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旅游景点 >> 诸葛小事件百年烽火巴尔干
大家好,我是司马,在之前的三期大佬投稿中,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一战后列强的精彩表演,凡尔赛的合约,鲁尔的危机,德国的解锁,洛佳诺的公约和华盛顿的海军条约。列强们一次次博弈,出卖,背叛,蕉易来换取利益,并建立体系。而本期节目,依旧是来自大佬黄粱一梦的投稿,不过不再是一战后的列强博弈。让我们把时间的转盘向前拨转,看巴尔干的一颗火星,为何能引燃整个世界。
本期大佬投稿:初燃的“火药桶”年前的巴尔干战火年12月,风烛残年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接待前来看望他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时候,忧心忡忡地表示,“总有一天巴尔干的一些蠢货,会引发一场欧洲大战。”仅仅15年后,这不详的预言应验了。年,也就是多年前,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终于被点燃,而本期节目主要讲述的,就是巴尔干这个远离欧陆核心的地区,为何能引爆整个欧罗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问题成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它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干涉造成的。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处于空前高涨的阶段,但主要受到了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三个王朝帝国的干涉。在东欧居住着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和罗马尼亚,巴尔干地区主要居住着南斯拉夫人。
从15世纪起,这两个地区曾先后被并入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或依附其统治,正是在反对土耳其的斗争中,巴尔干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在17.18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历代皇帝带头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同时却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并参与瓜分波兰。年成立的奥匈二元帝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在其疆域内除了上述各族外,还有南斯拉夫人的斯洛文尼亚人和一部分克罗地亚人。
民族问题是奥匈帝国最尖锐的问题,奥匈统治者及其害怕和仇视民族主义的发展,害怕境内其他民族起来造反,更害怕境内外的异己民族联合。在巴尔干,奥匈开始取代奥斯曼帝国的地位,但又害怕成为另一个欧洲病夫。
另一方面,从19世纪初开始,沙皇俄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时带头反对土耳其的已不是奥匈帝国而是俄国。俄国企图利用这里的民族主义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
年,巴尔干爆发了波斯尼亚危机。进入20世纪后,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成了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象征。同时所谓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得到了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的鼓励和支持,也在其他奥匈帝国控制的,塞尔维亚血统各民族中引起强烈反响。
奥匈统治者此极为恐惧与仇恨,决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为了换取俄国对合并的支持,奥匈外交大臣向俄国外交大臣表示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但奥匈于年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声明这样做已经完全得到俄国政府的同意,这让俄国在外交上陷于极度尴尬的境地。
吞并的消息在塞尔维亚引起极大愤怒,塞尔维亚政府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便进行战争动员,并向俄国求助。但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承认吞并,解除动员。
俄国方面由于财政拮据,军队尚未作好战争准备,也未得到英法的支持,面对德奥的压力,只好屈服。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劝说下也随之屈服。波斯尼亚危机虽然和平解决,没有引发战争,但在两大阵营间埋下了冲突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将结出战争之花。?
而在另一边,作为曾经巴尔干的主人,昔日雄踞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样对这一地区充满觊觎。
公元年,随着攻克君士坦丁堡的隆隆炮声,千年帝国拜占庭宣告灭亡,欧洲大陆向奥斯曼土耳其敞开大门。随后的一个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令整个西方世界在其铁蹄下颤抖。在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帝国像火焰一样吞噬了欧洲,亚洲和非洲,从爱琴海岸到多瑙河畔,帝国的星月旗飘扬在整个巴尔干半岛上空。
但随着大帝的故去,帝国的黄金时代也一去不复返。近代以来,固步自封的奥斯曼帝国,日益沦为经历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欺压的对象。欧洲各国对这个老迈帝国的态度也从敬畏变成了蔑视,以至于大型连续副本俄土战争的参与者,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对英国大使谈起土耳其时不加掩饰地表示“我们手头有一个病人,一个并入膏肓的人”。
当历史的车轮跨过20世纪的门槛时,昔日煊赫一时的帝国疆域已经缩水一半以上:从多瑙河口外高加索,黑海北岸的奥斯曼领土早就全部沦陷于沙皇俄国之手;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上空飘扬的也已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双头鹰旗帜;在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希腊都已经获得独立;在北非,名义上臣服的埃及总督以每年向苏丹的私人金库支付66万英镑的代价保持实际上的独立,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则被法国纳入囊中;而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岛也被作为保持友好的代价“借”给了大英帝国……
开国君主们的业绩与威风已成年久黯淡的神话,大奥斯曼帝国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壮丽与罪恶行将划上句号。面对领土不断被分割的命运,年,对帝国前途忧心忡忡的一批受过西式教育的青年军官——统称为“青年土耳其党人”成功发动军事政变,结束了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的专制统治。从此,“青年土耳其党人”便成为奥斯曼帝国真正的主人。他们力图对垂死的传统体制进行彻底的革命式改造。不幸的是,正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说,“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趁着政变造成的权力真空期,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宣布脱离于奥斯曼帝国的臣属关系。夺取政权后的“青年土耳其党人”致力于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整合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帝国,但其手段却显得粗暴而短视,不仅取消了基督教臣民的自治权利,甚至强行对国内众多穆斯林臣民推行“奥斯曼化”(突厥化)政策,致使传统上由于信仰伊斯兰教而一直属于帝国忠诚臣民的阿尔巴尼亚人与帝国离心离德。
年4月,在一系列小规模起义被镇压后,阿尔巴尼亚民族大起义在北部山区爆发。与此同时,意大利悍然入侵奥斯曼帝国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挑起意土战争;也门的阿拉伯人也趁机发动叛乱,兵力捉襟见肘的奥斯曼帝国被迫将驻扎在欧洲领土上的大约7万精锐调往阿拉伯半岛——历史很快就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因为此时,巴尔干半岛的几个独立国家同样盯上了这个西亚病夫。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虽已独立,但大片被三国视为历史疆域的土地仍然留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包括马其顿,色雷斯,阿尔巴尼亚和地中海上的克里特等岛屿,如果在地图上标出“大希腊”,“大塞尔维亚”和“大保加利亚”的疆界,就会发现其轮廓大致如同一朵三叶草,在中间有一块重叠区域,这就是巴尔干地区的心脏:马其顿。其种族构成如同政治魔术师的道具,年塞尔维亚公布的一份人口统计宣布,马其顿地区又万塞尔维亚人,20万希腊人,23万土耳其人和5.7万保加利亚人;第二年,保加利亚针锋相对,宣布在马其顿地区只发现了名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则多达万;希腊方面同样不甘示弱,他们的统计显示马其顿有希腊人66万,斯拉夫人46万。三国都争相宣布本国人民是马其顿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是对马其顿主权的争夺。
终于,共同利益第一次战胜了彼此的分歧,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缔结秘密军事协议,并划分了各自在马其顿的势力范围,双方将把“有争议地区”的归属交给欧洲宪兵,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仲裁。很快希腊和黑山也加入进来,到年秋天,已经在地图上将奥斯曼帝国的欧洲属地瓜分殆尽的巴尔干四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黑山)结成军事联盟(巴尔干同盟)并完成了军队的动员,一场反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就顺理成章地爆发了。
年10月8日,黑山王国充当了同盟的马前卒,以“调整边界”的名义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
黑山刚刚宣战,巴尔干同盟中的其余三国立刻向奥斯曼帝国发出只许有一种回答的最后通牒,10月17日,苏丹下诏对三国国宣战,但期待希腊能够保持中立。殊不知希腊总理维尼泽罗斯已决心履行对同盟的义务,10月19日,希腊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虽然此前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奥斯曼帝国的总参谋部(这个部门本身就具有德国特色)早就拟定了面对不同对手时的12个作战计划。但到战争到来时,土耳其却发现纸面上的计划并赶不上局势的变化。奥斯曼帝国能够投入战争的只有部署在欧洲领土上的40万军队。这支军队有大炮门,另有挺机枪,其装备不可谓不精良,但士兵的训练程度非常糟糕。
比起仓促上阵的土耳其人,巴尔干同盟方面却是有备而来,各国的总兵力达到75万人,几乎是土军的两倍。在东线(色雷斯)战场,同盟中军力最强大的保加利亚素有“小普鲁士”之称,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开战前已从和平时代的6万常备军迅速扩增到35万人,分为三个军,共有11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大炮门。保加利亚军队的目标直指奥斯曼帝国的心脏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在西线(马其顿)战场,塞尔维亚陆军共25万人,组成10个步兵师,计划在斯科普里以北与土军决战,一举占领马其顿。而在南部的爱琴海战场,希腊为巴尔干战争提供11万人,其主力为由7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组成的“色萨利军团”,准备夺取爱琴海上的重要港口萨洛尼卡。至于打响巴尔干战争第一枪的黑山,它的军队虽少,只有3万五千人,战力却不容小觑,在历史上曾数十次打败奥斯曼帝国的讨伐,使得小小的黑山傲然成为巴尔干半岛唯一不曾被土耳其人征服的地方。
向奥斯曼帝国这个五个世纪以来的世仇进行总清算,令巴尔干同盟各国感到无比快意,宣战公告受到了人民的热情支持,军队的士气也分外激昂,他们在战争爆发后便勇往直前,迅速推进。色雷斯战场的保加利亚军队攻势锐不可当,10月24日,保军与土耳其军队在色雷斯的主力相遇,经过五天的激战,尽管土军占据了易于防守的高地,但保军仍然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上了土军阵地,在刺刀见红的白刃战中大获全胜,土耳其军队伤亡近4万人,四分之三的火炮被保军缴获,而保加利亚军队伤亡不到人。挟大胜余威,保军以七万人马围困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守备最坚固的亚得里安堡,前锋直抵距君士坦丁堡仅数公里的恰塔尔扎防线,保加利亚军官甚至已能在高地上用望远镜望见君士坦丁堡的街区(这情况好眼熟呀),帝国的京城已然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在马其顿战场上,土军也是一败涂地。10月22日,由四个步兵师组成的塞尔维亚第三军攻克普里什蒂纳,随即向东挺近,士兵们走过五个世纪前,他们祖先迎战奥斯曼军队的科索沃战役古战场时,都脱下靴子,生怕惊动了长眠在地下的昔日英烈。
10月26日,塞尔维亚军队解放14世纪塞尔维亚帝国斯蒂芬.杜尚大帝的古都斯科普里,随即直捣亚得里亚海岸,准备在希孔比河畔与希腊军队会师,根据两国之前的协议,这条河将成为塞尔维亚和希腊的国界。进展顺利的塞尔维亚军队甚至还有余力派出2个师配合黑山军队完成对斯科台要塞的围困。
在战争爆发后仅仅20天的时间里,连战皆败的奥斯曼帝国就面临军事上的全面崩溃。至此,奥斯曼帝国已经几乎完全退出了欧洲大陆,在恰塔尔扎防线以西的巴尔干半岛上,只剩几座被同盟军队牢牢围困的孤城,还在抵抗。
面对败局,奥斯曼帝国被迫试探向同盟求和。年10月底,奥斯曼帝国首相亲自打电报给保加利亚斐迪南国王,但遭到了断然拒绝。野心勃勃的斐迪南希望继续战争,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加冕礼。
11月17日,保加利亚不顾俄国的警告,集结17万部队向恰塔尔扎防线发起进攻,与14万奥斯曼军队展开巴尔干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昼夜。这条防线的工事几年前在德国工程师指导下进行了翻修,非常坚固,并配有精良的克虏伯野战炮和海岸炮进行防守。连续作战而疲惫不堪的保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付出1万人伤亡的代价后攻坚失利,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在战争爆发后取得的最大胜利,君士坦丁堡的警报终于得以解除。此时,斐迪南才接受停战协议,并于11月21日同土耳其签订停战协议。
此后不久,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在伦敦开始和平谈判。同盟方面要求帝国割让米米迪亚–罗多斯托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土地与爱琴海上的全部岛屿。奥斯曼政府迟迟不接受这一要求,当它最后决定接受时,君士坦丁堡却发生了政变,新政府拒绝接受巴尔干同盟的要求。于是巴尔干国家各自召回在伦敦谈判代表,会谈宣告破裂。
在伦敦谈判中断后,新的奥斯曼政府立即着手整军再战,试图扭转战局。年2月3日,土军孤注一掷,以20万大军从恰塔尔扎防线发起反攻,但即刻被严阵以待的保军击退,恢复作战后的巴尔干同盟随即加紧了对仍在抵抗的几个奥斯曼帝国要塞的围攻。3月,曾是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亚德里安堡宣告陷落。
亚得里安堡驻有六万土耳其军队,他们在德国军事工程师的指导下修建了26座钢筋混凝土堡垒,一整套地下工事和宽达5米的铁丝网防线。面对这座固若金汤的要塞,保加利亚将围困亚德里安堡的军队增至10万,5万塞尔维亚军队也赶来增援,他们带来了38门从法国施耐德公司购买的mm和mm榴弹炮,大大弥补了保加利亚缺乏重炮的弱点。年3月11日开始攻城,重炮摧毁了一座座堡垒,保塞联军冒着低温和纷飞的春雪,向守军发起猛烈攻击。13日清晨,保加利亚军队第一批进入亚德里安堡。守城的土军几乎全军覆没,包括15名将军在内的数万土军被俘。帝国败局已经无法挽回,被迫再度乞和,4月13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第二次停战协议。也正是同一天,坚守长达半年的斯库台要塞守军被迫向黑山和塞尔维亚军队投降,除了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大陆已无寸土。
4月14日,各国代表再度赴伦敦参加和平会议,问题的重心已经完全从战场转到所谓强国勾心斗角的舞台上去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5月30日,土耳其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将米米迪亚–罗多斯托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土地与爱琴海上的全部岛屿割让给同盟各国,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此结束。
《伦敦和约》恢复了巴尔干半岛的和平,却未解决巴尔干的危机。败于从前的藩属国与臣属民族的事实激怒了奥斯曼民族主义者。青年土耳其党的忠实支持者谢夫凯将军就被极端民族主义者暗杀在上班途中。青年土耳其党终于如愿建立起对帝国军事寡头(陆军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成为三巨头)的铁腕统治。
奥斯曼帝国势力从巴尔干地区退潮并没有留下一片平坦光滑的海滩,而是让巴尔干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巴尔干同盟的军事胜利带来了新问题:谁才是主力?各国在如何分配战利品问题上,龌龊不断。保加利亚自恃在战争中出力最大,要求独吞整个马其顿,塞尔维亚和希腊也不甘示弱,《伦敦和约》签订的第二天,两国就在萨洛尼卡签订了针对保加利亚的友好防御条约,要求两国互相帮助以保卫他们共同的边界,而塞希两国,以军队不久前在战争中,实际占据的马其顿领土分界。
战争的灾祸在年6月16日再度降临。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干了一桩被后世保加利亚史学家指责为“犯罪的蠢事”,他下令攻打占领着马其顿的希腊和塞尔维亚军队,并自负地认为几天之内就可以击败对手。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就此开始。
战争爆发的头几天,保加利亚军队就遭到顽强抵抗。塞尔维亚和希腊毫不犹豫地正式宣战,处于地理位置和民族关系的接近,黑山也追随塞尔维亚向保加利亚宣战。在这场昔日同盟的内战中,各方军队都以残暴的方式对待对方平民,屠杀的新闻时有所闻。
6月19日,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亲自指挥,7万大军在基尔基斯击败8万人的保加利亚第二军,保军0人阵亡,门火炮被缴获。大获全胜的希腊军队继续北上,向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进军;塞尔维亚与黑山的联军也迫使保军后撤。就在这时保加利亚的南北国境上又出现了新的敌人。
7月10日,早就在自己的南部边界陈兵25万的罗马尼亚趁保加利亚军队主力调到马其顿前线的有利时机,渡过多瑙河大举南下,没有遇到有力抵抗便占领了觊觎已久的“保加利亚之角”南多不罗加,并继续向南推进。几天之后,眼看昔日的敌人已陷入内讧,一片混乱,奥斯曼帝国也决定趁火打劫,撕毁《伦敦和约》,凯末尔指挥的第三集团军越过边界线,三巨头之一的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亲自指挥一支骑兵先遣部队向亚德里安堡进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收复了这座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第二首都的城市。此役的胜利也为恩维尔赢得了亚德里亚堡再次收复者的美誉。(年苏丹穆拉德一世时代的穆拉德亲王是第一位占领者)
到七月底,保加利亚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7月29日,保加利亚向参战各国乞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只打了一个多月便宣告结束。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直接结果是:战前的巴尔干同盟瓦解了,出现了两个集团,一个是希腊,塞尔维亚,黑山和罗马尼亚处于俄国和协约国影响下;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则投向德奥集团。
塞尔维亚与俄国的接近,不能不刺激到奥匈帝国敏感的神经,早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就认为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在俄国的支持下成为南斯拉夫人联合的中心。而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在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心中激起的欢庆感情,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许多人早已厌倦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他们如今感觉,全部南斯拉夫人的前途都寄托在贝尔格莱德身上。
为稳定古老的二元君主国的存在,把塞尔维亚这个阻挡他们向东方进军的国家一劳永逸地清除,就成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公开政策,并且得到了柏林的支持。康拉德元帅多次要求对塞尔维亚发动“预防性战争。
换言之,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已经成为定局。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枪声只是巴尔干犬牙交错局势的回响,而巴尔干火药桶点燃的下一次战火,就将把欧洲列强都裹挟其中––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是曹魏雍凉大都督司马懿,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有兴趣或者有想法的想表达的小伙伴也可以加群向我投稿,大家共同碰撞出思想的闪耀火花,或者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yjd/1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