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国庆日大屠杀丨恐袭不断的法国,危机四伏的

发布时间:2019/10/12 14:18:59   点击数:

  法国当地时间7月14日晚间,一辆卡车冲进正在观看国庆日烟花表演的人群,已造成逾80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当地市政府称这是一起恐怖袭击,并要求居民待在家中。奥朗德称,这起事件的恐怖主义性质“是不可否认的”。表示法国的紧急状态将延长3个月。去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当局原计划在7月26日取消该状态。

奥朗德定性恐袭事件

事件回顾

  尼斯市14日晚举行国庆日庆祝活动时发生袭击事件,一辆卡车冲入人群,开车司机与警方交火,造成逾70人死亡。以下为事件发生以来的时间轴:

▲7月15日零时左右,法国尼斯国庆日庆祝活动遭袭,一辆卡车冲入人群冲撞,目前造成至少77人遇难,上百人受伤。

  北京时间6时45分:法国内政部发言人称,袭击很可能导致“几十人死亡”。他告诉法国BFM电视台:“伤亡数字将很高。”

▲卡车司机冲入人群后碾压撞伤多人,并与警方交火。警方确认肇事者是一名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男子,法国内政部长确认此人已经死亡。警方在车上还发现了武器和榴弹。

  北京时间7时:一名法国国民议会议员接受法国一家电台采访时说,至少60人死亡,场面恐怖。尼斯市检察官说,死者遗体在路边散落……

▲目前事发原因尚不清楚,但尼斯当地政府已经将这起事件“当做袭击来对待”,并要求人们留在家中,不要外出。

  北京时间7时20分:尼斯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说,实施袭击的卡车上装载武器、手榴弹,卡车司机已被警方击毙。

▲现场目击者TonyMolina告诉CNN的记者,他在附近一所酒店的房间里目睹了全过程,他说:“当时有一大群人集中在那里,突然一辆白色的大卡车冲了出来,我看不见司机,但是这辆卡车一直以大概每小时25到30哩的速度左右冲撞。

  北京时间7时36分:路透社援引当地一名政府官员的报道,卡车司机在被警方击毙前,曾向人群开枪。

▲袭击发生后,警方在尼斯街道上进行一一排查。

  北京时间7时40分: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否认了卡车袭击事件中有劫持人质行为。法国内政部发言人说,没有人质被劫持。卡车司机开卡车撞向人群,接着被警方击毙。调查人员正在调查他是否是独自一人行动,还是有可能逃掉的同伙。

▲遇难儿童令人心碎。

  《尼斯晨报》记者达米安·阿勒芒在网络上写到,烟火表演结束后,庆祝人群起身要离去,突然传来尖叫和哭喊声。阿勒芒说:“一辆巨大的白色卡车以疯狂的速度撞向最为密集的人群……我看到人体向保龄球一样飞起,听到叫喊声,我永远不会忘记。”

▲一位尼斯袭击的目击者告诉记者:“就像发生了屠杀一样……那辆货车扭来扭去,你不知道它是冲向哪里。我的妻子……就在我一米远的地方……她死了。”“货车撕裂了一切,栏杆和树。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事件定性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尼斯恐袭发表讲话,称发起此次恐怖袭击的卡车司机已经被击毙,但目前不知其是否有同谋。

  奥朗德称,尼斯卡车撞人事件已经造成80人死亡,事件的恐怖性质不可否认,并宣布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他表示,将延长将于7月26日到期的紧急状态,延长期限为3个月。此外,他还表示,法国将加强在叙利亚及伊拉克的行动,并称国防委员会将在15日召开会议,审查奥朗德刚刚宣布的一切措施。奥朗德表示,在国防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他将前往尼斯。

  奥朗德在讲话中对遇难者及其家属表示团结一致的立场,并指出整个法国都处于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威胁之下。

恐袭不断勒庞上位时机已到?

  自年《查理周刊》恐袭后,多起袭击或者未遂袭击震动法国。

  年1月7日至9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内发生枪击事件,枪手阿梅迪·库利巴利闯入巴黎东部一家犹太人超市挟持人质,4人死亡。“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年8月21日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往法国巴黎的一列国际列车上,发生一起未遂的恐怖袭击案

  年11月13日巴黎地区多个地点遭遇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伊斯兰国”发布声明称对袭击负责。

  年1月7日在《查理周刊》遇袭案发生一周年之际,一名男子因试图闯入巴黎北部的一所警察局而遭警方击毙。

  年6月13日一名自称效忠“伊斯兰国”的法国男子持刀杀害了一对警察夫妇,事后,“伊斯兰国”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年7月14日一辆货车冲入了聚在法国尼斯盎格鲁街上观看国庆日烟火的人群,已经导致数十人遇难,多人受伤。

  有分析指出,由玛丽·勒庞领导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很有可能借袭击事件扩大影响力。英国《卫报》等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由于此次尼斯恐怖袭击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普通民众,或许加剧民众对难民的疑虑,使得勒庞有了“赢得更多选票”的机会。

▲法国尼斯遭袭击现场,市民提供自家住所供外国游客躲藏。

  “国民阵线”代表法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该党煽动排外情绪,历史上曾被边缘化,但近年来又有回潮之势。此次尼斯袭击给欧洲传统政党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反难民浪潮已经助推欧洲多个国家的极右翼政党崛起。

▲危机小组消息人士称,约百人被从海中救起。这些人在卡车冲进人群时跳入海里逃生。

  极右翼在政治上的风生水起,土壤便是渗透在民众中的担忧。恐怖袭击,对于第二天打开报纸的人来说,只是一个统计数据。对于当事人及其近亲来说,这是整个世界。

  在法国,玛丽娜·勒庞所在的国民阵线属于极右翼政党,长年煽动民族主义思想和排外情绪;其主政思想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所在的社会党背道而驰,而此次在尼斯发生的恐怖袭击正好为国民阵线提供了煽动排外主义情绪和打击左翼政敌的绝妙时机。

▲尚未有任何组织对此次事件宣称负责,但是亲IS的组织正在其网页上“庆祝”。

  在去年巴黎恐袭时,玛丽娜·勒庞就曾表态称:“法国和法国人已经不再安全,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法国应该分清敌我,一切与极端伊斯兰势力保持良好关系、与恐怖组织暧昧不清、与恐怖分子一道打击我们盟友的人都是敌人。”同时,她还表示,“面对恐怖威胁,法国应拿起武器,武装起来。在警察、宪兵和海关等方面都加强军事武装力量。同时,应取缔伊斯兰组织,关闭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的清真寺,驱逐那些在法国传播反法思想的外国人和在法国境内无所事事的非法移民。”

欧洲难以走出的四大困境

恐袭危机

  虽有人将欧洲接连不断地恐袭与美国的“9·11”事件进行类比,但是欧洲今天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远比“9·11”式威胁更复杂、更严峻。欧洲反恐协调员表示,目前大约有名来自欧洲的圣战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作战,这些圣战分子的回流是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近段时间来,发生的恐怖袭击或威胁都与回流的圣战分子有关。他们带来的恐怖主义威胁与“9·11”相比,主要表现出分散化、针对性、本土化以及广泛利用网络作为传播、招募、培训恐怖主义分子手段的新特征。这些新特点不仅增加了预防难度,更重要的是会恶化欧洲当前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引发欧洲社会进一步陷入分裂,最终导致反恐进入恶性循环的死结之中。

  欧洲面临日益上升的恐怖主义威胁并非偶然,它是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对外政策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并长期发展和发酵的结果。债务危机引发经济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社会排斥问题日益严重,恶化了欧洲社会长期存在的移民融入困境,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扩散提供了土壤。

难民危机

  “欧洲正面临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移民危机。”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欧洲目前正在经历的难民危机,比20世纪90年代那场近万难民逃亡西方的波斯尼亚危机还要严重。根据联合国难民署8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截至目前,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大陆的难民总数已达到26万多人,其中希腊、意大利作为主要的海上门户,首当其冲,承受着巨大的安置压力,希腊涌入难民约16万,意大利10.4万。长期以来,对移民相对开放的态度以及总是高举的人道主义旗帜,使得欧洲成为难民寻求庇护的理想目的地。不过,目前看来,这股数量急剧上升的难民潮,显然已经超过欧洲各国的收容能力。

  “面对此次难民危机,欧盟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应对之策,这也是加剧难民危机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闫谨指出,目前移民政策还属于欧盟成员国各自的决策范围,欧盟的决策机制导致其在这一政策领域权力有限,只能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协商寻求一致,然而28个成员国利益不同,众口难调,这就使得欧盟层面总是效率低下,行动不力,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僵局。

  一边是大量难民死亡事件带来的越来越沉重的人道主义责任,一边是欧洲各国因自身国情差异造成的对策难以统一。这场史无前例的难民危机该如何化解?

脱欧危机

  在近60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是第一个通过全民公投主动退出欧盟的欧洲大国,这一举动对欧盟的打击可想而知。

  英国在欧洲是鼓动“脱欧”的领军者,如今英国“脱欧”,必将对其他国家的“欧洲怀疑派”产生鼓舞作用。法国极右翼组织“国民阵线”主席马琳娜·勒庞在英国公投后就表示:若年她当选总统,将在法国举行类似的全民公投。荷兰、匈牙利等国家的“脱欧”派也欢欣鼓舞。不久前,有关机构对8个欧洲国家做出的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表示希望就“脱欧”问题举行公投。因此,欧洲其他国家产生骨牌效应的危险性不可忽视。

  欧盟可能被一些成员国政府所绑架。他们以退出相威胁,迫使欧盟做出更大让步,从而满足其执政需要或捞取更多利益。这一点欧盟已经意识到。英国公投的第二天,欧盟6个创始国外长在柏林举行紧急会议,会议没有丝毫挽留英国之意,而是坚决要求英国立即启动退欧程序,尽快离开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也宣布,英国享有的“特殊地位”立即予以撤销。显然,欧盟力图避免骨牌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发生。

  舆论普遍把英国的“脱欧”归咎于欧洲一体化存在的弊端。不可否认,欧洲各国不满情绪的高涨的确和欧盟在应对诸如债权危机、难民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等问题上束手无策或者无所作为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应看到,很多问题是各国政府治理社会和经济问题不力造成的。

财政危机

  为应对8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各国纷纷推出刺激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赤字以推动经济体复苏。高财政赤字虽然促使经济企稳,同时也导致政府债务大增。多数欧元区国家赤字占GDP比重和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均超出3%和60%的欧盟法定上限,尤其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为重。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经历大跌市,引发多种负面效应,而迫在眉睫的,恐怕是欧洲银行危机。市场忧虑德意志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等的困境,尤其是在最近一轮应急换股债(又称CocoBonds)危机的打击下,银行股价大跌、担保违约的成本大升,情况日见恶劣。

  过去一个月,市场恐惧的危机正逐步迫近。今年全球股市开局表现奇差,投资者开始忧虑有关当局可能已经技穷,眼前最大的危机便是欧洲银行的困局。8年后市场建立的微弱信心,由于一系列警报而再受打击。

  主要的忧虑有两个方面,首先欧洲的银行一直发行应急换股债券,以便银行出现财政困难时,债券可以转换为股份。但是随着恐惧日益增加,这些债券的价格不断下跌,因为投资者担心银行一旦出现财政困难时,这些债券的价值亦会跟随大跌。与此同时,一直支持长期债券融资的市场现在却不愿借贷,令银行在融资这类债券出现困难。

  另外一个忧虑是,投资者深恐中央银行偏向负利率政策,令商业银行赚钱愈来愈困难。目前日本、瑞士和瑞典的官方利率已是负数。假如银行不能赚取好的利润,就不能支持借贷活动,以令整体经济有增长。

北京商报综合新华社、财经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精彩回顾

?一言不合就出门抓精灵,PokemonGo太火带着任天堂起死回生

?“梅姨”的新内阁,头号亲华派奥斯本出局

北京商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标本兼治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168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