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在土耳其冲突中,欧洲各国的利益纠葛与冲突

发布时间:2022/5/27 12:13:27   点击数: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Greater

Snow

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与法国签署了《法兰克福和约》,德意志最终完成了统一,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从这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年,欧洲的焦点转移到了土耳其身上。在年,土耳其帝国因为内部民族问题而爆发了冲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基督徒因不堪忍受土耳其政权的压迫,而爆发了起义。

此事爆发后,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立即给予了支持。其中,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给予的支持力度最大。这是因为,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斯拉夫人一直渴望摆脱土耳其宗主国的统治,从而建立自己的斯拉夫国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斯拉夫国家的背后都是俄国在向其提供帮助。俄国一直想在巴尔干半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加之俄国与巴尔干半岛同属斯拉夫人种,这种“责任感”在俄国人心中愈发强烈。

然而,建立大斯拉夫政权国家的第一个障碍,便是北部邻居奥地利的极力反对。对于奥地利来说,土耳其的存在就是一种天赐神助的安排。正是由于土耳其的存在,巴尔干半岛才能维持如今的小国现状,而不至于会出现一个由俄国支持而成立的大斯拉夫国家。一旦大斯拉夫国家出现,奥地利便失去了向东扩张的唯一道路。

俄国的态度便于奥地利截然不同了。俄国支持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取得自治或独立。俄国那时候的近东政策是控制君士坦丁堡,从而建立强大的海峡体制。然而,克里米亚战争给俄国带来的阴影仍未散去,俄国必须避免再次陷入当时那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俄国外交大臣格尔恰科夫采取的是一种与奥匈帝国联手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俄国应当尽可能地使巴尔干问题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然而,俄国内部也并非是一块铁板,有的人看出奥匈帝国想吞并波黑两省的野心。他们认为同奥匈帝国合作只会损害俄国自身的利益。

不久之后,俄奥双方便在柏林进行了会晤,并产生了《柏林备忘录》,从这份备忘录中可以看出,俄奥双方已基本谈妥。奥方建议俄土先进行谈判,以取得成效、避免战争;俄方也接受了奥方的建议,但与此同时也放出了狠话:若谈判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战争将不可避免。

《柏林备忘录》得到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同意,但却遭到了英国的反对。自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我们就清楚地认识到,土耳其是英国遏制俄国在巴尔干扩张的一枚“重要棋子”。英国为了遏制俄国,甚至不远万里调集军队前往遥远的克里米亚与俄国作战。

法国在这一次巴尔干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默,完全是因为普法战争将法国元气大伤。

后世有人评价说,奥斯曼帝国得以苟延残喘的原因,就是因为欧洲各国在近东地区的政治博弈。若是没有欧洲诸列强的利益纠葛与冲突,奥斯曼帝国或许早已作为“盘中餐”被分割殆尽了。这个王朝竟是在其它国家的利益冲突中强行“续命”了近半个世纪,这听起来真是讽刺啊!

法古今之高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232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