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曾被政治诅咒的南斯拉夫足球,早已告别内讧

发布时间:2022/12/3 15:45:59   点击数:

文/叶克飞

这届世界杯的小组赛前两轮,克罗地亚队两战一胜一平,暂列小组第一,塞尔维亚则在刚刚结束的与喀麦隆的比赛中痛失好局,前两轮一平一负。

四年前的年世界杯决赛当天,我在西班牙古城塞戈维亚闲逛。酒吧和餐馆里坐满了人,西班牙人在观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比赛。每当实力明显弱一档的克罗地亚队获得机会时,赢得的欢呼声总是大于对手法国队。很显然,最终2:4不敌法国、获得那届世界杯亚军的克罗地亚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年,克罗地亚首次参加世界杯就获得季军,红白格子球衣成为世界杯历史上令人难忘的符号之一。

此后十几年里,前南斯拉夫球队从未彻底错过世界杯决赛圈。年,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参赛,年,当时还未“分家”的塞黑杀进决赛圈,年,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携手出线,年,克罗地亚与波黑出线,年则是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

01前南斯拉夫足球的神话与流离

我对南斯拉夫足球的最早记忆,始于年世界杯,可最深刻的记忆,却是当年《足球世界》杂志上的一篇煽情文章,文章的主角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

故事的主题是年的欧洲冠军杯。那是贝尔格莱德红星的荣耀之巅,亦是终结,它也意味着南斯拉夫足球的烟消云散。

那年的南斯拉夫,政局动荡,内战在即。在这巨大阴影下,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夺得了那年的冠军杯和丰田杯。其后,一代精英星散流离。

那堪称一个神话,当然,神话背后多少有点暗面。这支球队的强大,其背景仍是体制内的“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行政强制而非市场手段将资源向一支球队倾斜。前苏联有著名的基辅迪纳摩,前南斯拉夫则有这支从八十年代便开始刻意打造的贝尔格莱德红星。尽管当年的南斯拉夫一度以经济灵活著称,而且足球俱乐部早在年便开始自负盈亏,明显有别于其他前东欧国家,但在行政化思维上仍没有本质区别。

那时的贝尔格莱德,也有同城德比,而且两队堪称死敌,一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另一支则是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可借助各种力量,红星队硬是从游击队中抢来了潘采夫和萨维切维奇,此外,克罗地亚人普罗辛内茨基亦是由萨格勒布迪纳摩队引入。正是依靠这些球星以及自身的青训体系,红星队夺得了那年的冠军杯。尽管在冠军杯中过于保守功利的打法令人诟病,但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太需要这个冠军了。

即使有不合市场规律的暗面存在,这支球队在那一年里的顽强仍令人动容。如今回看那本《足球世界》杂志,当中所有煽情都指向了国仇家恨。现在想来,少时情怀多少有点廉价挥霍。不过,仅看球队命运,已知世态苍凉。

真正的苍凉在冠军杯决赛之后。那时,克罗地亚已经宣布独立,克族和塞族的冲突不断,普罗辛内茨基作为克罗地亚人,自然不会留在队中。主力阵容亦分崩离析,所幸的是,黑山人萨维切维奇、马其顿人潘采夫等仍在队中,于是又有了与智利科洛科洛队的那场丰田杯。

作为冠军杯的卫冕冠军,/赛季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真正感受到了政治的侵袭。因为国内动荡,他们失去了主场,只能在中立场地举行主场比赛。他们也早早被淘汰,无法继续自己的卫冕之旅。至于球员,更是早早星散,尤戈维奇、潘采夫、米哈伊洛维奇和萨维切维奇均前往意甲。那个时代里最像马拉多纳的人——中场大师斯托伊科维奇,后来去了日本J联赛,成为早期J联赛狂引大牌的佐证。可是,若无战乱,这位“东半球马拉多纳”怎会委身东亚?传奇就此终结。而南斯拉夫亦四分五裂。

在许多人看来,南斯拉夫爆发内战的导火线就与足球有关。那是年5月的一场比赛,交战双方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与萨格勒布迪纳摩。当时,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带去了两千多极端球迷,比赛中首先挑起事端,在场的塞族警察们亦坐视同族对克族球迷的挑衅。结果,两队球迷在萨格勒布的马克西米尔球场大打出手。那年21岁的博班有一个经典动作,经电视镜头播出后,几成民族英雄。他见到一名塞尔维亚警察殴打一名克罗地亚球迷,冲上去一脚飞踹,将警察踢倒。当然,他为此付出了代价,被南斯拉夫足协禁赛半年,无缘那年的世界杯。

小小的巴尔干半岛,在此后频遭分裂与战火。年6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年9月,马其顿宣布独立,年4月,波黑宣布独立,年,南斯拉夫成为历史名词,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年6月,黑山又宣布独立,两天后,塞尔维亚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他们的足球,也在这一次次分裂中丧失荣光。最让人惋惜的或许是年欧锦赛,前南斯拉夫因政局动荡而遭禁赛,本已小组出线打入决赛圈的他们被丹麦队顶替,最终成全了一出“丹麦童话”。年世界杯,他们同样处于禁赛期内。

唯一的高光时刻在年,苏克、博班、博克西奇和贾尔尼率领的克罗地亚队拿到了季军。但在那之后的几届世界杯,前南球队已成龙套,每次都有两队杀入决赛圈,但总遭遇“小组赛魔咒”。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队均未能小组出线,年,最后一次出现在世界赛场上的塞黑三战皆负,克罗地亚亦未能小组出线。年世界杯,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队杀入决赛圈,但同样双双于小组赛阶段被淘汰。到了年,尽管波黑曾被看好,克罗地亚亦被认为复兴有望,但两队亦未改写小组赛被淘汰的命运。

年的塞黑绝唱或许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之后的又一次“标志性苍凉”,输给阿根廷的那个0:6,送给了对方一场经典比赛和不间断传递了26脚的经典进球。当时,塞尔维亚报章称,塞黑已不复存在,年世界杯是塞黑队的绝唱,但比赛却是灾难性的,最后的分离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

在这片土地上,足球往往适逢其会,见证政治。

或者说,政治阴云,从未在足球领域散去。铁托作为政治强人,一度以高压方式控制住了南斯拉夫的离心力,可政治上的摆平衡,必然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即使是许多老球迷,恐怕也不知道南斯拉夫足球受政治侵袭的程度有多深。

02前南斯拉夫足球的政治角力

从年起,前南足协就开始了摆平衡工作,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和欧锦赛预选赛的国家队,多由塞族球员组成,参加奥运会的球队则多由克族球员组成,只有到了欧锦赛和世界杯这种大赛的决赛阶段,他们才会联合组队。年,南斯拉夫以东道主身份参加欧锦赛决赛,在晋级四强后,因当局未兑现半决赛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行的诺言,克族球员消极比赛,球队最终在两球领先的大好形势下不敌德国。在季军争夺战中,比赛移到萨格勒布进行,但这次轮到了塞族球员不满克族球迷的嘘声,球队又不敌荷兰。

年世界杯,是南斯拉夫作为一个整体国家的足坛绝唱。他们的表现太棒了,以至于我至今记忆犹新。据说,那年意大利报章的说法是:上帝把足球天赋分给了巴西和南斯拉夫人。

这种拥有强大攻击力和创造力的球队,让马拉多纳也惊出冷汗。如日中天的他,只能带领阿根廷队在点球大战中险胜南斯拉夫人。乌鸦嘴贝利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预测,他说南斯拉夫人必将捧起世界杯,但那之后,就没有完整的南斯拉夫了。

但即使是如此强大漂亮的南斯拉夫队,背后仍有政治之手的左右。当时的主教练奥西姆后来曾称,他在选拔球员时遭遇了一些压力。换言之,在选拔球员之前,必须先看他的种族、地区和俱乐部,就像我们所熟悉的那样,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一切也都是政治,作为主教练,首要能力与觉悟也是“讲政治”。

所以,那支南斯拉夫队也绝非最强的南斯拉夫。老将苏西奇(正是世界杯波黑队的主帅)曾是南斯拉夫头号中场,在年世界杯上也是绝对主力,但他当时已经35岁。早在他24岁时,也就是年,他曾在一场与阿根廷的热身赛中上演帽子戏法,而且频频戏耍阿根廷后卫,如入无人之境,可我们都知道,一个35岁的老将,不可能再有那样的冲击力。他的“必须上场”,压榨了黑山人萨维切维奇和克罗地亚人普罗西内斯基的上场时间,也限制了他们的特点,尤其是萨维切维奇的速度与冲击力。锋线上的选择更为奇怪,年轻的潘采夫并非第一选择,波斯尼亚老将伍约维奇则成为了这个豪华阵容里最大的短板,五场比赛无进球,倒是博班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梅开二度。

即使到了年,奥西姆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当年承受的压力,他只揭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斯洛文尼亚人卡塔尼奇的被迫退赛。在与阿根廷队交手的几个小时前,这位球风硬朗的后腰球员苦苦哀求教练,要求不上场比赛,因为他遭遇了极端恐吓。缺了这位铁腰,后防压力陡增,球队因为萨巴纳佐维奇在盯防马拉多纳时两黄染红,在比赛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十人迎战,也许是最大的败因。后来的卡塔尼奇,曾担任斯洛文尼亚国家队主帅,并率队征战世界大赛,他似乎从未再提起那道阴影。

03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其实不可避免,足球也已新生

铁托去世还不到十年,昔日兴盛的南斯拉夫便已分崩离析。他的出生之地克罗地亚,离世之地斯洛文尼亚,还有他的葬身之所塞尔维亚,乃至马其顿、波黑和黑山等,纷纷独立。这个分崩离析的过程,也是对铁托功过重新审视的过程。

二战后,苏联希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面控制各东欧国家,但铁托并不买账,提出“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最终,铁托与斯大林决裂,南共被开除出共产主义阵营。为抵御来自苏联的压力,南斯拉夫只能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直至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主动改善苏南关系,两国才恢复外交。

也正是与苏联的对抗,再加上南斯拉夫经济开放政策的相对成功,铁托的声望达到顶峰。因为经济开放政策,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相比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日子相对滋润。民众可以阅读来自西方的书籍,观看来自西方的电影。西方游客可以在南斯拉夫自由旅行,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西方游客达到每年多万人次。

据的统计数字,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超过两千美元,汽车、住房、电视和冰箱是多数家庭的标配,八年义务教育早已落实,富庶程度在前东欧国家中首屈一指。当然,日后分裂的经济隐患也已显现,最富庶的斯洛文尼亚已与意大利、奥地利旗鼓相当,马其顿等则是欧洲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当然,最大隐患来自于政治,铁托以强人政治维系多民族共存,不惜以整肃维持稳定,如年整肃德热拉斯、年整肃塞尔维亚的兰科维奇。这些行动其实是一直以来执政政策的一环,铁托治下的南斯拉夫,始终面对多民族问题的困扰。铁托作为克罗地亚人,对构成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极力打压。首先就是版图上的拆分,如今的黑山、马其顿和波黑,其实都是由此而来,此外,还有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后者是前些年的动乱之源。

也就是说,早在解体之前,甚至在南斯拉夫鼎盛时期,各加盟共和国就已心态不一,仅仅依靠强人政治维系。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最早通过公投宣布独立,它们的离心力也最强。南斯拉夫鼎盛时期,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主要经济支柱。但也正因为这样,当年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每年都会上缴大量资金扶持塞尔维亚和相对落后的波黑、马其顿和黑山,这也引发了二者不满。

南斯拉夫解体后,各国发展其实也基本与原先基础一致。斯洛文尼亚转型最快,经济最好,克罗地亚的情况也差不多。相比之下,其他几国的发展则慢一些。

如今的克罗地亚是一个准发达国家,年人均GDP为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斯洛文尼亚情况更好,年人均GDP为美元,位列世界第32位。二者都是风光秀美且富庶宜居,是欧洲人最热衷的度假去处。至于塞尔维亚,也早已步入稳定,人均GDP稳步提高。黑山堪称“欧洲后花园”,以风景秀丽著称。

很多人都曾做过一个假设,如果南斯拉夫不解体,它的足球会有多么辉煌。但历史没有假设,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足球从来不缺乏天赋,但即使在最巅峰时期,它也没少了内讧。被强人政治勉强维系的民族矛盾,在铁托去世后便无法走下去。而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式的“集中行政资源办大事”,本质上也是违反足球规律的。倒是如今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波黑人、黑山人和马其顿人,经历过历史创伤终于迎来和平的他们,更能体会到纯粹的足球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yjd/236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