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当地气候 >> 波黑免签月底生效,又一个欧洲国家说走就走
据中国驻波黑使馆消息,5月4日,中国驻波黑大使陈波向波黑外长茨尔纳达克递交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黑部长会议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生效日期的照会。双方确认,协定将于年5月29日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继塞尔维亚之后,又一欧洲国家对中国免签。本文作者曾两次到访波黑,在他看来,当下在波黑旅行,虽也有壮美河山相伴,但免不了会有着旁观他人之痛的“黑色”主题。
BlagajTkija位于莫斯塔尔郊外,是一座建在悬崖上的一座苏菲派经学院,因为风景独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来自土耳其的访客。本文除署名外均为张海律图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iHrcgovina),中国人出于简化,称波黑,西方世界出于习惯,常只唤作波斯尼亚(Bosnia)。一个国家、两种字母、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只是针对已经不存在的南斯拉夫最扼要的概述。自从26多前这块脆弱的饼干被不可避免地掰开后,它所散落出的碎片,以及碎片间那些不可调匀的血腥滋味,就成为吞没知识甚至人性常识的无底黑洞。其中,又以那块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碎饼干为最。有一部电影叫《锦绣河山一把火》,讲了为被母亲报仇的塞族士兵,点燃了儿时最要好穆族伙伴的村子,同时感慨,“漂亮的村庄就算是烧着了也还是漂亮的”。
经历了杀亲烧村之仇的波黑人,要么早以难民身份流亡西欧和美国,留下的学会了原谅并和平共处。倒是得留心脚下切勿随意瞎走。我在第二次前往波黑前,曾准备在克罗地亚租车,开进黑塞哥维那的深山里,后来被论坛里的回复劝阻,“冬天去那些地方啥都看不到,越往南越会碰上暴雪天,不止是山路没了的问题,而是你可能会开到还没清理干净的地雷区。”曾经旅游论坛上有人称:“波黑是铁了心要进欧盟的,甚至塞尔维亚也想进,一旦都去欧盟了,免签就别想了”,可你能想象一个会被提醒注意地雷的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吗?波黑乃至整个巴尔干半岛,也从来都是西欧主流语境中一种不堪的隐喻。这样也好,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不同于欧洲的“异域”风情吧?
北部
巴尼亚卢卡(BanjaLuka)
这是波黑境内的政治实体塞族共和国的事实首都,有着自己的政府、议会、税制、军队和警察。内战后的一系列改革,将两支实体军队整编为一支统一的波黑国家军队。如今,自治的塞族共和国实控着北部和东部共49%的国土,不过它们之间早已不存在边界,居民自由出入,只是相互间的公共交通班次不那么频繁。
穿过巴尼亚卢卡和南面城市亚伊采的弗尔巴斯河,切出峡谷、湖泊和瀑布,让这一区域成为欧洲最理想的漂流胜地,也让两座城市在波黑内战中,成为塞军和穆克联军反复殊死争夺的战略要冲。
在这座“首都”城内闲逛,可以到Gradski公园里,看那些打扫完街道棋盘的长者们,围在一起,盯着分持黑白巨型棋子的高手,对弈着一盘露天国际象棋。公园内还有一座有着漂亮天花板、却没永久馆藏的塞族艺术画廊(RpublikaSrpskaArtGallry)。
SrpskihVladara广场矗立着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为婚礼演奏完的吉普赛人,会在长椅上休憩并数着收获的零钱。广场北侧,是曾经的南斯拉夫王国年代的宫殿BanskiDvor,如今成了塞族共和国议会大楼和交响音乐厅和重要的文化中心。门前有一尊12颗心脏状石头组成的问号雕塑,悼念年五六月间,因陆路被穆克联军封堵、空中医院里缺氧死去的12名婴儿。
河畔的16世纪城堡里,长跑者、垂钓者和城墙上偷偷吸烟的中学女生,会让人觉得这不过是纽约中央公园的日常午后。可巨大白色帆布包裹起来的费尔哈迪亚清真寺(Frhadija)提醒着,这里是伤痛和仇恨暂时被搁置的波斯尼亚,曾在内战中被全数炸毁的15座清真寺,正在陆续修复并重新立起。最为重要的费尔哈迪亚清真寺,在年的重建仪式上,曾被40几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袭击。
巴尼亚卢卡公园里下棋的长者
中部
亚伊采(Jajc)
位处塞、穆、克三族地盘交汇处,亚伊采是内战时期被反复争夺和炮火洗礼的战略要地。即便如此,自14世纪建城以来的重要历史遗迹,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幸运地得以保存或修复。
克罗地亚公爵,即独立波斯尼亚王国大公爵Hrvoj家族的地下墓穴(Cata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dqh/1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