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当地气候 >> 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几乎失去全部出海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通常简称为波黑),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国土面积大约为5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万。该国的地形主要由山区组成,其中迪纳拉山脉穿越整个国家。
迪纳拉山脉,也被称为狄那里克山脉,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重要山系,它从阿尔卑斯山脉开始,沿亚得里亚海岸线向东南方向延伸,全长达公里。
迪纳拉山脉的存在使波黑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平原地带相隔离,导致波黑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内陆国,而这部分海岸平原主要属于克罗地亚。
从地理位置看,波黑看似是一个内陆国,但实际上它在亚得里亚海拥有一小段海岸线。这段海岸线极短,仅约25公里长,且受到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半岛的环抱,使其出海条件非常不利。
波黑曾是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该联邦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六个共和国组成。
在这六个共和国中,克罗地亚拥有最长的海岸线,占据了南斯拉夫大部分的海岸线,因此,大多数南斯拉夫的港口都位于克罗地亚境内。
在南斯拉夫时期,波黑和克罗地亚是同一国家的一部分,波黑可以通过克罗地亚的港口实现出海。但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和波黑成为了独立的国家,波黑若想继续使用克罗地亚的港口,则需支付相应的港口使用费和货物过境费。这无疑增加了波黑出口货物的成本,削弱了其竞争力,限制了其经济发展。那么,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如何解决其出海问题呢?
事实上,解决方法相对简单,那就是利用自身的海岸线。这25公里的海岸线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缓冲区域。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波黑原本没有海岸线,由于迪纳拉山脉的隔阻,该地区的海岸线曾属于威尼斯共和国和拉古萨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海洋强国,随着其版图扩张,南部的拉古萨共和国为了避免被吞并,将与威尼斯接壤的25公里土地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这片25公里宽的沿海土地成为了威尼斯和拉古萨之间的缓冲区,从而波黑获得了这一海岸线。随后经过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的历史阶段,这段海岸线一直属于波黑。但由于这段海岸线的出海条件较差,南斯拉夫时期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
#热点引擎计划#南斯拉夫解体后,这片海岸线成为波黑唯一的出海通道,波黑因此开始着手开发,投资建设了一个海港,名为涅姆港,这是波黑的唯一海港。同时,波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连接首都萨拉热窝与涅姆港的便捷通道,提升了港口的使用效率。通过持续的投资和开发,波黑基本解决了出海的难题,不再依赖其他国家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