小山谷里,配上小巧的庭院,十分精美。尽日无人,很想在欧洲七叶树下的长椅睡一觉。

③拉扎利察宫廷教堂(LazaricaCourtChurch)

位置:43.,21.

为了换取教廷对王位的承认,拉扎尔大公同意在塞尔维亚基督教尚未普及的地区兴建修道院和教堂,于是就有了这座位于当时新都城克鲁舍瓦茨的教堂。教堂形制紧凑,外部的雕刻纹饰非常精致,中世纪感扑面而来,但是内部看着很新,或许是因为战乱时期修建,没有合适的画师前来工作。

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公园内,外观活像艺术品。修道院的壁画里,常常会描绘国王与王后手捧一座小教堂献给耶稣基督的情景。拉扎利察宫廷教堂就像画中那么精致。

在逛拉扎利察宫廷教堂时,天忽然下雨了。低垂的雨云配上克鲁舍瓦茨那股寥落的故都气氛,让人有些伤感。

废墟前的男孩与狗。

克鲁舍瓦茨市中心最奇特的建筑,简直说不清美丑。这座摩拉瓦河畔的工业城市乏善可陈,却是探寻悲情的拉扎列维奇王朝历史不能错过的一站。左滑看在老沐心里,这栋楼让他想到了什么……

住宿:GarniHotelNicolo

位置:43.,21.

位于克鲁舍瓦茨(Kru?evac)市郊的这家汽车旅馆在Booking上评分很高,设施新,靠近大路。免费停车自不必说,房间虽小但干净,还有简单精致的早餐。离开的时候,热情的老板娘把自产的有机蜂蜜塞到我们手里。房价元人民币。

汽车旅馆餐厅的墙面装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冷冷来个幽默。

Day2:GarniHotelNicolo→④柳波斯尼亚修道院(30.6km)→⑤索伯查尼修道院(km)→⑥斯图德尼察修道院(77.5km),共约公里

住宿: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客栈

第二日的路线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离开柳波斯尼亚修道院后,首先开到了最南端的索伯查尼修道院,而后原路返回六十多公里,走岔路回到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住下。

④柳波斯尼亚修道院(LjubostinjaMonastery)

位置:43.,20.

年,米莉察大公妃捐赠修建了这座青翠山谷中的女修道院,希望能作为未来的墓地。第二年科索沃战役爆发,塞尔维亚战败,米莉察大公妃带领许多战死贵族的遗孀,在柳波斯尼亚修道院出家为修女。她们去世后都安葬在此。

柳波斯尼亚是一座女修道院。内堂里看门的嬷嬷,看上去就跟修道院一样老。虽然我已经穿了长衣长裤,她还是拿出一块纱笼布,让我围在腿上,因为我的牛仔裤太紧了。着装要求如此严格,可见此乡信仰之虔诚,风气之保守。

陈丹燕在书中专门提及,柳波斯尼亚修道院使用的蜡烛为当地特产的松香所制成,有股独特的香气。只需捐款10第纳尔(约人民币6、7毛钱)起,就能点蜡烛祈祷。

修道院的外墙,历史上应该有过河流,现在只剩干涸的河道,但依然十分美丽。

修道院中的壁画,这位是大天使米迦勒。他的脸一看就是被故意毁坏的,不用说,是奥斯曼人干的。

⑤索伯查尼修道院(Sopo?aniMonastery,世界文化遗产)

位置:43.,20.

索伯查尼修道院是此行最偏远的一座,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城市新帕扎尔的郊外,距离科索沃只有十几公里。新帕扎尔的居民多为穆斯林,城里有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乍一看和土耳其没什么区别。

开车穿过新帕扎尔市区,随处可见宣礼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索伯查尼修道院的湿壁画是拜占庭和塞尔维亚中世纪壁画艺术中最杰出的范例,这些壁画绘于-年间,其中包括著名的圣母升天像。17世纪末,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一次袭击中,修道院的穹顶被掀掉了,如今整体外观得到了修复。

索伯查尼修道院与它所在的Ras古城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能由于正在维修,可能因为地处偏僻,游人罕至。

那天下午我们是唯一的到访者,有人可能通过监视系统看到我们,进来打了个招呼又离开了。我俩坐在内堂正中的地板上,抱着膝盖看了很久,直到日头西斜不得不离开。

TripAdvisor上有人报告说修道院正在维修,我们一开始还担心不开放,还好没白跑。到访时已近黄昏,庭院中空无一人,进门处还搭着脚手架,修复工作的确在进行中,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大部分壁画精品。

当真美不胜收。

索伯查尼修道院著名的圣母升天图。

⑥斯图德尼察修道院(StudenicaMonastery,世界文化遗产)

位置:43.,20.

辉煌的斯图德尼察修道院是我们此行最期待的地方,果然没有令人失望。从索伯查尼修道院出来以后,继续开了70多公里,然后经过一段11公里的山路急弯之后,七荤八素的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山谷中的秘境。

修道院的围墙,沿着墙根有不少建筑遗址,有些毁于战火,有些败给了岁月。斯图德尼察作为塞尔维亚最重要的修道院,几乎所有登上过王位的人,都希望在此留下自己的印迹。

修道院所在的山谷景色极美,遗世独立。

修道院建于年,由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在退位不久后兴建,主体建筑是由美丽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的圣母教堂,以及旁侧的国王教堂,都布满了珍贵的湿壁画。我们去时城里早是一片夏意,而在这山谷之中,巨大的樱花树和紫玉兰树却正值盛放,让人想起白居易笔下的大林寺。

时值4月中旬,正是人间芳菲尽的时候,斯图德尼察这株樱花却盛开如雪,与圣母教堂的白色大理石外墙正是绝配。

在中国,但凡古寺名刹都有镇刹名木。万里之外,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也有一株樱花,一株辛夷,都不是凡品。辛夷背后是国王教堂。

暮色中的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圣母教堂。由于修建年代很早,可以看到此时莫拉瓦风格尚未完全成型。

虽然是艺术小白,但也能看出这些壁画,与在意大利常见的富丽丰腴的风格截然相反,充满肃穆的苦修意味。修士告诉我们,这面墙上画的是沙漠里的修行者,其中一人的发须已经长到可以缠绕在自己身上,其他人也形容枯槁。

耶稣受难图位于修道院内堂最重要的位置,占据一整块墙面。肉眼仰望时无法看到的细节,在从修道院买回的画册里一一呈现。仔细看耶稣的面容,真的会被感动。

修士说壁画中的蓝色颜料,是用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制成的。修复壁画时,光是找回这些颜料,就大费周折。大约两百年前,壁画曾经被野蛮修复过一次,对原画造成了很大破坏。上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用更科学的办法修复壁画,这项庞大的工程至今仍未完工。

圣母教堂中的湿壁画。可以看到左侧的笔画上密密麻麻的白点,就是经过暴力修复的恶果,非常遗憾。

相比之下,国王教堂内的湿壁画更为完整鲜艳。

修道院里有修士们的宿舍,也是近千年历史的老古董了。黑袍子大胡子的修士们出出进进,举止都很有威仪,也会耐心解答游人的疑问。遗憾的是一到晚上7点关院门,让老沐拍摄修道院夜景的心愿落了空。

这一晚,停车场上也只有我们孤零零一辆车。

住宿: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客栈

位置:同上

新落成的客栈紧邻修道院,可以在此体验山中隐士的生活。客栈的条件比我们想象中的苦修之所要好,20欧一人的房价还包含了早餐与晚餐。房间有热水,有足够的毯子御寒,简朴的单人床头,挂着木制十字架,一尘不染。订房只能发邮件,邮箱地址是konakstudenica

gmail.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dqh/141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