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人口民族 >> 欧洲观在巴尔干半岛反省难民潮
(⊙_⊙)
本文为尹伊文老师在巴尔干的游历与思考,已首发于《环境与生活》杂志,经授权,我团转载本文,并在地图上予以增补完善。在此感谢尹伊文老师与《环境与生活》对我团的大力支持。今年夏初和去年春天,我曾经两次去巴尔干,是在中东难民潮之前,当时那里还没有国际瞩目的头条新闻。但是这几天,那里忽然成为了国际新闻的热点。滚滚的中东难民洪流,漫涌过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那些山川、田野、道路、车站,我仍然记忆犹新,只是瞬间今非昔比,好像突然被涂抹添加了一笔。这新的一笔看似突兀,但细想起来,却是和巴尔干的历史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许是缘于巴尔干半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在旅途中有深切体会。多瑙河畔的古今难民去年我从匈牙利南下塞尔维亚,恰好和这次的难民洪流同路但是逆向,在离匈牙利不远的塞尔维亚城市诺维萨德我看到过一座难民纪念碑,当然不是纪念中东难民的,那是纪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另一次难民悲剧。巴尔干-欧洲的东南门户匈牙利与诺维萨德诺维萨德难民纪念碑诺维萨德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直不罗陀”,它坐落在多瑙河畔,河边有一个险峻雄伟的军事要塞,是十七、十八世纪建造的,用来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入侵。东南欧众多国家首都聚集在多瑙河沿线-地形图东南欧众多国家首都聚集在多瑙河沿线-灯光图位于多瑙河沿岸的诺维萨德与堡垒遗址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是“多瑙河上的直不罗陀”,河畔的军事要塞是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建造的,用来抵御穆斯林的奥斯曼帝国。这里曾是基督教的奥匈帝国和穆斯林的奥斯曼帝国交界攻防的热点,奥斯曼帝国占领着中东和北非的大片土地,是横跨欧亚非的大国,巴尔干恰在连接亚非的欧洲边陲,奥斯曼帝国要向欧洲扩展,常从这里进击。那座难民纪念碑也在多瑙河边,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难民,当时这里发生过“一月突袭”的惨剧,纳粹轴心国阵营的匈牙利军队在年1月突袭诺维萨德周围的平民,主要针对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吉普赛人,造成数千人死亡。这座纪念碑雕塑的三个人,就代表了这三个族群。在纪念碑旁边的多瑙河中,可以看到几个残缺的桥墩,这又是另一次战争的遗迹,不是二战的,也不是奥斯曼帝国战争的,而是年的科索沃战争留下的。多瑙河畔的这个纪念碑是悼念二战中的受难平民,雕塑中的三个人代表了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吉普赛人。纪念碑旁边河中的几个残缺的桥墩,是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轰炸的结果。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与科索沃地区当时北约支持穆斯林为主的科索沃反对基督徒为主的塞尔维亚,诺维萨德遭到北约七十多天的空袭轰炸,多瑙河上的几座桥全被炸毁,后来只有一座桥修复了,其它都保留着战争的残迹,像是天然的战争纪念碑。九十年代,巴尔干半岛上的前南斯拉夫联邦爆发过很多次不同族群间的内战,科索沃战争只是其中之一,当时无数战争难民曾经颠沛流离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等前南斯拉夫诸国。旅途中我看到很多战争遗迹,还听到很多当年的战争参与者对战争的痛悔反思。难忘的“诚信”经历在这次中东难民潮中,当匈牙利承接不了越来越多的难民时,多次封锁过塞尔维亚边界,把难民堵在塞尔维亚。但中东难民是不愿意留在塞尔维亚的,因为那里也曾经饱受战争创伤,是欧洲的穷国,难民们想去的是德国和其它欧洲富国。塞尔维亚与德国不交界,从塞尔维亚去德国除了可以经过匈牙利之外,还可以经过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这两个国家恰是我今年夏初刚刚踏足过的,有着特殊的记忆。从叙利亚到德国斯洛文尼亚是前南斯拉夫联邦诸国中最富裕的一个,人均GDP最高。我对斯洛文尼亚的印象非常好,倒不是因为它的GDP高,而是因为它的社会诚信高,这和克罗地亚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在克罗地亚买东西常会被骗被讹,譬如,我给超市收银员五个库纳,她把钱迅速扔进钱柜,然后对我说那是三个库纳;饭店帐单会把一个菜记成两个菜,多收一倍的钱。在斯洛文尼亚我不仅没有这样的坏经验,甚至还有过几次超乎寻常的好经验。譬如,我在银行门外的自动取款机没有取到钱,银行经理亲自从里面的办公室出来为我查看,还很认真地把他的名片和取款机的GPS地址给我,说若是我的银行卡出现错误的记录,可以和他联系更正。更令我感动的是在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首都)坐游船,那天只有我一个人要坐游船,没有其他游客,船长说至少要有两个人才开船,让我等下一班,结果等了两班都没有人来,那时已到六点钟,是末班船时刻了,我对船长说我愿意多付些钱,是否可以开船。想不到他说,我如此“忠诚”地等了两班船,他不要我多付钱,而要让我享受VIP的服务,为我一个人开船。卢布尔雅那河穿过市区,游客可以乘游船游览,我乘游船有了一次令人感动的“诚信”经历。那真是一次VIP的特殊享受,一路上船长不仅给我介绍了很多风光历史,还讲给我听斯洛文尼亚的现状。他告诉我,虽然斯洛文尼亚是前南斯拉夫联邦中最富裕的,但独立后加入了欧盟,和其他欧盟富国相比,斯洛文尼亚就是“穷国”了。到富国去工作能够赚到更高的工资,大批的斯洛文尼亚人因而都去德国、奥地利等富国打工,尤其是年轻人,蜂拥着离开了斯洛文尼亚。这让我想到中国的农民工涌入大城市打工的情况,颇有相似之处。从宜于人居的角度来看,卢布尔雅那远胜于大多数欧盟富国的首都,这里空气质量好,没有堵车问题,人际关系诚信……但是卢布尔雅那却吸引不到很多的投资,因此也就提供不了好的工作机会。近年西方发生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加入了欧元区的斯洛文尼亚受害不轻,年至年,斯洛文尼亚的GDP年增长率只有1%。位于多瑙河支流上游的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是一个非常宜于人居的城市,空气质量好,没有堵车问题,人际关系诚信。美丽而易于人居的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河边的民宅乘游船可以顺着卢布尔雅那河到郊区,领略城郊的恬静风光。自行车是很多卢布尔雅那居民的交通工具,这是卢布尔雅那能够保持空气清洁、交通畅顺的一个原因。卢布尔雅那人为自行车交通而骄傲,甜品店的橱窗里都摆着迷你自行车。累累的战争遗迹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接壤,再往北就是德国了,阿尔卑斯山从德国南部蜿蜒到这里。山中的风景极美,高耸的雪山,静谧的湖泊,宛如童话仙境。斯洛文尼亚与德国之间翻过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卑斯山,可以北上奥地利、德国,山中景色极美,宛如童话仙境。阿尔卑斯山中的农庄,也如童话世界。在电视新闻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中东难民穿越这仙境去德国的镜头,大概他们都被封堵在克罗地亚边境。但是在这仙境山峦中我也看到过另一场战争留下的遗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隧洞、俄罗斯战俘修建的血泪公路……在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卑斯山中,仍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隧道,这个隧道是年修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罗斯的战俘被强迫在阿尔卑斯山中修建公路,在这条血泪公路附近有一些指示牌。山路边关于俄罗斯战俘公路的说明中东难民穿越巴尔干奔赴德国的路径是以希腊为起点,然后要经过前南斯拉夫的几个国家。前南斯拉夫联邦共有六个共和国,现在都独立了,它们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科索沃后来又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但有40%以上的联合国成员国不承认其独立)。最南端的马其顿毗邻希腊,从马其顿经塞尔维亚到匈牙利是去德国的捷径,如果这条捷径被封锁,还可以从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上。从叙利亚到德国在波黑和克罗地亚,山野中仍然有九十年代“独立战争”时期埋下的地雷,传媒已在提醒难民们要当心触雷。波黑和克罗地亚在九十年代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创伤依然历历在目。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是地中海边的历史名城,其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历史遗产。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塞尔维亚人强烈反对,因而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杜布罗夫尼克的老城遭到猛烈攻击,大量珍贵历史建筑被炸毁,停战之后,这些建筑才慢慢修复。位于克罗地亚最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是地中海边的历史名城,其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历史遗产。在九十年代的族群冲突中被炮火袭击,遭到严重损毁,停战后才慢慢修复。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中的著名中世纪修道院,有珍贵独特的建筑特点,在九十年代战争中被摧毁,后来修复。波黑的战争创伤比克罗地亚更为深痛,我今年夏初在那里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被战争毁坏的房屋。波黑在九十年代战争中被炸坏的房子现在还没有修复。波黑主要有三大族群: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年时,这三个族群的比例是波斯尼亚人43%,塞尔维亚人31%,克罗地亚人17%,族群混居,原本很和睦。年柏林墙倒塌,苏东地区急剧变色,从苏联到南斯拉夫,掀起了一股独立狂潮,一国分裂成几国。波黑的这三个族群都纷纷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独立诉求,组织了自己的政党。不同的独立诉求引起了内战,首都萨拉热窝是一个惨烈的战场,塞尔维亚人的军队把波斯尼亚人为主的萨拉热窝围攻了四年(-),比二战时列宁格勒围城战的时间还要长。萨拉热窝挖了一条地下隧道通到外面,全城物资给养靠此隧道,现在那里是一个战争博物馆前南斯拉夫年各民族分布(本图片来自网络,网址: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