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历史沿革 >> 环球大趴No63桥与战争
在波黑,每一座桥都有着与战争有关的故事。。。
莫斯塔尔(MOSTAR)是一座以桥命名的城市,“MOST”在斯拉夫语中就是“桥”的意思。莫斯塔尔以一座四百多年历史的石拱桥而著称,老城被内雷特瓦河一分为二,河的一边住着穆斯林族,另一边则住着克罗地亚族。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老石桥的风貌与周围建筑和街道相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一座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但是二十年前那场持续三年的内战,最终把拱桥也给炸毁了,尽管后来大桥得到了修复,而且基本修旧如旧,但两岸民居上至今仍留弹痕累累,有一些恐怕是屋主不在了于是就这么烂在哪里了。
(莫斯塔尔拱桥)
(莫斯塔尔老街如今非常平静)
(一座布满弹痕的房子)
奥斯曼帝国从15世纪开始建设萨拉热窝,继而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城市。在这一时期,土耳其人成功将大量基督徒改宗伊斯兰教,延续至今,使得伊斯兰教在欧洲大陆扎根立足而且根深蒂固。在我看来波黑内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宗教战争。年萨拉热窝发生了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从年一直打到年,大量平民遭到杀害或者逃离,战后萨拉热窝人口只有战前的60%。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拉丁桥刺杀事件也发生在萨拉热窝,拉丁桥由此成为萨拉热窝著名的纪念标志。
(著名的拉丁桥)
(拉丁桥头原本还有一个这样的建筑物)
(奥斯曼帝国为加强统治延萨拉热窝构筑了五道防御工事,现在还保留着)
(墓地就在民居的中间)
(中间被炸毁的就是萨拉热窝著名的黄堡)
(从黄堡看萨拉热窝老城)
(萨拉热窝老城中的土耳其浴室是奥斯曼时期留下来的)
(大清真寺和钟楼都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要场景》)
(现在的萨拉热窝人民生活在貌似平静的时代中)
(铜匠街售卖的仿子弹纪念品,而其他的都带有浓浓的穆斯林风格)
(这里的房子外墙装饰下往往只是木头的建筑)
(布满弹痕的民居外墙)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的导演雕像,在这里新生代基本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只有中老年人还津津乐道)
且放下宗教传播不言,也且放下人民对战争侵略等的好恶不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还是为波黑留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以桥的建设为之贡献巨大。在这个山地国度,山与山的中间多为河流分割,一道河流往往不只切割开人们的联系,也常常切割开文化的联系。如果说波斯尼亚人民与黑塞哥尼亚人民在今天已经有了和平共处的意愿以及方式的话,桥可能就是维系这种意愿和方式的重要手段。
(维舍格勒十一拱大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塞族人聚居的塞尔维亚边境不远,也是奥斯曼时期的遗物)
(工人们趁冬天到来之前做着桥面的整修工作)
(座落在维舍格勒的著名人物雕塑,从时间上看应是奥匈帝国时期的人物)
(山顶教堂的目的葬着全是年间离世的青壮年)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大型白癜风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