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中国影迷们,瓦尔特复活了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3/3/20 15:40:09   点击数: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_4790093.html

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你知道有个瓦尔特吗?哈哈,稍微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起那个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没错,这就是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原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尽管那个拍摄电影的国家已不存在,导演和主角也已去了天堂,但难忘的记忆以及由此产生的友谊却永留世间。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博物馆开张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下同)

4月6日,伴随着影片激昂而优美的配乐,《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博物馆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开馆,众多市民与媒体记者蜂拥而至,而且中国驻波黑大使季平也出现在现场,他感慨地说:“在中国人心目中,英雄瓦尔特与萨拉热窝是联系在一起的,博物馆会吸引更多中国人到萨拉热窝来。”

电影为什么感人?

南斯拉夫游击队员

说起南斯拉夫电影,无论专业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不约而同的感觉就是写实,而且非常动情。二战期间,南斯拉夫人民以超过万人的巨大牺牲,几乎靠自身力量完成解放,而同纳粹斗争壮大起来的铁托游击队更是享誉世界,瓦尔特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于年公映,年就被引进到中国,成为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很长时间里,从北京胡同到上海里弄,男孩子爱用“瓦尔特拳”PK,其实就是模仿片中瓦尔特和战友以简洁的格斗动作教训对方。至于充满诗意的暗号,还有“战争也需要一些人活下来”的台词,更是传颂了很长时间。

瓦尔特找到了女叛徒

瓦尔特监视女叛徒发出假情报

事实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世界个国家上映过,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多数人是先知道瓦尔特,后知道南斯拉夫,以至于南斯拉夫被戏称为成功进行了“瓦尔特外交”。如今,萨拉热窝早就有瓦尔特大街,大街尽头有瓦尔特的雕像,他的雕塑是低头注视大地,好像是在小心看护着什么,又好像思念着什么,或许用片中苦苦追寻瓦尔特而不得的德国武装党卫队上校冯·迪特里希说的:“萨拉热窝,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瓦尔特曾是这些坚毅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中的一员

新开的博物馆的确留着所有人对电影和人物的思念。据介绍,导演与主要演员的塑像、电影中使用过的道具、影片中谢德钟表店的复原场景,陈列在博物馆一层展厅。影片中女特务使用的发报机原件也引人注目。“肖特呼叫康德尔,肖特呼叫康德尔”,熟悉电影情节的人当场说出这句著名台词。导演哈·克尔瓦瓦茨的遗孀出席了开馆仪式,瓦尔特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的遗孀也专程从塞尔维亚赶来。

瓦尔特主演巴塔。视觉中国

克尔瓦瓦茨夫人说,尽管南斯拉夫已经解体,但她的家庭与电影中仍在世的主要演员都保持着密切联系。萨拉热窝市长斯卡卡在致辞中说,4月6日是萨拉热窝战胜法西斯的纪念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博物馆在这个日子开馆具有特别意义,彰显了萨拉热窝市的反法西斯价值观。他还说,博物馆将促进萨拉热窝市旅游业的发展。

英雄为什么不朽?

真实历史里,游击队员瓦尔特是存在的,可惜他没能看到胜利,在年4月6日萨拉热窝解放的前一天,他触雷牺牲,年仅25岁。这个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一会儿扮装成妇女、一会儿扮装成老人、一会儿扮装成乞丐,谁也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兵,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瓦尔特曾身处其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是这样生活与战斗

据历史记载,瓦尔特所参加的游击队一般被称为“Partisan”,这个词汇来自法语,原指19世纪拿破仑战争期间在西班牙和俄国战场上坚持敌后斗争的部队,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战争中普遍用“Partisan”形容共产主义游击武装,进而被欧洲左翼抵抗运动所接受。瓦尔特在年7月27日参加了黑山人伏克曼诺维奇领导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的起义。他曾经像游击队司令员铁托那样,躲在萨拉热窝商人家里,后者的浴室盥洗池后有个壁橱里,里面的秘密入口通到顶棚下面的隐蔽藏身处,万一有盖世太保搜捕,瓦尔特就躲在那里,他在那里放了手枪和手榴弹,以防不测。

实际上,萨拉热窝的抵抗组织,主要是瓦尔特这样的共产党员领导的”爱国小组“,他们组成三、五个人一群,或十来人或五十人一群的小组,没有制服,武器缺乏,分散行动。虽然缺乏新式武器,但“为了自由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坚决行动起来,正如后来铁托所说:“他们不是正规军,全是 。”

已分散在六国的原南斯拉夫老游击队依然铭记共同领袖铁托

据记载,瓦尔特不仅在城市活动,还有相当时间在山里打游击。他领导的队伍充满阶级友爱,日常上下级之间的礼节和交流一切从简,经常可以看到的是,队员在正式报告之前向领导敬个礼,然后两个人就友好地互相拥抱。在游击队里吗,如果说一个人不配称为“同志”,这简直是最严厉的批评。在这个共同生活和相互依靠的群体中,很自然就会培养出牢固的友谊和真正的归属感,在瓦尔特所在的游击队里,大家不仅为打击敌人而战斗,也是为了保护彼此,这使得游击队的士气持续高涨,勇敢的行为特别受到推崇,因此勇敢者会变得更加勇敢,而那些不太勇敢的人也会尽力追随榜样。

原南斯拉夫老游击队坚守着共同的历史

一名老游击队员曾回忆,部队在年经过波黑某村庄时,“经过两天的战斗,我们又累又脏又饿,但经过村庄时,老百姓都跑到街上迎接我们。营长命令一名战士带领大家高声唱歌行进,于是大家在前进时都昂首挺胸,歌声嘹亮,疲劳一扫而空,步伐变得更加坚定有力,村民们以崇敬的目光看着我们,说‘这是人民的军队,是无产者旅’”。事实上,这样的回忆往往被当事人视为小小的但弥足珍贵的奖励,因此所有的困难和牺牲都是值得的。游击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属于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

城市为什么伟大?

有人说,瓦尔特成就了萨拉热窝这座城市的不朽。从片尾迪特里希上校所站立的迪纳拉山脉远望,位于巴尔干半岛最美丽的萨拉热窝山谷中的这座城市的确美不胜收。萨拉热窝就以多元宗教信仰面貌著称,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共存,又称“欧洲的耶路撒冷”或“巴尔干的耶路撒冷”,是欧洲大陆上罕见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并存的地方。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海报。视觉中国

萨拉热窝始建于年,年成为最先引入有轨电车(Tram或Trolleycar)的欧洲城市,历史上,经历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一战后的南斯拉夫王国、二战纳粹德国扶植的克罗地亚独立国以及二战后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时代,可谓饱经沧桑。而在近现代史上,萨拉热窝更是多次成为国际焦点,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霍恩贝格女公爵索菲亚在此被青年波斯尼亚党人刺杀,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南斯拉夫曾于年在萨拉热窝举行冬季奥运会。

年南斯拉夫解体,随后波黑爆发民族战争,直到年才结束。经过20多年休养生息,萨拉热窝重新恢复元气,但昔日的战争遗迹仍然历历在目,当地百姓对血腥往事的解读更因民族之间的新仇旧恨而南辕北辙,但在纪念反法西斯历史方面,所有人都没有异议,每个中学生都要到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圣地凭吊。扮演瓦尔特的原南斯拉夫演员日沃伊诺维奇形容,尽管南斯拉夫已变成六个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彼此一度不能联络,不能在一起吃饭,甚至不能见面,“但感谢中国朋友的安排,后来大家能聚在一起吃饭。其实,吃什么不是那么重要,能坐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24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