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穆斯林在澳大利亚的发展符合穆斯林路线图
在历史上,澳大利亚是一块长期不为人所知的大陆。8世纪以来,穆斯林进入东南亚地区,并逐渐扩散。到20世纪,伊斯兰教成为了今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重要宗教。今天,澳大利亚北方近邻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地区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还有马来西亚和文莱。在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穆斯林也是重要的少数民族。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地处偏远南太平洋,因此积极鼓励移民,特别是用极其优惠的政策广泛吸引技术移民。
年,白澳政策废除,随后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开创了世界各地穆斯林移入澳大利亚的新时代,澳大利亚穆斯林人口逐渐增加。
例如阿富汗穆斯林,年以后他们开始再度移民澳大利亚。年代以来,阿富汗难民以每年平均人的规模到达澳大利亚,在年度达到了近人。仅年,在澳大利亚就有阿富汗移民人。这些移民多数是阿富汗的中产阶级。从总体上看,年以前,大约有4名穆斯林定居在澳大利亚,为移民人数的2%。
年人口普查显示,澳大利亚有名穆斯林。—年间,大约又有名穆斯林移民到澳大利亚,他们占同时期澳大利亚移民总数的9%。年又有名穆斯林移民到澳大利亚。年人口普查显示,澳大利亚穆斯林人口为人,大约是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5%,其中53%为男性,47%为女性。年人口普查显示,在澳大利亚约有79%的穆斯林已经获得澳大利亚公民权(总数为人,公民为人)。
穆斯林人口主要是劳工阶层,仅有27%的穆斯林可以归入职业者阶层、管理者阶层、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余的73%都从事职员工作、服务工作、运输工人、商店店员以及劳工。在没有技术而且英语水平又不好的群体中,失业率比较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埃及的穆斯林多数是近些年前去的技术移民,就业和收入状况比较好。绝大多数澳大利亚穆斯林的英语水平很好。21—39岁的穆斯林群体中有85%的人英语很流利,而60岁以上的穆斯林中只有43%的人英语流利。绝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悉尼和墨尔本。居住在其他州和首都直辖区的穆斯林很少。
然而,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一些族群之间的纠葛也随之增加。其中,穆斯林群体由于其宗教和传统的独特性,在融入现代社会进程中较难与主流社会群体和谐同步。
伊斯兰教的某些特性常常被伊斯兰教中的激进势力所利用,他们用“净化”、“圣战”的名义残酷对待异己分子。特别是受9.11事件的影响,很多宗教极端分子表现出极强的战斗性。
澳大利亚的穆斯林基本都是外来移民或其后裔,具有十分独特的多样性特点:它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混合共同体,来自印尼、阿富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黎巴嫩、波斯尼亚、土耳其等70多个国家,以逊尼派为主,什叶派只占少数。
现如今,新一代的穆斯林已经崭露头角。与祖父辈、父辈不一样的是,这些穆斯林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在继承了伊斯兰宗教道德观念和家族生活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现代文明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技术。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捍卫自身权益、展示传统文化、消除宗教偏见的意愿。澳大利亚伊斯兰关系协会前会长库兰德·赛义特曾指出,新一代的穆斯林彻底改变了穆斯林的社会形象,他们融入社会,同非穆斯林有广泛的接触,“我们在逐渐摆脱老移民的心态,就像扔掉从老家带来的行李一样,一切都从头做起,思想彻底转变,成为地道的当地人”。这也构成了澳大利亚穆斯林的主流思想,成为推动穆斯林逐步融入当地社会的原动力。
澳大利亚反穆斯林团体:只要有穆斯林游行就马上组织人过去抗议
不过,在澳大利亚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始终都存留着根深蒂固的差异性,彼此间的冲突总是不断出现。举个例子,在年夏天爆发了大规模骚乱,据媒体报道:几名穆斯林男性来到悉尼东区海滩,借口当地白人女性不遵守伊斯兰教规而进行侮辱和挑衅,最终引发公愤,遭到当地民众追打。此事随后演变得更为“丑陋”,一些白人利用手机短信等散播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数千人迅速聚集起来袭击穆斯林,有人背上还写着:“我们生长在此,你们(中东裔青年)迁徙至此”。随后,在悉尼附近的多名穆斯林也开始上街抗议示威,不少人趁机打砸抢,以至于数千辆汽车被砸,双方的冲突和骚乱持续了两周之久。这一事件让澳大利亚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深刻影响了双方对彼此的认知。
澳大利亚反穆斯林游行
穆斯林群体在澳大利亚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大部分人的文化教育程度也不高。澳大利亚白人群体则有着歧视穆斯林的传统和历史,习惯于将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看做是异类或落后文明。为了维护捍卫伊斯兰教的尊严、改变穆斯林的处境,很多人为此不懈努力。其中,一小部分人试图以挑战法律、危害社会治安甚至威胁国家安全的极端方式,为穆斯林争取自己的“乐土”并赢得人们对伊斯兰教义的“尊重”。这些做法包括:
澳洲穆斯林最高领袖
首先是过度地宣扬伊斯兰教义,妄图强加于他人。不少穆斯林对世俗化进程和现代化社会比较抵触,自感与外部世界格格不入,而且总是试图将自身教义强行施加于外部社会。例如,澳大利亚最高级别的伊斯兰宗教领袖曾在一次教徒集会上为因轮奸妇女而被判刑的穆斯林辩护,他说道,那些没有按穆斯林传统着装的女性是“没有遮挡覆盖的裸露肉”,“穿着裸露放荡的衣服,浓妆艳抹,给人暗示。当你看到她,完全不会有任何同情怜悯之情。因此我觉得问题在于,(这些强奸)事件是谁引起的?”《澳洲穆斯林最高领袖称:衣着暴露的女性就应当被强奸》
其次,借宗教之名行犯罪之实。一些穆斯林以捍卫伊斯兰教义为借口,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浑水摸鱼。他们时常打着宗教旗号,用言语或行为挑衅周围的普通民众,以此给社会安全带来较大冲击。除了前面提到的骚乱,澳大利亚一些穆斯林犯罪疑犯还堂而皇之地以宗教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最后甚至勾结境外极端势力,参与策划恐怖袭击。近年来,有些澳大利亚籍的极端穆斯林主动奔赴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战场,以同“圣战者”们并肩作战为荣。据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信息,目前至少有60名澳大利亚公民正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15名已战死(包括2名“人弹”)。除此之外,还有约多名公民正在积极参与“圣战”活动。国内极端穆斯林与境外恐怖势力相勾结,加大了澳大利亚的反恐压力。年12月,澳大利亚安全情报局曾吊销了本国20名可疑男子的护照。今年9月18日,澳大利亚在悉尼等地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恐搜捕行动,共抓捕了15人,其中就包括“伊斯兰国”在澳大利亚的最高级别成员、阿富汗裔澳大利亚人穆罕默德·阿里·巴亚雷。
更让人后怕的是,据说巴亚雷已指示极端分子从街上任意绑架市民,在镜头前实施斩首,然后再将图像传到“伊斯兰国”。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不得不提醒民众,“伊斯兰国”恐怖势力正在策划发动澳大利亚境内袭击,目标包括国会大厦在内。如今对恐怖袭击的担忧和恐惧正在澳大利亚蔓延开来,这也让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在这种环境下,澳大利亚国内少数极端穆斯林蠢蠢欲动,同时也不断扩大澳大利亚国内非穆斯林和穆斯林之间的隔阂。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苗头,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公众对穆斯林的印象走向负面。一些民众将穆斯林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排斥情绪明显上升。例如,年5月,悉尼郊外卡姆镇上的很多居民联合起来反对穆斯林在当地修建伊斯兰学校,理由就是担心这里成为恐怖分子的藏匿之处。
在近期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有超过60%的澳大利亚人表示担心穆斯林移民。个别人还曾打出“穆斯林是恶魔”、“伊斯兰教是邪恶宗教”等口号。有少数澳大利亚人加入了以反对穆斯林为主旨的政治团体,宣称要限制澳大利亚的穆斯林人数,防止澳大利亚被“穆斯林化”。
纵观穆斯林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完全符合穆斯林路线图
1、他们首先宣称自己是“和平的宗教”,通过经商、避难的方式零星迁徙到一个新地方,很低调,很和善,很遵纪守法——除了对吃某种食物有点神经过敏,除了干涉婚姻自由之外(不过我们总是想,哎,不吃什么食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内婚虽然很讨厌,但不跟他们接触不就行了嘛)——谁能拒绝这么一群可怜巴巴的外来人呢?于是,他们站住了脚。
2、既然站住了脚,那么第二步就是形成社区了。这个进程会持续几十年,他们的繁殖速度异常迅速,几十年之后人们会发现,周围已经到处是“他们”。“他们”游走于我们的开放社会中,而“我们”却对“他们”的圈子针插不进——除非“我们”也皈依了“他们”。
3、第三步,你会发现身边的暴力和犯罪现象突然增加。即便是犯罪,也是在不断地发展。
4、第四步,犯罪行为会升级到群体性暴力,“他们”十分善于结为一体对付单个的“我们”,侵占财产,强占耕地,让“我们”生活在威胁的阴影中。
5、第五步,群体性暴力会变得越来越频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动不动就出动几十、几百殴打、骚扰“我们”。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面临选择:如果有可去的地方,“我们”就得背井离乡;如果没有可去的地方,“我们”要么继续在惊恐中度日,要么不如皈依“他们”,以免遭迫害。
6、OK,至此,某个特定地域的绿化已经接近完成,其标志是,“他们”占了局部人口的简单多数,或者是相对多数(即成为多民族中最大的族群)。这时,“他们”就要闹独立、闹分裂了,“他们”闹独立时既有“温和派”(文的),也有“激进派”(武的),还有“犯罪派”(无间道)。你兴兵围剿,“温和派”就来宣扬和平;你罢兵休战,“激进派”就来杀人防火;而“无间道”是不管文武,片刻不歇。
7、此时的“我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屈膝投降,看着那块地方分裂出去,眼睁睁地看着留在那里的“我们”的同胞被迫害、被驱赶、被屠杀、被同化(无论在车臣还是科索沃,当“他们”控制了该地之后立即都对当地其他民族实行了抢劫、屠杀、迫害和清洗);要么,奋起反抗。
8、同意他们分裂出去就能乞求来和平吗?就能结束这绿化步骤吗?谁要相信这个,那他的智商不会高于60。这个分裂过程永远不会停止,过段时间你就会发现,现在的进程重新进入了“步骤一”,或者“步骤二”,只不过换了个地方……
另有人这样说:
一、初期,非穆斯林占绝对多数,有少数的穆斯林殖民者,他们人数很少,和周围邻居都能和睦相处,由于人口较少,也会和本地人通婚,只是对婚姻的要求很严格,必须让非穆斯林入教才与之通婚。通过通婚和较高的生育率以及传教,穆斯林人口渐渐增加。
二、发展期,穆斯林殖民者进一步增加,但是在当地还是少数,围绕着清真寺出现了一定的聚居人口,依然通过通婚和高生育率以及传教传播。和周围邻居还是能够和平相处,但偶尔会有些小摩擦。
三、扩散期,穆斯林繁殖民人口已经大量增加,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少数,但是在局部,穆斯林人口已经能够占到多数了。围绕着清真寺成为一个团结的群体,和当地的非穆斯林人口经常发生冲突。原因当然是非穆斯林不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没有组织的当地非穆斯林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这时候他们会试图让当地的元首信仰伊斯兰教。如果成功,就通过税收等行政手段迫使非穆斯林入教。如果不成功,就等待时机起事。
四、晚期,已经夺取了当地的zq,通过政权对顽固不肯入教的非穆斯林予以打击,部分就直接给予消灭,通过伊教法,也采用税收等其他行政手段,压力和暴力并用,非穆斯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个新的伊斯兰化地区就诞生了。
谢谢您的赞赏支持,我们在网上呼吁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由于经济上的困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2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