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论英美霸权之路

发布时间:2020/10/4 17:28:03   点击数:
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我对今年设定的关键词是:潜行。

早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随意离开自己的位子

得信息者,得天下。

不管哪个时代,你要想数钱数到手抽筋,就要建立起“信息优势”,获取信息要么比别人快,要么比别人深。

?论英美霸权之路

几百年来,那些试图挑战英美的强权,无论是天才如拿破仑、希特勒,还是强大如法兰西帝国或者苏联,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败灭亡的命运,这似乎是一个诅咒,以致于伟大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大元帅,总是以历史宿命般的苦涩不厌其烦地告知他的继承者,“土耳其永不要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为敌,那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这个原因说起来有两个:

第一个,是英美本身实力超强,这个毋庸置疑。

第二个,则是挑战者自身的问题,这个原因其实更重要,即挑战者无法避免的思维缺陷,会把其自身推向毁灭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那些英美的挑战者,大多数属于后发民族,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过于迷信力量本身,追求“拳头即真理”,而忽略了共同原则下信任的重要性。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把他们自己送上被英美轻易围杀的绝望之路,几百年来,从无例外。

最典型的就是拿破仑的法国和威廉二世的德意志:

年的提尔西特合约之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屈服于拿破仑的神话之下,追随他打击英国。当时,英国的力量远远比不上拿破仑,但为何拿破仑会毁灭?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拿破仑作为一个权力场的暴发户,始终盲信“大炮即真理”,对信任和原则不屑一顾,他在年公然背弃盟约、入侵盟友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将其据为己有,原因仅仅是因为拿破仑自视强大,即可为所欲为。这种两面三刀的行径使得欧洲各国无法再相信拿破仑,他们不得不设法联合起来反抗拿破仑,最终摧毁了拿破仑帝国。

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同样如此,作为当时欧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德意志民族认为自己强大的实力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可以无视一切共有原则。

在年,德意志以实力压迫法国人在摩洛哥屈服;在年,德意志以实力压迫俄国人在波斯尼亚屈服;在年,德国人再次于摩洛哥压迫法国,迫使法国割让殖民地;同时,德国人通过建立3B铁路和大海军,迫使英国人承认自己的世界地位。凭借实力的凌压,德国先后成功压迫各个邻国,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事实上,也埋下了一个又一个隐患,英法俄等列强为了抵制德国对他们日益渐长的威胁,不得不联合起来,并最终毁灭欧洲最强国的德意志。

常常有人问我几百年来,英美为何不可战胜?其实原因倒也简单,不仅仅是因为英美的强大,更重要的是,那些后发民族在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并未能够理解如何适应自己的强大。

他们在弱小的时候曾经遭受过凌辱,拿破仑家族曾经是科西嘉革命的破落户,德意志在同一之前四分五裂,他们都曾因弱小遭受过苦难。在这些统治者或民族的心里,他们往往将曾经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自身的弱小,并忽略了国际规则的重要性,并由此推出一个自视真理的结论,“既然弱小导致了挨打,那么强大似乎可以为所欲为”。

这也代表着,这些后发民族的所有妥协都非基于原则,而是基于实力不足的畏惧,一旦这种畏惧烟消云散,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以实力而非原则强行改变现状——即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不断压迫一个又一个邻国接受自己的单边主张——最终迫使他们联合起来抵制自己。

年威廉二世压迫法国人在摩洛哥屈服,年,威廉二世压迫俄国人在波斯尼亚屈服,年威廉二世压迫法国人、英国人摩洛哥问题上的非洲殖民地条件下的妥协。即是基于这种逻辑,德国人不断凭借实力改变现状,并促使德国的邻居明白一个真理:那就是除非他们联合起来,否则他们将被迫失去更多。

这也意味着,英美的挑战者几乎都会面临被列强联合扼杀的结局,他们几乎注定要面对以少击多,以弱拒强的绝境:

从拿破仑一世的法国和尼古拉一世的俄国,到威廉二世的德国、第三帝国、昭和日本、苏联帝国,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英美挑战者命运几乎如出一辙,别无二致,他们先是在自信满满中以实力改变现状,威压邻国、不断得手,雄心万丈挑战盎格鲁撒克逊的霸权,随后在洋洋自得中激起各国的恐慌畏惧,并促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领导的列强扼杀联盟,最后在实力悬殊的斗争中迎来近乎绝望的毁灭命运。

相比之下,英美则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共同的政治原则,有所节制的使用自己的力量,并赢得各国的信任。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这是因为英美的地理位置,还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可复制的民族性(如美国二战前的孤立主义)。

但历史就是这样,真正使得英美不可战胜的,并非英美,而是挑战者无节制的实力迷信与滥用。

试论英美霸权发展模式

我们对于“霸权”一词耳熟能详,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对它有一个描述,但要对它做一个人人都认可的表述,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原因,对它的梳理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两国的霸权之路,从而使我们在处理与英美关系和其他国际关系时更加明智,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之路。

一霸权

霸权的范围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等等方面。通常,可以把它理解成“老大”、“领导者”、“带头大哥”、“掌门人”、“主人”、“领袖”等具有强势概念的词语。“霸权主义”的英文为hegemonism,来自hegemony(支配权、统治权、霸权),源于希腊文ηγεμων(领袖、统帅、向导),原意是“走在前面的首领”。在古汉语里,“霸”最初指月初始之新月,引申为政治上的诸侯之长。

霸权的拥有意味着对某领域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支配权。霸权的拥有者制定和控制着游戏的规则和机制的运行模式,是利益的操纵者和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上,甚至掌握着别人的生杀大权。

凡是试图挑战霸权拥有者及其“游戏规则”的人,往往会遭到限制、打压、制裁甚至会促使霸权拥有者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

霸权的形成总是与军事力量的优势相结合,而军事力量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政治上的霸权为表现形式。如果政治上的霸权没有军事力量优势作为支撑,则为子虚乌有。

我国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厮杀,不听周天子的调遣,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经济上拥有绝对的实力,而军事力量上却弱小也不能成为霸权。

在我国宋代的邻国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与之相提并论。然而,宋却打不过辽国和金国并不得不表示臣服。这是因为经济实力在霸权之中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但是倘若没有经济实力作为基础,霸主的地位也是难以保证的。

所以才有了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追逐中国古代最高领导层的霸权之路。霸权以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但是军事霸权有时候要服从意识形态的抽象原则。

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就“君权神授”的问题发生冲突,在强大的宗教意识形态之下,亨利四世被教皇驱逐出教、众叛亲离。因为有一层无形的力量对世俗权力加以制约,霸权的行使不可能毫无节制和制约。

在近现代,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行使同样受意识形态的制约。

英国霸权的节制和制约主要体现在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上。而美国霸权的节制和制约,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尊重上。

英美两国的霸权也都同样受制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要考虑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需求,而不能够为所欲为。所以对于霸权的理解可以总结为:以经济力量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支撑,以政治活动为表现形式,但霸权又有节制性和制约性。

二关于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

(一)英国的霸权

英国的霸权是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目标,以大陆均势政策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支撑,以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保障的霸权模式。

保尔芒图说,正是由于英国的岛国位置,“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商业的国家。”身为岛国的英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资源也较为匮乏,但却拥有着诸多天然优良的港湾和无限的海上资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获取财富和发展本国的经济。托马斯孟曾说过,“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刻谨守这一原则。”

英国在拓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扩展了殖民地和市场,获得了大量的且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国内产品的生产的增长和技术的创造及革新,于是人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要求对生产领域进行重大的变革,这样工业革命就随之而产生了。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技术的飞跃和革新,造成了社会的分工和专门化发展,也使得工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另外,也引起了产品的数量成倍的增长和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引起了贸易总量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大化。这就为英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促进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巩固以及其力量的增强,也一步步刺激着英国政治上的变革和社会的创新。正因为英国在地理上相对独立于欧洲大陆,所以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在17世纪,英、法、荷三国共同打击西班牙的强势地位时,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曾说,“法国末日到来之时,亦正是英国行将灭亡之日。”

由此,英国实行“大陆均势”政策,而这一政策往往需要以军事力量作为主导。17世纪,菲利普二世统治下的西班牙如日中天,并派军镇压其控制下的荷兰的“叛乱”,由此英国决定和法国联盟援助荷兰,共同抵制西班牙。

最后迫使西班牙结束了战争,从此西班牙便开始衰弱,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格局。之后,荷兰日益强大和繁荣起来,垄断了将近世界贸易的一半,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的打击对象,也由此转向了荷兰,不久便颁布了《航海条例》来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经过三次英荷海战,荷兰衰弱了。但在荷兰衰弱的过程中,又和荷兰签订了《伦敦条约》以抑制即将崛起的法国,并在年退出了英法联盟。因为英国的均势政策不是以传统的友谊和敌对情绪为主导,而是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主导,根据英国的现实需要来调整。

正如17世纪具有均势思维的政治家哈利法克斯所声称的:“法国取代西班牙成为扩张的威胁表明,国家权力的扩张是自然而然的,今天的盟友可能成为明天可怕的敌人。”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想维持大陆均势也是不可能的,正是英国海军的强大才使得在维持均势的战争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在-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英国更是维持了一支欧洲最为强大的海军。随着海军实力的增长以及殖民地的扩大,英国的商业随之伸向全世界,英国的影响力也逐渐迈出欧洲走向世界。

年爆发的英法七年战争,是英国走出欧洲,与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决定性战争,它意味着谁能建立世界上最庞大殖民帝国,垄断对殖民地的贸易,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19世纪初英国的反法同盟战争胜利之后,为使欧洲势力平衡从而抑制可能强大起来的俄国而没有过分的削弱法国。同样的道理,一战德国战败后,英国也没有过分的削弱德国。英国正是在这样的大陆均势政策之中,霸权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英国霸权的树立,同它的内部改革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来自社会阶层的变化。英国传统的“地主—农民”式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开始涌现,形成一种开放性、流动性的弹性社会结构。“哪一个国家最先完成社会结构的转轨,它就走在历史潮流的前面。”

因为,社会的流动不仅是个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且还是社会阶层力量的演变和转向。而英国正是因此走在了历史潮流的前面。在阶级的流动中,贵族后代的落破,使其中的大部分人流向了社会中间阶层,有的甚至沦为社会的下层。

社会下层通过把握机遇和自己的努力奋斗,也可以进入到中间阶层。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与整合的总体趋势是:多数人向中间阶层聚集,中间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并慢慢取得社会的主导地位。正如刘金源所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推进剂。

英国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不断的改造旧制创新新制,正因如此,英国才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强大起来。

年光荣革命,英国建立起了稳定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权力逐渐由国王转向议会,责任制政府和首相的产生标志着议会权力中心正式形成。新型的政治制度,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英国把充足的精力投身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海外殖民扩张,这就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自由贸易学说又为自由贸易和废除保护关税制度,扫除工业发展的障碍供了理论依据和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促使英国废除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建立起了自由经济模式和全球市场,树立起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二)美国霸权

美国霸权的建立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充斥着历史发展机遇的因素,也在于美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最先从欧洲去北美定居的个人是基督教的清教徒,他们怀着崇尚自由、民主、人民权力不可侵犯的思想踏上了这片土地,形成了最初的美国人民。美国人普遍信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如自由、民主、公民权利、三权分立、政教分离,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宪法至高无上的法治等等。

在美国人的思想中,“从早期历史直到目前,在美国人头脑中有一层很深的救世主的意识”,因此美国国内对这份救世情怀也是倍感推崇,他们希望把自己的理念宣传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去。

而根据这一意识理念而采取的行动在各项法规和程序中也比较容易得到允许和通过,国内社会舆论也普遍地支持这一行动。从而在国际中很自然地以“解放者”的身份和“保障人权”的理由来干涉他国内政外交。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暴力以及绝对军事优势,而这在国际上的表现就是霸权。

美国在脱胎于英国北美殖民地时,就拥有了统一的市场,城市建设、道路交通、信息通信设备等都已经具备,再加上联邦宪法的通过,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这就为美国的发展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美国建立后,便迫切地要求进行领土扩张,通过购买、兼并和掠夺方式获得了辽阔的领土。

从最先的十三州95万平方公里拓展到后来的五十个州和一个特区共万平方公里,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达北冰洋,南面又与南美洲隔加勒比海相望。

由此,美国拥有了丰富的人口、市场和资源,而无需像欧洲国家一样努力去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取代了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1%,到年时占到了38%,超过了德、英、法、日四国的总和。这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霸权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经济强大的同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中去。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就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一战结束后的华盛顿会议上,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了和英国等同的主力舰总吨位。此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躲过了纷纭的战火。

在大战之初,美国就以中立国的身份,不介入战争之中,对交战的双方进行军火交易和巨额贷款以获得巨大的财富和利益。等自己拥有了足够的准备和在双方都困乏之后,又对其中的一方进行宣战,进而以压倒性的力量取得战争的胜利,以战胜国的姿态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变得满目疮痍,而美国人的腰包却是鼓鼓的,美国不仅使国家富裕起来了而且也使国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二战之后,德、意、日垮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也弄得疲惫不堪,穷困潦倒。此外,美国经过“曼哈顿计划”拥有了核力量,成为美国取代英国霸权地位建立起自己霸权的历史机遇,美国刚好填补世界的权力真空,逐步建立起具有美国理念色彩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历届总统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政策。美国的霸权行为在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时初见倪端。这表现在年门罗主义的提出——禁止欧洲人干涉美洲事务,把美洲变为美洲人的美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到西奥多罗斯福一直奉行门罗主义,并对外用兵。

年干涉委内瑞拉危机的成功,迫使英国屈服和退缩,使欧洲势力退出了美洲,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美洲居首要地位时代的到来。年美西战争,打击西班牙的海上权威。年指挥巴拿马革命从中取得建设、设防与管理巴拿马运河的权力,扼制住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运咽喉。

年调停中俄战争,年卷入摩洛哥危机。这些都是美国霸权的表现。一战之后,伍德罗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计划”发出了对世界秩序的声音——成立国际联盟。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卷席全球,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并在之后不久就参加了二战。

战后,美国通过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确定了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并在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哈里S杜鲁门、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到约翰F肯尼迪为了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一直奉行“遏制政策”,力求把苏联的影响力控制在本土和东欧范围内,并且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年推出马歇尔计以复兴欧洲经济防止发生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北约组织以防范苏联可能的军事威胁。

到20世纪60、70年代时美国在美苏竞争中处于战略收缩阶段,查理德M尼克松推出尼克松主义以缓和对外关系,进而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由此美国的霸权地位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总统罗纳德里根、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到乔治布什(小布什)期间,美国实行“新干涉主义”,以人道主义和保障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外交,推行美国价值观和掠夺资源。年发动海湾战争、年出兵海地、年炮轰南联盟、年以反恐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等等。如今,美国通过各种国际秩序引领着全世界的发展。如: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三)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之比较

世界上霸权主角的更替犹如舞台上的演出一样,你方唱罢我来接。英国是曾经的霸权国,而今天的霸权国却换成了美国。英国的霸权和美国的霸权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主要的不同在于英国通过实行“大陆均势”手段来树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而美国则建立起集体安全体系,以美国国家信念为指导引导世界新秩序的发展。

相似之处在于:

第一,两国都有着相似的地缘优势。英国是岛国,英吉利海峡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由此,英国可以把它的精力集中在海军力量上,发展海洋战略。美国的东西两面都毗邻大洋,南北没有强敌,因此也就相对孤立。在这样的地缘政治中,美国就可以集中力量来发展自己。

第二,两国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英国经过不断的殖民扩张,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占据着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和资源。美国国土辽阔,再加上“门罗主义”的提出,逐渐使美洲成为美洲人的美洲,美国在其中扮演着首要地位的角色。美洲也就成为了美国的市场和资源产地。

第三,两国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体制的创新,并且都以军事力量为主导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地位。所以,霸权的建立与本国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影响着这个国家对周边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地缘政治”),影响着国内力量的分布和发展方向,抑制或促进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其次,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包含了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能量。

最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与本国所采取的各项对内对外政策有关。只有符合了时代发展方向的体制,才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抢占先机,进而成为时代的领导者。这也正是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发展所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最后的话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霸权的形成总是与军事力量的相对优势相结合,而军事力量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政治上的霸权为表现形式。而霸权也不能任由霸权的拥有者为所欲为,它也有限制性和制约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类普世价值的束缚。了解和认识霸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风云变幻暗波汹涌的时代里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英国霸权的发展是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目标,以大陆均势政策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主导,以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保障的霸权模式。而美国的霸权发展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因素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其中也充斥着历史发展机遇的因素。

通过分析得知:一个国家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问题,追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时代是不断演变的,我们要回顾英国和美国霸权之路的发展历史,以便在不断变化着的国际环境中作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准备,让历史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END—

记言

顺势、优雅、高效

编辑:掌舵的人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没有轨道的星球无法有序运行,没有方向的航船无法前进。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我喜欢反弹的力量

因为只有坚持离胜利才会更近

长/来

加入就是趋势

输入

回见~

就不要随意离开位子

你会决心做多少个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185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