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末日彩排开发日志7中立国家

发布时间:2020/11/8 21:52:15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让我们再次摊开这张《末日彩排》的地图仔细看看吧:很显然,华约和北约的国家名称按照各自阵营的划分朝向相对,并且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但是在剑拔弩张的欧洲前线,却有这样几个国家,从阿尔卑斯山出发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手拉手地把两大阵营分隔开来。

今天,我们就将为大家介绍,在《末日彩排》中欧洲的四个“中立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游戏中,以及是什么原因赋予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特殊状况。

注:本文的中立国与国际法意义上的中立国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仅指游戏中出现的非华约、非北约势力的第三方国家。

01中立国的典范

“瑞士必须在不依赖其他国家的情况下保卫自己……如果我们不更换这些旧飞机,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空军,不再有任何防护能力,就无法履行宪法赋予的保卫职责。”

——年9月,前空军飞行员、瑞士人民党议员托马斯·赫特对于瑞士政府计划用60亿瑞士法郎采购新型战斗机的评论

相信很多人对于瑞士的中立国属性都有所耳闻,许多国际组织也都把自己的总部或办事机构设置在这里。作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中立国,自年在维也纳会议上被各国共同承认为永久中立国,瑞士从此避开了之后余年的风风雨雨。即使是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都没有打破瑞士的中立国地位。万国宫-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欧洲总部在《末日彩排》中,瑞士联邦的国境范围将作为一个不可进入地区存在。那么,一个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的国家是如何能够做到保持中立的呢?

①特殊的地理环境

瑞士全国地形高峻,平均海拔约米,境内山脉纵横,森林密布。阿尔卑斯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0%,其余40%同样以山脉或高原地形为主。穿越国境的道路也多为山隘或是穿山隧道,可以较为容易地在紧急时刻进行爆破封堵,阻止敌人的通过,称得上易守难攻。

啊,瑞士啊,你都是山~

此外,广阔的山脉却没有带来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其他国家对瑞士领土的野心。瑞士北部虽然相较于南部“稍显”平坦但实际上同样是复杂的山地地形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形优势,除了军事设施的建设,瑞士还十分重视民防工程,专门制定法律规定居民住宅、养老院、医院要配备防空洞及相关必需品,做好日常维护。从上世纪60年代起,瑞士的新建房屋都要有防空地窖,并配套通风系统和有害气体滤清装置。这些设施还专门针对冷战中的核威胁进行了改进,能有效避免核辐射和粉尘伤害。

四通八达的地下战备设施

部分冷战时期建设的私人防空洞如今已作他用根据一份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瑞士共有大约30万个私人防空洞,以及处公共防空设施,共万个防空位置,可容纳万人同时避难,远远超过瑞士现有人口,覆盖率达%。瑞士的国防开支中每年用于维护这些设施的费用高达1.6亿瑞士法郎。

②武装中立的“刺猬”战略

早在13世纪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战争中,瑞士山民们就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特殊的城镇联邦制度要求每个城镇都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义务兵。这样组建起来的瑞士军队由于同乡同袍的士气加成,以及义务训练的纪律、战术强化,在欧洲作为雇佣兵受到雇主的广泛好评。这一点也成为了日后瑞士国家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了钱,战斗力自然不会差。在这样的良好循环之下,瑞士形成了优秀的军事传统。为了自保,瑞士十分注重自身的武装力量建设。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在面临国内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军队供给恶劣等一系列危机下,依然维持一支了谋求自保的军队。

在一战中操演火炮的瑞士炮兵到了二战,瑞士同样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年9月前后,万瑞士人全民总动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公民参军入伍,50万人成为了后勤人员。并且瑞士对于交战双方的官方态度也是一视同仁: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的空军,只要飞过瑞士空域一律击落。

二战,瑞士边境守备

进入冷战,瑞士联邦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主要通过民兵制补充。男子必须服兵役,服役时间为18或21周;女性则是自愿服兵役。适龄人员(19-42岁)都需要在新兵学校受训和在地方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集训。据估计,冷战时期瑞士最大动员规模可达约40万人,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全民皆兵。

Pz61主战坦克,国营瑞士联邦制造厂,年设计定型

“食人鱼”系列装甲车,瑞士莫瓦格公司设计制造

SG系列步枪,瑞士SIG公司设计制造

③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

当然,瑞士毕竟还是一个小型国家,领土面积、人口都无法与周围的德、法等大国相比。瑞士十分清楚,一厢情愿的中立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达成中立,不可能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二战中,由于整个国家都处于轴心国势力的陆地包围中,瑞士不得不被迫与轴心国进行合作以保护本国主权和国民利益不受侵害,这一点在战后受到了诸多国家的诟病。但无论如何,瑞士保持了一个体面上的中立,这也为其中立地位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轴心国在欧洲大陆的大致势力范围

更何况二战结束后,由于与纳粹合作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瑞士的中立地位受到了许多国家的质疑,瑞士也就愈发地重视自身的外交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了许多国际组织办事机构的驻地。

此外,瑞士拥有发达的银行业,为顾客保守秘密成为了瑞士银行业的金字招牌。同时,瑞士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无论其他国家的战争如何进行,瑞士都会保持并且继续平等对待与各参战国的贸易关系。多重因素共同造就了这样一个适合各国进行秘密外交和商业活动的第三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瑞士存在,就能较为便利地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交流。这就成了瑞士中立地位的第三重保障。既然破坏瑞士的中立成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甚至得不偿失的行为,那么自然瑞士也就能获得超乎一般国家的中立地位,得以安然度过冷战岁月。02我们?我们是热爱和平的奥地利人

“奥地利成功地让人们认为,希特勒是德国人而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没品笑话

奥地利的故事还需要追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因战争失败而崩溃解体,作为奥匈帝国主体的重要部分——奥地利,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出于民族血缘上的天然亲近,在战争刚刚结束的年,大部分奥地利人还是心向德意志的,他们甚至希望直接融入德国。奥地利各州州徽但是对于德国,一个战败国来说,领土和人口反而得到了增加,这显然是不可能被协约国接受的。于是,奥地利走向了独立的道路。然而,相比于分崩离析的旧帝国以及濒临崩溃的社会现状,尚且保持完整的德国邻居对于奥地利人似乎更具有吸引力一些。这一点最终成为了年德奥合并的重要诱因之一。二战后,奥地利恢复战前版图,从德国重新独立出来,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此后的近十年时间,奥地利虽然保持了自身政体的完整,但一直处于多国监管之下。

和柏林一样,维也纳也被分区占领,四国联合巡逻用吉普车

美苏两大国在莫斯科和维也纳就奥地利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议,经过漫长的博弈,西方和苏联最终达成妥协,决定共同撤军,恢复奥地利的自主权,但是奥地利必须成为永久中立国,既不能加入北约也不能加入华约。就这样,从年起,美苏英三国陆续撤回了奥地利的驻军,奥地利也成为了美苏领导进行会晤的一处绝佳地点。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晤

现代的奥地利军队与这个国家一样,是在二战结束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年1月,奥地利联邦军正式创建。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其空军部队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而是作为陆军的一部分。

冷战期间,奥地利研发的SK-“胸甲骑兵”轻型坦克

在面临年的匈牙利危机、年的布拉格之春等紧张局势下,奥地利军队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边境守备的任务。此外,虽然奥地利的身份一直是中立国,但是出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奥地利明显更偏向北约阵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瑞士的武装中立不同,奥地利的中立并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大国保障下的军事中立,是美苏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战略需求出发而得出的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在冷战激化的年代,奥地利的中立政策就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如果华约发起进攻,有可能不会顾及奥地利的中立地位……在《末日彩排》里,奥地利将在特定的剧本设定中被卷入战争。根据年的编制情况,共有2个军,10个旅,完成动员后约有10万人规模的武装力量。奥地利的这些军事力量将与北约一起,完成一项项艰巨的作战任务。03第三世界的老大哥

“一个国家、两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区。”

——形容南斯拉夫的一种戏称

冷战期间的南斯拉夫并非是一个中立国,却能在北约与华约之间左右逢源,在第三世界阵营中独领风骚,并且与印度、埃及等国共同发起了著名的“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究竟是怎么在冷战中做到如此风生水起的?这还得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

不结盟运动领导人会晤,右一为铁托

在年之前,南斯拉夫并没有作为一个国家的名字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对于年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后来也被称为第一南斯拉夫),他的前身叫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很明显,这是一个组合起来的联合王国,想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得把时间往回倒退一些。年,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关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矛盾,最终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作为同盟国的一方参战,而塞尔维亚、黑山则是站在协约国的一边。一战末期,奥匈帝国崩溃瓦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这里的塞尔维亚指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为了避免意大利的侵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选择与塞尔维亚王国抱团取暖,拥立塞尔维亚国王为自己的国王,以实现南斯拉夫各族合作。是的,在这里,奥匈又崩溃了,不得不说,这件事对于中欧以及南欧的地缘政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以上两图分别是奥匈帝国的民族分布以及政区划分但是这样的联合依旧没能阻挡意大利的野心,的里雅斯特和诸多沿海岛屿、港口都被意大利夺走。更为糟心的是,塞尔维亚王国按捺不住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开始压制其他民族的自主权。国内各民族矛盾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之下,南斯拉夫王国在面对轴心国的入侵时,毫无疑问地迅速瓦解了。不仅如此,切特尼克(南斯拉夫祖国军,支持原南斯拉夫王国的武装,以塞尔维亚为主)、乌斯塔莎(轴心国扶持的克罗地亚独立国)等民族主义武装一方面互相残杀、一方面又争相与德军合作。切特尼克的旗帜头盔上的“U”正是乌斯塔莎的标记于是,南斯拉夫抵抗法西斯的运动逐渐团结到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斯拉夫是真正靠“游击战”,靠着自己的力量击败法西斯侵略者的。即使在纳粹最为“鼎盛”的年,南斯拉夫游击队控制的国土面积也有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反映南斯拉夫游击战的电影也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银屏回忆。除了这几部电影,南斯拉夫在上个世纪也盛产各类“抗德神剧”,许多浮夸的演技不亚于现在的抗日神剧。

独立完成民族与领土解放的经历使得铁托有充足的底气向惯常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的苏联以及对巴尔干旧势力范围念念不忘的英国说“不”。东、西两方阵营都很难有机会插手南斯拉夫。而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浪潮更是给予了南斯拉夫广阔的政治舞台。

铁托与尼克松在白宫会晤

说回军事,南斯拉夫的武装力量主体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兵力包含陆军6个军,8个师,15个旅,空军2个师,6个团。主要装备中,美式、苏式武器兼具。年,南斯拉夫受到布拉格之春的影响,联想到自己很可能也将是勃列日涅夫“跨国专政”对象,决定早作总体战部署(在南斯拉夫被称为“全民防御计划”ONO),其重要一环就是组建边防军(TO,实际上可译为领土防卫军)。边防军平时进行业余军事训练,战时则作为后备力量在人民军指挥下投入作战,或是单独遂行游击战和辅助性军事任务。

南斯拉夫边防军徽章

在《末日彩排》的剧本场景中,南斯拉夫自然难以在如此规模的全面对抗中置身事外,他将在南线战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其倒向或许将决定性地影响战场态势的平衡。04高山上的雄鹰之国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国内形容社会主义阵营引进电影的一句顺口溜

提起阿尔巴尼亚,可能许多人对于这个国家的印象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顺口溜那样,一头雾水,莫名其妙。既没有瑞士悠久的中立传统,也不像南斯拉夫拥有雄厚的体量。阿尔巴尼亚又是如何在冷战中的欧洲独树一帜呢?冷战中,中国曾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大量援助,包括武器装备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巴尔干半岛上最为古老居民之一。年,奥斯曼土耳其入侵阿尔巴尼亚,自此被土耳其统治近年。20世纪初期,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阿尔巴尼亚谋求独立解放的运动日趋高涨。年11月28日在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

阿尔巴尼亚国旗上黑色的双头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

二战中,阿尔巴尼亚同样没能避免轴心国的侵略。年4月,意大利人一举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一世逃到英国后与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成为了意大利的附属国。

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全国解放。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由于阿尔巴尼亚在二战期间同样依靠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获得解放(虽然肯定离不开盟军的物资援助),阿尔巴尼亚得以在战后建国的历程中一定程度上摆脱美苏的影响。南斯拉夫脱离苏联阵营后,地中海沿岸的阿尔巴尼亚对苏联的战略意义显著上升。苏联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日益加强,成为其最大的援助国,阿尔巴尼亚随之与南斯拉夫交恶。好景不长,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发表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使得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均对赫鲁晓夫推行的政策路线有所不满。年,因为不满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这使得中阿两国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抱团取暖。然而在中美重新开展外交,尼克松访华以后,中阿关系迅速恶化。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南边的希腊以及亚德里亚海对岸的意大利,阿尔巴尼亚也抱有极大的戒心。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军火援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为了应对这种“四面受敌”的局面,也出于冷战时期核大战的威胁,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发起了“掩体化”计划(bunkerizimi)。到年,全国各地共建造了超过17万个混凝土掩体,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5.7个掩体。和瑞士一样,阿尔巴尼亚的“掩体化”计划同样发挥了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三的地理特点。

许多掩体的建造计划相当不切实际,如今多数已废弃

除了依靠掩体,阿尔巴尼亚还信奉“人民战争”的军事理论,组建了从正规军和预备队到民防和学生武装青年部队的多级动员体系。从正规军力量上来说,阿尔巴尼亚拥有8个步兵旅,1个坦克旅的常备兵力,空军则是2个团,分别配备了歼-5和歼-6。在《末日彩排》的剧本场景中,阿尔巴尼亚随时可能面临多个角度的入侵,最终究竟何去何从,需要玩家的仔细考量。除了历史背景的详尽考证外,剧本场景的雕琢打磨同样是《末日彩排》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的一环。在下一期的开发日志中,我们将介绍这部分的内容,大家敬请期待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188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