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清明节思考ldquo什么是人生最重要

发布时间:2022/3/2 22:43:23   点击数:

想不想知道,那些处在人生暮年的老人,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如果人生是一本打开的书,那些老人的书只剩几页。薄薄几页,已载不动雄心,装不下梦想。在前面的书页中,悲欢离合已一一演绎,成败得失已一一呈现。故事,已成定局。这时,他们想说些什么?

如果人生是一本打开的书,那些老人的书只剩几页。薄薄几页,已载不动雄心,装不下梦想。在前面的书页中,悲欢离合已一一演绎,成败得失已一一呈现。故事,已成定局。这时,他们想说些什么?

智慧老人

什么样的人适合谈人生?

“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这是余秋雨为米奇?阿尔博姆的书《相约星期二》写的中文版序中所说的话。除了告别意识,他还提到“他应该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来俯视众生;他应该很了解世俗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

我们需要智慧老人在生命暮年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可以让我们不用等到人生之书只剩最后几页,再去懊悔有那么多的事情没有完成,或者我们把劲使错了地方。就像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的哀叹,“等我全身都充满癌细胞时,我才知道该怎么活!”

可惜,在过往的人生中,我没遇到过“智慧老人”。米奇?阿尔博姆遇到了,还遇到了俩。

当“拉比”——老拉比阿尔伯特?刘易斯问他:“你可以为我致悼词吗?”他一时不知所措。他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他成了再次被“选中”的人。上次被“选中”是在八年前,他陪着老教授莫里?施瓦茨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为什么是我?”当米奇这样问自己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这非同寻常。因为,他面对的,是两个充满智慧的生命。

莫里?施瓦茨,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年,他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ALS就如同一支点燃的蜡烛,它不断熔化人的神经,使躯体变成一堆蜡,最后把一个人囚禁在自己的身体内。莫里不甘枯竭而死,他决心把死亡作为自己的最后一门课程,把自己变成一本教科书。老教授希望人们“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儿学到点什么。”

“拉比”阿尔伯特?刘易斯与莫里同岁,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犹太教堂的拉比。他是这个教会的缔造者,60年主持同一个教堂,80多岁时从“资深拉比”的位置上退休。他坚持“美丽的信仰”,喜欢吟唱,他曾无数次为临终者送去慰藉。这次,他把“将自己送上天堂”的任务交给米奇。

米奇陪伴莫里不到八个月,每周二去看他,与他谈生,也谈死。那次,他帮老教授写完最后的文字——《相约星期二》。米奇陪伴“拉比”八个月,与他谈信仰、也谈生死。这次,他帮老拉比写完最后的文字《来一点信仰》。

临界体验

人是一种狂妄且傲慢的动物,在死亡的影子还没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往往慢待甚至轻视生命。

心理学中有一种技术,是为了激起人们的告别意识而设计的,也就是逼着你去审视自己的生命,这被称为临界体验。常用的一种是,“假如你的生命还有24小时,你将做什么?”

“我将带着孩子去看望父母,在他们身边渡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我将与爱人手拉着手,一起去海边看落日。”“我将与家人在一起,哪里也不去,翻看老照片,回顾我们在一起的所有美好时光。”……这是在一次心理工作坊中,学员们写出的答案。

在《相约星期二》中,莫里也说出了假如他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的最后24小时怎么过。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最后一天里,有家人、朋友、大自然。但没有工作、金钱、地位。有没有发现什么?我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用来追求的东西,比如工作、金钱、地位,在最后的生命中却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们一直生活在这种错位中!

人生真谛

我们为什么会错得如此离谱?

“拉比”说,“社会惯例告诉我们,如果要快乐,我们必须要得到——新的这个,新的那个,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这个概念是错的。得到了更多,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想要更多。如果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更富有、更美丽、更出名——你会忽略更重要的事情。”

莫里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社会文化导致了人类的自我异化,让我们成为一种狂热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动物。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财富之梦中。我们没有真正地体验世界,而是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如何改变?面对死亡!因为死亡可以拂去外表的尘埃,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谛。幸运的是,我们不必真正需要面对死亡去才能找到人生真谛,我们要认真地听一听那些正面对死亡的智者怎么说。

莫里说:“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

“拉比”和莫里,这两位智者在他们最后的岁月里,一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相约星期二》节选

1、“正因为我在遭受痛苦,我就更容易想到那些比我还要痛苦的人。那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见波斯尼亚那儿的人在大街上奔逃,被枪打死,都是些无辜的受害者……我不禁哭了。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我并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人,可是,该怎么说呢?我非常……同情他们。”关于学生“濒死的人是否有必要看时事报纸”的回答。

2、“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去接受爱,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但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关于学生“患病以后最大的体会”的回答。

3、“如果我能选择的话,就做一头羚羊。那么优美,那么迅捷。”关于学生“来世想做什么”的回答。

4、“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反向力,就像是橡皮筋上的移动。我们大多数生活在它的中间。最后哪一方会赢?爱会赢。爱是永远的胜者。”关于学生“生活的赢家”的回答。

5、“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混混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6、“我决定活下去,至少尽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样活下去,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面对生命终结”的回答。

7、“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关于死亡与幸运的解释。

8、“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关于学生“如何为死亡做准备”的回答。

9、“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生病时会有朋友、同事来探望,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关于学生“家庭问题”的回答。

10、“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肤浅。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的更好。

  害怕衰老是因为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真实的东西,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关于学生“接受衰老”的回答。

11、“我想这么写:一个终生的教师。”关于身后碑文的安排。

12、“我为你们这一代人感到遗憾,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关于婚姻的批评。

13、“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关于火化的调侃。

14、“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关于生命最后二十四小时的计划。

15、“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谈威胁。

16、“我们的文化并不让人觉得心安理得。我们在教授一些错误的东西。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做出决定。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都是我们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别去相信它。”谈文化。

17、“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原谅自己。原谅别人。不要犹豫。”谈原谅。

18、“在商业上,人们通过谈判去获胜。他们通过谈判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爱却不同。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谈爱。

19、“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20、“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关于自怜。

21、“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死亡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我们所   那么,去面对死亡,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于死亡。

23、“接受所有的感情,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的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它不会伤害你。它只会帮助你。如果你不拒绝恐惧的进入,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常穿的衬衫穿上,那么你就能对自己说,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它的支配。我能直面它。

  对孤独也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地品位——但最后要能说,好吧,这是我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现在我要把它弃之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它的感情让我去体验。”有关感情。

24、“人们之所以狂热的追逐金钱,是因为得不到渴望的爱,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是物质的东西是无法代替爱、善良、温柔或亲情的。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要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真正使人满足的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例如时间、关心和闲谈。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能使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关于金钱。

25、“爱是永存的情感,即使你离开了人世,你也活在人们的心里。

  全身心的投入当下的事情中,驰心旁骛是因为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关于爱的永恒。

26、“爱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

  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还是那句,相爱或者死亡。”关于婚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230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