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当地气候 >> 多图详解脊髓炎的康复治疗方式
脊髓炎
脊髓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灰质或白质发生自身免疫性炎性病变的一组疾病,该病以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二便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脊髓炎的康复治疗方法。
急性期床边康复
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是使患者感到舒适的肢位。仰卧位时在患者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肩胛、上肢、膝关节、踝关节下垫软枕,用毛巾卷使腕关节保持伸展位,尽量在足部放一个架子将被子支撑起来以防止重物使足下垂,同时足掌前部与床头之间应垫垫子防止足下垂,但要避免刺激足底中间部。侧卧位时使患者上侧的肘关节保持伸展位,下肢略前屈,肢体下都应垫软枕,背部垫长靠垫使其保持侧卧位,尽量使头部和脊柱保持在一条力线上。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为防止关节挛缩,须对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徒手训练,也可以使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器训练。训练时须动作缓慢,范围由小逐渐增大,每日1次。可使用夹板、矫形器保持手足关节位。
分指板:
足托:
残存肌力的维持
上肢和躯干的肌训练,不仅是为了防止发生肌萎缩,还要锻炼出比下肢更强的肌力,代替双腿的功能。因此,卧床期间的早期就需进行床边运动,包括通过哑铃、拉力器等器具来增强上肢力量。
瘫痪部位残存肌力的强化顺序:首先依靠主动辅助运动来增强较弱的残存肌力,逐渐过渡到使用以主动运动为主的运动疗法;能够主动运动后,再加上抗阻运动。对于高位截瘫呼吸功能障碍来说,呼吸肌的训练亦很重要。
上肢及腰腹肌肌力锻炼:
坐位平衡训练
良好的坐位平衡是从床上训练过渡到离床训练的关键。颈髓损伤患者,长时间卧床后多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训练需缓慢进行。首先从摇高床头30°开始训练,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次训练15~30min,逐渐摇高床头,直到床头90°后患者能保持长坐位2小时不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然后过渡到端坐位(屈髋屈膝各90°,双足着地,床边坐位),辅助训练者从各个方向给予患者推力,破坏患者的坐位平衡。
坐位平衡训练:
神经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后,损伤端长时间缺乏刺激会逐渐萎缩凋亡。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给予损伤后的运动皮层给予刺激,可以增强神经修复。
经颅磁刺激:
血管运动神经调节重建治疗对策:逐渐增加坐位训练;在深呼吸训练的同时,进行上肢上举运动对于促进腹部、下肢静脉环流有益;穿戴腹带;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穿戴弹力袜;肢体按摩;应用气压血液训练驱动治疗。
坐位训练: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
慢性期的康复训练
起坐训练
用肘支撑起坐方法:
翻身起坐方法:
抓床挡起坐法与抓绳起坐法:
斜台站立训练
斜台站立位保持训练适用于T6以上截瘫及四肢瘫患者。
训练步骤:斜台平放,患者平躺在斜台上,上肢戴上血压计,量血压,将患者固定在斜台上(注意,开始时腹部及下肢须使用腹带及弹力袜);使斜台倾斜15°(头高脚低),观察血压变化,5min后无异常则可再增加15°,直到保持30min为止。
训练过程中如发生面色苍白、头晕、虚汗、哈欠、意识模糊等低血压表现或者血压计显示血压改变较大,则应立即将斜台平放或者改为头低脚高位。训练频率为每日2次。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转移及轮椅训练
床轮椅侧方位转移训练:
床轮椅前后位转移训练:
由轮椅向地面转移训练:
地面向轮椅转移训练:
轮椅上减压训练:
翘小轮训练:
轮椅上下台阶训练:
步行训练
①四点步行:左手出前方,骨盆提肌起作用抬高右腰部,右下肢摆出着地,然后右手、右下肢执行动作,将此动作反复练习。
②二点步行:用左手、右足承重,躯干向右前方倾斜,右手与左足同时向前方伸出。
③摆至步步行:体重加在前方双手上,抬起身体,双下肢离开地面向前摆,在双手位置稍后方落地。
④摆过步步行:体重加在前方双手上,努力抬起身体,双下肢离地,摆至双手稍前方位置,髋关节与躯干伸展而落地。
拐杖训练步行
使用拐杖站位保持训练:
使用拐杖坐椅子的训练:
跌倒保护训练:
跌倒后站立训练:
使用拐杖上下楼梯训练:
ADL训练
ADL训练包括穿衣、吃饭、洗漱、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相关理疗
相关理疗包括经颅磁刺激、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蜡疗、水疗、低频电刺激、中频电刺激等。
作者简介
武亮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运动康复科主任与康复研究室主任,国家卫计委“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康复基地主任。擅长神经康复、重症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同时在康复教育和康复管理建树颇多。
本文作者:武亮
本文编辑:曹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