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奥匈帝国的办公桌战神

发布时间:2024/12/23 11:39:26   点击数: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走向宣战的那一个月的时间里,得益于包括博尔弗拉斯将军在内的强大的政治势力的斡旋,波蒂奥雷克保住了自己的职位,并开始了很疯狂的报复行动:

在萨拉热窝组织并煽动了反塞族暴乱;

重建了一支辅助民兵以执行反塞族镇压政策;

大约名塞族人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被捕。—人死于狱中,人被处决。大约个塞族家庭被强行驱逐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在德、俄、英、法等其他大国的推波助澜之下,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于8月份爆发了。

作为一个作家和官员时康拉德的表现很出彩,但他从未听到过现代战场的枪炮声。他是以研究探讨布尔战争和其他冲突的战术性著作名扬国外的,唯一可以显摆的作战经验履历来自于年在一个波斯尼亚步兵师当基层军官的履历。

卡尔·克劳斯对此给予了毫不客气的评价——“只要响的是军号,而非枪炮声,康拉德就一直会是最伟大的指挥官”。

事实证明,这位未来的元帅比他控制的奥匈军要伟大一些,他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的想法是可靠的,但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

一度在帝国名将谱上排名靠前的波蒂奥雷克的评价要低得多:

波蒂奥雷克是一个神经有点过敏的隐秘单身汉,同时有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勤奋、上进且忠于职守,未能获得最高职位使他变得更不愿与人来往,易怒且更加厌恶女性。

他是一位心思缜密的参谋长,与大部分声色犬马的奥匈帝国高级军官们不同,他将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制定作战计划。

同事评价——“办公桌是他偏爱的地形”,也从来没有谁认为他是合适的带兵之人,

所有人都认为波蒂奥雷克自命不凡,以做作和冷淡不语的作风为人所知——非冷淡不语时,只有苦笑和恶意讥讽)。

通俗报纸动不动就以夸张搞笑手法将他描写为毛奇作风的完美典型——严肃、不苟言笑,

几乎所有的言论都对他不利——这样的人肯定无法胜任在巴尔干半岛统兵打高难度战争的重任,但命运却偏偏选择了他……

如今,就是这样的两个大脑在构思着对塞尔维亚人的惩罚之战!

弗朗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

好战的康拉德的眼中有许多潜在的敌人,但塞尔维亚是其中一个主要对手。在年1月1日到年1月1日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呼吁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的次数超过了25次。

已经成为了巴尔干方面军司令官的波蒂奥雷克更多次声称——“我在萨拉热窝幸免于难,这样我就可以为它报仇了!”

康拉德从来都不信任自己的盟友德国人——常在文件上盖上“勿让德国参谋部知晓”的印子,但又误判形势,欣喜于德国含糊的保证。相信他能把大部分吃力不讨好的抗俄职责丢给德国人去背,同时仍拿下打败塞尔维亚的光荣胜利。甚至无意把哈布斯堡军队运到到处是尘土的波兰、乌克兰,打一些得不到掌声的守势作战……

波蒂奥雷克与其对立多年,彼此猜忌很深。仗着霍夫堡宫的朋友们的撑腰——作风温和、人缘很好的博尔弗拉斯将军也认为应该制衡一下那位总参谋长的权力——他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康拉德正常的控制。

按照康拉德的计划,奥匈军分成了三个部分:A梯队,B梯队,以及较小的巴尔干兵力群。

A梯队兵锋最盛,包含九个军,他们将由康拉德亲自统帅,组成三个集团军去加利西亚对付俄国人;

B梯队则作为机动兵力,同样拥有四个军,组成了第2集团军,他们由爱德华·冯·伯姆·埃尔莫利将军率领,充当预备队的角色

巴尔干方面军由四个军构成,组成第5和第6两个集团军由波蒂奥雷克率领着入侵塞尔维亚。

对于塞尔维亚的战略构思,康拉德和波蒂奥雷克一如既往地南辕北辙:

意气风发的康拉德要求“强势挺进塞尔维亚心脏地带”;波蒂奥雷克则非常大手笔的将战线一下子扩大为公里,第5集团军陈兵德里纳河下游,坐等塞尔维亚人来犯,而几星期后横越尚未被开发的波斯尼亚地带,并通过位于利姆河、德里纳河上游的荒凉山区赶过来的第6集团军,正可攻击塞军暴露的未设防侧翼——很悲催的是,两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对未来敌手和作战环境一无所知的基础上的。

康拉德想得很简单:按照相关情报分析,塞尔维亚能够征集的总兵力虽然达到了人。但武器装备很差——全军只有门急射野战炮,机枪、步枪、弹药什么的都极为不足,许多塞尔维亚部队里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没步枪可用。而光是波蒂奥雷克辖下的兵力,就和塞尔维亚总兵力一样多,而且还有五千二百万人口的帝国作后盾,火炮、弹药都多于塞军……

尽管自己部队中有不少斯拉夫裔的士兵——捷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甚至罗马尼亚人反而更同情它们的对手。但波蒂奥雷克的态度依然是乐观:那些所谓的塞尔维亚战士其实就是一群“养猪户”……

事实上,塞尔维亚确实很穷,穷得只有一级师才能得到制服和来源、种类五花八门的现代步枪——德制七毫米毛瑟步枪、俄制七点六二毫米莫辛—纳甘步枪、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从土耳其军手中缴获的更老的毛瑟枪,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从保加利亚人手中缴获的八毫米曼利夏步枪;其他的部队都穿着自己的衣服,大多数人还扛着一八七〇年代的单发黑色火药步枪。

塞尔维亚军人绝对没有喜欢音乐艺术的奥地利人那般浪漫——士兵们大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使用的装备也都破烂不堪。但他们经历过两次巴尔干战争的淬炼,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强烈的爱国热忱。而这两样东西,正是奥匈军队所不具备的。

行进中的塞尔维亚军队

而且,老皇帝的迷糊还给波蒂奥雷克平白无故的增添了一位堪称恐怖级别的对手。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255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