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伊斯兰在奥斯曼帝国兴衰中发挥何种作用

发布时间:2021/8/11 12:43:44   点击数: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一、起源

要讲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的关系就不得不从奥斯曼的前身大塞尔柱帝国的成立开始,大约在公元年(有争议)由于和乌古斯部落联盟首领乌古斯·叶护发生冲突,一支乌古斯部落(后称塞尔柱)的首领塞尔丘克·贝格带领自己的部落迁徙到了“毡的”(Cend)地区(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克孜勒奥尔达附近)并决定集体信奉伊斯兰教,承认了阿巴斯帝国哈里发的主导地位,成为了逊尼派穆斯林。

关于放弃以前的萨满教信仰从而信仰伊斯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乌古斯部落在以前就和伊斯兰教有过接触,对伊斯兰教教义有一定理解。2.塞尔柱想向南方发展,而南方大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信仰伊斯兰教对于发展更有利。3.伊斯兰信奉的真主和乌古斯原本信仰中的上天(GokTanri)有相似之处。4.为了对抗乌古斯·叶护的势力。5.由于丝绸之路基本由穆斯林控制,所以加入伊斯兰社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乌古斯部落,图源:Alchetron

公元年,巴格达被白益王朝所代表的什叶派势力占领,阿巴斯帝国哈里发向当时塞尔柱的统治者图赫里勒·贝格求援,图赫里勒·贝格继而亲自带兵解放了巴格达。哈里发为了感谢图赫里勒.贝格为他解除了什叶派的统治,封图赫里勒.贝格为苏丹,号为“东西方之王”。公元年图赫里勒.贝格更是迎娶了哈里发的女儿,至此阿巴斯哈里发基本名存实亡,只剩下了宗教方面的权威。

年塞尔柱帝国势力扩张到了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城麦加和麦地那。

江河更替,日月流转,在此后多年中塞尔柱帝国也不可避免的逐渐衰落,分裂,但是对伊斯兰的信仰却一直完美地保留了下来。在公元年左右罗姆苏丹国分裂,其麾下一支部落趁机宣布独立,称号“加齐”,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奥斯曼帝国的雏形,它在其后的数百年中经过不断的征服形成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

二、发展

奥斯曼帝国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力量领先于同时代的对手。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相比,突厥人对于征服更加热心。且从担任雇佣兵开始,突厥人就善于接受新式武器,如火器、大炮等。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大大加快引入乌尔班大炮的进程。而欧洲对手则依然采用古老的方式、带着浪漫主义的精神作战,对土耳其人的战斗技巧、出色的纪律性,以及他们的训练、情报系统和战术毫无所知,对轻装上阵的步兵和骑在马背上的弓箭手会有怎样的机动性也不熟悉,这使得奥斯曼人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可以横扫欧亚大陆。

1.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的关系

奥斯曼帝国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将古突厥习俗和伊斯兰教法结合起来统治国家,其法律、税务、军队、土地,政务等领域均受到伊斯兰的深远影响,甚至奥斯曼语都是由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哈里发的称号也被奥斯曼帝国苏丹所采用。奥斯曼帝国苏丹亦是多年来除三位正统哈里发外帝国的唯一摄政者。苏丹可被视为政府的化身,尽管他不会完全行使其权力。

图源:维基百科

而伊斯兰也是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年的庞大多民族帝国的基础。然而帝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逐渐脱离教法的轨道,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接下来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伊斯兰在奥斯曼帝国形成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法律

孔子说过:“国无法而不治”。这句话在奥斯曼帝国也同样适用,奥斯曼帝国的法律有三个基础:伊斯兰教法,古突厥习俗和被征服地区原有的法律。后面两个基础被要求不能与伊斯兰教法冲突,可以说是以伊斯兰教教法为主旨而制定的。

不同行省的法律不同,原理和今天美国的各州法律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在穆拉特二世时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职位谢赫伊斯兰,在“立法者”苏丹苏莱曼时期谢赫伊斯兰成为了奥斯曼文官系统的头领,主要负责给出伊斯兰教法方面的建议。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参与到法律制定、审理案件等环节之中,在某些时期还会参与反对苏丹的叛乱行动。

谢赫伊斯兰更多的作用在于给出教法方面的参考意见,比如说苏丹在处理某一项事务时会询问谢赫伊斯兰按照教法他的处理方式是否合规,虽然到了帝国后期,谢赫伊斯兰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为苏丹的行为一个合理的借口,比如在“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时允许苏丹上位后杀死自己的所有兄弟包括婴儿。

在年坦志玛特时期谢赫伊斯兰这个职位被彻底取消,总的来说:奥斯曼帝国的法律是以宗教为基础、以人为本的法律。

3.教育

奥斯曼帝国早期国家主要的教育场所是清真寺,在年出现了两所专门用于教育的学校IzmitOrhanGazi和IzmitSuleyman,在穆拉特二世时期建造了更多类似这种的学校,但是主要的教育场所依然是清真寺。

专业学校大多数都在帝国的大型城市比如布尔萨,伊斯坦布尔等地,主要教授:教法,语法,古兰经,圣训,医学等,由此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教育主要以宗教的教育形式为主。根据教授知识等级不同学校可以被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

学校采用小班授课来保证学生质量,通常一个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学习25-30年左右才能进入政府机构工作,在帝国后期由于学术中心大多在大型城市,加上学校高层用人唯亲,导致很多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学校的腐败日益严重最终导致帝国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4.土地

奥斯曼帝国的土地系统主要是从伊斯兰土地系统演变而来,分为十分之一制(Osri)、非穆斯林地区(Haraci)和国有土地(Arz-i)三种。十分之一制是指属于穆斯林的私有土地,这些土地一般是在征服后分发的土地,交税时上交地里所产农作物的十分之一。

这些土地只可以由平民种植,可以被继承,继承时按照伊斯兰教法分配。麦加,麦地那,也门的土地都属于十分之一制。

非穆斯林地区的土地系统则充分体现出了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以伊斯兰为国教的帝国的宽容性。这些土地可以买卖,可以转让和赠送给其他人,拥有继承权,最高收税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为了防止税收变少,不得卖给穆斯林。此类土地一般都是奥斯曼帝国治下的非穆斯林领土。

第三种就是奥斯曼帝国绝大多数土地:国有土地,这种土地会以出租的形式出租给农民,农民收获后缴纳最少十分之一的收获给帝国,如果不种植则要交一笔一般人一辈子都交不起的罚金,通俗来讲就是农民永远是农民,农民的孩子也还是农民,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政府会把土地分给其他的农民,土地也不会闲置。总体来讲在奥斯曼帝国商人大多数是非穆斯林,大部分的穆斯林都是农民或者军人。

5.基金会

奥斯曼帝国曾被欧洲国家称为“基金会之国”,基金会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从教育到建筑再到民生,各行各业都有基金会支持。比如奥斯曼帝国的街道大多数都是由基金会建造的,包括供水系统在内大多数民生设施都是由基金会建造,基金会有自己的土地、投资项目用来盈利,盈利所得用来造福民众。

土耳其基金会在斯里兰卡开办孤儿院,图源:WorldBulletin

基金会也有自己的监督制度以防止出现亏损,帝国鼎盛时期曾出现过个以上的基金会。今天的土耳其依然有大量的基金会存在。

6.宗教

在宗教方面奥斯曼帝国十分宽容,相比同一时期欧洲对其他宗教和意见相左的人的迫害,奉伊斯兰为国教的奥斯曼帝国就要宽容得多。奥斯曼帝国容许基督徒,犹太人以及东正教徒保持原有信仰,非穆斯林地区沿用他们以前的法律,只需向奥斯曼帝国上税。

例如东正教受《民法大全》约束,《民法大全》早在拜占庭帝国时已经实施了九百年。作为帝国最大的非穆斯林族群,东正教在政治及商业上能享有特权,但须缴纳比穆斯林较高的税项。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年征服君士坦丁堡时,穆罕默德二世并没有下令关闭教堂和驱逐基督教教徒,相反允许当地的基督徒在缴纳特别税款的情况下留居,并根据他们原有的体制运作。包括在巴尔干半岛也是如此,比如塞尔维亚就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宗教自由,同一时期的欧洲却依然因为教派纷争而打得你死我活。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图源:Reddit

7.军队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基本由屯兵(Sipahi),耶尼切里(Yeniceri)军团组成。由于在征服君士坦丁堡时安纳托利亚来的附属国军队战斗力低下,苏丹不再信任突厥人组成的部队,所以耶尼切里军团就出现了,也叫新军。

这些士兵是从巴尔干地区的非穆斯林家庭中挑选来的,负责人员在非穆斯林家庭的孩童每五名中选出一名送到突厥人家里学习伊斯兰教教法、礼仪,再大一些后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称为新军的部队。

它是帝国第一支常备军,成员定期接受评选和审查。首选主要是希腊人、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及波斯尼亚人(后来包括罗马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南俄罗斯人、波兰人与亚美尼亚人)。若士兵有才能,可被提升至总督,甚至齐维尔。这些新军是奴隶,也是军队的中坚。他们在平时还担任警察、宫廷侍卫、消防队员。

新军信仰苏菲派,他们被称为拜克塔什教团。因为这个教派的信仰介于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和基督教仍有一定的相似性,毕竟这些士兵依然是基督教家庭的孩子。为了保持一种强烈的军团意识,他们是不许结婚的,只有退役的新军才可结婚。

在作战时,他们在情势最吃紧时才出击,因此总是打胜仗。如苏丹没有新军支持的话难以即位,即使成功登基苏丹政权也不会稳固。但在苏莱曼时期,新军被允许结婚生子,导致新军几乎变成了世袭制,腐败不堪,它逐渐变成了一个庞大且拥有军事力量的利益集团,是导致奥斯曼帝国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衰落

有兴起就有灭亡。历史就像一个车轮一样,不停地重复,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不可避免的最终走向衰落。

在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年的帝国里,伊斯兰可谓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伊斯兰的宽容政策,才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扩张了很多的领土,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穆斯林国家。

但是短暂的胜利让苏丹冲昏了头脑,开始逐渐偏离教法的道路。

帝国在苏莱曼时期达到了鼎盛,接踵而至的胜利让帝国陷入了一片狂欢,却忘了需要去尽可能地完善各项制度以管理新的领土。

这时的奥斯曼帝国达到了巅峰,“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在地中海上航行时没有任何一个沿海的教堂敢去鸣钟,因为害怕被当作是对帝国的挑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强大到了接近无敌的地步。

像所有的王朝帝国一样,苏丹苏莱曼之后的苏丹们却再也无法达到那时的辉煌,开始逐渐固步自封,重农抑商,这使得技术发展陷入停止。

而此刻奥斯曼人并没有立刻认识到是他们不仅仅只是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君主。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的儿子塞利姆二世的统治下,虽然还保有以往陆地上的军事优势,对地中海的威慑还有所加强,但是到了16世纪末,昔日强盛帝国耀眼的光环在人们的眼中逐渐暗淡。

一些苏丹开始意识到欧洲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经过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已经变得相对强大。而奥斯曼帝国地域广袤,海岸线很长,无论是在防御外敌还是处理内政方面都遇到了异乎寻常的难题。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期的几个世纪里,帝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内部集团的相互争斗,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独霸一方,俨然逐渐衰败下去。其次就是因为帝国军事封建采邑制度受到了严重打击,这种军事采邑制逐渐脱离教法而向世袭个人封地转化,结果造成了奥斯曼帝国社会经济基础的松动,加上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不断反抗,奥斯曼帝国对外战争屡次受挫,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苏丹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不断地迎娶乌克兰、巴尔干地区的女性,并让谢赫伊斯兰在教法层面给出了苏丹可以不用结婚就和后宫的女奴发生关系的许可。这导致大量非穆斯林女性进入后宫,苏丹女权时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年-年是帝国后宫对政治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个时期,太后代表儿子行使权力,这并非前所未有,许蕾姆苏丹在年代初继承艾谢·哈芙莎苏丹成为苏丹皇太后。她被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安德里亚·杰里迪形容为“极度善良、有胆识及聪慧的女人”。

由于易卜拉欣一世无力管治国家,以及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于年登位,政务就交帝国后宫治理,这时期最著名的女性是柯塞姆苏丹及其儿媳妇杜亨·哈提婕。

在柯塞姆苏丹废黜穆罕默德四世的计划泄漏后,哈提婕的支持者在年将柯塞姆苏丹杀害,长达9年的后宫干政问题的出现。再加上耶尼切里军团的不断叛变,导致历代苏丹的改革难以实施,一旦损害到军团利益,军团就会起义,迫使苏丹下台或者杀掉苏丹。

在苏丹阿卜杜·德一世发布花厅御诏后,奥斯曼帝国开始全面现代化,却已为时已晚、回天乏术。随后到来的一战让奥斯曼丢掉了大量的领土,也引发了新一轮革命。

除军事威胁外,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欧洲新观念的传入对帝国内部的基督教族群带来了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希腊、亚美尼亚等少数族裔不断寻求独立,欧洲势力也趁机涌入企图分一杯羹。在如此连环打击下,奥斯曼帝国一步步走向了解体,最后宗教依然败给了人性的贪婪。

凯末尔革命成功后,年3月哈里发制被废除。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土耳其之父”,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图源:EncyclopediaBritannica

年,土耳其从宪法中删除了“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文。自此开始了世俗化进程,但是和所想象的不同,世俗化后的土耳其抛弃了原有的文字换为拉丁文字,造成了文化断层,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以前的文献一无所知,他们甚至无法阅读这些文献。

全面学习欧洲仿佛变成了邯郸学步,欧洲资本大量涌入很快控制并摧毁了土耳其的经济,导致经济持续低迷,社会动荡。正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说:窗户打开了的时候,进来的不止是新鲜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

参考资料:

1.Tufan,Gunduz().OsmanliTarih.ISBN:---88-6

2.Sefer,Solmaz.BuyukSelcukluDevletTarihDersNotlar

3.黄维民.《奥斯曼帝国》.西安:三秦出版社,0

4.(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5.许序雅,许辅旻.《文明的十字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北京:商务印书馆,

今日主笔\秦时画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dqh/217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