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人口民族 >> 讲座分享汪宝荣社会学翻译研究现状及展
本文转自“外院翻译分会”,特此致谢!
5月9日下午,翻译专业系列讲座之“社会学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5-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汪宝荣。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院部分教师及翻译专业全体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 ̄)~
社会学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
01
主讲人介绍
汪宝荣,香港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翻译研究中心(0)、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5-6)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社会翻译学、中国翻译史研究,业余从事英汉翻译实践。出版专著、译著各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学术译作80余篇,其中AHCI、国内核心期刊4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
02
讲座内容
汪教授学术成果丰富,在众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次讲座汪教授主要针对国内外的社会学翻译研究进行了分享,讲座内容主要分为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兴起、三种主要的社会学理论、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与研究框架构建、西方社会翻译学核心领域研究、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社会翻译学基本研究方法和社会翻译学研究的不足及展望。内容丰富,干货颇多,为我们打开了从社会学角度探究翻译过程的大门。
首先汪教授简要介绍了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兴起,提到了霍尔姆斯(JamesS.Holmes)和德国学者珀特曼(AndreasPoltermann)的突出贡献。
社会学理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汪教授简明扼要,为我们介绍了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场域理论。布迪厄提出:社会行为人在社会化(家庭背景、教育、职业培训等)过程中养成个人职业惯习,同时通过教育获取文化资本,通过社交活动获得社会资本,然后带着自己的惯习和资本进入场域,参与场域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形塑行为人的惯习,并不断积累符号资本。而符号资本的积累又有助于行为人更好地参与场域实践,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此外,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域理论提出了“大规模生产子场域”与“有限制生产子场域”之间的对立,以及“有限生产子场域内部的对立”。对有限生产子场域的参与者来说,积累符号资本的唯一途径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获得一种认可的资本(capitalconsecretion),即一种使文学作品及作者、译者、评论人等去的认可和合法化的权力。因此布迪厄认为有限生产子场域是一个“争夺文化认可权力”的竞争场所。
在介绍了社会学主要理论后,汪教授重点讲解了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与研究框架构建。他认为目前在西方学界,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子学科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现已形成描述性社会翻译学(DTS-integratedsociologyoftranslation)、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culturalgoods-orientedsociologyoftranslation)、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会翻译学(ANT-basedsociologyoftranslation)三个分支,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具规模。其中,描述性社会翻译学奠基最早,发展最成熟。描述性社会翻译学的学科基础构建主要归功于有关学者对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创造性应用,例如,西梅奥尼(DanielSimeoni)提出的“译者惯习”假说。该假说的核心观点是“译者的顺从”,认为译者往往甘心服从于社会规范,因而翻译至今仍是一个高度“他治”的职业和实践场域。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分支侧重于把译作置于跨国图书传播及国际文化交流大背景下进行宏观研究。而目前基于ANT的社会翻译学研究尚不多见,主要有:比泽兰(HélèneBuzelin)考察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三家独立出版社生产文学译作的过程;琼斯(F.R.Jones)考察了波斯尼亚当代诗歌英译项目中人类行动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孔思文(Szu-WenCindyKung)考察了现当代台湾小说在美国翻译和传播的过程。
在重点分析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后,汪教授简要介绍了国内社会翻译学的研究现状,由于起步比西方同行晚了20多年,国内对涉及该领域的西方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引进、吸收存在不足,对有关理论的译介或综述不够全面准确,目前尚处在“引介国外成果为主”的阶段。
此外,汪教授还点明了社会翻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微观分析、中观分析、宏观分析,以及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翻译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汪教授提出,目前缺乏综合兼容的理论框架,要整合三种社会学理论,求同存异,互为补充,从而构建更强大的理论工具;同时,研究还应重视文本的适度回归,也要逐渐拓展到非文学领域。
汪宝荣教授讲座中,听众认真聆听
讲座的最后,汪教授回答了与会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收获颇丰~
本期
受邀教授
图源: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2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