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贩卖机/大事件——《军团》
影视贩卖机
《军团》
导演:达留什·加耶夫斯基编剧:达留什·加耶夫斯基/MichalGodzic主演:维克托利亚·沃兰斯卡/赛巴斯汀·法比杰斯基/巴托茨·戈尔纳/安东尼·帕利基/马切伊·马杰斯基类型:历史/战争制片国家/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上映日期:-09-20(波兰)片长:20分钟
剧情简介
讲述一战期间,沙俄军队的逃兵克泽加了同盟国的波兰军团,并认识了在女子情报队服役的妻子。影片描述了94-96年间波兰军团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除了男女主角是虚构人物外,片中其他配角如波兰国王、毕苏斯基准将等的活动都取自历史真实经历。
大事件——波兰军团
波兰军团(PolishLegions94–98)
是波兰军队旧时的名称,为当时波兰世代以来的首支活跃军队。
94年,协约三国(包括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俄罗斯帝国)与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及奥匈帝国)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兰军团随后于同年8月成立于加利西亚。这支军团存在的时间尽管短暂,却成了“现代波兰的创造神话基石”。
后来,军团由96年9月20日成形的波兰后备部队(波兰文:PolskiKorpusPosi?kowy)取代,并于98年2月并入在俄国的波兰第二部队(PolishIICorpsinRussia),参加对抗奥匈帝国的拉兰察之战(BattleofRarańcza)。同年5月,军队在对抗德意志帝国的卡纽夫之战(BattleofKaniów)失利,波兰第二部队也因此瓦解。当时的将军哈勒(JózefHaller)逃往法国组织西方波兰军队(PolisharmyintheWest),对抗不利波兰的布列斯特条约。
波兰军团在加利西亚及喀尔帕阡山山脉两地,都参与过许多对抗帝俄的战争。
早在年,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帜在欧洲黯然褪色之后,巴尔干的权力真空引起了以俄、奥为主周边强邻的觊觎。在一番分赃争斗之后,奥匈帝国忽视这里复杂尖锐的民族、宗教矛盾,贪婪地攫取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欧洲国际局势剧变,东南欧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六年后,20岁的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斯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风光无两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那天是94年6月28日。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十周以内,所有欧洲大国均卷入战争,一年之内,那一代人见证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世界大战。
塞尔维亚战争打响的第二天,毕苏斯基向全波兰发布动员令,各地蛰伏已久的武装部队迅速向奥地利集中。毕苏斯基迅速实施他的计划,即率军进入会议波兰王国,振臂一呼引发俄占波兰大起义。为此他宣布华沙成立了一个秘密国民政府,自己是波兰陆军总司令,这实际上是虚假宣传,旨在为他的行动争取合法性。8月2日,波兰军团开进俄占波兰境内,但现实让他大失所望,当地波兰人只把他视作一个叛乱者,没人相信毕苏斯基能成功。
煽动俄占波兰起义没有成功,这是毕苏斯基早期受到的重大政治打击,政敌以此大做文章质疑他的军事能力。94年8月6日,波兰独立党派联盟委员会与加利西亚、利沃夫的中央国家委员会合并,建立了最高民族委员会(NaczelnyKomitetNarodowy)。其政治目标仍然是与奥地利合作,组建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联统的三元制国家。尽管一时风头无两,但NKN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他们的政治理念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8月22日,NKN在奥地利政府的许可下,下令组建正式的波兰军团,名义上归奥匈帝国军队编制,实际较为独立。由于之前的失利,毕苏斯基被剥夺了军团总司令的候选人资格,但他仍然是波兰军团第一旅的指挥官。8月27日,波兰军团成立,他们由“东方军团”与“西方军团”组成,数量最多时下辖约6,陆军,总司令是斯坦尼斯瓦夫·普查尔斯基。此时局势对奥地利不利,俄军在加利西亚进展迅速,奥军连战连败。在利沃夫失守后,刚组建的东方军团被迫后撤,他们士气低落,而且拒绝为奥地利卖命。奥地利当局很快解散了东方军团。东方军团的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哈勒(JózefHaller)设法重组军队,在95年5月以波兰军团第二旅的编制继续服役;波兰军团第三旅由斯坦尼斯瓦夫·萨普蒂茨基上校指挥。94年9月底,波兰军团正式踏入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的猛烈战火凶暴地蹂躏在波兰身上,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血腥冲突结束了当地自年起义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一战期间约两百万波兰人在四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他们大部分人与其他民族的士兵一样,在毫无意义的战争中流血牺牲。只有波兰军团才是真正为波兰独立而战斗的,战争初期军团还要面临缺衣少弹的窘境,但这是波兰复国事业踏出的坚实一步。
94年-97年波兰的军事斗争
战争爆发之后,为了争取波兰人的支持,三国都对波兰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让步和诱人的许诺。奥地利政府在8月初就向加利西亚的波兰人宣传反俄主张,许诺波兰独立,前提是被奥地利联统。德意志帝国也向战区的波兰人发放传单,许诺战后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但这是德国的政治阴谋,他们计划中的波兰君主国只是德国在各项领域严密控制的殖民地。俄国在8月8日,于国家杜马向会议波兰发布了声明,宣传普鲁士才是波兰的大敌,字里行间洋溢着大斯拉夫主义的“兄弟情深”。亲俄的德莫夫斯基对此非常满意,他在俄占波兰推行反对毕苏斯基的宣传,导致后者的起义计划无果而终。
94年9月到2月,波兰军团作为辅助力量协助奥地利在加利西亚与俄军激战。波兰第二步兵团、第三步兵团被奥军调往喀尔巴阡山脉协助他们阻击俄军的进攻。0月29日的莫洛托夫战役是波兰军团与俄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6,缺乏重火力的波军步兵与5,俄军激战一天后成功突围。0月2日,奥德联军进攻俄国布登林要塞,毕苏斯基亲率波兰军团第一旅进攻驻守在阿捏林和拉斯基的俄军。23日夜,波军冒着俄军的重炮轰击付出惨重代价占领了拉斯基村,但侧翼奥军被俄军击溃,毕苏斯基被迫下令撤退。2月9日,毕苏斯基率军进入克拉科夫休整,将麾下军团改编为波兰第一旅,归奥匈帝国第4步兵师辖制。
2月22日,索森科夫斯基奉命在小波兰省洛夫科维克阻击俄军对奥军的包围,俄军使用轰炸波军阵地后发动冲锋,希米格维少校指挥第一团拼死抗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波军最终守住了阵地。俄军经常在大雾的掩护下发动刺刀冲锋,波军也用刺刀反击,激战持续了两天。波兰第一旅在四天三夜的血战中守住了阵地,挡住了俄军6次进攻,有力阻滞了俄军的包围,为奥军后面的反攻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一年时间,第一旅基本在沃伦一带作战,与奥军一道防御俄军的勃鲁西洛夫攻势。95年6月3日,第二旅沃索维奇骑兵中队向罗基纳村的俄军阵地发动冲锋,5分钟之内连续攻破对方三道防线,波军多位指挥官战死,史称“罗基纳的冲锋”。
94年-97年波兰的政治事件
94年0月22日,毕苏斯基开始领导波兰秘密军事组织(PolskaOrganizacjaWojskowa简称POW),该组织战前就活跃在俄占波兰,一直从事敌后破坏行动。至95年,POW在俄占波兰甚至俄国本土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以截获俄军情报,毕苏斯基还特别指示POW着重培养和训练军事人才。
约瑟夫·毕苏斯基毕苏斯基(JózefKlemensPi?sudski,年2月5日-年5月2日),波兰革命者,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生的波兰国家领导者(98-)和军事独裁者(-)。年2月5日出生地在扎拉瓦斯(波兰语:Zulów,立陶宛语:Zalavas)的家族庄园,这个地方那时属于俄罗斯帝国,现属于什文乔尼斯自治区(立陶宛语:Svencionys)。这个地方在8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被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帝国三大帝国瓜分前,属于联邦两大主体之一的立陶宛。
另一边,德莫夫斯基在月建立了波兰国家委员会,着力促进波俄政治合作,特别是推动建立与德军对抗的波兰军团,但俄国人对此顾虑重重。95年月建立的波兰军团被称作普瓦维军团(LegionPu?awski),他们只有数千人,而且在俄国军需官的阻挠下普遍缺衣少粮,缺乏装备和训练。俄国高层并不信任波兰军团,2月份,沙皇尼古拉一世干脆下令禁止军团扩编,还剥夺了军团制服和名称里所有和波兰有关的元素。尽管如此,普瓦维军团仍然忠诚地为俄军作战近半年,多次保护俄军在德国猛烈攻势下安然后撤。至8月,由于得不到补员,普瓦维军团仅剩一百多人,而后退出了战场。
95年,俄国在东线的惨败,加上俄国政府对波兰政治力量的打压,德莫夫斯基不再对俄国抱有幻想,开始在国际上寻求恢复波兰独立。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联合协约国对抗德奥联盟。95年8月,协约国受到了沉重的军事打击,英国在加里波第惨败,德国在8月5日占领华沙,但西线战事陷入僵局。尽管波兰活动家在国际四处呼吁,但英、法为维持与俄国的盟约而支持俄国的宣告,即波兰问题属于俄国内政。次年6月,俄国成功发动勃鲁西洛夫攻势,波兰军团协助德奥军队艰苦防御。开展已逾两年,波兰军团约损失5,人,但活下来的人都成了老兵,他们基本构成了未来庞大波兰军队的核心指战员。
95年8月24日,德国在华沙设立了临时管理机构华沙总督府。奥地利当局寻求将波兰纳入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但这项计划受到了德国的反对。毕苏斯基认为俄国人被赶走,继续与德奥合作将无益于重建波兰国家,从此开始授意波兰军团逐渐削减补员,开始积蓄力量。
面对恶化的战局,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制订了一项增强波兰自治权的草案,尽管加强后的自治程度仍然弱于奥占波兰。但即便是有限让步也无法获得沙皇的同意,萨佐诺夫很快被解职。尼古拉二世的强硬态度埋葬了波兰亲俄派仅存的忠诚,失望的德莫夫斯基离开俄国前往瑞士洛桑,寻求与法国政府合作,将波兰独立推上战后国际政治的议题。德国当局为获得波兰人的效忠,也做出了承诺后者自治的政治让步,毕苏斯基也在8月抵达华沙。
96年,虽然在年初法国承认波兰问题是俄国的内部事务,但国际局势的变化令人始料未及。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粉碎了德国人速胜的期望,米字旗继续统治日德兰海峡,德国公海舰队遭到战略失败,罗马尼亚也宣布倒向协约国。面对战局的日益恶化,德国人必须对波兰继续做出让步,以期获得预想中的一百万生力军。此时俄军勃鲁西洛夫攻势仍在继续,7月4日,3,俄军猛攻波匈联军共同防御的科斯蒂奥什诺夫卡奥军防线。毕苏斯基亲临战阵指挥,波兰军团第一旅死守主阵地两天,以战损超过50%的代价成功拖延了俄军的进攻。9月,波兰军团改为波兰辅助军。德奥当局注意到独立波兰军队的利用价值,终于下定决心。
月5日,德奥联合发布了所谓“月5日法案”,承诺建立君主制的波兰国家。消息一出,引起俄国的强烈反对,英法为安抚尼古拉二世,也支持俄国的决定。但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发言支持波兰独立。月5日法案其中对波兰主权问题含糊其辞,但其意义不可小觑,时隔多年,波兰问题重新回到了国际视野。尼古拉二世被迫对波兰人做出进一步政治让步,但为时已晚。他的政治生涯,个人生命甚至罗曼诺夫王朝即将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
《俄国史》摩斯·沃尔特;
《夹缝中的东欧六国》;
《东欧史》孔寒冰;
《波兰史》耶日·瓦卢克斯基;
《波兰史》亚当·扎莫伊斯基
《波兰通史》刘祖熙;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万昌华;
《波兰史--谱写悲壮乐章的民族》洪茂雄;
《波兰简史》斯坦尼斯瓦夫·阿诺尔德;
《东欧史》孔寒冰;
《民族的重建》蒂莫西·斯奈德;
《不折之鹰》哈莉克·科汉斯基;
《波兰通史》米列尔·赫列诺夫;
《GodsPlayground:AHistoryofPoland》诺曼·戴维斯;
《Whiteeagle,redstar:thePolish-Sovietwar,99–20》
《Poland:TheConquestofHistory》乔治·桑福德;
《Poland:TheFirstThousandYears》PatriceM.Dabrowski;
《AHistoryofPoland》Anita·J·Prazmowska
英\波\俄\wiki;
谢谢观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