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半半日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悉达多

发布时间:2020/2/28 1:34:10   点击数:

德/赫尔曼·黑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诗人、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西方文化史上涌现过许多敬仰东方哲学的学者,叔本华最负盛名。而像黑塞这样的却绝无仅有,他毕生研究东方学说,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成为其许多作品的精神内核。《悉达多》即为其中一例。

《悉达多》取自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八相成道”的故事,但黑塞对其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演绎:

传说中的“八相成道”只不过是一个铺垫,最具传奇色彩的“左肋入胎、右肋出胎”的托胎情节被省略,选取的反而是当年佛祖形体枯瘦的六年沙门苦行,苦行结束时牧女神圣的乳糜之供及之后片段。

黑塞的构思极为巧妙,他将佛祖释迦牟尼的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一分为二,悉达多是灵魂逐渐觉醒的婆罗门王子,乔达摩是全书中第一个超凡成佛的人,二人是现在与未来、是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是在路上与到终点……

现实之我,理想之我

悉达多,古印度贵族少年,婆罗门王子,自年少起便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他曾学会在内心深处体认阿特曼(印度哲学术语,用以表示“自我”“神我”);也曾拜沙门为师,苦修摒弃自我,苦修沉潜禅定;还曾拜会佛陀,与之辩论探讨人生奥义;后来,悉达多为了真正地认识自己,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世俗生活之中;而终于有一天,他放下一切,来到一条河边,在摆渡人的点化下,实现了真正的、自己与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

这是一个沙门的故事,一个弃绝者的故事,一个求道者的故事,更是一个追寻“自我”和破除“我执”的故事。

悉达多的修行之路实则就是回归了乔达摩,黑塞将二者拼接在了一起,达到了灵魂深处的合二为一。

《悉达多》属于自传式的作品,因为黑塞深受基督教、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三重影响,所以在《悉达多》中黑塞就以基督教的原罪作为探寻自我的起点、以印度佛教的苦修作为探寻自我之旅描述了悉达多的离家修行和在世间流转,又以中国文化的圆融合一作为探寻自我之旅的终点去描述悉达多的河边悟道。

这种生命的历程和开悟向人们展示出的是自我探寻的真实及生命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修行不是克制、压缩,甚至将自我封锁于身体的某个角落,而是舒展、接受,是将自我与天地勾连共振。

有过痛苦,才懂得世间众人之苦;有过执著,才能放下执著;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无经历的智者始终对世人的一切充满蔑视,唯有经历过,才会深刻体谅每一个笨拙幼稚世人的生活的喜怒哀乐:求得求不得的情欲、父子的生别离、或者是人性种种无尽欲望……置身事外时觉得追逐者那么可笑幼稚,身处其中方知人生实苦。

佛陀是宽容的,因饱经苦痛而对所有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因此对世间万物充满着慈悲和大爱。

读《悉达多》,你会不知不觉想起自己在这浮华世界中的过往,会与书中的情节达成一种奇妙的、不经意的、有默契的呼应,觉得与书中的文字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悉达多”吧。

《悉达多》好似是在讲一个印度的宗教故事,但究其根本则是黑塞对东方哲学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在他的理解之中,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既是一种美学世界,也是一种生命哲学。

无论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你我的灵魂树洞

长按识别







































白癜风怎么治最好
白癜风怎么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76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