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龙应台我们欠上辈子人一个温柔倾听听

发布时间:2020/10/28 18:31:44   点击数:
????

我们欠上辈子人一个倾听

讲者龙应台

龙应台在香港书展上几度哽咽,呼吁中国的年轻人开启大倾听的时代。20世纪我们目睹战争、贫穷、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的胎记。而仓惶带来的残酷是无法形容。我们欠的青春,回不来。可是,他们的记忆,就是他们的尊严,我们欠他们一个真诚的倾听。

现在是到了温柔倾听的时刻。21世纪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年轻人,有没有可能开启谦卑的大倾听时代,倾听大海对岸的人,无论你在哪一边;倾听你不喜欢不赞同的人;倾听隐藏的记忆。这是对年轻人的挑战。倾听是21世纪华人文明价值起点。

我说

我的父亲母亲

年中国大陆的样板戏《红灯记》首度在台北演出,我带了父母去观赏。《红灯记》的主题是共产党游击队如何勇敢地爱国抗日。父亲和母亲分坐我的两旁。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红色”宣传作品“明目张胆”地在台北上演。

我以为曾经在南京保卫战中从雨花台一路奋战到挹江门一身是血差点牺牲的父亲看戏会勃然大怒,当场飙骂“抗战哪是你打的!”我以为母亲可能会为戏里的生离死别流泪,一九四九年的被迫离乡是她一辈子难以言说的痛。

结果让我万分意外。八十岁的老父亲拿着手帕整晚都在擦眼泪,简直就是老泪纵横,母亲则铁青着脸,僵直坐着,一句话不说。

事后追问才知道,对于父亲,他只记得日本侵略者的可恶可恨和爱国的崇高神圣,没真去想抗战是谁的功劳苦劳。

记忆,是一组埋藏得很深的基因密码。带着不同的基因密码,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个人,在民主制度的运作里,很可能投票行为大不相同。如果在台湾要举办类似香港的政改方案的辩论、类似希腊的纾困方案公投或者台湾自己的两岸关系的投票,历史课本要怎么写等等提案,他们的抉择可能都不一样。

李小龙

年11月27日,香港人兴高采烈地为“香港之子”李小龙的雕像揭幕。观光客、影星和影迷挤在星光大道上庆祝。电视谈话节目讨论为什么香港电影没落了。这是重大娱乐新闻。

非常巧的是就在前一天,年11月26日,另外一个李小龙雕像也揭幕了,在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波斯尼亚与赫塞哥维纳联邦国的莫斯塔城。

莫斯塔是个古城,居民主要分三个族羣:穆斯林的波斯尼亚人,正教的塞维尔人,和天主教的克罗艾西亚人。一座年建的古桥是联合国指定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族羣之间的交流。在-的波斯尼亚战争中,邻居反目,村民互砍,一个村的八千人被秘密枪决,种族大屠杀造成万人冢。战争结束时,大概有二十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莫士塔的古桥被炸断,但真正被炸断的,是记忆。

不是没有了记忆,而是,从此以后,以往寻常日子里在市场和学校点头微笑、擦身而过的和平记忆中断了,被恐怖的、血淋淋的仇恨记忆所取代。虽然停战了,可是往后每天仍然要擦身而过的日子怎么过下去?

莫斯塔的一羣年轻人于是苦苦思索,究竟这三个心中充满伤害记忆的族羣,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甜美记忆?

他们找到的是李小龙。七十年代,他的电影风靡整个南欧,不管是穆斯林还是东正教还是天主教,李小龙代表了一个大家向往的价值:对弱者的慈悲,对强权的反抗,对正义的勇敢捍卫。他们把李小龙的雕像放在莫斯塔中间的一个公园,公园分隔不同族羣的人。也许李小龙可以唤醒人们心底最纯洁、最美好的共同记忆,让人们可以重新带着微笑走进市场,走过学校,走进公园。

这个雕像,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捣毁。

记忆,是功课

记忆,是情感的水库。它可以把最恶劣的荒地灌溉成万亩良田,也可以冲破道德的水坝毁山灭地,把良田变成万人冢。在佛教里,“功课”指的是必须静思课诵的一种努力,我认为记忆是一门非常、非常困难的功课,需要深刻的思索,智慧的抉择,需要我们竭尽努力地去面对,去处理。

年是越战结束四十周年。年4月30日,北越的坦克车堂堂开进了西贡的总统府。一场战争造成几百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亡,四十年后,胜利者以盛大的阅兵和武器展示来庆祝这个日子,像一枚又重又大的的官印威风凛凛地打印在记忆的出生证明祇上。对胜利者固然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可是对那三百万被迫永别乡土,记忆中永远是杀戮和强暴的人而言,这个割得很深的伤口,没有疗愈的机会。而那已经惨死的、终生流亡的,和那胜利阅兵的人,其实彼此是“同胞”。

对记忆这门功课也有人选择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年是二战结束七十周年。对欧美战胜国这个日子容易,到战士纪念碑前献花致敬,带小学生到古战场巡礼...但是战败国呢?或者说,始作俑的侵略国怎么面对呢?对于德国,年5月8日究竟是“战败日”还是“解放日”?苏联的坦克车轰轰驶进柏林的那一刻,究竟柏林是沦陷了,还是解放了?

说是“战败沦陷”,你是否就把自己和希特勒等同阵线了,但是你也许根本就不认同纳粹或说很多人自己就是纳粹的受害者。说是“胜利解放”,又怎么解释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妻子女儿姊妹被胜利者拖出去强暴、平民被嘻笑的士兵射杀,百万同胞的死亡、流离,整个城市的轰炸毁灭,以及其后的饥寒交迫和羞辱?

德国人在战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失语”,太难堪的记忆不忍、不敢拿到阳光下去看。但是“功课”逐步地作──年总理布兰特在华沙的牺牲者纪念碑前下跪,年终战四十周年时,魏兹则格以德国总统的身份公开说,是德国的“解放”。

在年的普查中,35%的德国人认为是德国的“战败”,十年后的今天,只有9%有这样的观点,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解放”。在做了七十年的功课之后,对于这痛苦记忆的处理方式是,德国总理梅克尔飞到莫斯科去苏联战士的墓前献花。

开启大倾听的时代

二十世纪是一个仓皇的世纪,战争、贫穷、流离失所是那个世纪的最深刻的胎记。我们在战争中消灭同胞凌虐同胞,在贫穷中推挤同胞践踏同胞,在流离失所中踩掉了别人的鞋子也来不及舔自己的伤口--我们自己还痛着,哪里有心情去多看身边的人一眼。

但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离开战争的结束也七十年了,新一代人在前人血汗交织所种下的树荫中长大,现在是温柔倾听的时刻了。我们所欠的生命,赔不了。我们所欠的青春,回不来。可是,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尊严,我们欠他一个真诚的倾听吧?

二十一世纪的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应该开启一个大倾听的时代,倾听自己身边的人,倾听大海对岸的人,倾听我们不喜欢不赞成的人,倾听前面一个时代残酷烟灭的记忆。倾听,是建立新的文明价值的第一个起点。

是的,记忆是一门非常、非常困难的功课,需要深刻的思索、智慧的抉择,需要我们竭尽努力地去面对,去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187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