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在冰面和地面之间,徘徊丨读书夏秋

发布时间:2021/7/31 12:54:07   点击数:
北京什么医院扁平疣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碎片

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

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黑羊和灰鹰曾在这里合作

在这桩罪恶里

就像在几乎所有的历史罪恶里

和最私密的罪恶里一样

他们曾是同谋

——丽贝卡·韦斯特《黑羊与灰鹰》

“秩序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一个人不管独处还是与他人一起生活

都须了解秩序才能过上像样的日子

如果缺少了灵魂秩序和社会秩序

我们就居住在“幽暗之地

—拉塞尔·柯克《保守主义思想》

在世界舞台上,他更是被低估的人物

他理应进入塞缪尔·约翰逊、伏尔泰

福泽谕吉与爱默生的行列

他们身处一个新旧思想与知识交替的时代

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存在

唤醒了某种沉睡的精神

——许知远《青年变革者》

要理解这个怒气冲冲的人世间

要和这个世间和解

无论如何都要爱这个世间

爱命运,爱世界

——德纳米《黑暗时代三女哲》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或许我还可以忍受黑暗

可如今

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的更加荒凉

——周濂《打开》引迪金森诗

朋克是音乐上的自由

这就是说,怎么想就怎么玩儿

按《韦氏词典》里的话说

涅槃的意思从痛苦的外部世界中解脱

这相当接近我对朋克摇滚的定义

——科特·柯本传记《重于天堂》

09年小凤直播室读书榜尝试精读

这样的改变延长了节目的制作周期

时间也悄然从盛夏来到初秋

在混合着余热的风中

在文字还原的非虚构世界里

触碰人文、历史与哲学

于闪耀纯粹光芒的冰面

和坑坑洼洼充满摩擦的地面之间

舞蹈,徘徊

夏秋·非虚构·榜单

0

《五四的另一面》

作者:杨念群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09-04

凤: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们一直是把五四启蒙和救亡的双重意义相提并论,欧梵老师,您对五四的历史演变有什么看法?

梵:刚刚你说“启蒙与救亡”这是李泽厚先生的名言,我现在比较倾向于林毓生先生的说法,不是一个取代另外一个……我的方式就是从文学来着手,我常常问为什么没有人问99年,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是怎么样呢?卡夫卡写《变形记》就在这个时候嘛,乔伊斯写《尤利西斯》比五四还早几年,那你更不要说俄国,一九二几年是俄国、苏联文学的辉煌时代……

几年前的盛夏,在香港采访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我们这样谈到五四运动。09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坊间关于五四的书又涌现出诸多新的版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著名历史学者杨念群教授这部《五四的另一面》,不仅仅因为他是梁启超的曾外孙,清末名人杨度的曾孙的特殊身份,更在于他一脱传统政治史与思想史的解释窠臼,另辟蹊径,给出了“最为新锐的五四解释”。

书的开篇,作者即指出谈论五四的庸常“八股",《五四的另一面》则试图从新的视角、新的路线,对五四的一些可能被遮蔽的或者说被忽略的面相进行展示,比如他谈到谈到的严复,或许与你印象中的严复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一般认为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是最重要的议题,在杨念群看来人们过于注重德先生与赛先生,而忽略了默小姐(moral,伦理)。他横跨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元领域,融入了对五四重要议题的全新思考,有意淡化了传统上纪念五四的仪式感,打破老调重弹、拘泥于旧话题的“纪念史学”套路。

聚焦于无数的“个体”,将五四的另一面——“社会”纳入历史的审视和观察中,读者看到将不仅是这“五四的另一面”,更是它的每一面。如南风窗所评价的:“对已构成中国生活常识的部分历史观提出质疑和修正,想办法克服一种刻板僵化的认识,激活鲜灵的思想,是杨念群一贯的追求。”

0

《黑羊与灰鹰》

作者:[英]丽贝卡·韦斯特

译者:向洪全/夏娟/陈丹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09-4

能称得上伟大的游记凤毛麟角,《黑羊与灰鹰》足以名列其中。——《纽约书评》

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它的流血和动荡贯穿了几个世纪的。对巴尔干问题根源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过。其中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女作家丽贝卡·韦斯特游历巴尔干完成的充满了历史追忆和现实思索的游记《黑羊与灰鹰》最为著名,这部书是史诗级的纪实文学典范,曾被兰登书屋、《卫报》、《国家评论》一致评选为“0世纪百佳非虚构作品”。

年0月的一个夜晚,丽贝卡·韦医院做完手术,随意旋转着收音机,意外地听到了一个关于刺杀的新闻: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国南部的马赛港被刺杀,凶手是墨索里尼。这个新闻一下子打开了韦斯特的记忆的闸门,她五岁时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被刺杀,她十岁时塞尔维亚王国国王被刺杀,她二十一岁时奥匈王储费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她发现她对巴尔干的记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暴力。这些暴力搅动着欧洲,搅动着世界,一直威胁着她的安全,但她却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她决定和丈夫一起踏上巴尔干半岛之旅。

她与丈夫搭乘火车,从萨格勒布出发,前往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黑塞戈维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等区域。以沿途见闻为线索,追溯了巴尔干历史上缘于民族、宗教、地缘等因素的内外政治纠葛与军事冲突;也在对当地居民生存现状的见证中,力图揭示当地各民族命运的悲剧之谜——巴尔干苦难之人的内心始终涌动着一股为神圣牺牲的、如灰鹰般汹涌的渴望,他们祈盼着,犹如被献祭的羔羊以毁灭的姿态达至永恒。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指引巴尔干人超越苦难,也滑向了悲剧的深渊。

03

《坏血》

作者:[美]约翰·卡雷鲁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成起宏

出版年:09-4

她的眼睛盯着你可以一眨不眨,让你误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当她开口,你必然惊讶,粗粗的中音令你错觉她是雌雄同体。她的确精通古惑之术,只需你的一滴鲜血。人人都有体检时粗大的针管扎入血管时恐惧的体验,因此当有一家公司告诉你它的产品只需轻轻摩擦手指的小小一滴指尖血就可以在小巧的名为爱迪生的专业仪器上得到二百多项有关健康指标的检测结果,硅谷的独角兽公司希拉洛斯备受资本热捧也就不奇怪。“小小一滴,改变世界”,有着男人嗓音和蓝色大眼睛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是斯坦福辍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但她的目标不是当总统,因为“总统将会娶我,而我拥有十亿美金”。后来她终于拥有了不止十亿美金,来自她以谎言和造假支撑起来的商业帝国。这个虚幻的泡沫企业成功忽悠到包括前国务卿舒尔茨、基辛格,甲骨文创始人艾理森、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在内横跨政商军的众多大佬为其投资和背书,伊丽莎白成为媒体追捧的硅谷第一位亿万女性创业者,甚至被称为“女性版乔布斯”。

然而纸包不住火,这一切被《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翰·卡雷鲁揭穿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像猎犬一样嗅到希拉洛斯可疑的踪迹,最后与50多位当事人交谈采访,用三年的时间还原了伊丽莎白的骗局。这个雄心勃勃的女人被卡雷鲁形容为有着“反社会”型人格,少有或完全没有良知,靠贪婪和野心构建起的谎言帝国也一夕崩塌。真相一旦披露,蛊惑术就失灵了。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作为第四权值得捍卫,因为它可以让谎言昭然若揭,虚假无处遁形,从而避免使人类在基于谎言和虚假建立的幻觉中走得太远,滑向万劫不复。

最近也在读冯克利先生翻译的赫希曼的《欲望与利益》,解析为何在人类历史上被诟病的对欲望和利益的追逐最终发展成现代商业伦理,扉页上是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人的欲望可能促使其做坏人,但其利益却阻止他们这样做。”希拉洛斯的破产是个例证:欲望促使其做坏人,利益未能阻止她这样做,她失去了全部利益。

04

《打开:周濂的00堂西方哲学课》

作者:周濂

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出版年:09-04

“凡事勿过度”、“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万物皆数”“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僭主”、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如此”“唯一的善是知识,唯一的恶是无知"……每一句话都充满哲理,但我们往往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那么随周濂去"打开"。

0年,青年学者周濂的著作《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畅销50万册,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时隔7年,他在新书《打开》中解释道,或许你可以用0种方法来叫醒那人,但真正有价值的醒来,是自发的,自愿的。这本名为《打开》的哲学思想史,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醒来”——哲学,就是一次一次的醒来。而他希望人们从这门课中收获的正是打开、看清与理解。

“打开你的视野,打开你既定的思维模式,打开各种思考的可能性”,让你从一种教条的、沉闷的意底牢结中解放出来,重新用一种充满怀疑的、审视的、好奇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并“看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异,看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看清人们什么时候在胡说八道。”

近期为了筹备法国启蒙运动的阅读与行走系列,将线上音频节目“周濂的西方哲学智慧”全部听完,获益良多。《打开》一书正是其线下实体版,既是一部严肃的哲学闲话集,也是部富有美感的哲学通识读本。周濂用00节课程,为读者系统梳理了西方最重要的哲人、流派极其思想精髓,开启了一趟年西方哲学探险之旅。

上篇50讲为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周濂为我们揭示诸如苏格拉底之死的千古公案,为何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伟大的“失败之书”,亚里士多德何以在其《政治学》中称“脱离城邦者,非神即兽”,随后从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犬儒主义一路讲到斯多亚学派……整个上篇终结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下半部50节课则进入近现代哲学的讲解,笛卡尔的方法论,大卫·休谟的人性论,哲学的老王黑格尔、哲学的集大成者康德、哲学的狂徒尼采……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到洛克的《政府论》、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全书的最后一章则终结于罗尔斯的《正义论》。周濂在浩瀚的哲学史中披沙拣金,总能提炼干货又绝不枯燥,睿智又真诚,是近期最令人惊喜的哲学课。墙裂安利。

05

《黑暗时代三女哲》

副标题:施泰因、阿伦特、韦伊评传

作者:[法]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

译者:高毅/高煜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三辉图书

出版年:09-6

年,学者崔卫平老师做客小凤直播室,谈论最多的是汉娜·阿伦特。

凤:你刚才说波伏娃越来越像萨特,阿伦特有没有越来越象海德格尔?

崔:不,她是完全相反的,海德格尔他是希望在技术文明所造成的一个枯燥的世界当中,仍然保持诗意的源泉,他在米的山上砌了一个小屋子,听着狂风暴雪,看周围农村老妇,他想用林中空地,诗意的存在来挽救失去了诗性或者说神性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是要求个人是一个特别孤独的存在。

阿伦特和海德格尔分手后,她作为一个犹太人一直在思索纳粹这种残暴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她得出的一些结论,比如现代社会人都是一种原子化的孤独的个人的存在,把他们隔离驱逐也就变的很便当,所以阿伦特认为人应该积极生活,融入社会,人在公共领域中打开,才能实现更高的本性。

年,作家韩东老师做客小凤直播室,谈论最多的是西蒙娜·韦伊(薇依)

凤:你的小说之所以取名《扎根》,也是在向薇依致敬,她有一部同名著作也叫《扎根》。

韩:韦伊对于我来讲,就像壮丽的星空一样。比如卡夫卡和薇依相比,那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卡夫卡跟我一样在整个精神力量上都是很有限的。卡夫卡不是圣徒,很多人讲卡夫卡是圣徒,那是一种比喻,如果说薇依是圣徒,不是比喻,她就是。薇依就是一个不可度量的人。

凤:能否用她的一句话举例说明?

韩:比如“应爱上爱本身”。她的意思就是取消对象。比如说我们爱一个对象物,爱一个人或者爱一件事,为之献身,这个都是不持久地,由于对象的迁移而迁移,她说渴望乌有,只有爱上爱本身的人才可能去爱。

埃迪特·施泰因又是谁?94年8月号,胡塞尔最得意的女弟子埃迪特·施泰因博士“飞出奥斯维辛的一个烟囱,直直浩大升入空中”。在走进毒气室之前,她对和她一起被盖世太保带走的姐姐罗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来,为我们的民族走吧!”年她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封圣。

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全部权力,书籍被投进烈火。年,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的起义被镇压,人被投进烈火。—年,这十来年,就是布莱希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黑暗时代”。三位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西蒙娜·韦伊和埃迪特·施泰因、恰好都生活在这个时代。

她们都是犹太人,曾师从三位著名的老师海德格尔、阿兰、胡塞尔,并想超越他们。她们的著作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悲剧性事件有密切的联系;她们自身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或流亡,或殒命。透过书写她们的生命经验、思想历程,观察她们如何解读现实,回应时代,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为这个黑暗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

06

《青年变革者》

作者:许知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09-05

《青年变革者》,这是许知远计划中《梁启超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几年前他旅居旧金山时,在城市之光书店的橱窗里邂逅梁,被其黑白照片上的目光“注视”,而开始这一次写作。他意图像爱德华·吉本重构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样重构晚清的覆灭,用想象和史料搭建起一个剧场,必须说,值得期待。书中既有许氏标志性杂糅中外的华丽文风,裹挟着他一贯令人既爱又恨的坦诚,也有在其作品中罕见的对于史料的严肃爬梳和整理,从每一章后面附录的长长的注释就可看出,这一次的传记写作遵循学术范式,堪称转型之作。采访画家刘小东时他说,其实每个人画大卫时都有自己的影子。这也是读此书最有趣的地方,很多段落,你会觉得知远不仅是在写梁启超,也是在写他自己,有一章的标题干脆就叫《主笔》。是的,晚清改革俱乐部第一份《时务报》的主笔和当年风靡一时的橙色纸《经济观察报》的主笔都有“令人赞叹也饱受诟病的文风”,也都“知道如何刺激读者的神经,拓展他们的视野”。这是一次艰难的写作,知远谓之“苦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知道为什么《十三邀》里的他总是一副心游八荒的样子了。好吧,下次济南再见,即使开玩笑,也不再轻易剥夺你对于“Great”的想象。那个青年变革者,SoGreat。

凤:你的理想是什么?

许:我就想成为这个时代很伟大的一个旁观者和一个分析者。

凤:干嘛要加伟大二字?万一不伟大了怎么办?

本季,ApplleiTunesPodcast06年度精选《小凤直播室》?08年度新作《忽左忽右》联合播出《当许知远遇见梁启超》,《忽左忽右》两位年轻的主播程衍樑和杨一与知远聊得很开心,完全没有当年《小凤直播室》里的火药味。推荐收听。

07

《埃及四千年》

作者:[英]乔安·弗莱彻

译者:杨凌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09-03

公元前30年盛夏8月的一天,古埃及的最后一任女法老,人称埃及艳后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用一条藏在水果篮子里的毒蛇咬死自己以自杀。她所在的托勒密王朝正是凯撒统治罗马共和国的末期,这个才貌出众的女人先后成为凯撒大帝和其继任者安东尼的情人。最后却死在凯撒的养子也是罗马帝国元首屋大维的手中。

然而她结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有着四千年辉煌的古埃及文明此也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从此,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直到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埃及——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其公元前的历史,已长达年。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部落联盟还在混战不休时,古埃及已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实现了政治统一。并已开始建造高达百米的金字塔。

然而,在公元前30年,当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入成熟期后,古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却随着埃及艳后的自杀戛然而止。埃及四千年的文明史,也散落成一个个碎片,给后人留下无数谜团。

此书文本和体量皆厚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从BBC古埃及历史纪录片《帝王谷里的生与死》入门,此书为其完整原著,作者兼主持人乔安·弗莱彻以古埃及多年一代代的王朝为阶段,按时间推行的王朝兴衰为轴线来讲述不同王朝的情况,根据考古实物,如壁画、神庙、金字塔、木乃伊、石刻等,以及各类出土的文献来还原每代帝王的生活和王朝的发展,同时记录当时民众的世俗生活。被称为“破解四千年古埃及王朝兴衰秘密的里程碑式巨作”。

08

《保守主义思想:从伯克到艾略特》

作者:[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张大军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09-05

5月随陈浩武先生组织的五月花号美国历史文明的阅读与行走,赴美东五城采访,特意在建勋老师带领下前往华盛顿郊区拜访了在此居住工作的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张大军先生,被网友称为“斜杠青年”的他去年翻译的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一书,在中文世界一问世,便受到了热烈的   当他长成,开始理解粗糙和混沌并不是缺陷,世界就是因此而运转。他想奔跑舞蹈,语言零落破碎一地。他知道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在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那纯净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虽然他日渐喜欢那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无法让自己在那里安顿下来。现在他在地面和冰面之间徘徊,哪里都不是他的归宿。这是他所有悲痛的来由。   

以上内容由《小凤直播室》编撰整理

留言幸运听友可获鳯电台美丽周边

特约编辑:桂圆、瓦梨

特约主播:张鑫

欲听完整节目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有节目音频

本节目由

山东广播电视台

广播经济频道

出品

内含本节目独家访谈

小凤直播室

荣膺苹果播客iTunespodcasts

06年度精选:

BestofPodcasts

另一种收听方式

iPhoneiPad内置“播客”软件

荔枝、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

我爱我家:闪电新闻客户端、齐鲁网、5听

欢迎浏览本节目公号下方

凤主页

凤电台

凤微店

想听更多,就点这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dqh/216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