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行政区划 >> 鲁道夫middot史坦纳带着全然的觉
——鲁道夫·史坦纳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庆祝我们的朋友C教授创立的共修团体。这个团队希望以灵性运动常用的方式推动现在和未来的属灵生活。在这样的场合里,我们最好回想一下为什么要以团体形式聚集,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成立工作团队,并且在其中培养我们将为之奉献的精神财富。
如果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意识到——即便只是头脑的认知——我们在此团队里的作为和在世上从事的其他工作是有区别的。那些不愿探究与人类灵性进展相关的更为深切真相的人也许会说,难道不成立团队就无法研究灵性科学了吗?难道不能找些讲者为互不相识无法聚集的人提供机会,去了解我们所谓的精神财富吗?
我们当然可以这么做,但只要有可能在广义或狭义上成立共修团体,而且组员彼此认识并以友情和兄弟爱来相处,我们就能在灵魂全然觉知的状态下继续打好基础,这是灵性科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当中有人想要培养灵性知识更为感性的一面,真诚地希望以兄弟情谊和谐共事,这并非毫无意义之事。
人与人的关系和交流不但受到意见的差异所影响,同时还要明白和我们产生联结的是有知有觉的灵魂——不仅如此,我们还得设想到另外一点。若是能了解灵性运动的内在本质,那么各个团体的成立就和我们对此运动所抱持的完整概念联系起来了。我们必须意识到灵性运动不仅对感官所觉知到的、向外所领略到的物质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我们的灵魂正透过这场运动在寻求与属灵世界建立真切的连结。
我们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带着全然的觉知对自己说,透过发展灵性科学,我们可以将灵魂转换到地球存有和无形界的天使们共居的天体上。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这些无形无相的世界是至关紧要的,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这些界域当中。在属灵的世界里,彼此了解的团体成员所从事的工作,和分散于地球各处的工作是相左的。在属灵的世界里,以兄弟情谊的方式开展工作与我们的其他工作相比,意义相当不同。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省思自己近年来在许多方面研习过的真理。
地球在后亚特兰提斯期的演化始于古印度文明期,之后是古波斯期——这样的命名或多或少是合宜的,但现在不需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接下来是埃及-迦勒底-巴比伦文明期,然后是古希腊罗马文明期,现在我们正处于后亚特兰提斯的第五文明期。一方面,每个文明期都得培养出与外界相关的特定形式的文化及灵性生活,另一方面也必须为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文明期做好准备。
可以这样说,古印度文明期孕育着古波斯文明的种子,古波斯文明期孕育着古埃及-迦勒底文明的种子,以此类推。我们这第五个后亚特兰提斯纪元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第六纪元做好准备。我们在灵性科学中的使命不仅要为自己、为灵魂永恆的生命获取精神财富,同时还要为第六纪元所涉及的具体外在功课打好基础。每个后亚特兰提斯文明期都是如此。
古印度纪元培养的是人类的以太身,古波斯纪元培养的是星光身,古埃及-迦勒底培养的是感知心魂,古希腊罗马纪元培养的是理智心魂。我们当下的纪元在其整个存续期间要发展和开拓的是意识或灵性心魂,但我们必须提前为第六文明期和其特质的显化做准备。
第六纪元的许多特质都将和我们这个时代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有三个显著特征,同时应该将它们铭刻在心,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为第六文明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当今人类社会缺少了一种品质,而这将会是第六纪元达成其时代目标之人的特质。当然,在处于第六纪元却仍然停留于野蛮人阶段的个体身上,是找不到这种特质的。未来当第六纪元的文明发展至顶峰时,生活于地球上的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将会是德行具足,这在现代人当中几乎是罕见的。今天,当一个人看到世上的其他人不如自己幸福时,必须费点心力才能使其灵魂感受到他人之苦,因此只有那些特别敏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到了第六纪元时,高度发展的人不仅能感受到如今日的贫穷、苦难和悲惨所带来的痛苦,甚至能感同身受、直接体验到他人的悲苦。例如看到一个人饿肚子,他们的身体会直接感受到那份饥饿,程度甚至强烈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这里要表明的和第五纪元截然不同的道德特征是,到了第六纪元个体的福祉将完全取决于整体。就像现在一个人的四肢康健与否,主要取决于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整体失衡的话,某个肢体是不可能正常运作的。因此到了第六纪元的阶段,文明已高度发展的人将共享集体意识状态,其程度远远高于四肢可感知到的整体健康水平。个体将直接感受到群体的痛苦、需求、贫穷或富裕。这是第六文明期高度发展之人的首要显著品德。
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今日被我们称为信仰果实的一切,届时将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进展。灵性科学对这一点的表述是,第六纪元的每一种宗教对获得思想全然自由的渴望会变得极其强烈,一个人相信什么、抱持何种宗教信念,将完全由自身赋权做出决定。当今在各个社群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集体信仰,将不再对第六文明期高度发展之人产生影响。每个人都会认为在宗教领域拥有完全自由的思想,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
第三个特征是,只有认清了灵性无处不在、人的灵魂必须和属灵世界连结,才会被视为拥有真知的人。今日借由唯物思潮而闻名的科学,到了后亚特兰提斯第六纪元时,肯定不再被冠以科学之名。相反地,它将被视为一种过时的迷信,只留在了被取代的后亚特兰提斯第五纪元人类的心中。比方说,一个未开化的人认为死亡之后身体应该保持完整,否则就无法整全地进入属灵世界。我们认为此观念是一种迷信。这样的人仍然将永恆和纯粹的物质主义联系在一起,认为必须以完整的肉身形态进入灵性国度。他用唯物主义的方式思考,却相信永恆不朽。今天,灵性科学告诉我们灵性与物质必须分开,唯有前者才能进入超感官世界,因此将这种关于永生的物质主义观念视为迷信。同样地,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物质主义信仰,到了第六纪元都会被视为过时的迷信。只有基于灵性和圣灵论之上的知识,人们才会理所当然地视其为科学。
灵性科学的整个目的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为第六纪元做准备的,我们要努力培养灵性科学的认知以克服唯物倾向,为那个纪元势必出现的科学打好基础。我们成立的社群中不能有教条式的信念灌输,也不能只接受这个人或那个人的教导。团体中进行的一切教诲无一例外地,都必须建立在灵魂对教义的自由认同之上。在此,我们准备的是被灵性科学称为“自由思想”的元素。我们怀抱着道友情谊聚集于此同修灵性科学,为后亚特兰提斯第六文明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但若想充分理解协会和团体的真正任务,就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的演化进程。
在后亚特兰提斯第一纪元阶段的密修团体,培养的是后来盛行于第二纪元的文化。在第一纪元即古印度文明期,团体成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2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