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新书丨人类学家眼中的社会变革

发布时间:2021/7/29 11:52:3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38645.html

孟买掮客

丽莎·比约克曼(编者)

杜克大学出版社

年5月

扎根于印度孟买十多年,主编丽莎·比约克曼(LisaBj?rkman)在和友人的一次晚餐交流中产生了为这座人口众多、民情复杂的城市中形形色色的掮客写书的想法。掮客(brokers)即是从事介绍买卖工作(brokerage)并赚取佣金的中间人,可以是中产阶级,也可以是无名百姓;是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商、项目经理,也是监狱里的专家、电子垃圾收购者、帮选举造势的人、代孕中介等等。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在不同环节上满足城市的运转需求,缓解国家服务缺场带来的社会张力。年以来,经过工作坊、学术会议、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持续合作,40位人类学家、艺术家、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们把他们熟悉的36位都市掮客记录下来、彼此交流并结集成册,形成了这本不同于传统的多声道(multivocal)合作民族志。本书分为掮客工作的内容及目的、掮客的知识和社会资源、道德话语、人类学掮客研究的时代价值等四个部分,为全球城市理论提供一种新的劳工(labor)视角,也促进了人类学城市研究的自我反思与重构。

通往未来的条件:中国东北的英语使用者社群

埃里克·亨利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

年5月

在本书中,作者埃里克·亨利(EricS.Henry)讨论了英语全球化和其在辽宁沈阳这一中国东北最大城市的广泛影响。基于十二年的经验和观察研究,亨利研究英语在中国如何被使用、教学和学习,并思考英语这种语言本身对于其使用者产生的意义。结合民族志与语言学分析,《通往未来的条件》试图回答:英语为何在当代中国受到追捧?英语又为何如此让人欲罢不能,同时生产着欲望和焦虑?亨利得出的一个答案是,在“说英文使人时髦”这样的文化假设下,掌握英文的中国人认为他们超越了不会这门语言的同胞。对很多人来说,英语不只是课堂学习的知识,也被视之为一种文化需求、一种对个人前途的把握。亨利是加拿大圣马丽大学的人类学副教授,曾在城市与社会、人类学季刊等杂志发表文章。

狰狞的猫:人类世中与野兽的相遇

纳亚尼卡·马图尔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年6月

虎、豹、狮子通常被归为“吃人猛兽”。人类学家纳亚尼卡·马图尔(NayannikaMathur)则另辟蹊径,观察这些大猫如何因为流离失所而变得“狰狞”。基于印度15年的调查,马图尔这部开创性的作品试图超越殖民主义与保育主义叙事,把“狰狞的猫”置于舞台中心来重新阐释我们星球正在经历的危机。为什么大猫们会袭击人类?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回答很多,愈加趋向将生态崩坏归为主要原因。然而,对于狰狞的精确解释却一直未出现。《狰狞的猫》通过对这个被忽视的问题的深入调查,从新颖的视角来看待非人类动物的管制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密切接触。通过讲述民族志故事,《狰狞的猫》从三个关键方面思考人类世: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星球上重塑人类和非人类关系的方式;一种强调学术界介入的迫切性的政治手段。通过和大猫们的相遇以及它们之间的“野故事”,马图尔加深了我们对气候灾难发生原因、后果和思考框架的理解。马图尔是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南亚研究副教授,已出版著作《纸老虎: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法律、官僚主义和发展型国家(PaperTiger:Law,BureaucracyandtheDevelopmentalStateinHimalayanIndia)》。

巴勒斯坦的举世盛宴:约旦河西岸的资本和国家建设

卡里姆·雷比

杜克大学出版社

年5月

年,巴勒斯坦国家总理萨拉姆·法耶兹(SalamFayyad)邀请国际投资人参与有史以来首次举办的巴勒斯坦投资会议,并且启动了巴勒斯坦融入全球经济的第一步。如法耶兹所说:“巴勒斯坦正在举办一场盛宴,全世界都得到了邀请。”在本书中,作者卡里姆·雷比(KareemRabie)以本次投资会议和法耶兹的修辞切入,研究巴勒斯坦国家政治方向如何从外交式的两国方案(巴以分治)转向经济性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私有投资公司、国际救援组织和巴勒斯坦政府致力于大面积私有化房地产建设。雷比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政府希望以蓬勃发展的私有经济使巴勒斯坦变得更加自由富强;然而,以投资为导向的政策仍然延续了巴勒斯坦被压迫和被占领的现状,并且将与以色列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问题束之高阁。通过经济发展中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视角,雷比揭露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巴以地区出现的不平等资本积累、种族区分的劳工制、以及与以色列合作的巴勒斯坦资本和技术阶层如何不断复制年以来该地区一直存在的殖民暴力系统。雷比目前为美利坚大学人类学系的助理教授。

系谱的想象:生命历程的两项研究

迈克尔·杰克逊

杜克大学出版社

年5月

在《系谱的想象》一书中,作者同时采用民族志与想象性写作的手法,探索代际创伤和时间性的问题。基于五十余年的田野调查,作者详述了一个塞拉利昂家庭年的历史,其中历经繁盛与衰弱、战乱与和平、奋斗与移民。作者还用虚构叙事的口吻,回溯了自己的家庭史以及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田野工作的经历,借此说明一代人经历的战时创伤可能波及至下一代。两个故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存在于时间”(being-in-time)诸种模式的思考,展示了系谱时间如何在停停走走之间流动——时而不绝如线,时而断裂成片——这亦是当代人处理他们与祖先关系的方式。家系,由此成为理解我们自身存在于此世的一种有力模式,因为无人能逃离亲属关系和过往的牵绊。本书虽非传统却唤起记忆,不仅对“生命应当如何生存”提供了一种微妙的解释,而且拓宽了学术写作的界限。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任教于哈佛大学神学院,学术研究受到批判理论、美国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的强烈影响。

惯性危机:一部关于幻灭的民族志

萨拉·缪尔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年5月

年,阿根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可能是一个阿根廷人有生之年的第二或第五次。在这次危机余波中,作者搁置了人类学对希望的迷恋,转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rkmz/216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