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人口民族 >> 萨拉热窝,想不出名都难
一台相机一支笔留作日后的回味之
波黑行之二
吃过当地的特色餐后,我们开始下午的游览。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初建于年,是座古城,也是重要的工业和铁路运输中心。
它位于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的上游,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这座城市充满了异域风情,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代波黑战争、还有著名的电影等原因,萨拉热窝的知名度相当高。
城市分为老城区、中心城、新城和新萨拉热窝共4个行政区。但我不清楚此刻我们在哪个区域。
目光所及,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时尚元素呈现在形形色色的广告牌上。
市区里,既有十九世纪奥地利式的黄褐色建筑,又有东方风格的楼阁和土耳其手工艺作坊,名副其实东西合璧。
路边有辆大巴车要出发了。一些年轻人把行李装上车,开始拥抱告别。
看样子是些学生。他们来自何方要去哪里?我一无所知,只是感慨青春真好!
波黑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外型稍显压抑,围墙上的涂鸦也陡增陈旧感。
门前空地上伫立着大小不一的石柱、石块,意味着什么?
一张门票7马克,相当于3.6欧元。
没有讲解员,没有导览器,又不识文字,我们默默地连猜带想参观吧。
一楼展厅有大幅画作,画面下方有两只鞋。依稀记得是~年的现代(抽象派)艺术品。
博物馆内
萨拉热窝曾长期被土耳其占领,是当时土耳其的重要军事、商业中心。16世纪达到空前繁荣。
博物馆内
19世纪后半叶被奥匈帝国兼并,为奥匈帝国波斯尼亚首府。
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这里被塞族青年刺杀,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年~年波黑战争中,波黑境内有20万人死亡,超过万人流离失所。
这个不幸的城市,经历过古代近代现代的无数次战争。
博物馆内
二楼展厅墙壁上有观众留言,其中有熟悉的中文,娟秀的字迹表达出强烈意愿。
谁写的,是留学生?是侨胞?还是游客?
我们许多人也在那些空白处留下祈愿和平的心里话。
一楼走廊墙上有许多照片,记录了战争给城市留下的碎砖断瓦、一片废墟。
紧挨着的是战后这些建筑被按照原型修建的照片,显示了波黑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建设祖国的勤劳。
参观者
售票处的旁边有纪念品柜台。
博物馆纪念品
走出展厅,露天陈列的战时武器已变身为孩子们的“大玩具”。
再往前走,便是把萨拉热窝分成两部分的Miljacka河。河北边是市中心,南边是郊区。
正值周末,许多市民来河边游玩。
然后我们进入市内商业区,有一个多小时自由活动时间。
我俩特意去了生活超市,看看当地的食材与物价。
晚餐,我们乘车来到“独一处”中餐厅。同时就餐的还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团队。
餐厅位于居民区,对面有个挺大的足球场。
起先是一些小伙子在踢球,后来又有十几个小男孩跑来跑去。
夕阳下,他们身影矫健充满活力。
团友们议论,这些孩子跑出来踢球,不用写作业、不用补课吗?球场是敞开的,谁在管理?不收费吗……
傍晚入住的酒店在郊区,位于大片农田之中。有个阿拉伯人的旅游团也住这里。
看周边视野开阔远山环抱,完全是与旅游景点不同的风光。
团友们放下行李,纷纷拿着相机跑出去拍晚霞。
我没去,想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们要去萨拉热窝老城,看看瓦尔特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
宁静让一夜的睡眠格外香甜。
早起,见司机伊万正在酒店院子里刷洗爱车。喜欢潜水运动的伊万身材魁梧,驾驶技术不错。
此次大巴尔干行程,我们经常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他的娴熟技术让我心安。
吃过早餐,伊万载着我们去萨拉热窝老城区。车很多,路上拥堵,所有车辆都磨磨蹭蹭缓行着。
老城区果然热闹,多个旅游团队与我们擦肩而过,熙熙攘攘人气爆棚。
我们来到城东,看米里雅茨河上那个著名的历史名胜——拉丁桥,也叫做普林西普桥,这是所有游客必到之地。
这座桥附近发生的惊天大案,谁都不能忽视。
拉丁桥
普林西普是19岁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的名字。
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来萨拉热窝视察时,在拉丁桥旁被普林西普刺杀。
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拉丁桥对面的街角有幢大楼,是关于这个事件的博物馆,常年吸引人们前来参观。
大楼外墙橱窗里展示着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下当年场景,还有历史背景介绍。
镶嵌在楼体的纪念牌上刻有铭文。
看这个图示,若租用导览器,应该能听到详细讲解。
我们行走在萨拉热窝,看到的不全是精心维护的古迹建筑,还有这样遍布弹痕的旧楼。
楼体外墙保留下来的枪弹痕迹,触目惊心。
这种强烈反差,让我们愈发祈愿和平,真心希望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要再发生战争。
前面就是瓦尔特带领游击队员战斗过的老城中心了。
我们加快脚步奔过去。
文/摇滚老太图/黄海土豆点击下面即可阅读其它游记
多奇葩!我们去萨拉热窝,入境得这样贝尔格莱德,难忘你的“人体盾牌”你知道吧,他是曾经的“瓦尔特”从联邦首都到一国之都,被“降格”的它如今怎么样?留恋你杜布罗夫尼克(上)留恋你杜布罗夫尼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