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历史沿革 >> 安高乐南亚东南亚及西欧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来源
南亚东南亚研究
编者按:「“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凸显。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历史政治因素、政治暴力、经济和社会根源。微观因素包括社会认同危机、相对剥夺感、个人特点和个人经历。世界各个地区的恐怖主义有着不同的特征。让我们跟着安高乐老师的这篇文章,深入了解南亚东南亚及西欧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地区特点。
作者简介
安高乐,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来源:《南亚东南亚研究》年第6期。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对人类威胁的致命性日益凸显,许多专家学者对恐怖主义的诱因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历史政治因素、政治暴力、经济和社会根源。微观因素包括社会认同危机、相对剥夺感、个人特点和个人经历。各个地区的恐怖主义有着不同的特征,南亚既是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又是恐怖主义的庇护所,恐怖主义以跨境袭击居多;东南亚地区以“伊斯兰祈祷团”为主体的恐怖主义组织与南亚的“基地”组织相比结构较为松散,多以西方人出入的景点、餐馆和酒店为袭击目标;西欧的恐怖主义大多数都在首都或者重要国际组织所在地发动袭击。本文拟从三个部分进行考察:第一部分对恐怖主义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考察和解释恐怖主义形成的各种理论。第三部分研究恐怖主义的地区特点。由于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和西欧,故在讨论恐怖主义的地区特点时未涉及到其他地区。当然,即使将焦点放在以上三个地区,对恐怖主义的研究也不能做到全面深入,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
恐怖主义的发展历史
(一)恐怖主义的早期形态
有关恐怖主义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通常来说,恐怖主义可以被广泛地理解为一种胁迫手段,通过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传播恐惧,从而达到政治或意识形态的目的。恐怖主义并不是人类安全面临的新挑战,而是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专治。雅各宾派对被怀疑是革命敌人的公民实施暴力恐怖政策。19世纪“无政府主义者”和“集体无政府主义者”的出现是恐怖主义的另一次演进。年,德国的卡尔·海因岑(KarlHeinzen)在颇具影响力的小册子《莫德与弗赖海特》(MordandFreiheit)中,首次宣扬通过使用暴力甚至大规模杀人的方式来实现政治变革,并创造了“自由战士”一词。这些早期激进分子对未能通过传统手段(如散发小册子敦促暴动使政府承受压力)在农民中引发广泛的社会革命而感到失望,他们转向暴力,以期实现政治改革。“行动的宣传”作为一种政治行动策略,成为欧洲无政府主义政治的核心。当时几乎所有这些团体都采用暗杀等暴力手段。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遭到暗杀,使得暗杀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年6月28日,年轻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Princip)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地利大公和继承人弗朗兹·费迪南德及其妻子,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现代恐怖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后殖民国家转型尝试的失败、以色列的创立引发了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一系列反西方的变革和运动。这些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加上他们认为恐怖主义可以有效地实现政治目标,产生了第一波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年代后期,诸如法塔赫(AlFatah)和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PFLP)之类的世俗运动开始将目光投向直接冲突领域之外的平民。在以色列年击败阿拉伯军队之后,巴勒斯坦领导人意识到阿拉伯世界无法在军事上与以色列对抗,于是巴勒斯坦人从典型的游击战转向了城市恐怖主义。激进的巴勒斯坦人利用现代通讯和运输系统,使他们的斗争国际化。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劫机、绑架、炸弹和枪击事件,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对以色列运动员的绑架和枪杀事件。
年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发展的转折点。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了人们对什叶派伊斯兰革命浪潮的担忧。同时,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以及随后从年至年的反苏“圣战”,导致恐怖组织的崛起和扩张。在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支持下,来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赴阿作战。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训练有素且富有战斗经验的极端分子急剧增加。例如,沙特为也门的“伊斯兰阵线”志愿者提供财务、后勤和培训支持。所谓的“阿拉伯阿富汗人”利用他们的经验来支持北非、克什米尔、车臣、波斯尼亚和菲律宾的地方叛乱。在这一时期活动的主要极端组织有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哈马斯、埃及伊斯兰组织等。
~年,是恐怖主义的全球化扩散时期。冷战结束后,前苏联的解体和独联体国家的武器扩散,在世界范围内助长了恐怖主义的扩散。在巴尔干、阿富汗、哥伦比亚和某些非洲国家发生的冲突,为恐怖分子的训练和招募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随着跨国交通和通讯便利程度的提高,恐怖主义的暴力危害达到了新的高度。从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来看,阿富汗自年苏联撤军以来已成为恐怖主义的训练场。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和与塔利班的特殊渊源而成为恐怖主义高频活动国家。这一时期在南亚活动最为频繁的极端组织和运动有:塔利班、基地组织、穆罕默德军、虔诚军、自由人党、伊斯兰圣战运动以及哈卡尼网络等。在“9·11事件”发生后,各国政策制定者迅速宣布跨国恐怖主义是对国际安全的极端威胁。一些人将西方与伊斯兰恐怖主义之间的冲突定性为“第四次世界大战”,认为“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
有关恐怖主义产生的相关理论解释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凸显,很多学者对恐怖主义的诱因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极端化的原因千差万别,没有单一的因素能够对极端化进行解释。本文设定了根本原因模型,并藉此分析导致穆斯林极端化的因素。在模型中,“根本原因”指没有它就不会导致极端化过程的因素。哪些因素导致极端化?在这方面,基本原因模型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该框架可以分析不同层级上的因果变量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极端现象(或多或少)产生的环境。因此,该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对极端化过程的起点。由此,可以得出关于解释性变量如何与暴力和非暴力极端化关联的可检验假设。分析的重点是嵌入式个体(EmbeddedIndividual),也就是说,本研究是基于极端化首先是一个单独的过程,该过程只能通过个人的社会环境来理解。极端化研究者通常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组织作为分析的主要单元。一些学者主要将群体层面的特征作为极端主义的解释,而很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2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