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在布拉格找寻新艺术运动大师他开创日本漫画
一
我们在仲秋的一个晚上到达布拉格。夜已深,整个城市在灯光映射下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从火车站到住宿的地方有二十分钟路程,本不算远,但在几百年前就铺下的小石块地上拖重重行李,却不是件愉悦的事。所有诗意的想象抛之脑后,只有旅途的艰辛与茫然。
(当晚天太黑,人太累,没有拍照,这是第二天早上的照片,布拉格老城几乎全是这样的地面)
第二天一早,站在阁楼窗口望向晨曦中复苏的城市,高低错落,五彩缤纷,像是跳动的音符,又像是打翻的调色板,念想和感怀重新出现,布拉格,我来了。
(站在民宿的阁楼窗口望出去)
串起这所城市想象的,除了它的美丽,悠久历史和多桀国运外,还有那一个个文艺家的名字:作家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哈谢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画家阿尔冯斯·慕夏。这次来布拉格,找寻慕夏也是我的一个愿望。
(左图为布拉格街头的卡夫卡铜像,右图为卡夫卡在黄金巷22号写作5个月的工作室,在此写下《乡村医生》和《致科学院的报告》)
(布拉格街头的德沃夏克雕像)
二
去年年初,捷克艺术家阿尔冯斯·慕夏的部分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轰动一时,我也去凑热闹,太美了。
(广东省博物馆的展览门票)
他的商业海报和招贴画,优美、传神而富有装饰性,连日本的漫画也深受影响。
(这两张图片至今都是我的手机屏保,实拍)
但同时他也是怀有深沉民族情感的艺术家,创作出反映斯拉夫民族历史性题材绘画——斯拉夫史诗,这一系列油画有20幅,目前亚洲只在日本展出过。
(慕夏)
于是我被种草,这次来布拉格,打算找寻一下和慕夏有关的景物。
三
年7月24日,阿尔冯斯·慕夏出生在位于摩拉维亚南部的一个名为伊万契采小镇子里。
(有关伊万契采的记忆,年后以明信片形式于伊万契采当地转载,年,明信片,彩色版画,14cm*9cm,翻拍。)
宗教在慕夏的青春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曾以侍僧和唱诗班成员身份,在小镇的圣母升天教堂里度过多年的时间。
年秋天,慕夏向布拉格美术学院递交申请,但没有成功。在这一年他来到维也纳,找到一份在戏剧情景公司绘画学徒的工作,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两年后剧院发生火灾,慕夏失去这份工作。
他想碰碰运气,试试自己是否能成为一名艺术家,于是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花光了兜里所有的钱,买到了一张能去到最远地方的火车票,到了与奥地利边界接壤的米库洛夫。当地的贵族爱德华·库恩·贝拉西伯爵注意到慕夏的作品,资助他前往慕尼黑、巴黎接受正规的训练。
遗憾的是,慕夏不得不在年突然中止继续接受正规艺术教育的计划,他的资助人爱德华伯爵决定停止经济支持。后来爱德华伯爵以“药引”来解释自己的这一行为,他声称自己是为帮助慕夏在艺术上有所突破。
28岁的慕夏开始自力更生。他通过承接一些绘制插图的工作,很快解决了经济上的燃眉之急。慕夏的民族主义思想,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受到社会各种事件的影响。
这时慕夏也经历他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一位被称为神选的沙拉名叫莎拉·伯恩哈特的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走进了慕夏的生活,并成为改变他一生的催化剂。
(《吉丝梦坦》,,彩色版画,cm*74.2cm。实拍。
在这幅海报中,慕夏将伯恩哈特描绘成一个身着长衫、佩戴兰花头饰的散发着异域风情的拜占庭妇女的形象。她的手中举着一束棕榈枝。这套戏服被用于本剧的最后一幕。就画面的构图而言,慕夏将真人大小的人物安置在一个拱形的平台之上,旨在刻画吉丝梦坦的尊严和个性之美,而非简单地表现其现实价值或是讲述一个故事)
年底,慕夏开始为她工作,为歌剧《吉丝梦坦》设计宣传海报,引起巨大轰动,很快,慕夏成为了法国巴黎最炙手可热的海报设计艺术家。从年到年,慕夏又为伯恩哈特设计了6款海报。
(美狄亚,年,彩色版画,cm*76cm,实拍。
本剧改编自欧里庇得斯所著的同名希腊经典作品。女主角在得知丈夫背叛并离开自己以后,亲手杀害了与丈夫生育的两个孩子。本剧首演于年10月28日。慕夏设计的这幅海报捕捉到了美狄亚悲剧色彩的精髓,陷于极端的震惊之中的美狄亚发着呆,她僵硬的手还握着那把血迹斑斑的匕首。)
年慕夏与巴黎的印刷商尚普努瓦签订了独家协议,带来大量设计海报的订单,包括一些十分著名的品牌,如雀巢,香槟酒,卷烟纸,自行车等等。
(墨兹啤酒,年,彩色版画,.5cm*.5cm,实拍。)
(普菲达自行车,年,彩色版画,53cm*35cm,实拍。)
此外慕夏还与尚普努尔开创了一项全新的业务装饰面板,纯粹为了装饰的目的而设计。慕夏设计的第一套装饰面板,题目为四季,出版于年。四个姿态各异的女性分别代表了一年的四个季节。
(四季,年,彩色版画,54cm*cm。
这个设计描述的是一个流行而经典的主题,慕夏将四季拟人化——用四个仿若仙女的女性形象分别表现,绘制出有四块装饰面板所组成的一个系列,每一个画面都以与各个季节相对应的季节性景观作为背景,同时捕捉到了属于各个季节的氛围——天真纯洁的春季,风情万种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以及冷若冰霜的冬季。与此同时,四幅画面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表现自然界的和谐循环。该系列装饰面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被改编成多种形象出售,其中包括将四幅画面同时映在一块面板中的装饰画。)
在年至年这段时间,慕夏设计绘制超过幅海报,成为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慕夏风格成为一种时尚。
(星座,年,彩色版画,65.7cm*48.2cm,实拍。
这是慕夏设计的最广受欢迎的海报,画面描述的是一位高贵的女子清晰而引人注目的轮廓,她佩戴着精美而繁复的珠宝,象征黄道十二宫的星座环绕着排列在圆形背景之中。这个设计最初是为尚普努瓦的公司所设计的日历,其后《羽毛》杂志的主编购买了该设计的经销权,并以日历形式进行销售,与此同时,该设计还被《羽毛》杂志冠名作为装饰面板出售)
慕夏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源于其极易辨别的出众风格,以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诱惑力。慕夏参考大量有关不同风格的装饰图案的文献资料,包括日本、洛可可、哥特、凯尔特、希腊以及伊斯兰,将这些风格式样糅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然而就总体而言,慕夏的风格归根到底是从摩拉维亚和斯拉夫艺术演变而来的。
(以上两款为慕夏设计的珠宝展示,其中上图是朋友阿玲在年苏富比香港春拍的现场实拍)
在他设计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元素包括摩拉维亚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中出现的花卉和其他植物图案,一个象征着拜占庭文化的圆盘,(在慕夏看来,拜占庭艺术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以及他所熟悉的捷克的巴洛克式教堂中的曲线和几何图案。
(上图,拜占庭发饰:褐发(局部),年,彩色版画,34.5cm*28cm,
下图,拜占庭发饰:金发(局部),年,彩色版画,34.5cm*28cm,实拍。
在这两幅成对的装饰面板版画中心的圆形框架里,描绘的是两位佩戴着拜占庭风格奢华头饰的女子,精美的提花花纹图案装饰着圆形框架的周围,这种装饰元素在摩拉维亚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十分常见)
年,奥匈帝国当局联系到慕夏,委托他为即将举行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进行创作——为建于奥地利馆和匈牙利馆之间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馆提供装饰设计。
开始这项创作之前,为了收集各种材料,慕夏用相当长的时间,深入而广泛地游览了巴尔干半岛,在这一过程中慕夏构思的一个新的工程,就是后来的“斯拉夫史诗”。
年3月,慕夏来到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从年的秋天,到年的夏天,慕夏居住在美国,并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获得查尔斯·克莱恩对“斯拉夫史诗”的赞助。
年慕夏完成为布拉格市民会馆的工作后,全身心投入“斯拉夫史诗”这一项目中。
在这一系列中慕夏计划选取20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包含从政治到战争,到宗教哲学和文化等多个领域,有10个场景选自捷克历史,而余下的十幅描述的是其它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事件和场景。
(“斯拉夫史诗”系列之3:斯拉夫礼拜仪式的介绍,年,布面蛋彩和油彩画,cm*cm,翻拍。
维勒弗拉德城的庭院里,国王正在宣读教皇批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斯拉夫语的诏书。前代国王曾命两位僧侣将圣经译成斯拉夫语,由此招致日耳曼人主教和罗马教皇的不满。借由引进斯拉夫式典礼并投靠正教教会,斯拉夫人幸免于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
(“斯拉夫史诗”系列之19:农奴制在俄国的废除,年,布面蛋彩和油彩画,cm*cm,翻拍。
尽管与欧洲各地相比大为落后,但俄国终于在年废除了农奴制。画面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前圣瓦西里座堂的阴影里,官员宣读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敕令,人们获得了“自由”。)
这部始于年的绘画系列作品,于年完成,这部系列作品表现了慕夏对于时间跨度超过0年的斯拉夫历史富有远见的个人观点。
在创作“斯拉夫史诗”的在这段时间里,慕夏婉拒了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工作,但他还是接受了一些符合其个人意愿的委托订单,如芭蕾舞剧风信子公主的海报,为小学生筹集资金的福彩组织,以及体育运动会等。
(风信子公主,年,彩色版画,.5cm*83.5cm,实拍。
这幅海报描绘的是当红女星安德烈·赛德拉科娃扮演的风信子公主——铁匠梦见自己的女儿变成了一位公主。在这幅海报中,慕夏采用了他在巴黎海报设计中为人熟知的圆形背景,并在背景中描绘了铁匠的打铁工具和其他象征性图案,以应和该芭蕾舞剧的情节。)
(西南摩拉维亚联盟的慈善彩票,年,彩色版画,cm*95cm,实拍。
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仅有一些当地社区群落的私立学校允许使用捷克语教学,海报的设计意图在于为这些私立学校筹募公众资金,画面中的小女孩用责难的眼神凝视着观众,而他的母亲则绝望的坐在一棵枯干的树木之中,这幅海报旨在表达为民族的教育和文化争取生存的一席之地的情感诉求。)
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慕夏设计了第一枚捷克斯洛伐克邮票和第一套国家纸币,以及各种国家装备,包括国徽和警察制服,在这些工作中他拒绝收取任何费用。
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建国10周年之际,慕夏和查尔斯·克莱恩将完整的“斯拉夫史诗”正式捐赠给布拉格市政府,慕夏这样向他的祖国致词,“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民族根本,不间断地、有序地稳步壮大,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深入理解过去的历史,对于维护这种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可或缺的......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谈论这个民族的精神......我工作的目的从来都不在于破坏,而在于构建和链接。”
在慕夏的有生之年,斯拉夫史诗曾分别于年和年在布拉格展出两次,这些作品始终是一个长期被争论的焦点。
那些所谓“进步”的捷克艺术家认为慕夏这些以历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合时宜,许多艺术评价家未能寻得慕夏在作品中传达的哲学本意,而认为他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年新国家政权建立后的社会现实没有任何关联。
年后“斯拉夫史诗”系列便被卷起来存放并束之高阁,直到20世纪90年代慕夏的祖国人民才开始认真审视它的真正含义。
年3月15日上午,慕夏亲眼目睹德国军队行军穿过了布拉格。不久后慕夏被盖世太保以“突出的捷克爱国主义者和共济会成员”的名义拘捕,后被释放。
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和身体健康还是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年7月14日慕夏死于肺炎感染。
四
到布拉格的第二天,我们步行穿过有多年历史的查理大桥,来到布拉格城堡。慕夏之窗就在城堡内的圣维特教堂里。
(走过查理大桥时,同行的美女被外国摄影师看中,拍下川流不息人群中的安静背影)
圣维特教堂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它始于年,直到年才完工。前后年的建造时间,使教堂的艺术空间就像进入时间隧道一样,积淀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要素的珍品。
(圣维特教堂的不同侧面)
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美轮美奂,让人惊叹和震撼。
(圣维特教堂里的其中两扇彩色玻璃窗,绚丽斑斓,花纹丰富,联想到波西米亚的花裙,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中一个被称为慕夏之窗,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制作的,唯美柔和,人物生动,细节精致,具有明显的慕夏风格。
(窗户巨大,从下往上拍,有些变形,还请读者谅解)
窗户中心描绘了年轻的普热米斯尔王朝的波希米亚公爵圣瓦茨拉夫和他的祖母圣路德米拉。四周是在斯拉夫人中传播基督教的9世纪拜占庭传教士,也是捷克的守护僧——西里尔和迪乌斯的故事,他们根据希腊字母表,还创制了西里尔字母表(斯拉夫字母表)。
(来张局部放大图)
五
再一天,我们在老城区里闲逛,走到市民会馆,这也是慕夏留下足迹的地方。
(市民会馆外景)
年夏天,慕夏回到阔别近25年的祖国,然而同时代的其他捷克艺术家却把慕夏视为一个外来者。
年慕夏接到一份为新建的布拉格市民会馆提供装饰设计的工作委托,他将这个项目视为一个为自己祖国服务的极好机会,并愿意只收微薄的佣金,其中大部分用于支付材料成本。
(请留意下侧红色横额,上面写着慕夏的名字,彼时他的“斯拉夫史诗”部分作品正在这里展出)
然而当听闻如此重要的一个项目被委托给慕夏来设计之后,布拉格的艺术家们群情激奋,最后大家采取了一个互相妥协的政策,慕夏负责设计市长大厅,而工程其余部分则由几位知名布拉格艺术家来承担。
市长大厅位于市民会馆正中的圆形顶位置下方,慕夏将顶部的圆形空间设计成一个纪念碑,圆形的天花板由“斯拉夫的和谐”所占据。
8个支撑着圆顶的穹宇部分则会有一些年捷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所表现的是公民的美德,民族国家的构成基础。在这个框架的下方,慕夏采用了三幅一联的版式描绘了一些刚劲有力的捷克青年的形象以传递爱国主义信息。
(以上三幅为市民会馆内慕夏的作品)
成熟的理念和融会贯通的设计,以及这些绘画作品中所散发出的阳刚之气,与慕夏在巴黎时期的装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意味着其艺术生涯的新篇章。
十分巧合和难得的是,当我们经过的时候,慕夏的“斯拉夫史诗”正在这里做展览。要知道,由于它属于罕见的巨幅油画,因此公开展出(包括在捷克国内)的机会很少。
(以上两幅为展览现场)
这次一共展示了11幅cm*4cm见方的“斯拉夫史诗”作品,约占整组作品(20幅)的一半。虽然受到场地空间限制而没有能够将全部作品展出(主要是那几幅高达-cm的),但这些都是凝聚慕夏心血以及对斯拉夫民族强烈使命感的油画,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情怀。
(“斯拉夫史诗”系列之2:沃德那尼近郊的彼得·谢尔切茨基,年,布面蛋彩和油彩画,×cm。
胡斯战争时期,沃德那尼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地居民满怀愤怒与悲伤,向牧师、伟大的哲学家谢尔切茨基乞求救赎。牧师手握圣经,教导他们切勿复仇。)
("斯拉夫史诗"系列之18:在斯拉夫菩提树下的欧姆拉吉那誓言(未完成),年布面蛋彩和油彩画,×cm。
年,为追求斯拉夫文化的复兴,名叫“欧姆拉吉那”的民族主义性质的社团成立了。20世纪初,这个社团受到压制,主导者们被开除公职。)
(“斯拉夫史诗”系列之20:斯拉夫人的崇拜:仁爱支斯拉夫民族,年,布面蛋彩和油彩画。cm*cm,翻拍。
这是斯拉夫民族胜利的前景。画面右下的蓝色部分是斯拉夫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左上的红色部分是胡斯战争,中间黑色的人像是斯拉夫民族的敌人,黄色人物是为斯拉夫民族带来自由、和平、团结的人们。)
六
慕夏博物馆离市政大楼不远,走路几分钟,就看到路旁玻璃窗上他的招牌作品。
(慕夏博物馆外景)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关于慕夏的永久性博物馆,由慕夏本人的孙子经营,展出众多慕夏的设计图、画稿原图、书信海报、设计草图、素描、塑像、照片和私人纪念品,还有一个影视室播放幕夏生平,介绍这位捷克画坛巨匠的跨领域艺术才能和其庞大的作品。
(慕夏博物馆内的展品不能拍照,这是售票处)
博物馆不大,如果讲到展品,还远远比不上来广东省博物馆那次的精美和丰富,有些小失望。
七
在布拉格的高堡也有慕夏的踪迹。高堡建立于10世纪,坐落在老城伏尔塔瓦河边的山丘上,被称为布拉格的发祥地。15世纪初期被毁,现存建筑有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圣马丁园楼和最有名的是高堡墓地。
据说这是个非常美丽而幽静的地方,我们因时间关系没有去,非常遗憾,但旅行途中怎么可能都尽善尽美,那么,让遗憾也成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吧。
(高堡景色)
高堡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完全采用新艺术风格装饰,两侧的梁柱上都是慕夏绘制的湿壁画。
高堡墓地里超过位捷克历代着名的人物安眠于此,或是在此设立纪念碑,如音乐家德沃夏克、作家卡夫卡等等,慕夏死后也埋葬在这里的斯拉温纪念碑,纪念碑上有这样的题词,“尽管他们已经死了,却仍在与这个世界对话。”
(慕夏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其中之一)
八
布拉格,这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梦想的城市,但其实,来了之后我对她的印象并不很好。喧嚣嘈杂、游人如织,宰人的出租车、昂贵的物价,餐馆里势利的服务员、小超市夸张的收费......
但是,我依然对她心存念想和感怀,因为那些一个个影响人类的文艺巨匠,给我刻画了一幅立体的布拉格画卷,让我感知到她平静沧桑容颜下丰富而美丽的心灵。
(伏尔塔瓦河,对面是城堡区,最高的塔尖就是圣维特教堂)
布拉格,就像卡夫卡说的,长着爪子,不肯放人走。我从里佩利诺我的灵感之源和永不厌倦的热情的导游那儿引述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他写道:“当我想为神秘寻找一个词汇时,我能找到的唯一的词语就是布拉格。她像彗星一样,阴沉而忧郁:她的美仿佛一团激动人心的火焰,在风格特异的艺术家手中被夸张变形,扭曲倾斜,散发出衰败的忧伤气息。在无休无止的幻灭中痴昧地欢笑不已。”
——约翰·班维尔《布拉格:一座城市的幽暗记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
《慕夏》,[日]佐藤智子著,王语微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摄影:丛中笑,李团,萍姐,施施,欣儿,阿玲审核:老鱼,小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