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拖曳式诱饵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1/6/15 15:24:23   点击数:

拖曳式诱饵是利用缆绳或光纤等把投放出去的诱饵拖曳在离飞机或舰艇一定距离处对敌方来袭导弹进行欺骗的一种干扰技术,是假目标欺骗的一种。拖曳式诱饵以其简单的结构和较高的实用价值被世界各国所追捧。

1拖曳式诱饵的分类

目前,狭义的拖曳式诱饵干扰为拖曳式有源雷达干扰诱饵(TowedRadarActiviveDecoy,TRAD),主要利用导弹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容易受到双/多点源的干扰的先天不足,通过非相干干扰、相干干扰或闪烁干扰的方式实现诱离和欺骗。当载体侦测设备收到威胁信号后,通过采用合适的时机释放拖带诱饵,载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战术动作,构成诱饵、载体以及来袭导弹的三角态势,诱饵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与载机反射的雷达信号大小相同,产生一种欺骗效应,使对方的跟踪或寻的雷达跟踪诱饵,或者使雷达跟踪的目标在载体和诱饵之间来回摆动(也称闪烁干扰),从而保护牵引诱饵的载体。

广义的拖曳式诱饵干扰按照干扰样式可分为有源诱饵、无源诱饵及复合诱饵。按照干扰类别分,可分为雷达干扰、红外干扰、声纳干扰等。按照应用平台分,可分为舰艇、导弹、飞机、潜艇等。由于拖曳式诱饵的作战目的在于诱骗敌方来袭导弹或其它装备的导引跟踪系统,其使用时机及基本原理与拖曳式有源雷达干扰诱饵类似。

2拖曳式诱饵发展现状

2.1国外主要拖曳式诱饵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寻的制导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发展了自己的拖曳式诱饵系统。根据国外统计,拖曳诱饵是电子战设备市场增幅最大的产品,各国都加强了作战平台自我防护研究和经费投入。典型的拖曳式诱饵主要有美国雷锡恩公司的AN/ALE-50,桑德斯(Sanders)公司(BAE公司)的光纤型拖曳式诱饵AN/ALE-55。西方各国也研制了自己的拖曳式诱饵系统,英国/GEC-马可尼雷达和防御系统公司(BAE公司)的瞪羚(Ariel)、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光纤拖曳式诱饵X-Guard、瑞典摄氏技术(CelsiusTech)电子公司的BO2D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航空公司的空中蜂鸣器,这四型拖曳式诱饵与美国AN/ALE-55光纤型拖曳式诱饵大同小异,鉴于此,以下重点介绍AN/ALE-50、AN/ALE-55拖曳式诱饵及瞪羚。另据报道称,俄罗斯也研制了lobushka拖曳式诱饵,其性能与AN/ANLE-50相当,装载于苏-5战机中。

2.1.1AN/ALE-50缆绳型诱饵

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是一种机载电子反制系统,分为红外诱饵和雷达诱饵两类,广泛部署于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各型战机上。全系统由雷锡恩公司太空和空载系统部门生产。ALE-50系统包括一具发射/控制装置(通常装设于翼下)和一或多具可消耗性诱饵,每个诱饵均安装于密封的金属容器内,保存期限长达10年,挂载方式及外形见图2和图。

ALE-50拖曳式诱饵是简单的转发型诱饵,也称为非灵巧型假目标,该诱饵系统主要由发射器、控制器分系统和飞行实体三部分,共同实现了诱饵的空中释放、拖曳飞行和信号的接收投放。诱饵放在一个有电缆卷轴的发射筒中,诱饵在使用后丢弃。设备由飞机供电,有独立的威胁信号接收和干扰信号发射模块,诱饵一旦接收到威胁信号就将信号放大并转发出去,使诱饵本身像反射雷达信号的飞机,且信号更强。ALE-50还可对威胁信号进行调制,模拟飞机的引擎特征来欺骗雷达跟踪。ALE-50系统于年首次部署F-16战隼式战斗机(左右机翼各挂一个),随后整合于F/A-18E/F超级大黄蜂打击战斗机和B-1B枪骑兵式轰炸机(机尾安装2个投放器,每个投放器携带4枚诱饵)。现在被整合于ALQ-(V)9电子干扰夹舱,使搭载此型夹舱的平台获得一个整合式威胁保护系统,已经生产装备2万余套。测试和实战经验显示,ALE-50可有效欺骗各国现役的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在年科索沃战争中,F-16战斗机和B-1B轰炸机使用ALE-50拖曳诱饵,10枚地面导弹仅击中一枚诱饵。

2.1.2AN/ALE-55光纤型诱饵

鉴于上一代拖曳式诱饵系统AN/ALE-50无法回收,且干扰方式仅为简单的调制转发形式,诱饵的带宽、干扰方式均受到限制,为此年美空、海军开始联合研制第二代可回收光纤拖曳式诱饵,并于年完成样机制作,后续对该型诱饵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整合和适配操作,使拖曳式诱饵的应用范围更广,干扰方式更加多样、通用性更强。与上一代诱饵相比,该型诱饵拥有高效的宽波束天线,采用积分线性化,具有更宽的干扰频率范围,可同时对多部雷达进行干扰。拖曳体可根据气压和速度调整气动状态,使拖曳体气动稳定性更强,对载机飞行影响更小。使用了先进的主动释放系统,可以极其快速和精确地部署诱饵。由于光纤传输使诱饵的功能增加,不仅能转发威胁雷达信号,而且还能利用飞机上干扰机产生的欺骗信号来诱骗威胁导弹,与ALE-50相比,属灵巧型假目标。

ALE-55系统由机载电子频率转换器、飞行实体、投放释放装置、电源和光缆组成,外形及原理见图4。该型诱饵与机载电子战系统一起工作,通过机载电子战系统判断来袭目标的工作状态(截获、跟踪、锁定),由机载电子频率转换器将飞机的电子战系统发射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为数据代码并通过光发射到光纤拖曳式诱饵上,通过诱饵将信号进行转发,从而达到干扰敌方雷达截获、跟踪和诱骗导弹目的,为载机提供三重保护。

年6月,在美国空军B-1B轰炸机上完成首飞试验,随后在美海军的F/A-18E/F战斗机上完成了一系列飞行试验。在整个飞行过程中,ALE-55保持了光纤和电气的连通性。由于光纤诱饵体积小,质量轻,意味着飞机可携代更多诱饵参加战斗。截至目前,美国海军共签订了部AN/ALE-55的购置合同,于年11月交付,主要装载于F/A-18E/F超级大黄蜂上。

2.1.瞪羚拖曳式诱饵

鉴于战机防护的需要,英国国防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投资GEC-马可尼公司,研制瞪羚拖曳式诱饵,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代。

该型诱饵工作于E-J波段,采用光纤传输技术,与战机电子战系统高度融合,采用可编程配置模式,可产生各类复杂干扰信号,具备模拟一个更大RCS的飞机目标能力,能够有效地对付单脉冲型、半主动型雷达制导的以及寻干扰源的导弹威胁。设计中兼顾了可复用性、小型化和通用性,实现了诱饵可重复使用,可安装于飞机机翼、吊舱等多个位置。另外,试验数据表明,战机飞行速度马赫数2,机动过载9g的情况下,该型诱饵仍可正常工作。该型诱饵已装备英国的阵风战斗机,欧洲战斗机战机,第一代诱饵在波斯尼亚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第二代诱饵目前已经定型,并完成了平台适装。

2.2国内拖曳诱饵研究情况

我国对拖曳式诱饵的研究相对西方国家要晚,尚未收集到机载拖曳式诱饵的研制和使用资料。在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的研制方面,前期的主要工作为拖曳式诱饵对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干扰的可行性和干扰效果评估上。另外,在载机-诱饵系统气动平衡、诱饵天线设计、射频存储设备、光电复合缆绳等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也比较多,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高校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都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阶段,缺少工程实践。另外,舰载拖曳式诱饵在国内已有相关应用。

拖曳式诱饵的发展趋势

随着各类导弹类武器系统制导方式不断发展,拖曳式诱饵作为载体重要的防护手段,未来战争中,拖曳式诱饵使用方式的灵活性高、针对性强、干扰形式多样。拖曳诱饵虽然技术原理上较为简单,但技术实现难度较大,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拖曳体大小与干扰效果的匹配上,这方面的工艺水平、硬件设计水平要求较高,而拖曳式诱饵设计过大则对平台载体的机动性能、稳定性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而会降低平台的作战生存能力。

.1电子作战一体化

由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拖曳式诱饵发展来看,拖曳式有源诱饵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以是否采用光纤拖曳绳索作为两个阶段的分界线,使拖曳式诱饵不断与电子战系统融合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第一阶段的诱饵主要由电缆拖引在载机后方,诱饵将载机传输过来的制导雷达调制信号或其它噪声信号进行简单转发。由于拖曳绳索的原因,第一代拖曳式诱饵工作带宽较窄,工作频率低。光纤使信息传输量产生了质的飞跃,让人在环路中成为可能,光纤诱饵十分小巧,仅有发射设备,通过机载电子战对抗侦察对截获的各类雷达信号进行调制,光纤诱饵从飞机接收指示,发射诱饵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干扰效果。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使诱饵不断与机载电子战系统融合。

.2干扰样式复合化

拖曳式诱饵干扰样式的发展与导弹武器的发展息息相关,是盾与矛的关系,当前导弹武器系统制导方式主要为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方式,制导方式不断向复杂化、精细化发展,针对未来复杂的战场作战态势,拖曳式诱饵通过灵活设计可实现对不同制导方式导弹的干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拖曳式诱饵必将向复合化、功能多样化发展。根据应用的不同,诱饵可设计为既能发射欺骗或压制性雷达干扰信号,又能发射频闪红外干扰信号,同时干扰发射天线阵本体可设计成一个全方位的雷达角反射器,模拟一架飞机的雷达反射信号,使战机具备多种主动/被动综合干扰能力。同时可在大型飞机上设置拖曳式电子干扰吊舱,在完成目标探测预警的同时,利用吊舱使用小机群模拟大机群,实施战术欺骗佯动。未来拖曳式诱饵的设计将向一机多用、复合干扰对抗方向发展。

.使用平台多样化

拖曳式诱饵通过其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设计的灵活性,可大大提升平台的生存能力。当前拖曳式诱饵主要应用于战斗机平台上,目的是提升战斗机的生存能力。在未来体系对抗中,平台的生存能力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国外还在研制和使用军舰拖挂的舰外有源雷达诱饵,如美国海军的TOAD有源雷达诱饵,安装在一艘离舰艇约00多米处的小型船只上,当诱饵截获到威胁导弹的雷达制导信号后,立即自动转发一个合适的回波信号,把来袭导弹引偏。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洲际导弹等应用拖曳式诱饵同样可以大大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防止敌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因此,在提升平台自卫能力和导弹战斗突防能力方面,拖曳式诱饵也可做出重要贡献。

4结束语

拖曳式诱饵以其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灵活性,在现代战争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拖曳式诱饵技术的发展,未来拖曳式诱饵在工作频段、干扰样式、复杂程度将不断拓宽,未来作战中将逐步与作战平台融合,不断提升平台的自卫保护能力和作战导弹的突防能力,未来战争中拖曳式诱饵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来源:荣念通.拖曳式诱饵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飞航导弹,(0):57-6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210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