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行政区划 >> 窥探世界的旅行者一窗一世界
“行走的镜头”首届旅行体验师个人主题摄影联展
入选者系列访谈之一
窥探世界的旅行者
—
LENSINK(董磊)
自由摄影师、去哪儿网聪明旅行家、携程签约摄影师、LOFTER认证旅行家。多次欧洲深度游,所去国家包含西班牙、葡萄牙、南法、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环巴尔干半岛自驾,穿越伊比利亚半岛自驾。
入选作品|里斯本圣乔治城堡
入选作品|威尼斯朱玳卡岛
嘘,不去打扰,
在镜头的那一边,
记录你的感动,
透过一扇窗户,
打开你窥探世界的心灵之窗。
......
访谈窥探世界的旅行者
LENSINK(董磊)
■艺术IPVS董磊
第一眼看你的作品便被那一扇扇窗吸引住了…这扇窗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想法?
LENSINK(董磊):
“窗景OUTLOOK”是我长期坚持的一个拍摄项目。
这个想法萌芽于几年前公司门口的一家报亭,每日路过,摊主坐在挂满报刊杂志的窗里读报,有时也会向街上的人流张望;时间久了,我就好奇坐在那扇窗里往外看是什么感觉。于是我背着相机,靠着偶尔来买杂志混出来的半熟脸儿,进到里面拍下了第一张窗景。摊主觉得我很无聊,他说坐在报亭里无冬历夏,就是个苦差事儿;而我初学拍照,也没有拍到曝光合格的照片。
后来,对窗的兴趣渐浓,会用镜头记录走过的一些窗景。窗的意义在我看来,更象一幅立体的画面,窗内摆一张桌,台面的布局是岁月变迁;窗外植一棵树,枝叶的颜色是四季的更替。人站在窗口会睹物生情,打开心扉,感受生活与空间的内外之变。
本次参展的这组照片,是“窗景”拍摄项目的一小部分,均来自欧洲旅行时所记录的窗景,拍摄地点大多为城堡、教堂等城市地标的内部,更像是满足收集癖的到此一游照。没有太多的故事可讲,只是在取景器里加了一扇窗,知道自己站在何处,看向何方。
作为一名资深摄影师,你喜欢摄影也应该不是偶然的吧?有什么触动你的东西吗?
LENSINK(董磊):
不是偶然,是顺其自然吧。我本身并非从事摄影、设计、美术等相关的艺术专业,摄影方面谈不上资深,要主动去学的东西太多了。
喜欢摄影就是想单纯地记录眼前的画面,记录一个画面最省心的方法就是按快门,按的次数多了,就成了惯性。拍到特喜欢的瞬间时,会有肾上腺素飙升的惊喜,这就是拍照的快乐。
平时喜欢拍摄什么题材的作品?
LENSINK(董磊):
最喜欢的题材是街头摄影,翻看学习各路大师的街拍作品已成习惯,平时空闲时也会背着相机去扫街。
街拍的自由度极高,出片率极低,这个舞台不比器材与技术,不在乎摄影师的名气,每个人都可以PO出属于自己的“决定瞬间”来切磋,每张优秀的街拍作品都是唯一且不被复制的。旅行的时间很有限,在异地风情的街头得到一张神来之作,那种被幸运眷顾的感觉非常美妙。
摄影虽不是我的本职,但业余时间也会接一些拍摄工作。这种时候会抛开题材的喜好,尽所能地达到客户的要求。
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中有没有值得聊的故事或感受?
LENSINK(董磊):
年起至今,每年会凑足20天左右的假期,赴欧洲进行一次旅行,这组窗景的照片均拍摄于欧洲旅行期间。在每个城市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不会刻意去寻找有好风景的窗户,遇上了好看的窗景也是随缘,未来在旅行时也许会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来记录窗景。
最近正好在看一本文字和素描记录窗景的书,书名是《窗:50位作家,50种视野》,希望得到更多的启迪。
你说:“看自己拍不到的,拍别人看不到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LENSINK(董磊):
前半句是观摩和思考,后半句是思考和释放,这句话是初学拍照时的感悟,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是我对拍照的理解,也是摄影的初心。
“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如何看待旅行和摄影的关系?
LENSINK(董磊):
摄影和旅行密不可分,每个人旅行的美好记忆都寄托在照片里。
我认为两者关系应该是在旅行时摄影,而不是为摄影而旅行。我每次出游的装备非常轻便:一部尼康D配24-F4旅游头,一部理光GR做备机,偶尔会多带一支超广镜头。毕竟除了摄影,旅行中可体验的事情还很多。
旅行过程中更容易被哪些事物吸引?
LENSINK(董磊):
应该是旅行中的细节,细到我会把它们都拍下来。
其实每次旅行回来,有四分之三的照片并不算是摄影作品,会拍一些建筑上的雕刻、美食的细节、布告栏里的海报、民族服装上的图案、街道的布局等等,留下这些照片为了以后在看书翻阅资料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到过的地方。
你曾有过环巴尔干半岛自驾的经历。能分享一下这次旅程中遇见了哪些人和事?
LENSINK(董磊):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5月,环巴尔干半岛的自驾之旅。
原计划从萨格勒布出发,沿克罗地亚的西海岸线南下,最南到达阿尔巴尼亚,绕过科索沃,从东线经塞尔维亚返回萨格勒布。后因北京往返维也纳的优惠机票太诱人,最终把自驾的环线整体北移,维也纳作为起终点,逆时针环绕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最后返回奥地利。
巴尔干半岛有欧洲火药库之称,离最近一次局部战争结束也不过20年,出发之前做了相关的功课,发现可参考的攻略并不多。不过一路上还是遇到不少帮助,比如自驾到塞尔维亚时迷路,把车开进了迷宫一样的小村庄,淳朴的村民会指引你绕回主路;坐在萨拉热窝街头吃奇怪的小吃,旁边的穆族大叔会告诉你这个小吃是怎么做的,并关心你是否吃的习惯。
在巴尔干半岛自驾安全性不用过于担心,即便是在波黑、塞尔维亚,满街跑的高端品牌车也不少,租车时只要和车行沟通好,买足保险,尽量将车停在酒店或收费停车场基本可以放心。由于巴尔干半岛的申根国不多,穿行这些国家时要提前准备好护照等材料,连同微笑一起交给出入境的边检员,耐心等待检查即可。
波黑境内基本都是山路,手机信号经常不好,自驾考验车技也考验导航,车技还行,但导航却屡掉链子,被坑了两次。
第一次是去萨拉热窝的路上,听导航的改走了小路,这条路越开越破,越走越窄,直通大山深处,最后路也没了,变成了车辙,想起有人提过波黑战争时山区留了不少地雷,就不敢往前开了,原路返回到国道,白白浪费了1个小时。
第二次是从莫斯塔尔到杜布罗夫尼克的这段路,因途中去了一个叫Pocitelj的村子,出来后又走错了方向,导航指了一条悬崖边上的小路,恰好有一辆波黑牌照的车同行,于是我跟着它开到了边境,悲催的是,这是个简易的边境,只允许克罗地亚公民通过。天色已黑,只能硬着头皮往回开,发现波黑那辆车竟跟了上来,开车的老兄也一脸懵,我们只能为彼此的不靠谱相视一笑,后来把车开回国道,放弃导航翻看离线地图,按照路牌去边境最大的城市绕路,终于在深夜前找到了可以通过的边境。看来下次自驾一定要带一张纸质地图救急。
旅行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
LENSINK(董磊):
在我看来,旅行很简单,就是去“看世界”。
不管远近,国内国外,每次旅行结束,重归固定的生活时,一定会有新的思考。
有人说:“摄影也是一种修行”。这个职业是否给了你很多历练?
LENSINK(董磊):
“摄影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非常赞同这句话。
如果把摄影作为兴趣,修行不要太苦;如果把摄影作为职业,一定要苦着修行。
更多关于窥探世界的摄影作品
将在展览中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