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行政区划 >> 中国硬气出席161峰会,飘洋过海建大桥
16+1Gipfeltreffen
1.峰会速览
在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克罗地亚南部港市)召开的16+1峰会顺利结束,欧盟各国开始把目光盯向所谓财大气粗的中国,而东道主克罗地亚(Kroatien)更是频频示好,希望用中国的投资来带动本国低靡的经济发展。
这个被克罗地亚媒体称为"克罗地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政治会议"的跨国机制是年问世的一个动议组织,旨在推进中国与16个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国家之间的商务、投资联系。这16个国家分别是: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2.“钱”途无量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之路举世闻名,而东南部欧洲国家是这条路线上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未来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沿线的港口、道路、铁路、电讯网络和机场设施投入数十亿的资金,打通欧洲、非洲、甚至直通南美洲的经济贸易长廊,即新丝绸之路(NeueSeidenstra?e),届时亚洲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将获益匪浅。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向东欧,通过贷款和项目招标的方式共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最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塞尔维亚,合计超过亿美元。北京在那里投资了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同时也参与了许多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比例第二位的是匈牙利(大约40亿美金),然后是波兰(大约30亿美金)。
3.救世主姿态
此次峰会的东道国为克罗地亚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这里的投资总额只有大约7亿美金,领导人不夸张地描述:中国在克罗地亚的投资空间还有很大。与领导人们的热切期盼相呼应的是,这几天峰会召开期间,克罗地亚媒体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国宴的菜品开始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研究,而领导人太太团们的行程安排不断被追踪和采访,阵势堪比追星一族,一个接着一个的经济合作项目当然是所有媒体的焦点话题:
用创纪录的时间修建佩列沙茨大桥(Peljesac-Brücke)?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事儿。在克罗地亚大举投资公路和铁路建设?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把克罗地亚的农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已经谈得妥妥的了。这几天,对于克罗地亚萎靡不振的经济来说,中国人是盼望已久的救世主。
以中国督建佩列沙茨大桥为例,佩列沙茨(Pelje?ac)大桥将跨越小斯通(MaliSton)海湾,连接克罗地亚陆地南端和佩列沙茨半岛,这两块地方因数公裡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国土而相隔。要求颇高的这座桥长2.4公裡、高55米,预计造价4.4亿欧元,其中85%来自欧盟基金。正所谓“欧盟拿钱,中国制造”。
有意思的是,中标该项目的不是欧盟的某个竞争者,而是中国国企"中国路桥公司"(CRBC)为核心的中国企业联合体。除廉价外,该公司还承诺,实际工期将比招标规定的期限提前6个月,媒体称为“创纪录式造桥”。
布鲁塞尔尤其怀疑中国有可能经由国家补贴使其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专家们分析,中方之所以能在竞标中给出低价,原因在于,不管是物资的,还是人力的,中国承包商可从自行从中国带很多资源过来。还在工期结束后可以解决其钢、水泥生产过剩难题。最终的人力劳动,将主要是由中国劳工而非克罗地亚工人建造。这样子一篮子的全包式工程,不得不让同时参与竞标的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最精彩的还在后面:濒临破产的克罗地亚造船集团Uljanik现在可能有救了。据当地报纸援引"政界人士"报道称,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三凌晨四点亲自拿起话筒致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双方企业的代表预计下周就会在首都萨格勒布会面,如果谈得顺利。中国船舶重工有可能成为深陷危机中的Uljanik造船厂的战略合作伙伴。4.会后开小灶
在克罗地亚海滨旅游城市杜布罗夫尼克举行政界峰会的同时,还有一场由大约0名中欧企业代表出席的峰会也在进行之中。与会各界除了谈生意以外,还启动了一个互联网平台,目的在于更好的让与会各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联系。在中国有90%的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每天新成立的企业数目平均为家。
葡萄牙、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希腊、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马耳他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已和中国达成相关投资协议。布鲁塞尔对之满腹狐疑。最近,意大利也在最重要工业国组成的"七国集团"中率先加入"一带一路动议"。
和前两天在布鲁塞尔一样,李克强在杜布罗夫尼克也再次重申了中国向欧洲产品和欧洲企业开放市场的决心。为了不激怒多疑的布鲁塞尔,与会各国已经表态称会向布鲁塞尔递交共同协议的文本。
明年的欧盟16+1峰会将在中国召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