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假如威廉二世与斐迪南大公易位而处青

发布时间:2021/7/7 12:52:58   点击数:

假如威廉二世与斐迪南大公易位而处

作者:高林

“基于这个最好的假设,或许历史上发生的奥匈背靠德国在巴尔干扩张的戏码就会改写。奥匈帝国不在巴尔干扩张,俄国也乐于维持现状,那么很可能一战不会以这种方式爆发。”

5月2日晚,高林桑将继续开讲浪漫主义文学。该系列讲座通过多角度、多层次、不落俗套地对作家、作品进行点评,为听众朋友梳理了西方文学史的主要脉络,别开生面而又深入浅出,备受好评。文末可扫码报名~

如果德皇威廉二世和奥匈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互换会发生什么?要讨论这个有趣的问题,首先要看看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他们面对的局面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设想一番,如果他们交换处境会怎么样。

威廉二世这个人看起来容易激动、个性外露,而斐迪南大公则是一个沉闷的人。但事实上威廉二世的个性非常软弱,虽然他张牙舞爪,可如果碰到比他聪明、比他有耐心或者知道怎么对付他的人,他一般都会屈服,这一点在历史上被印证过很多次了。而且威廉二世不但有张牙舞爪的一面,其实他也有讨好型人格的一面。原因也很简单,他这个人聪明、头脑敏捷、敏感、可以快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这些是他的优点,但他这些优点被他的缺陷支配了。他是一个尚武之国宫廷里的残疾王子。他是残疾人,一只手萎缩,一边耳朵几乎听不见了。所以他的张牙舞爪也好、讨好型人格也好,都是自卑感的外在体现。从这个角度说,威廉二世是一个自卑的残疾人,同时他还意志不坚定、脆弱、容易屈服、喜欢享受,还懒,这些才是理解他这个人的钥匙。

出生时的接生事故使威廉的左臂先天残疾了。威廉很小就知道如何隐藏自己左手的萎缩。

反过来看斐迪南大公,他看起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什么个性。但这个人其实意志非常坚定,他的这种坚定意志来自他的宗教信仰。斐迪南大公自己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选择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小集团也就是所谓“美景宫宠儿”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察标准也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虔诚与否。

这种虔诚和道德感基础上的坚定意志基本上说明了斐迪南是一个没什么个人魅力可言的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才干,他的道德感、信仰和意志其实跟他的木讷、呆板、沉默寡言是互为表里的。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居然敢贵庶通婚,因为斐迪南在各方面其实都是比较中产阶级化的一个人。一个二十世纪初的毕德迈雅时代的老古董。他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倒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因为贵庶通婚得不到大公妃头衔的妻子霍恩堡公爵夫人

至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差异,其实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所以我们直接假设他们彼此穿越,而不考虑他们俩的年龄差异,不过公平的说他们岁数差的也不算多。

斐迪南大公如果魂穿威廉王太孙身上,他的个人气质会让他更亲近威廉一世。(为了方便我们直接把他的天主教信仰掰成新教了)这肯定让他在自己那个自由主义的爹面前不受欢迎,但他的性格和不算出众的才能可以让他更适合当一个普鲁士军官。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支持下,他很可能在同样木讷的军人中间如鱼得水,然后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保守的、新教的右翼小集团。

另一方面,威廉二世如果穿到卡尔-路德维希大公家里,他恐怕会很难受。因为对鲁道夫大公的嫉妒和对自身残疾的不满,他会和当皇太孙时候一样放浪形骸,这可能让他成了鲁道夫大公的玩伴加欺负对象。他会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理由仇恨自由主义和匈牙利。

皇太孙威廉夫妇和皇储鲁道夫夫妇

在婚姻问题上他才不会去贵庶通婚,相反他会基于王朝责任在鲁道夫死后踏踏实实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因为他没有斐迪南那种坚定的意志,也没那么单纯和无趣,索菲对他来说不值得付出那么多,他自己也坚持不下来。

那么我们假设魂穿柏林的斐迪南大公还是年登上宝座,他其实会和俾斯麦合作得很好。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普鲁士骑兵军官式的年轻人。他对天主教徒、SPD充满了厌恶。他只关心如何避免南德意志的病毒和shzy的病毒来侵蚀神圣的普鲁士王权。他觉得在德意志帝国这个马戏团的舞台上有俾斯麦对他来说是个解脱也是个屏障。他是普鲁士国王,让俾斯麦去对付德意志吧。

在他身边,一群同样出身的军人正在聚集起来,他们虔诚、质朴、缺少趣味,主要活动是跟着斐迪南打猎。奥伊伦堡肯定靠边站了,毛奇伯爵的事如果被斐迪南知道了,恐怕他得把毛奇流放到非洲去。

狩猎爱好者斐迪南在锡兰

皇帝跟俾斯麦合作得很好,再保险条约也在续签,但宰相终有一死。俾斯麦死后谁能入得了这位皇帝的法眼呢?恕我真的想不出来。威廉二世能用的人恐怕都不适合他,他会提拔什么人恐怕得进一步思考了。说不定贝特曼-霍尔维格能跟他聊到一起去,但贝特曼-霍尔维格也太自由主义了。斐迪南这样一个虔诚的新教国王,要找的应该是一个替他对付德意志帝国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在帝国实现宪政的人。

另一方面,威廉二世如果当个乖宝宝,年继位之后立刻不再寻花问柳、不搞贵庶通婚,他在奥匈帝国掌握权力的速度会比斐迪南快得多。而且鉴于他不是斐迪南,虽然他仇恨匈牙利和自由主义,但也不等于他就要推动三元君主国改革。也就是说他没有斐迪南那种强烈的在巴尔干扩张的愿望。

但年威胁匈牙利要实施普选这张牌他还是会打,因为威廉二世就是能被别人的主意里闪光的部分吸引,然后认为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威廉二世身边应该还是会聚集起一群美景宫宠儿,而且他们的组成应该跟斐迪南自己找的差不多。

美景宫宠儿奥芬贝格将军

因为在斐迪南眼中他重用的那些人几乎都是些不可救药的人。只可惜找不到更好、更有才能和头脑的人可以用,所以只好先将就一下。而威廉会基于完全不同的理由喜欢这些人,威廉喜欢轻松愉快、喜欢聪明人、喜欢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因为这些可以安慰他的自卑感,让他觉得自在。

“我有残疾但你们都是些恶棍、或者是笨蛋、或者是很笨的恶棍”,这会让他跟康拉德将军、奥芬贝格、艾伦塔尔还有贝希托尔德这些人合作得很开心。康拉德爱上有夫之妇以后他会更开心,说不定搞小圆桌宴会让他们俩跟自己坐一桌这种事他都干得出来。

长期受到歧视的索菲只在威廉这里受到了特别的照顾

于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哈布斯堡皇储在柏林那位虔诚、道德、木讷的皇帝眼中是个什么形象。斐迪南皇帝看到穿越到自己身上的威廉大公会是什么反应?

“腐败的哈布斯堡人!”“八百年的近亲结婚和腐朽堕落都体现在他那萎缩的左手上!”“他那只听不见的耳朵是用来对付马扎尔的还是对付斯拉夫人的?”“他和他那群该下地狱的朋友整天都在干什么?”

我们知道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是好朋友,但他们之所以好是因为威廉能体谅斐迪南的贵庶通婚。威廉作为皇帝把宴会长餐桌换成小圆桌,然后跟根本没资格同他平起平坐的索菲坐在一起,这是斐迪南对他的好感的基础。现在斐迪南是皇帝,还严肃方正虔诚质朴,他看着威廉跟康拉德的情人坐在一起还会这么通情达理么?恐怕直接拍桌子了。

八年之间给情人写了三千多封信的康拉德将军在写作之余检阅军队

也就是说在二十世纪初支撑着威廉和斐迪南关系的地位差异现在起了反作用,但这会带来什么变化么?很遗憾并不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彼此接近,最终以德奥攻守同盟取代渐渐失去意义的三国同盟这个过程里,斐迪南和威廉的友谊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德国和俄国之间随着 导致的必然交恶。如果斐迪南任用了一个更加保守、更加普鲁士的帝国宰相在俾斯麦死后继任,他会把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继续执行下去,那么德俄交恶就不可避免。在这个基础上德奥亲近也就不可避免。

但从奥匈的角度说,威廉重用的还是艾伦塔尔这个亲俄派,因为他的活泼亲切奥俄关系反而可能产生变数。因为没有改革帝国的欲望,所以它不会急于吞并波斯尼亚。这就给俄国的海峡通行权问题留了一口气。奥匈帝国没有吞并波黑,而且继续支持俄国,那么和奥匈和解的外交大臣就不会辞职。俄奥之间的关系反而不会马上破裂。因为没有吞并波黑,一切还在悬而未决的状态,奥匈和塞尔维亚的矛盾也不会很快升级。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威廉什么都没干,这其实符合他懒惰的本性。他还没继位,他伯父是一个不喜欢跟人分享权力的人,一直到年伤透了心才把军队真正交给他。可假如是威廉坐在美景宫的位置上,雷德尔上校未必会觉得同性恋是什么大问题,也就不一定会被俄国人威胁成间谍。所以年未必有雷德尔丑闻,皇帝还不一定会放手。

由于俄国间谍威胁要曝光他的同性恋身份,身为反间谍机关首脑的雷德尔上校向俄国人出卖了大量情报

基于这个最好的假设,或许历史上发生的奥匈背靠德国在巴尔干扩张的戏码就会改写。奥匈帝国不在巴尔干扩张,俄国也乐于维持现状,那么很可能一战不会以这种方式爆发。

但我们还得考虑到威廉的表演型人格,如果艾伦塔尔给他揭示了三元制改革的前景而他又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可行性,然后视为自己的伟大构想。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威廉急吼吼的吞并了波黑,局面就会大不一样。不过好在威廉没有讨厌康拉德的理由,所以年他不会临时决定搞一次新的军事演习。他也就不需要去萨拉热窝招摇,这样至少战争不会在年爆发。

延伸链接:

经典重推

假如德皇是俄皇:俄罗斯之心沙皇瓦西里·费奥多罗维奇

青年维也纳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213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