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人口民族 >> 171医疗卫生合作171贸易指数解
17+1医疗卫生合作、17+1贸易指数解读、保加利亚
新政府组建进展: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17+1HealthcareCooperation,17+1TradeIndexInterpretation,andtheformationofanewBulgariangovernment:ReportoftheRegionalSituationinCEECs
(No..4.22)
疫情大数据
本期目录
专家观点:
1、张希颖、李涵:疫情下中国与中东欧医疗卫生合作发展分析
2、贾瑞霞:保加利亚新政府组建进展
3、董雪兵、周伟:进出口贸易开局良好,峰会推进多领域合作—年1-2月“17+1”贸易指数解读
4、吴改:戏剧教育帮助改变塞尔维亚弱势群体性别不平等观念
域外研究:
拜登政府为美国-欧盟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合作提供新机遇
各国形势跟踪
专家观点
张希颖(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处教授);李涵(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疫情下中国与中东欧医疗卫生合作发展分析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公民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性凸显。医疗卫生合作事关人类共同的未来,其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难以用经济收益衡量。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形势并顺利复工复产的国家,发挥时间窗口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优势助力中国-中东欧区域发展,既是大国担当,又是参与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铺垫。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医疗卫生合作现状
1.中国与中东欧医疗货物贸易
疫情暴发后,中东欧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物资紧缺、透支的现象。我国作为最早有效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国家,为中东欧地区扩大医疗产品的出口供给,既彰显了大国担当,又深化了中国-中东欧区域合作。与此次疫情有关的医疗卫生产品可分为药品、医疗耗材、医疗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四类。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部署疫苗研发,年5月6日,《科学》杂志发表的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实验研究成果就出自我国研发团队。目前全球大概有31个国家进行疫苗研发,我国进行疫苗产能建设的企业大概有13家,研发团队数量占全球11%。作为发展中国家研发代表,在涉及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疫苗合作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愿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中东欧国家提供疫苗公共产品供给。年以来,我国新冠疫苗开始供给中东欧各国,截至2月份,我国已经向塞尔维亚出口疫苗千克,出口额约为1.42亿人民币,向匈牙利出口千克,出口额约为1.03亿人民币。我国向黑山、立陶宛也均有疫苗出口,并与波兰等中东欧各国积极达成疫苗合作意愿。
秉承中国-中东欧区域合作共识,疫情暴发后,在多国禁止医疗紧缺物资出口的形势下,我国对N95一次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各类物资不限制出口,目前,我国已经向世界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年我国向中东欧地区各国出口N95一次性口罩86亿件,出口金额高达亿人民币,防护服出口.33万件,出口额约为.16万元。在质量上,我国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等文件,加大医用物资出口质量监管,保质保量支持中东欧各国抗击疫情。
2.跨境物流电商的作用
在与中东欧医疗物资贸易频繁往来过程中,我国跨境电商为区域防疫物资搭建起了业务联系、仓储、物流的桥梁。年在浙江省的参与下,“一带一路”捷克站初建,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商品、运输、仓储、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该物流园区作为中东欧地区的公共海外仓,发挥全球海外仓布局优势,年为中东欧地区提供了近28吨的医疗防护物资,并为口罩、防护服等急缺物资提供免费作业和仓储空间。数据显示,捷克站调动全球资源,曾为捷克各医疗机构口罩11万只、检测试剂50万份、一次性防护手套万只。在疫情各国实行封锁的情况下,我国跨境电商凭借海外仓分布优势、货物处理能力,为中东欧各国输送“中国力量”。
3.中欧班列助力区域医疗发展
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切断了不少中东欧国家的对外联系,如波兰等国在“紧急状态”期间,航空客运、公路均被中断,仅铁路运输保持通行。同时受疫情影响,海运费急剧增加,集装箱租金上涨数倍,国际运输供应链严重受阻。而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在疫情防控的紧张局势下可发挥特殊优势。中欧班列从年一季度开始,除武汉汉欧班列外所有列次恢复正常运行,年3月28日,中欧班列(武汉)正式恢复运营。5月9日,国内首趟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从武汉发出,搭运立方米、.2吨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万只、防护服23万套等,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年以来,开行匈牙利的中欧班列达到46列,同比增长高达%,年3月,开行匈牙利的中欧班列主要以防疫物资和复工复产物资为主,包括KN95口罩生产材料等。自疫情以来,中欧班列运营一直保持稳定,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及向中东欧各国输送抗疫物资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二、中国与中东欧医疗卫生合作发展趋势
疫情下,在我国与中东欧地区开展医疗卫生合作中,我国充分发挥已有的外交资源,加快推进了同中东欧各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这对我国未来进一步参与制定中国-中东欧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区域化占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化主体参与
在此次新冠疫情医疗卫生合作中,我国与中东欧各国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另外,参与抗疫合作的各主体日益增多。
首先,除政府、军队外,企业、民间组织也都积极参与,为疫情下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市场活力。年1月21日,国药集团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国药国际)在波黑医院捐赠抗疫物资共计36箱抗疫物资,包括防护服、医用口罩等。年3月14日开始,医院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这是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展的第一个医疗工程“交钥匙”项目,合同额约万欧元。年3月18日,通过视频会议,塞尔维亚与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国药集团)签署新冠疫苗采购协议,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中国驻塞尔维亚大势陈波出席。
其次,积极开展线上疫情防控专家经验分享交流。从年3月开始,中国-中东欧国家新冠肺炎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多次开展,会议各方就冷链携带病毒、中国疫苗研发应用、国际旅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2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