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当地气候 >> 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巴尔干三国环游记
▌历史、民族、宗教和地缘政治,巴尔干半岛绝对算得上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局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我们有必要先捋一下,弄清楚一些概念和一些脉络再出发。
·01·欧洲火药桶从地理上看,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南部,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包括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和波黑全境,以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而巴尔干为我们熟知,是因为它长久以来一直顶着“欧洲火药桶”的帽子——远的不说,单从19世纪初期算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战火一直燃烧到了“一战”、“二战”、冷战结束后的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科索沃战争,直到现在科索沃问题仍然是悬而未决的不安定因素。巴尔干半岛怎么就摊上这种事?这还得从它身处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说起。西亚势力自小亚细亚半岛和东地中海,从东、南两面通向巴尔干,欧洲则是借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平原,从西、北方向压至,而东欧则主要是以黑海及其沿岸为战略通道,自东北方向而来。而巴尔干深处这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同时受到几大板块的影响——古希腊时,这里是希腊-马其顿与波斯帝国的交锋地;罗马帝国时,这里是罗马与日耳曼-斯拉夫系蛮族博弈的前沿阵地;罗马帝国覆亡后,这里便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蛮族、游牧势力的逐鹿场;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三雄又围绕它展开争夺。再后来,奥斯曼帝国取代了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兴起,又继续在巴尔干厮杀。而当下的巴尔干半岛,特别是那些经常拆分组合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的国家,它们的姓氏和状态则要从“二战”之后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说起。它包含了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以及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与伏伊伏丁那。但在内部各种宗教和民族问题,“铁老大”走了之后各种矛盾开始爆发,谁看谁都不顺眼。于是从年开始分家独立,这其中当然伴随着暴力冲突和战争。直至年当初凑一起的六兄弟终于分完了家,但年科索沃又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又是关乎民族、信仰和大国角力。·02·文明交汇点巴尔干半岛的地缘特点注定了它也是各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汇点,各种民族与宗教的聚集点——拉丁系和希腊系在这里交汇;东正、天主和伊斯兰也在这里交汇;伊利里亚人、希腊人、斯拉夫人、罗马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土耳其人群雄逐鹿……造成的局面就是现在的西巴尔干地区,每人中有12个阿尔巴尼亚人,15个波黑人,17个克罗地亚人,8个科索沃人、3个黑山人、9个马其顿人、28个塞尔维亚人和8个斯洛文尼亚人——民族宗教问题极为突出!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这般冲突与交汇也带来文化、艺术和建筑的多元。从修道院到清真寺,从巴洛克宫殿到中世纪城堡,从罗马柱到社会主义雕塑,点缀在这片拥有山川、平原、峡谷、湖泊、河流、海岸和森林的土地上,构建出从自然到人文的独特风景。这些要素都是一次完美旅行所必须的。·03·
复杂的三国
选择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三国作为此篇巴尔干环线推文的推荐,现实原因是在《老杨行記》的前几期推送过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单国线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去看看。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这三国的复杂程度,哪怕只是国家名称的变更这一方面,恐怕也无出其右。讲真,直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