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虽说《文明的冲突》算不上史书,但作为近三十年前的著作,书中的许多分析和假设已经得到了验证,这不仅凸显了著作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引发了我对书中其他假设的兴趣和重视。
书中大体对现存文明做了简单的划分,可分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介绍了各种文明的现状,并对各种文明的发展趋势做了假设,尤其突出人口的增长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从文明的角度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冲突,虽然不能说是正确的解释了各种冲突的原因,但的确是为分析冲突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如此说来到算得上是一家之言了。
在文明的冲突中,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伊斯兰文明,对内对外冲突不断。通过对伊斯兰文明的人分析,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理解非常有利;对中华文明的分析则对当今中美冲突的理解极具意义;通过文明的角度更很好的解释了中东乱局,西方文明和东正教文明则说明了西方和俄罗斯的矛盾和冲突。尽管从文明的角度可以对很多问题进行解释,但终究还是过于片面,不可否认文明是在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利益可能起着更加的作用。
利益的争夺必然引发冲突,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冲突范围恰恰落在文明的断层线上,倘若只用文明来解释冲突则有得不偿失之嫌了。文明的断层线则让我想到地理因素对文明的影响,地理影响了早期文明的形成和文明的范围,文明因断层线而显得泾渭分明。或许断层线冲突可以体现文明的冲突,但断层线之外的冲突就凸显了利益的冲突,更过的冲突则因为利益披上文明的外衣而更加棘手。中东乱局将利益杂糅着文明的冲突展示的淋漓尽致,伊斯兰极端主义更是借着伊斯兰的外衣进行着反伊斯兰的勾当。
尽管《文明的冲突》在解释冲突时有些狭隘,但是对全方位解释冲突乃至制止冲突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文明的冲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书中的很多假设已经得到验证,如何避免书中其他危险的假设的发生是当代社会和各大文明必须考虑的问题,《文明的冲突》推导了冲突发生的可能,反过来也为如何避免冲突提供了思路。随着各大文明的发展和各类冲突的加剧,文明和利益将在各种冲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文明的冲突》介绍了文明在冲突中的本源作用,也激发了我对各大文明的探知欲,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充分了解文明的冲突,必须对各大文明有充分的了解,而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我对各大文明的了解只能是片面的。
最后附上令人难以置信的离奇幻想:
鉴于M国的利益,M国与Z国之间的战争将如何发展?假设在未来某年,M国军队撤出了已经统一的CX,在RB的驻军也极大地减少。台湾和Z国大陆已和解,台湾继续保持它事实上拥有的大部分独立,但明确承认BJ的宗主权,而且依照年乌克兰和白ELS的模式,在Z国的倡议下进入了联合国。南Z国海石油资源的开发进展迅速,大部分区域是在Z国的保护之下,而越南控制的一些区域则由M国公司开发。Z国因拥有新的兵力投放能力而信心大增,宣布它将建立对整个南Z国海的控制,Z国对整个海区一直宣称拥有主权。越南开始抵抗,中越之间随之发生海战。急于雪年之耻的Z国人入侵了越南,越南求助于M国。Z国人警告M国不要插手,RB和亚洲其他国家则惊恐万状。M国人表示不能容忍Z国对越南的入侵,呼吁对Z国实行经济制裁,并将少数仅存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中的一支派往南Z国海。Z国谴责M国的行动侵犯了Z国的领海,于是对特混舰队发动空袭。联合国秘书长和RB首相为推动停火协议所作的努力失败,战火蔓延到东亚的其他地区。RB禁止M国使用M军在RB的基地从事反对Z国的活动,M国无视禁令,RB宣布保持中立并封锁M军基地。Z国人从台湾和大陆派出的潜艇和陆基飞机重创M军舰队和在东亚的军事设施。与此同时,Z国的地面部队挺进河内,占领了越南的大片领土。
由于Z国和M国都拥有向对方领土发射核弹的能力,因此双方心照不宣地采取了克制态度,在战争初始阶段没有使用核武器。然而,两国国内都存在对核袭击的恐惧,在M国尤为强烈。于是,很多M国人开始发问:为什么我们要面对这种危险?即使Z国控制了南Z国海、越南甚至整个东南亚,对于我们又会有什么不同?反战情绪在M国西南部拉美裔控制的州内最为强烈,那里的人民和州政府宣布“这不是我们的战争”,并效仿年战争期间新英格兰的模式,选择退出战争。在Z国人巩固了它在东亚的最初战果之后,M国的公众舆论开始向RB人在年时曾希望的那个方向转变,他们认为。击败这个新近宣称霸权的国家代价太大,还是让我们满足于通过谈判来结束目前在西太平洋进行的零星战斗或“假战争”吧。
然而,与此同时,这场战争对其他文明的主要国家产生了影响。YD抓住Z国的精力被牵制在东亚的机会,对巴基斯坦发动了致命的攻击,旨在彻底摧毁该国的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YD取得了最初的胜利,但是巴基斯坦、伊朗和Z国之间的军事联盟因此正式建立,伊朗派遣现代化和装备精良的军队前去支援巴基斯坦。与伊朗军队和由不同民族集团组成的巴基斯坦游击队作战的YD陷入了困境。巴基斯坦和YD都呼吁阿拉伯国家的支持,YD警告说伊朗可能控制西南亚。但是,Z国对抗M国的最初胜利在穆斯林社会中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西方运动,剩下的几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的亲西方政府一个接一个地被伊斯兰主义运动推翻。这个运动的主力军来自穆斯林人口暴增的最后一代青年人。由西方的软弱而引发的反西方浪潮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大举进攻,对此,已被大大缩编的M国第六舰队无力制止。
Z国和M国都试图在其他重要国家中寻求支持。由于Z国在军事上得手,RB开始紧张不安地追随Z国,变以前的正式中立立场为亲Z国的积极中立,随后又按Z国的旨意行事而成为参战方。RB军队占领了存留下来的RB美军基地,M国匆忙撤出。M国宣布对RB实行封锁,美日舰队在西太平洋展开了零星战斗。战争伊始,Z国提议与ELS签署一个共同安全条约(令人隐约地联想起希特勒一斯大林条约)。然而,Z国的战果对ELS产生了与RB相反的效果。Z国赢取胜利和全面控制东亚的前景吓坏了莫斯科。ELS向反对Z国的方向发展,开始向西伯利亚增派军队,居住在西伯利亚的无数Z国人干预了这些行动。Z国进行军事干预来保护自己的同胞,并占领了海参威、黑龙江流域和东西伯利亚的其他重要地区。随着ELS和Z国的战斗在中西伯利亚蔓延,在原先被Z国置于“保护”之下的蒙古出现了暴动。
控制和获取石油对于所有参战方都是至关重要的。RB尽管对核能源进行了巨额投资,但仍然严重地依赖于石油进口,这进一步加强了RB顺应Z国的倾向,以及它确保波斯湾、YD尼西亚和南Z国海石油渠道畅通的倾向。战争期间,随着阿拉伯国家被伊斯兰好战分子所控制,波斯湾对西方石油的供应已减少到杯水车薪,于是西方日益依赖于ELS、高加索和中亚的石油。这导致西方加紧了把ELS纳入自己一方的努力,并支持ELS加强对其南面石油蕴藏丰富的穆斯林国家的控制。
与此同时,M国急切地动员欧洲盟国给予全面支持。欧洲国家虽然扩大了对M国的外交和经济援助,但不情愿在军事上卷入。然而,Z国和伊朗担心西方国家最终会集结起来支持M国,甚至像M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支持了英国和法国那样。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它们秘密地在波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部署中程核导弹,警告欧洲国家不要介入战争。除RB外,Z国对其他国家的恐吓几乎总是产生与Z国预期相反的效果,此次亦不例外。M国情报机构发现并报告了这一部署行动,北约理事会声明必须立即撤出这些导弹。然而,在北约未及采取行动之前,一直想重新扮演反对土耳其的基督教卫士之历史角色的塞尔维亚,入侵了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也参加了进去,于是两个国家占领和分割了波斯尼亚,缴获了导弹并继续进行它们在90年代被迫终止的种族清洗。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试图帮助波斯尼亚人;希腊和保加利亚发动了对土耳其欧洲地区的入侵,土耳其人纷纷逃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市内一片恐慌。同时,阿尔及利亚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在马赛附近爆炸,北约以对北非目标进行毁灭性轰炸来进行报复。
就这样,M国、欧洲、ELS和YD展开了一场反对Z国、RB和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真正的全球战争。这样的战争将如何终止呢?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很明显,只要对它们的使用超过最低限度,双方的主要国家都将被严重摧毁。如果相互威慑能够起作用,筋疲力尽的双方就有可能达成停战协议,但这并不能解决Z国在东亚的霸权这一根本问题。另一种可能是,西方企图使用常规军事力量来击败Z国。然而,由于RB已与Z国结盟,RB岛便成为Z国的防护体,这使得M国无法使用海军攻击Z国沿海的人口和工业中心。替代办法便是从西面对付Z国。中俄之间的战斗促使北约接纳ELS为成员国,与它合作抵御Z国对西伯利亚的入侵,并维持ELS对中亚富有石油和天然气的穆斯林国家的控制,同时还促进藏族、维吾尔族和蒙族人反对Z国统治的起义,逐步调动和部署西方和ELS军队东进西伯利亚,旨在越过长城向北京、满洲和汉族中心地带发起最后的攻击。
不论这场全球文明之战的直接后果如何,是在相互核摧毁、双方都精力耗尽之后通过谈判而停战,还是ELS和西方军队最终进入天安门广场,更大范围的长期后果几乎不可避免地是,所有主要参战方的经济、人口和军事权力的急剧下降。其结果是,几个世纪来全球权力先是从东向西,然后又反过来从西向东转移,现在变为从北向南转移。文明间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免于参战的文明。西方、ELS、Z国和RB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YD逃避了这场劫难,即使它也是参战方,那也将为YD沿着YD路线重塑世界敞开大门。大批M国公众指责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精英以其狭隘的西方取向导致了M国的严重衰弱。拉美裔领导人通过允诺可从置身战争之外的繁荣的拉丁美洲国家得到马歇尔计划式的广泛援助,得以上台执政。另一方面,非洲不仅对欧洲的重建没有帮助,被社会动员起来的民众反而出动掠夺欧洲残存的财富。在亚洲,既然Z国、RB和朝鲜遭到了严重的战争破坏,权力也向南转移,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YD尼西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并在澳大利亚顾问的指导下,开始对东起新西兰、西至缅甸和斯里兰卡、北到越南的事务指手画脚。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在未来,YD尼西亚将与YD和复兴了的Z国发生冲突。无论如何,世界政治的中心都在向南转移。
吴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