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悦读书评那座德里纳河上的桥

发布时间:2017/11/25 0:49:22   点击数: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地域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舍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

作者:[南斯拉夫]伊沃·安德里奇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8月

定价:55.00元

精彩书评

“现在,这座大桥完全成了孤零零的设施了。”诚然,这一座充满古老的旧时代气息的德里纳河上的大桥,在灯火通明,商铺林立的维舍格列地区显得那么孤单和格格不入。在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的笔下,这是一座熔铸了巴尔干人民炽烈民族之情的大桥,见证了这里人民的苦难、争取自由的激昂之情、英勇的传说、血腥残酷的战争、短暂和平的惬意生活、商业资本的兴起、居民道德的堕落……然而,这座桥慢慢地变得孤零零——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入,旧文明的节节退败,大桥两端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兴衰更替,唯独德里纳河上的大桥,和青天大海一样没有变化。不过,这部史诗的最后,依然是悲剧式的结尾:大桥终于抵不住最残暴的战争武器,与它的命运负责人阿里霍扎一同被粉碎。那些民族的、历史的、豪迈的、壮烈的浇筑在大桥上的魂魄,最后还是泯灭在了德里纳河里。

这本《德里纳河上的桥》涉及的历史事件如此之浩繁,描写的人物又是如此之众多,但井没有给读者留下支离破碎,东拼西凑的印象,相反,读过之后却觉得作品前后浑然一体,互为关联。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得到这样完美的艺术效果,关键在于作者新奇巧妙的艺术构思。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它更像人民苦难的目击者,亲眼看到波斯尼亚儿童像羔羊一样被奥斯曼侵略者送往异地充当“血贡”;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乡民像小鸡一样被抓到工地上服苦役,还亲眼看到勇敢无畏的维舍格勒人怎样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斗争的颂歌。总之,这座大桥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

有了这样一个万花筒或多棱镜,作者便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随心取舍,自由驰骋。不管任何人物与事件,只要能和大桥联系起来,便可纳入作者构思的网络。这就使得小说的跨度异常浩大,头绪极为繁多。然而,它并不是一部谨严的历史著作,而是一部塑造众多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小说。譬如乡民拉底斯拉夫在小说中出场的场面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对其在桥头所受桩刑的具体描绘,他的高大形象在读者心中即深深扎下了根。

至于为了更深刻他说明阿里霍扎对大桥的挚爱以及大桥在其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作者索性在小说的结尾安排他与大桥同归于尽。虽然,大桥和他的生命都不存在了,但是他的灵魂则得到了真正的升华。另外,《德里纳河上的桥》还创造了长篇小说的新形态,可以说它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庄严史诗。

书籍推荐

隐藏在白夜下的秘密

《白夜追凶》

作者:指纹、谢十三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9月

定价:42.00元

《白夜追凶》作为中国首部硬汉派悬疑推理剧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在,这部电视剧被改编成了小说,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那些隐藏在白天和黑夜下的秘密到底有多可怕,那些对人性的拷问究竟又有多残忍?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白夜追凶》,跟随着警察同志们的脚步,追寻事实的真相吧。

夜,好黑的夜;白,惨白的白。

一场灭门惨案,让原本逍遥浪荡的关宏宇成了在逃通缉嫌犯,身为刑侦支队队长的双胞胎哥哥关宏峰誓要查出真相,但出于亲属回避的原则,警队禁止他参与灭门案的调查,关宏峰义愤辞职。调任代支队长的周巡出于破案压力,也为了追寻关宏宇的下落,设计让离职的关宏峰以“编外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重案调查。然而警队所有人都被隐瞒了,由于罹患“黑暗恐惧症”,白天出现在警队的“顾问关宏峰”,其实是由孪生弟弟、在逃嫌犯关宏宇代替。一场大戏就此拉开序幕,那些温情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冷酷,那些冷漠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真相,那些看似情深的感情后面又埋着多少的相爱相杀……

剧本原著指纹,从业多年的专业律师,此故事中的部分人物原型源于其真实生活。擅长冷硬干脆的笔调,逻辑缜密,作品悬念十足。小说改编谢十三,推理悬疑作者,文笔洗练,长于制造悬念。这本书在原著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创作,小说内容悬念迭起、逻辑精妙、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是一本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超悬疑小说。

书·故事

关于诗经的故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篇。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篇。其中只有《小雅》中有少量民歌。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直陈其事。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的形象深刻揭示了阶级寄生虫的本质。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周南·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的主要内容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2.征役诗:即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

3.婚恋诗:即反映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篇幅较多。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141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