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记忆保加利亚

发布时间:2021/7/29 11:52:33   点击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考大学,最洋气的文科专业非外贸莫属。在校期间,人人都有英文名字,因为外教分不清我们是谁;不过,同学们之间从来都用中国昵称。一开始,我叫Stone,后来有位外教说Stone一般是姓,比如大名鼎鼎的SharonStone;于是去掉“S”,把”e”改为”y”,从此江湖上多了个Tony.

毕业后在北京央企工作,没人在名片上印英文名,也难得用英文名对国外客户自称。(英文名走出外语外贸院校,占领大城市,其实也只是这个世纪的事。)那个时期,我曾经和保加利亚做过多年贸易;其中有一个客户叫Toni,我俩关系极好,他每每对人说我是他在中国最好的朋友,和他通常倒是互相叫Tony/Toni的。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所有照片均由作者拍摄于年的保加利亚)

我和他其实完全是两类人,却惺惺相惜;他身高1米95,膀大腰圆,是篮球高手;爱玩,爱飙车,大男子主义,但做业务非常卖力。他和Dido是公司主要合伙人,也是几十年的挚友,都比我大九岁左右。Dido和我当时相同点极多---酷爱历史,一板一眼,认真仔细,如果对方喜欢听,特爱跟人滔滔不绝---历史地理民族语言政治,上下五千年地聊;如果对方没兴趣,就默默地认真地听别人讲话。当然,Dido比我们都厉害,他20岁就结婚,21岁就有孩子,Toni总说他”Borntobemarried”,他也总嘿嘿直笑。----我和Dido见面一聊能聊几个小时,但平时产品不同,联系不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过保加利亚两次,他们来中国时,我全程陪同他们以及和Dido合作的重庆林姐一个礼拜。

乍暖还寒的三月初,我在首都机场几乎同时接到Toni,Dido,Ivo和林姐。Dido,Ivo都是昵称,真名倒是很少有人提起。三个高大的保加利亚人中间是娇小的川妹子林姐,这组合别提多有喜感了。林姐大我八岁,人很善良,是勤勤恳恳的老外贸,她一直把我当兄弟看待。

招待西方人不难,只是路子和接待国人不同。

环境好氛围好是关键,不必执着于金碧辉煌(那样只是看上去钱很多);不一定要包间,安静就好;菜不要多,四菜一汤足矣,非要体现我国物产丰富,人民热情好客,也可以多上一两个;但肉一定要管饱;松鼠桂鱼的效果远胜大价钱的高端鱼类;中国人的爱---山珍海味千肠百肚,他们真的不懂。到了北京,正宗的烤鸭必不可少。

这几年我没去过北京全聚德了,当年前门的全聚德那是相当不错,正宗到家,京味儿十足,再给他们讲讲烤鸭的喂养,烤制时选用的柏树枝,讲几个民间传奇故事;保国客人美食与文化同享,直呼过瘾。

等我告诉他们第二天要去另外一个特色餐厅,他们几乎异口同声问,“能再吃一顿北京烤鸭吗?”招待欧美人实在太简单了,也必须尊重,于是第二天去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至少换个地方吧。

酒足饭饱,Toni和Dido一时兴起,对和平门店里的那些龙飞凤舞的书法诗词来了兴趣,Dido兴趣尤其高,让我翻译一下,其中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年轻就是好啊,胆子特别大,觉得自己轻轻松松译了出来,当时我就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和我练了几年口语的同学们。

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也是他们的真爱。长城上虽寒意阵阵,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印象中年以前,北京春天多风沙地面多尘土,但天空仍大有可观;天空慢慢没法看的年份,印象中始于。林姐没想到长城上那么冷,我当时戴着火红的外贸出口品牌围巾,是88级一位校友从内蒙去我们单位推销时我买的,只有红色一种颜色;我当即送给了林姐,她非常喜欢,据说戴了多年。

我第二次去保加利亚前,安排行程,告诉Toni我要先去南斯拉夫拜访客户。Toni一听,立刻说,那你别坐飞机来了,我去贝尔格莱德接你,顺便看看沿途风景。

我在贝尔格莱德拜访完客户,Toni已恭候多时。他一见面就模仿林姐(林姐老是说我MrSi)说-----So,MrSi,finally,wearehere.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216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