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于洪君苏东剧变拉开全球地缘政治大裂变的

发布时间:2017/10/27 16:01:55   点击数:

作者

于洪君,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原中联部副部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于洪君授权《首席战略官》发布

导读:我们所处的世界,冷战结束后一直在发生地缘政治大裂变。大国关系重构,利益链条重组,国际关系阴晴不定,一些地区动乱与战乱接连不断,冲突与危机此起彼伏。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世界地缘政治大裂变的反映。中国因势利导,运筹帷幄,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大裂变的主要受益者。中国捕捉并利用的发展机遇,明显多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从今天起,于洪君教授将通过四篇文章,详细阐释全球地缘政治大裂变的动因、格局和趋势。

  

东欧剧变始于年,其结果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易手,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这次剧变一直持续到年北约以持续轰炸方式打垮新南斯拉夫为止,持续了整整十年。   

  

东欧剧变前的地缘政治版图,是在二战结束时形成的。东西方冷战,主要以德国分裂为标志,两个德国即通常所说的“东德”和“西德”,成了东西方军事对峙的前沿地带。当时,东欧地区除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外,其他国家都是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而选择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阿尔巴尼亚不是由苏联军队解放的,但社会制度的苏联色彩比东欧其他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南斯拉夫是由本国反法西斯力量自行解放的,战后虽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实行了与苏联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年被苏联“开除”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此,除南斯拉夫外,上述所有国家当时都被视为苏东集团成员。 

  

苏联和东欧国家作为统一的地缘政治版块,一直维系到年。但在此之前,它们之间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年匈牙利发生的全面动乱、波兰发生的波兹南事件,很大程度上都与苏联有关。年,捷克斯洛伐克搞起了“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背离苏联模式,冲击苏联利益,苏联出动华沙条约部队予以镇压。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未能完全弥合分歧。苏联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后来也变得异常紧张。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出,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矛盾和隐患长期潜伏,日积月累,最后积重难返。所谓的“苏东集团”,并非铁板一块。一方面,这些国家普遍实行高度集权体制,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各种矛盾掩盖在绝对统一的表象之下,执政党浑然不觉。另一方面,东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受控于苏联,国家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不仅国际社会,就连本国民众也认为其领导层是莫斯科附庸。实际上,东欧国家执政党的确也受到了苏联的严格控制,就连召开党代会也要事先报告苏联,党的总书记人选要由苏联决定。这些国家的主权,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渡给了苏联。       

  

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战后为对抗美国建立的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组建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总部设在苏联的国防部大楼。苏联国防部长理所当然地是华约部队总司令。这样一来,华沙条约组织不仅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共同对付北约的战争工具,同时也是苏联控制东欧各盟国的工具。年苏联动用华约部队侵略“兄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导致早就与苏联分道扬镳的阿尔巴尼亚正式宣布退出华约。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就是这样错综复杂,并且还不断扭曲异变。年,当苏联自身的改革出现严重问题、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矛盾集中爆发时,东欧各国发生政治异变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场震动世界的地缘政治异变,当时被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在这轮“多米诺骨牌效应”中,最先倒下的是波兰。早在年前后,波兰港口城市格但斯克就出现了一个名叫瓦文萨的电工,他发起成立了反政府组织“团结工会”,与当局进行公开对抗。当时的波兰政府曾多次抓捕“团结工会”重要成员,进行严厉镇压,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后来,由于西方强势干预,也由于苏东各国在价值观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波兰执政党对“团结工会”步步退让。年夏,走投无路的波兰共产党(正式名称是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权终于瓦解,昔日的反对派“团结工会”开始组织和领导政府。虽然国家总统还是波兰原执政党的领导人,但国家性质实际上已经改变,政权事实上已全面易手。波兰的未来前景变得很不确定。

  

紧接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相继发生了类似情况,有的国家还出现了血雨腥风式的大规模动乱,特别是罗马尼亚。年深秋时节,罗马尼亚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了党代会,并且还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党的代表团参会。当时,罗马尼亚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倒了好几个,只有齐奥塞斯库还坚挺地领导着罗共,还在坚守他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共领导人乔石参加罗共这次党代会时,已经感受到罗马尼亚的深重危机,但齐奥塞斯库“当事者迷”,仍然觉得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控制、对舆论的掌控没有问题。的确,他在党代会上讲话时,会场上64次起立鼓掌,高呼“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之类的口号。但党代会结束没几天,罗马尼亚便发生反共倒齐大骚乱。国家保安部队和正规军发生正面冲突,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抓捕后经草草审判,乱枪打死,情景惨不忍睹。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当然,总体而言,包括苏联在内,苏东国家的剧变是以和平演变方式进行的,但个别国家是在残酷的动乱和冲突中实现政权更迭的,除罗马尼亚外,最典型的还有南斯拉夫。   

  

“斯拉夫”本是东欧地区一个大民族的统一称谓,有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几个分支。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人,属于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又分为几个不同族群,它们的宗教、语言、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同。一战后,西方国家为化解南斯拉夫人之间的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把它们强拉到一起,成立了南斯拉夫这个统一的国家。二战后,南斯拉夫建立了以联邦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央政权设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个时候的南斯拉夫共有六个民族自治实体,其中塞尔维亚自治共和国实力最大,因为它是南斯拉夫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      

  

二战后,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克罗地亚人铁托,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总统,领导南斯拉夫几十年。他在任期间,南斯拉夫在民族关系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实行高度自治。南斯拉夫和苏联的矛盾原因就在于此。在高度自治体制下,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利益得以调和,但许多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因此,铁托逝世后,各种矛盾和利益之争很快浮出表面。再加上东欧全局裂变这个大背景,南斯拉夫迅速解体了。   

  

年,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地区要求独立,科索沃战争爆发。当时科索沃只有几十万人口,属于阿尔巴尼亚族,信奉伊斯兰教,其独立运动得到阿尔巴尼亚、土耳其乃至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之前,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族也发生过大规模的族际战争,伤亡极其惨重。20世纪90年代后期,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主要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于地缘战略利益考虑,偏袒科索沃,于年出动战机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了77天,迫使新南斯拉夫最后拱手求降。      

  

苏联的剧变,实际上是从年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开始的。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发起的改革运动到年时已陷入全面动乱状态。各地普遍出现商品匮乏、物价上涨、示威游行不断、街头冲突不止等危机情况,最终导致了年的“8·19”事件。当时既是苏联总统,同时又是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正在外地休养,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以及克格勃主席等八位党政军大员成立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实行紧急状态,试图挽救濒临崩溃的联盟。但苏共此时已失去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国家强力机构已经支离破碎,军队已经不知所从,这八个人无法挽救苏联大厦将倾的颓势,紧急状态委员会仅存三天就宣告失败。进入首都的军队被撤走,上述八人被抓。戈尔巴乔夫被“反政变”力量迎回莫斯科后,宣布恢复宪法秩序,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解散苏共中央。苏共随后被取缔,列宁缔造的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政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就这样消亡了。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他为了缓解改革失败引发的矛盾和危机,接受民主派建议,改行总统制,成立总统委员会,完全撇开了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抛弃了中央政治局。这时,苏联的民族关系已十分紧张,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共和国,都希望获得更多主权,就连叶利钦等“民主派”控制下的俄罗斯,也向苏联中央政权要独立,要主权,实质上是要通过“主权战”架空联盟中央,架空戈尔巴乔夫这个本来就软弱无能的苏联总统。年6月12日,也就是“8·19”事件之前两个多月,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就已经宣布了国家主权宣言,不再向中央政权纳税。此时,苏联的国家政权实际上已经空壳化,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已徒有虚名。当时,戈尔巴乔夫正醉心于所谓的“革新联盟”谈判,但参与这个谈判的加盟共和国越来越少,“革新联盟”成了唐吉诃德式的“风车行动”。   

  

年“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的计划被进一步打乱。最为讽刺的是,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科维奇举行会晤,随后发表《别洛韦日协定》,宣布解散苏联,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当时叶利钦已退出苏共,克拉夫丘克还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舒什科维奇属非党人士。这三个人一商量,竟然解散了苏联这个横跨亚欧大陆、面积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亿的超级大国。   

  

《别洛韦日协定》发表后,多数加盟共和国表示赞同。12月21日,苏联11个原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召开会议,会后发表宣言,支持解散苏联,成立独联体。苏联外强中干,脆弱到如此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国家解体,社会居然一片沉静。国亡政息,竟无一人是男儿!         

  

苏联解体的过程,总体上说是和平实现的,但个别地区还是发生了冲突和动乱。例如,塔吉克斯坦年发生内战,死了50多万人。阿塞拜疆除内部剧烈冲突外,与亚美尼亚展开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飞地争夺战,双方打了多年,至今没有建交。摩尔多瓦也发生过内战,其境内出现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这个只有60多万人口的所谓“独立”国家,尽管没有得到国际承认,但得到了俄罗斯的庇护,还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体系。格鲁吉亚在脱离苏联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内战,其境内西部的阿布哈兹和北部的南奥塞梯两个地区都要求独立。在俄罗斯的支持和保护下,这两个地区早已脱离格鲁吉亚,处于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苏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裂变是异常深刻的,也是旷日持久的。原苏联境内现有15个国家,除东欧版块上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4国外,波罗的海地区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3国,外高加索地区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3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国。   

  

在东欧地区,继民主德国并入西德,从地图上消失之后,原南斯拉夫于年分裂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山6国。年捷克斯洛伐克又分裂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塞尔维亚与黑山后来联合建国,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即南联盟,也称新南斯拉夫。年,南联盟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年,塞黑又解体,塞尔维亚与黑山成为两个国家。   

  

原南斯拉夫几经分裂重组,最后形成6个国家,但这一过程仍未结束。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地区仍在谋求独立,并且得到部分欧盟国家承认。塞尔维亚对此已无可奈何,它在寻找适当机会承认科索沃独立,这个机会就是塞尔维亚体面地加入欧盟。但科索沃一旦独立,能否实现安定仍不可预测,因为阿尔巴尼亚想吸收科索沃,共同成立大阿尔巴尼亚。对于这种情况不仅塞尔维亚非常审慎,国际社会也不愿接受。假如科索沃真的独立了,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对待这个新国家,如何处理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塞尔维亚的关系等问题。如果国际社会承认了科索沃,科索沃加入了联合国,塞尔维亚也承认了科索沃,那我们别无选择,也要接受并努力适应地缘政治格局激烈演化的结果。   

  

苏东剧变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场剧变不仅意味着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彻底失败,以苏美争霸为标志的两极世界最终瓦解,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格局宣告结束,同时也导致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旧格局长期掩盖的矛盾和冲突全面迸发,世界社会主义进程进入一个历史性的低潮时期。世界也从此进入了多极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思想火炬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138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