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被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开枪打死。8月1日,俄国外交大臣和德国驻俄国大使相互拥抱痛哭。期间34个日夜发生的无数机缘巧合宛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将欧洲推向最坏的结局——战争。
先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6月28日,奥匈帝国继承人斐迪南大公正在对帝国领土最南端波斯尼亚省的萨拉热窝市的官方访问。斐迪南大公是一个英俊、魁梧的职业军人。他的即位可以说是一场意外——因为他是上一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弗朗茨·约瑟夫的大侄子。或许大家不认识弗朗茨·约瑟夫,但是我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听说过“茜茜公主”,这位就是他的妻子。顺带一提,描述他们俩的爱情故事的那部电影,《茜茜公主》,虚构成分非常大(即便如此我还是看了很多遍)。弗朗茨·约瑟夫是一个轻松有趣的人,即便遭遇到重重打击,他仍然对他的统治和他的私人生活抱有斗志(尽管从结果来看,他的统治和他的人生都挺失败的)。实际上,他是一个压抑的人。他通过保持严格的作息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为除此以外他没有其他的过人之处。他勤奋地处理工作,却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见维多利亚女王只是为了说几句空话。在他坐在王座上的漫长岁月中,他的长子和别人殉情,兄弟被革命者枪杀。于是王位就传到了他的侄子,也就是斐迪南大公手里。弗朗茨·约瑟夫的这种虚无的精神状态可能孕育自时代,但也像某种家族疾病一样感染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许多人。斐迪南大公与他的精神状态就非常相似。斐迪南大公的此次官方访问是以帝国军队总检察官身份进行的,但他真正的目的在于逃离维也纳宫廷,与他的妻子庆祝他们的结婚14周年庆,让维也纳宫廷给予她应有的尊重。这是因为他的妻子,索菲,并没有皇家血统,她只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捷克贵族家里的女伯爵,而且为了谋生还曾不得不到一位奥地利大公爵夫人家里作侍女。照理来说,索菲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未来的皇帝的妻子,但斐迪南大公频繁光顾这位夫人的豪宅,就是为了见上这位30岁的侍女一面。这位夫人在发现这一点后非常愤怒(她本来还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斐迪南大公),于是就把索菲扫地出门了。
斐迪南大公年轻时差点死于肺结核,这段经历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他产生了“人要为自己而活”的价值观。因此在那之后他仍然追求着索菲,为此他甚至与当时的皇帝,也就是他的叔叔,弗朗茨·约瑟夫,翻了脸,条件是他必须宣誓他和索菲的后代永远不能继承奥匈帝国。这是带有侮辱性的要求,因为索菲已经32岁了,当时的世俗普遍认为她这个年纪是毫无希望了。同时,索菲也必须忍受在规矩森严的维也纳宫廷里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对待。
但在帝国最南边的省份,宫廷的规矩可以暂时被忘记。斐迪南大公夫妇可以像其他皇室夫妇一样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像一对甜蜜的平民夫妇一样享受假期。
年6月28日,那正是年前的今天,雨下了一周后终于停止了,空气中带着泥土特有的腥味。斐迪南大公和索菲盛装出现在宫殿外,正准备上一辆敞篷车。斐迪南大公身穿明亮的蓝色陆军元帅制服,戴着一顶气派的高马尾帽,胸前挂满了勋章,而索菲则穿着一件流光溢彩的珍珠色裙子,带着明媚的笑容,被斐迪南大公搀扶着上了车。
当然,在许多人眼里,他们俩并不像古老皇室的成员,更像是喜剧演员:那顶气派的帽子在斐迪南大公的头上略显滑稽,他中年发福的身躯把军服绷得紧紧的。而索菲头上那顶宽大的无边帽夸大了她的胖脸。轿车在行驶中,她还手持着一把举过头顶的小洋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