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IMF宏观金融分析框架的内容与方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8/1/4 22:44:39   点击数:
编者语: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益重视宏观金融监管的研究,并努力将宏观金融分析应用到基金组织的日常监督工作中。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跟踪了IMF宏观金融分析框架研究进展情况:一、介绍了IMF宏观金融分析框架产生的背景;二、概述了IMF宏观金融分析框架的内容,包括基准情景和风险分析两方面;三、归纳总结了IMF宏观金融分析的主要工具与方法;四、介绍了IMF宏观金融分析框架在若干国家的具体运用和最新进展。敬请阅读。

文/尹澄坤、卢心慧、白晶洁、林元吉(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郑桂环(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益重视宏观金融监管的研究,并努力将宏观金融分析应用到基金组织的日常监督工作中。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基金组织的监督框架一直把金融部门视为引导储蓄至投资和传导货币政策至实体经济的独立板块,没有充分考虑金融部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危机突显了金融部门通过与宏观经济的互动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溢出效应。尽管基金组织通过强制性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和金融监管策略等工作强化了金融监督,但其分析频度不足以支持高频率的宏观金融问题研究,并且没有整合考虑宏观经济的核心分析。因此,金融与宏观经济分析依然存在分割。并且由于缺少诸如宏观经济与金融变量的联合模型的分析工具,这种分割状况进一步加剧。

IMF调查显示,大多数国家监管部门对宏观金融分析研究进展表示满意。更深层次的宏观金融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部门之间联系与冲击传导路径。在许多国家,金融业对于外部与国内的冲击具有放大效应,金融业的结构与运行方式将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理解这些关系是进行有效风险与溢出分析,以及制定平衡政策组合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年7月30日对外发布的《年三年期监管审议概览文件》(TriennialSurveillanceReview-OverviewPaper)(IMF,a)中,明确建议将宏观金融分析作为第四条款磋商(ArticleIV)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年12月,《年三年期监管审议-关于加强监管的总裁行动计划》(TriennialSurveillanceReview-ManagingDirector’sActionPlanForStrengtheningSurveillance)(IMF,b)中进一步提出将基于广泛的视角,采取措施来构建宏观金融分析框架。

年5月,《实施年三年期监管评估计划的初步措施》(InitialStepsInImplementingtheManagingDirector’sActionPlanfortheTriennialSurveillanceReview)(IMF,c)中介绍了基金组织成员基于大量金融专业基础知识,探索开发将宏观金融分析与监管相结合的新型创新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工作人员在支持各国量化宏观金融联系与监测集聚系统性风险方面正在开发与使用的相关工具。

年5月,《第四条款磋商监管的指引》(GuidanceNoteforSurveillanceunderArticleIVConsultation)(IMF,a)强调宏观金融分析应考虑基线(即基准情景)与风险情景两方面,并列入第四条款措施的重要部分,认为这涉及到对宏观金融联系与系统性风险的整体性分析。

二、宏观金融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宏观金融分析主要评估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通过信贷和金融深化等渠道建立的联系及风险传播路径,并在分析溢出效应时加强对金融因素的分析。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基准情景和风险情景两方面。

基准情景下,正确理解产出与金融变量(特别是信贷变量)的关系,深入了解宏观经济与金融趋势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有助于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风险情景分析中,找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关键金融变量,有助于宏观经济和审慎监管的政策制定,以降低风险。

(一)与基准情景有关的宏观金融分析

IMF的专家认为,第四条款磋商下的基准情景的宏观金融分析应专注于以下核心问题:

1、宏观经济与金融的本质趋势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方式。在何种程度上,金融环境推动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2、在短期与中期,基准情景下,实体与金融体系是否具有内部一致性?信贷增长能否与经济增长预测一致?企业、住户与公共部门的资金需求与金融体系资金供给能力是否能够匹配?系统如何自我调整才能保持一致性?是否影响基线?

3、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金融系统运行是否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4、金融环境是否会弱化或是改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5、金融环境如何影响经济中期增长前景?

(二)与风险情景分析有关的宏观金融分析

与基准情景测算不同,系统性风险分析是识别和量化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和运作风险的过程。系统性风险是由于金融体系受损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而导致金融中断的风险。这些风险造成对基线的严重偏离,极端情况下,甚至是永久性的改变。对于初始冲击,金融业运行容易导致放大初始冲击的负反馈效应的发生,从而造成系统性的影响。这些源于金融与宏观经济紧密联系造成的放大效应,可以作为监管的一部分。

IMF专家认为,风险分析至少应研究以下这些关键问题:

1、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影响?

2、外部风险来源与影响金融体系的溢出渠道是什么?对于高度互联的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潜在可能性是什么?

3、金融业防御突发性风险的弹性有多大?在金融监管和基础设施方面是否存在明显缺陷?

4、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他们会互相引起传染吗?哪些金融机构是具有系统重要性并需要更密切监测的?

5、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风险的传染途径及影响。

6、系统性风险分析应涵盖所有重要组成部门,包含足够大或是联系紧密的银行体系或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资本和资金来源于其母公司,特别是这种跨境联系代表了外部风险的潜在溢出渠道,因此,外资金融机构往往与本国金融机构分离,进行单独分析。最终需要对源于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资产是否有被公平定价。

三、宏观金融分析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宏观金融分析需要一系列量化工具和方法,从IMF专家所公布的研究成果看,目前主要使用的宏观金融分析工具和方法包括:多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银行压力测试、资产负债表方法、指标基础模型、网络分析和流动性工具和敏感度分析等。

(一)多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多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首先是建立各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模型的大型联立方程组(SimultaneousEconomicModel),再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利用跨国联系,将各SEM进行连接,在全球模型框架下对全球经济进行预测和政策模拟。具体而言,在各国的SEM中,内生变量为国内GDP、利率、货币供给等主要经济变量,外生变量为国外产出、国外利率、石油价格等,并要求所有变量间存在与经济理论相一致的长期均衡关系或协整关系。通过贸易矩阵或资本流量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SEM模型连接成全球模型。并运用结构冲击识别、预测模拟等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和政策分析。

IMF使用该模型开展结构分析、政策模拟与预测,其成果主要应用于《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二)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

1、GVAR模型的相关理论

由于VAR模型仅能分析特定的国内外变量对一国的影响,不利于全面探讨国外经济变动如何影响一国经济,IMF专家建立了GVAR模型(GlobalVAR,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将国内经济变动与国外经济变量连结起来,是一个紧密相联的全球化经济模型。GVAR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一是可以灵活地选择变量,用于分析其他结构模型没有充分捕捉到的溢出渠道;二是既可以对某一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做预测和政策分析,也可以将一国模型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模型进行连接,甚至扩大到全球范围;三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附属模型,进一步分析劳动力市场、进出口等具体问题。同时,该模型还具有可操作行强的特点,易于维护,对于在宏观结构模型中未被涵盖的国家,可以很快地建立模型进行测算。

通常,GVAR模型的建立有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对每个国家,在传统VAR模型基础上扩展了一组外国变量(弱外生变量)。这些变量通常被构造为其贸易或金融合作伙伴的相同类型变量的加权平均值。权重的选择,原则上应反映群体内各国的贸易、金融或是地理关系。第二步,对扩展的单个VAR模型进行估计。滞后阶数与外国变量的选择可以根据国家不同而灵活选择,以提高单个VAR模型建模的精确性。最后,集合所有国家的VAR模型,并将其视为单个VAR模型进行估计。

2、IMF对GVAR模型的应用

IMF应用GVAR模型分析一些重要事件或因素对全球或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例如:PesaranandSmith()在年建立了一个包含25个国家的GVAR模型,用于识别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冲击,并考虑对欧元区的影响;年,Gruss()应用GVAR模型研究了大宗商品价格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产出增长的影响;MohaddesandRaissi()于年建立了一个包含38个国家或地区的GVAR模型,用于研究美国石油革命导致全球油价下跌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Nguyenetal.()于年建立了GVAR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通货膨胀的动态发展,研究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区域性和全球总需求以及通胀的溢出效应。

(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分析

1、经济金融周期的相关理论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将金融体系的周期性变化纳入经济周期考量,便出现了经济金融周期理论。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经济金融周期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核心观点是因金融市场缺陷而产生的金融摩擦会放大金融冲击,也就是所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即使一个外部冲击趋于零,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这一冲击将被金融加速器无限放大,从而导致经济出现剧烈的波动。

通过将信贷与预期水平相比较,检查资产价格和风险偏好等指标的发展情况等,可以对一国所处金融周期的阶段进行衡量,进而分析增长与稳定是否是一致的。

2、IMF对经济金融周期理论的应用

IMF利用经济金融周期理论研究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例如,年,Claessensetal.()等通过对-年40个国家个经济周期,个金融周期进行研究,证实了信贷和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Sanjani()于年对金融压力进行测算,衡量了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指出金融冲击比投资边际效率能更好地解释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

(四)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1,DSGE模型的相关理论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model,即DSGE),是以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动态优化方法考察各行为主体(家庭、厂商等)的决策,即在家庭最大化其一生效用、厂商最大化其利润的假设下得到各行为主体的行为方程。早期的DSGE模型建立在代表性个体、理性预期和无摩擦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之上。随着DSGE模型的推广,DSGE模型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包括引入交易成本、粘性价格、垄断竞争、信息不对称、有效理性预期、劳动市场摩擦、金融市场摩擦、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等。同时,各国央行和国际组织也建立了符合自身研究特色的DSGE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周期研究和宏观政策分析。

2、IMF构建的DSGE模型及其应用

IMF根据自身的研究需要,构建了具有IMF研究特点的DSGE模型。包括全球经济模型(GlobalEconomyModel,即GEM)、全球财政模型(GlobalFiscalModel,即GFM)以及全球经济和财政综合模型(GlobalIntegratedMonetaryandFiscalModel,即GIMF)。

3年,LaxtonandPesenti(3)创建了GEM模型,这是IMF最早发展的考虑微观基础的多国DSGE模型。主要应用于《世界经济展望》的溢出效应分析、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估、结构性调整对国内外市场的溢出效应评估以及石油价格变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由于GEM模型不能反映长期财政政策变化的很多重要特征,因此IMF在GEM的基础上发展了GFM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不同财税政策的中长期影响。主要包括中长期财税乘数、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某国财政政策变化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以及税收扭曲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进行政策分析和国际经济研究,在GEM和GFM的基础上,IMF又构建了GIMF模型。年,Kumhofetal.()对GIMF模型理论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该模型是多国预期DSGE模型,由消费者、厂商、金融部门、国际维度和溢出效应、财政和货币政策共5部分组成,考虑财政、货币、金融、需求、供给和全球影响等多种因素。主要用于分析全球石油供应、主要国家结构性改革、产业调整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例如年Andersonetal.()利用GIMF模型研究能否利用欧元区结构性改革抵消为使欧元区公共债务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财政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年ElekdagandMuir()利用GIMF模型分析德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年Santoro()利用GIMF研究了智利结构性改革的潜在经济影响。

(五)银行压力测试

1、压力测试的相关理论

压力测试是利用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来评估金融机构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不利的冲击。IMF一直应用压力测试来估计银行对外界冲击的承受能力,几乎所有金融系统稳定评估报告均包括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的步骤通常包括:1.识别系统中的潜在风险暴露和脆弱性;2.确定需要的数据并分析其可得性;3.以确认异常但是可能的冲击为基础,校准将要应用于数据的情景或是冲击;4.选择并实施方法;5.解释结果。

压力测试包含以下一种或者多种分析方法:1.敏感性分析,通过单个金融变量(比如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的变化,评估金融系统脆弱性;2.情景分析,评估多个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化的情形下金融体系的弹性;3.传染分析,评估冲击从单个金融机构传染至金融系统中其它机构过程中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使扩大压力测试的范围变得更加重要,需要从单一风险扩大到系统性风险。IMF开发了新的风险技术模型和压力测试方法,以更好地识别容易引发大面积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例如,单个金融机构的冲击可能会影响其他银行甚至是威肋、整个银行系统。

2、IMF对压力测试的应用

IMF主要将压力测试方法用于系统性风险分析。例如:年,《英国:银行压力测试技术说明》(UnitedKingdom:StressTestingtheBankingSectorTechnicalNote)对英国分别进行偿付能力压力测试和流动性压力测试,指出英国有足够的资本应对不利因素的冲击,并且能满足巴塞尔协议对偿付能力需求,但银行要继续改善资金投入情况来减少系统中的流动性风险。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金融业评估技术指南一银行压力测试》(BosniaandHerzegovina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TechnicalNote--StressTestingtheBankingSector)分别进行了偿付能力压力测试、流动性压力测试和溢出风险分析。

(六)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1、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的相关理论

IMF在2年研发了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BAS),此方法首先需要编制经济体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使用能够表示关键部门或跨部门资产与负债情况的矩阵,诊断风险和冲击的潜在传导渠道。该方法作为传统宏观经济分析从流量到存量的延伸,有助于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监测冲击的影响与传导路径。

BAS主要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145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