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前南斯拉夫内战始末上

发布时间:2021/3/29 22:11:19   点击数:

年以后,他对铁托的看法逐渐改变,特别是70年代初铁托发起清洗塞尔维亚干部的运动后,对铁托的看法变化很大。布说,铁托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就歧视塞尔维亚干部,提拔和重用克罗地亚干部。年至年,塞尔维亚有4万名干部被清洗。

  流血的伊甸园

  年3月1日,波黑首府萨拉热窝春光里透着几分寒冷。在这之前,邻近波黑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脱离南斯拉夫。是否独立的问题也摆在波黑共和国面前,并在波黑联合执政的三大民族政党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代表占波黑人口44%的穆斯林利益的执政党民主行动党坚持脱离南斯拉夫联邦自立门户;代表波黑人口31%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则坚持反对波黑独立,主张按民族实行地区自治;而代表波黑人口17%的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则要求将波黑境内的克罗地亚人居住区域同邻近的克罗地亚共和国合并。三方唇枪舌剑相持不下,于是决定进行全民公决,并于3月1日公布结果。这对波黑各族人民来说是个重要事情。这一日,与往常的休息日相比,萨市街头气氛似乎有些异样:除了稀稀拉拉前往投票站参加全民公决的市民外,人们还发现有人在游行,他们反对就波黑命运举行全民公决;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大街上巡逻;一些大街小巷筑起了大大小小的路障。

  这天上午,在萨拉热窝市巴什查尔尼希亚一所东正教教堂里,充满了欢庆样和的气氛,一对塞尔维亚族新人正在热热闹闹地举行婚礼。他们互换戒指、互相发誓忠于对方、白头借老,并接受主教的祝福。前往贺喜的亲朋好友挤满了教堂,大家簇拥着新人,脸上荡漾着圣洁的光芒。

  婚礼就要结束了。新娘挽着新郎,他们面带微笑,在人们祝福的目光里,缓缓向教堂门口走去,准备迎接他们渴望已久的崭新的生活。

  突然,教堂传来急促的枪声和爆炸声。有人朝参加婚礼的人群开枪扫射,一些人座声倒在血泊中。两伎新人虽然幸免予难,但新郎的父亲被当场打死。人们顿时乱作一团,四处逃散,婚礼变成了血染教堂的惨剧。

  南斯拉夫,曾被誉为欧洲难得的一个没有受污染的世外桃源,几十年来,一直是欧洲人,尤其是奥地利人、意大利人和德国人的度假圣地。有人说,南斯拉夫的千岛之岸,即其亚得里亚海沿岸,是欧洲最美的地方,生态环境学家曾美誉之为“人类创世纪中的伊甸园”。那里雨水不多,却有淡淡的雾气从地上升起,滋润着肥沃的土地,也净化着空气;地中海的植物终年露出青绿的嫩芽,仿佛置游人于永恒的春天之中,明媚的阳光,照在海水和溪水上,显得晶莹透亮,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其南部,有十几个享誉全球的天然裸泳场。每年都有一些自然主义者慕名而来,在这里过上几天无拘无柬的生活,体会那抛开尘世一切烦恼、回归自然的特有感受。然而,如今令入神往的“伊甸园”如今却被硝烟和血腥污染了,被内战的烽火烧得千疮百孔,令世人扼腕叹借。南斯拉夫内战爆发以来,战火持续不断,交战各方虽多次达成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协议墨迹未干,枪声又起,人们不禁要问,内战的根源到底何在?南斯拉夫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场兄弟相煎的自杀性战争呢?

  年3月31日凌晨,在克罗地亚共和国普利特维采湖区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原来克罗地亚共和国特种部队与当地塞尔维亚族警察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从此点燃了南斯拉夫“内战”之火。

  普利特维采湖区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旅游区,风景秀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是克罗地亚共和国一棵“摇钱树”。塞尔维亚自治区为加强其势力范围,增派不少地方警察进驻该区,引起克共和国当局的注意。克罗地亚共和国当局随即派特种部队前去抢占该地区。在特种部队必经之路上,塞族警察事先埋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准备打一个优击战,当克特种部队到达时,双方发生激烈的枪战,造成2人死亡,20多人受伤。据报道,塞族警察曾向克罗地亚特种部队军车扔了一威力很大的反坦克雷,幸运的是,这是颗“哑雷”,没有爆炸,几十人这才幸免于难。

  枪战发生后,在南斯拉夫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南人民军部队奉命进行干预,由30多辆装甲车和军区部队组成的队伍很快开赴普利特维采湖区,严密守卫在该区周围,在交战双方中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局势虽然暂时缓和,但夜间还不时响起零碎的枪声和爆炸声。

  这起流血事件在克罗地亚境内其他塞族聚居地引起很大的惊慌。塞族人纷纷集合、游行,抗议克罗地亚当局的“暴行”,要求克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队撤出该地区。一些塞族区先后宣布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甚至要求加入塞尔维亚共和国。年度宣布成立的塞尔维亚自治区中心克宁市还宣布进入战备状态,以防止克罗地亚特种部队的突然袭击。而克当局一方面继续向普利特维采湖区增派部队,一方面扬言要全民动员,捍卫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领土完整,防止共和国的分裂,致使许多塞族妇女和儿童纷纷逃往外地。该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已不能正常运行,工厂和学校也不能正常生产和上课,普利特维采湖区一时陷入混乱。

  这起流血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源于克境内克族和塞族人之间的矛盾。在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克罗地亚右翼势力掌握了政权,随后极力主张克罗地亚从南独立出去。由于克境内的塞族人和克族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传统,尤其是二战期间克族种族主义泛滥曾使无数塞族人惨遭不幸,让塞族人记忆犹新。塞族人自己在独立后的克罗地亚国家中沦为“二等民族”,便纷纷要求自治和独立,以克宁市为中心的塞尔维亚自治区约占克罗地亚共和国总人口的12%,面积约占该共和国的1/6,其势力范围扩展到克罗地亚共和国首府萨格勒布市的周围。它宣布自治,引起克当局的不满,因而克当局多次派特种部队进行干预,直到流血事件终于发生。

  就在南各共和国领导人为南斯拉夫国家体制频繁交涉的时候,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克、塞两族的冲突再度升级。在距贝尔格莱德西北公里的民族杂居地区斯拉尼沃尼亚,有一个塞尔维亚人的村庄博罗沃。年5月2日,当克罗地亚警察试图进村寻找从1日晚就在村庄失踪的两名同事时,拿枪的村民向警察开了火。双方激烈对射了好几个小时,造成至少2名警察被打死,6名警察受伤。南斯拉夫军方不得不派出军队和坦克,赶往博罗沃,扩大“维持和平”的行动。

  克罗地亚最大的塞尔维亚人地区的主要城镇克宁,是60多万塞尔维亚族人反对克罗地亚共和国民族主义政权的起义总部。在附近的波拉切,塞尔维亚反叛分子设下埋伏向在当地巡逻的克罗地亚警察射击,一名警察被打死。

  5月4日,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冲突已使16人丧命。在克罗地亚东北部索廷城外一个把守路障的克罗地亚人,发现有人从附近一座房子里向守卫路障的人开枪,使得他们不得不隐蔽起来,并朝这所房子开枪。由于克罗地亚的局势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许多城镇都设置了路障。4日,由于一枚炸弹爆炸,使克罗地亚东北部武科瓦尔的萨拉伊卡餐馆着了火。克境内塞族人和克族人之间的矛盾,也源于南斯拉夫两个最大的共和国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塞尔维亚坚持南是联邦国家,而克罗地亚则认为南应成为各主权国家的联盟。为此,塞尔维亚表示,克可以独立,但首先必须解决边界问题,而克境内塞族人闹独立、自治的呼声此起彼伏,得到了塞尔维亚领导人的支持。如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表示坚决支持“克宁塞族自治区”的“造反”行动。塞尔维亚领导人旨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阻止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分裂活动以及削弱克在未来南斯拉夫共同体中的地位。年3月2;日,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单独会晤,双方曾表示要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和南斯拉夫面临的危机。接着,6个共和国的总统于3月28日举行第一轮最高级会议。尽管会晤和会议火药味不是很浓,但各自对南今后的国家体制坚持的立场并没有改变。普利特维采湖区事件正是塞、克两共和国针锋相对的反映。

  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族人和塞族人及各自的武装力量处于剑拔弩张的对峙状态,内战一触即发。4月4日,在6个共和国总统第二轮“最高级会议”上各方都表示应继续和谈,避免任何暴力行动,但对联邦制和邦联制仍各持己见,互不相让。4月11日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举行了第二轮“最高级会议”,会议确定了解决南斯拉夫政治危机的两种抉择,即“主权国家联盟”和“统一民主联邦国家”,并决定在5月底以前将这两种方案在各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

  鉴于克塞两族发生的严重冲突,4日晚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同马尔科维奇总理、内务部长、陆军参谋长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讨论当前局势。塞尔维亚要求主席团保护生活在克罗地亚的60万塞尔维亚族人,因为“这些人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了威胁”。图季曼说,塞尔维亚的一些“专门进行反叛活动和恐怖活动的人”阴谋策划暴力行动,企图推翻政府。图季曼声称,他将力争和平解决这场危机,但是发誓如有必要将捍卫每一寸克罗地亚的领土,并开始动员警察后备部队。

  5月5日,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宣布批准动用军队平息今后的民族骚乱,该主席团警告说,在过去3天中发生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已经把国家推向内战的边缘。会议声明:“主席团要求全国各地立即和无条件地停止所有可能引起新的骚乱和冲突的活动。为此,如果这类活动发生,南斯拉夫军队将予以阻止,以防止爆发新的种族间的冲突。”声明发表后,南斯拉夫联邦军队迅速加强了克罗地亚的阵地,向塞尔维亚人口较多的一些克罗地亚城镇增派了坦克和装甲车。

  年5月6日夜,南斯拉夫国防部宣布,南斯拉夫爆发了内战,下令军队处于戒备状态,此前几个小时,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斯普利城中的一个军事设施内曾发生成千上万人参加的抗议活动,一名士兵在抗议活动中丧命。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警告说,军队将会开枪保护士兵和武装部队的财产,而不会容忍自己成为“冲突各方极端行为的打击目标”。随后,成队成队的坦克隆隆地开出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军队也从兵营出动,经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前往克罗地亚。数干人用货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堵塞公路,阻止坦克和装甲车开过波斯尼亚的波格格。其他一些城镇的道路也设置了路障,阻止坦克开进。费尽周折,军队和坦克终于占领了把东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连接在一起的3座桥梁,西克罗地亚的许多桥梁也有宪兵在守卫。

  南斯拉夫军队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构成的复杂的群体,军队一旦介人民族冲突,就会出现分裂。当19岁的马其顿士兵在一次抗议活动中被枪杀后,马其顿共和国已经要求把它盯的一些士兵从克罗地亚召回来。扬言要分离出去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已经要求军队解除斯洛文尼亚人服兵投,并要求建立自己的军队。

  5月8日,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宣布11点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消除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紧张气氛。计划要求“遣散”并解除数万名克罗地亚警察预备部队和塞尔维亚叛乱分子的武装,而且同意军队作为维持和平的力量。该计划还包括,宣布有关人员在克罗地亚地区自称为独立的塞尔维亚领土无效,结束大大加剧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紧张气氛的宣传战,消除由武装村民和警察在克罗地亚各地公路和铁路线上设置的路障;联邦政府保证在维持稳定和实施这项计划时同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合作等。

  5月9日,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说,他将同在克罗地亚领土上的军队进行合作,以使他们能参与防止发生进一步冲突的行动,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遣散克罗地亚警察后备部队。但是,他又强调,克罗地亚不会解除它的警察部队的武装,如果军队成为一支占领军,那克罗地亚将奋起捍卫国家的主权。随后,南斯拉夫的紧张局势一度有所缓和,克罗地亚边境利什蒂察的村民们已经拆除了他们为阻止南斯拉夫装甲部队通过而设置的路障。

  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简称,位于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园中部,毗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6万。波黑是一个信奉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混居的共和国,境内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占人口的32%,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占人口的18.4%;最大的民族集团是穆斯林,占人口的39.5%,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原本也是塞尔维亚人,但在奥斯曼帝国时被迫改奉伊斯兰教。南斯拉夫到70年代初把他们正式列为民族。波黑的穆斯林在风俗习惯上与塞尔维亚大相径庭,在政治利益上矛盾很多,他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讲塞尔维亚语。

  波黑于年底举行二战后的首次多党制选举,三个民族政党获胜,实行联合执政,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是穆斯林。年10月,波黑共和国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议员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宣布波黑共和国从南斯拉夫联邦中分离独立。对此,塞族人坚决反对,局势日益紧张。此后,在欧共体调解下,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三方就波黑边界不变、以三个民族实体为基础组成独立国家达成了协议。但是在新的国家国体问题上各方仍尖锐对立。穆斯林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克族主张成立联邦制国家,塞族则主张组成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并要求自己有权与塞尔维亚共和国结为邦联。

  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为满足欧共体承认其独立提出的条件,于年2月29日至3月1日就是否赞成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进行全民公决。这一公决得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的赞成,但却遭到塞尔维亚族居民的坚决抵制。全民公决结果是赞成独立,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穆斯林)认为,公决结果证明,共和国议会年宣布该共和国为主权国家是正确的。塞族领导人则指责这次公决不合法,任何对波黑“独立”的承认都会使该共和国的局势恶化。欧共体在3个主要民族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号召共和园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这实际上成为波黑形势恶化的导火线。年3月3日,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正式宣布,波黑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希望得到国际的承认。他说,在公民投票中,虽有约占l/3的塞尔维亚族进行了抵制,但仍有63.4%的人投了票,其中99.43%主张独立。教堂惨案触发了对全民公决不满的塞族人的愤怒情绪,塞尔维亚的反叛活动从首都扩及到这个共和国的其他地区。

  当天,波黑的塞尔维亚民兵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几人死亡。晚上,萨拉热窝大约有l万人走上街头,高呼“我们不要武器,不允许把我们分裂”“我们不应该成为另一个武科瓦尔”等口号。随后,零星的冲突时有发生。

  正当战火在波黑共和国蔓延之际,欧共体国家和美国于4月6日和7日先后宣布承认波黑共和国为独立主权国家,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使波黑内战骤然升级。

  4月6日,萨拉热窝市内枪炮声昼夜不停,莫斯塔尔、比耶利纳、库普雷斯、利夫诺等城市情况也十分严峻。穆斯林、克罗地亚族与塞尔维亚族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很多城市一片混乱,老百姓纷纷逃命。

  4月7日凌晨,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数架飞机轰炸克罗地亚武装力量控制的军火库和兵工厂,为此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提出强烈抗议,但遭到南联邦国防部代部长阿季奇的严厉驳斥。南人民军同克罗地亚共和国武装力量在波黑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激战,各民族在自己的领地组建大批准军事部队,波黑共和国陷入全面内战。

  铁托的理想国何在

  年4月24日,在贝尔格莱德的铁托纪念中心,一群颇有派头的人正边走边谈,不时还指指点点。当到达铁托墓时,这伙人停了下来,低声哺咕了几声,又围着墓转了几圈,不久就坐车离去了,九泉之下的铁托,或许没有想到,l1年后,竟有人不让他在自己挑选的墓地安息。

  随着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对铁托功过是非评价也日益公开和尖锐。随着5月4日,即铁托逝世11周年纪念日的来临,塞尔维亚一些极右势力,对铁托的攻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塞尔维亚激进党和切特尼克运动主席舍舍利到处发表讲话,恶毒攻击铁托,宣传建立大塞尔维亚,来取代铁托的南斯拉夫。他扬言,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其中一项就是在5月4日组织人马进军铁托纪念中心。舍舍利认为,铁托葬在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继亚人的耻辱”。他威胁说,如果在5月4日之前,铁托的亲属和克罗地亚人(铁托是克罗地亚族人)不把铁托的棺木迁走,或有关当局不另找地方

  重葬铁托,他将率人捣毁铁托墓。

  舍舍利声称,4月24日他已率领该党代表团专程考察了铁托墓,并做了必要的准备。5月4日那天,他们将不携带武器。但是如果南人民军干预,他和该党领导人将会挺身而出,横躺在坦克面前,甚至以死相抗。塞尔维亚其他一些极右派组织也纷纷推波助澜,支持舍舍利的主张及行动。塞尔维亚人民复兴党主席也说,他将派多人参加联合行动。一场浩劫有可能降临到铁托头上。

  舍舍利这些言行,在南斯拉夫,特别是在塞尔维亚引起强烈震动。塞尔维亚圣萨瓦党主席卡夫列洛维奇表示,尽管铁托墓对塞尔维亚人民是一种耻辱,但这一问题应由塞尔维亚当局处理,决不能采取任何“捣毁”之类的野蛮行径。

  塞尔维亚议会秘书长4月22日公开否认议会曾接到舍舍利所说的“搬迁铁托墓”的要求。他说,铁托纪念中心属于联邦机构,它是关闭还是继续开放,塞尔维亚概不负责。然而几天前,塞尔维亚总理泽莱诺维奇在讨论塞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说过,塞政府已建议把纪念中心约9.5平方公里的面积租给国内外企业家使用。

  贝尔格莱德著名律师费师则从法律的角度声称,若真“捣毁”铁托墓,是违法的。他说,是否把铁托墓迁走,至少应通过在塞尔维亚或贝尔格莱德举行公民投票后才能决定。著名导演、塞尔维亚自由党领导人佩特洛维奇则认为,铁托应像其他公民一样葬在公墓里,铁托官邸应物归原主。铁托年5月4日逝世后,根据其生前遗嘱,被安葬在他在贝尔格莱德官郧的花房内。按联邦法令规定,铁托官邸和周一些设施,以及铁托在克罗地亚的故居以及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官邸均列入铁托纪念中心。近几年来,铁托纪念中心的房屋财产的归属问题引起了争议。

  就在舆论普遍   或许因为舍舍利仅仅是一种舆论宣传和策略,试试南当局和塞尔维亚当局的态度,或许因为南内务部和人民军早巳布下了天罗地网,使舍舍利的阴谋无法得逞。

  5月4日,由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长阿季奇上将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邦武装力量代表团向铁托墓敬献了花束,并在留言簿上题词:“敬献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组织者和领袖、战后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和平与进步的杰出战士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由联邦主席团委员、联邦议会副主席和联邦政府副总理组成的联邦代表团也向铁托墓敬献了花束,井在留言簿上题词:“约·布·铁托事业的价值以及他对南斯拉夫争取自由与独立和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将由时间和人民的记忆作出最好的说明。”来自南斯拉夫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铁托夫人约婉卡也前来扫墓和敬献花束。下午3时零5分,在铁托l1年前逝世的时刻,著名英雄城市萨拉热窝响起汽笛声,全城大多数人在街上肃立默哀,对铁托表示深深的怀念。

  5月9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6周年之际,由南老战士协会、南人民军和南预备役军官协会组成的代表团向铁托敬献花束,并在留言簿上写道:“我国各族人民的斗争,以及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位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所起的作用,将成为人类自由和尊严战胜恶势力的伟大榜样,永载史册。”从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对钱托的纪念活动中,可以看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南斯拉夫人还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伟大的战士。

  韦利米尔·布兰科维奇是克罗地亚塞族人,生于年,他是塞尔维亚反对党之一——塞尔维亚民主党的主席。他曾在约见中国新华社记者时,谈到了对铁托的评价和看法。布兰科维奇的父亲曾参加过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他6岁时就跟随父亲参加游击队,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南共党员。年任南共联盟泽蒙市委书记,后为塞尔维亚共盟中央委员。他说,年以前,他一直崇拜铁托,视铁托为真正的英雄,如果有谁反对铁托,他甚至会杀死这样的人。年以后,他对铁托的看法逐渐改变,特别是70年代初铁托发起清洗塞尔维亚干部的运动后,对铁托的看法变化很大。布说,铁托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就歧视塞尔维亚干部,提拔和重用克罗地亚干部。年至年,塞尔维亚有4万名干部被清洗。铁托还人为地划分各共和园之间的边界,损害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利益,有利于克罗地亚。不过布兰科维奇不赞成采取过激的办法,如挖铁托的坟墓。他说:“不要强迫人民不爱铁托”,但要把真相告诉人民,让人民自己去判断,让历史来说话。

  布兰科维奇所说的话虽属一家之言,不过很有代表性,他对铁托的看法和评价代表了南斯拉夫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铁托是共产党人,他一生致力于创建自己的理想王国,希望建立一个公平、民主、自治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尽管他不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创建人,但他对南斯拉夫共产党的贡献和影响没有哪个人可与他相提并论。年,他受命于共产国际开始领导南共,并把流亡在国外的党的领导机构迁回南斯拉夫,就地闹革命。他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独立于苏共、独立于共产国际以及后来的共产党情报局的政党。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并探求适合南斯拉夫国情的发展道路。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南斯拉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集体制、自治制和轮流制为主体的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铁托时期,虽是共产党执政,但他反对党政合一,认为执政党只管引导,并首创自治轮流政治体制。如全国最高领导,联邦主席团主席,是由各共和国主席轮流担任,任期一年。全国企业也由各自工会自治,由他们选出的经理轮流负责。甚至各地居民社区,也组成共同团体的自治委员会,是包罗万象的基层组织。以前南斯拉夫人只要一出世,便由国家包起,从育婴、上学、工作、度假至退休,并轮流享受国家的福利,每人平均配有约15平方米住宅,每周5天工作,国民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可从事文化娱乐活动。在外交上中立,反对霸权主义,是世界不结盟国家会议创始国之一,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总部便设在贝尔格莱德。

  天有不测风云,在铁托死后仅仅10年时间,他所建立的这个理想国即受到很大冲击和破坏。经济渐渐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老百姓生活每况愈下,人民怨声载道;官场黑暗,贪污腐化成风,所谓的轮流掌权实则变成轮流发财、续职;曾被掩盖和谈化的民族矛盾日益突出,过去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战友,一下子变为仇敌,明争暗斗,互相厮杀。现如今,曾经由六个共和国、两个自治省组成的南联盟区只剩下两个共和国,而且陷入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恐怕九泉之下的铁托也难以瞑目,毕竟十几年后所发生的一切确实离他的理想国已相去甚远。

  联合国“危险的先例”

  年9月22日晚,第47届联合国大会以票赞成、6票反对和2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从而开创了在联合国历史上把一个会员国赶出联合国大会的先例,可以说,这的的确确是个危险的先例。

  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宣布成立,它是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的,面积平方公里,人口.6万,首都贝尔格莱德。南联盟的主体是塞尔维亚。当时,南联盟共和国宣布它是前南斯拉夫的合法继承者。然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均表示反对,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也不承认南联盟享有这种权利。

  随着波黑内战的逐步升级,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越来越把内战的责任归咎于塞尔维亚,认为塞尔维亚领导人是造成波黑内战的“罪魁祸首”。因此,南联盟成立伊始,就受到国际社会的贸易、航空和外交制裁,致使南联盟在外交上级为孤立,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伊斯兰国家大都同情和支持波黑的穆斯林,早就要求国际社会在波黑进行军事干涉,以“拯救”穆斯林兄弟,反对塞尔维亚的“侵略”。在9月初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上,伊斯兰国家曾试图把南斯拉夫开除出不结盟运动,但未能成功。在联大召开前夕,伊斯兰国家又提出要把南斯拉夫开除出联大。

  西方国家在多次调解失败、制裁和封锁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也主张剥夺南联盟自动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联合国席位的权利,以便对南联盟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南联盟作出更大的让步。年9月19日,在欧共体12国和美国的积极参与下,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了一项中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道豫在发言中明确指出:“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应在联合国中占有席位,不应轻易排除任何一国”,“孤立任何一方的做法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9月22日,这项由西方国家策划的决议终于在联大通过。决议指出,鉴于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不复存在,而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能自动继承其席位,南联盟共和国应另行申请加入联合国,并在被接纳为会员国之前,不得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工作。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现在分裂成五个国家。它们是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前四个共和国已经被联合国接纳为成员国,而南联盟不但未能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反而被赶出联合国大会。南联盟受此冷遇,主要是因为西方想迫使“欧洲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彻底归顺”。

  在西方国家看来,南联盟实行多党制完全是被迫的,而且行动迟缓,变化也不“彻底”。他们一向认为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因而对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联盟另眼相看,频频施加压力。西方舆论认为,南斯拉夫内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塞尔维亚族幻想重振昔日大塞尔维亚沙文主义以及米洛舍维奇企图成为铁托第二的结果,这是西方所绝不能容忍的。当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国际上未得到承认时,奥地利总理指出,这是由于国际社会“不了解那里的情况”。此后,西方国家似乎恍然大悟,纷纷承认克、斯两共和国独立,而且反对塞尔维亚和此后反对南联盟的调子和行动不断升级,既想攻破这个“欧洲最后的堡垒”,又想显示西方体系的强大及其巨大的震慑力。

  联合国席位问题也在南联盟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拥有美国和南斯拉夫双重国籍的南联盟总理帕尼奇(塞尔维亚人)在年9月16曰指出,南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已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主张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似乎与西方保持默契。然而,帕尼奇的主张遭到塞尔维亚政府和执政党的强烈反对。塞尔维亚政府强调,申请加入联合国,就意昧着“南斯拉夫的自我否定”,“将会使南处于完全孤立的境地”。执政党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约维奇指责帕尼奇的建议“客观上支持了某些国家把南斯拉夫开除出联合国大会的要求”,“将使国家蒙受无法估量和不可弥补的损失”。他强调,“现在必须严肃认真地提出对帕尼奇政府的信任问题。”与此同时,南联盟总统乔西奇肯定了帕尼奇为争取和平与恢复南国际地位所作的努力。黑山共和国总统布拉托维奇也表示,反对南联盟议会再次对帕尼奇总理进行信任投票。

  另一方面,帕尼奇也强调,联大决议是个“危险的先例”,不仅涉及到南斯拉夫,而且也影响到所有小国的利益和权利,还会影响到南斯拉夫危机的和平解决。不过,对联大决议人们理解各异。南联盟和俄罗斯等国认为,南联盟并末被开除出联合国,只是暂时不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活动而已,南驻联合国使团仍可继续工作,因此在联合国总部的南斯拉夫国旗和其他标志仍然保留。但美国、波黑和克罗地亚等国却认为,南联盟已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其他机构也应执行联大决议,禁止南联盟继续参加其工作。波黑和克罗地亚驻联合国代表还提出了在联合国总部取消南国旗和其他标志的要求。南联盟被赶出联合国这个“危险的先例”引起了连锁反匝,导致南斯拉夫被逐出其他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南联盟参加年秋季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决定南联盟不能自动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该组织中的席位。结果是,南联盟更加孤立,经济危机更加严峻,波黑内战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缓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197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