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ldquo战犯的洗白者rdquo

发布时间:2020/11/9 2:00:38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尔卡丘克(OlgaTokarczuk)、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图/视觉中国)

拥有一半斯洛文尼亚血统的汉德克,从南斯拉夫内战爆发之初就站在塞尔维亚族一方,他对米洛舍维奇的同情引起广泛批评;波兰女作家托尔卡丘克则因呼吁正视波兰人曾参与犹太人屠杀的历史,而被民族主义者视为“叛国者”。

财新记者卿滢

10月10日,年和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公布,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尔卡丘克(OlgaTokarczuk)和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获奖。在瑞典学院因性侵丑闻风波导致年的评奖取消一年后,此次公布的获奖者却引发了新一轮政治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主席安德斯·奥尔森(AndersOlsson)曾透露,今年的评选将跳出此前“欧洲中心主义、男性导向”的局限,更考虑全球总体性,并重视性别平衡。奥尔加?托尔卡丘克和彼得·汉德克双双获奖,被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诺贝尔文学奖应真正回归文学”的呼声。

  

然而,此次两名获奖者的政治立场鲜明,不惮于对重大历史事件表态,且都具有一定争议性。这也在全球文坛揭开一轮新的争论:作为全球文坛桂冠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评奖时,是否应考虑获奖者的政治立场?文学奖授奖的评判标准,是否仅应以纯文学和美学表现为尺标,还是应把作家和作品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导向也纳入考量?

  

先锋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彼得·汉德克年生于奥地利的格里芬,年进入格拉茨大学学习法律,24岁时便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同年发表剧本《骂观众》,使他在德语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

  

汉德克在年获毕希纳奖和奥比奖,年获卡夫卡文学奖,年获得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国际易卜生奖,被誉为当代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

  

在文学成就之外,政治立场和西方主流相比颇为“叛逆”的汉德克,过去对于自己是否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态一直谨慎。在得知自己获奖后,汉德克说他对获奖感到“震惊”,还戏称瑞典学院的决定“非常有勇气”。

  

汉德克在西方文坛和舆论中所承受的政治责难由来已久。他在南斯拉夫内战问题上,将塞尔维亚描述为南斯拉夫内战的“受害者”;他对具强烈大塞尔维亚主义倾向、导致南斯拉夫陷入分裂内战的前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表现出深刻的同情。这一态度,与同情南斯拉夫其他少数族裔的西方主流舆论,和将米洛舍维奇定为战犯的国际战争罪法庭的判决大相径庭。

  

在汉德克获奖后,曾与塞尔维亚激烈斗争的科索沃当局领导人萨奇(HashimThaci)在推特上称:“诺贝尔奖这一决定,为无数的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玛(EdiRama)的表态更为直白:“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因为诺贝尔奖而感到想吐。”

  

在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于年逝世后,铁托生前对南斯拉夫境内各民族主义的压制逐渐失效;各民族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年苏联解体之后,南斯拉夫境内的各民族政治实体也开始争取自治或独立。

  

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欧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均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最后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境内的塞尔维亚族人则坚决反对从南斯拉夫独立,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引发新一轮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人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爆发科索沃战争。

  

米洛舍维奇上台后推动的“大塞尔维亚主义”,主张“全体塞尔维亚人应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并鼓动居住在自南斯拉夫脱离的新国家─如克罗地亚、波黑等国境内的塞族人,也应该争取塞族的自决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是南斯拉夫境内种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地区,民众主要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和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组成。

  

在波黑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后,当地的塞尔维亚族强烈反对独立,并成立“塞族共和国”试图留在南斯拉夫内,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三方战争爆发。这场惨烈的战争,也是南斯拉夫解体分裂痛苦的缩影。

  

在波黑战争中爆发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更是二战后发生在欧洲的最严重屠杀行为。

  

年7月,在北约介入战局后,国际社会不断施压,力图结束波黑战争。但波黑的“塞族共和国”总统多万·卡拉季奇,为了报复波斯尼亚族武装团体对塞尔维亚族的攻击,遂向塞族军队发出指示,称要将斯雷布雷尼察变成“当地居民不能生存的地方”。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在11天的时间里,波黑境内的塞族军警及同样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斯拉夫联盟派出的军警,突袭并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造成约名当地平民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波斯尼亚族的成年男性和男孩,波斯尼亚人妇女则被强奸,还有怀有身孕的妇女被剖开腹部。这场屠杀发生后,北约开始对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进行轰炸,此后波黑的塞尔维亚族才开始参与和平会谈。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将这场军事行动定义为“种族屠杀灭绝”,这也是西方舆论指责塞尔维亚族对其他民族进行种族清洗的主要例证之一。

  

但汉德克认为,这场冲突的责任主要是在“自相残杀”的波斯尼亚人身上,塞尔维亚人只是事后被指为凶手的替罪者。

 

在整场南斯拉夫解体内战中,塞尔维亚族在多数西方舆论中被描述为残暴野蛮的战争始作俑者,侵犯了其他民族的人权,塞尔维亚族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更被视为战犯,而轰炸南联盟的北约则被视作拯救者。

....

本文未完

此文来自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887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