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历史沿革 >> 一战导火索,塞尔维亚人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
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按照《伯林协议》,奥匈帝国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20年,如果到时候不想还,直接耍赖不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吞并呢?我觉得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原因,下面我们先说两个外因。
首先,塞尔维亚没有一个理性的政府,因为他们是由一群信奉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手社份子组成。对于领土中的塞族居民,不给投票权,对那些不是塞族的,就更是残酷。比如对领土内占多数的穆斯林,他们是整村整村的杀掉,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面对这种禽兽行为,奥匈帝国就决定在年《柏林协议》到期后吞并波斯尼亚。
还有就是,奥匈帝国是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本来领土非常大,但是年意大利独立了,年德意志地区独立了,这样奥匈帝国被打成了一个内陆国家,连出海口都没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对于奥匈帝国就非常重要了,这也是他非要吞并波斯尼亚的原因。
二、内部原因
切换到奥匈帝国内部来看,波斯尼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和王储斐迪南大公的矛盾。
皇帝约瑟夫本来是个很好的人,但是命运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捉弄。年亲弟弟在墨西哥被当地人杀掉了。年唯一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女子,非要和妻子离婚。但别说他是一个帝国的皇储,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徒,也是没法离婚的。于是就和他的小情人殉情自杀了。这是命运对于他的第二次捉弄。然后在年时,他挚爱的妻子(茜茜公主)在日内瓦旅游时也被刺杀。
被命运这样连续的捉弄,是谁也受不了。再加上到一战爆发时,都快80多岁了,内心对变化也是很抵触的。
在约瑟夫皇帝唯一的儿子殉情之后,侄子斐迪南大公就成了皇储。本来皇帝对时代变化就有抵触情绪,然后一件很偶然的事却把这种抵触情绪放大了。皇储斐迪南爱上了一个亲戚家的侍女,约瑟夫坚决反对。因为这件事皇帝与皇储之间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这个时候,帝国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皇帝和皇储的沟通不畅就成了大问题。
三、改革派与革命派
20世纪初,奥匈帝国政府对各民族都非常的公平,大家都得到了平等和尊重。这种公正性被美国人都认为是人间典范、欧洲之光。而且经济上,奥匈帝国从年,开始了工业革命,到一战之前奥匈帝国的经济增长,是欧洲最快的,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欣欣向荣的经济,对于塞尔维亚的极端民族主义份子却不是什么好事。面对这个问题,约瑟夫皇帝和斐迪南大公的分歧就出来了。
四、分歧
约瑟夫皇帝的想法是,现在形式大好,就别折腾了。但斐迪南大公的想法却更有远见一点,他想趁现在国家各个方面的情况都还比较好,赶紧把问题解决了。如果拖到心衰,再去做肾移植手术,那么多半就会死在手术台上。
这么着,围绕皇帝和皇储,奥匈帝国内部就形成了保守派和改革派。对于塞尔维亚这个毒瘤,保守派的主张是先不管你,你要闹事就打你。而斐迪南大公却主张改革。但如果真让斐迪南大公把改革搞成了,那塞尔维亚的极端民族主义,不就彻底歇菜了吗?所以,黑手社就决定刺杀斐迪南大公。
最后,塞尔维亚的极端民族主义份子刺杀了斐迪南大公两口子,按理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个国家开打就是了,怎么会引发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呢?咱们下期再聊!
来源:腾讯企鹅号一点De
编辑:济安 文字图片源于网络,略有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为腾讯网络平台"企鹅号”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lsyg/2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