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小小的城,可爱的人丨纪塞尔维亚十日行
我旅行是因为喜欢到处走动,我享受旅行给我的自由感觉,我很高兴摆脱羁绊、责任和义务;我结识一些奇人,他们给我片刻欢愉,有时也给我写作主题;我时常腻烦自己,以为借助旅行可以丰富个性,让我略有改观。我旅行一趟,回来的时候依然故我。——毛姆
塞尔维亚之行已经结束两周了,本该尽快将游记整理成型,以供大家参考,却迟迟不肯动笔——不知道写些什么。自然不是旅途乏善可陈,反倒是旅行期间每天都有如一段新奇旅程。虽只有短短十天,在我却像经历了数月那么漫长,想要记录的太多,想要分享的太多,但若将所有感动一五一十分享,又害你们承受冗长之苦,思来想去,决定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如果你,正准备去塞尔维亚,想搜集一些实用攻略,可直接滑到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我写在蚂蜂窝上的详细攻略和游记。
如果你,暂时没有出行的打算,那看完下面的文字就好,希望我所看到的世界会让你对这世界有更多的期待跟幻想。
如果你,很闲,那就,请便。
初到异国
THEFIRSTTIMEIMETYOU
1月18日晚,历经17小时的颠簸,总算到得贝尔格莱德机场,我迷糊着双眼走出机场,在一排等待的人群中找出春姐的名字,对举着名牌的胖胖小哥sayhi。小哥接过行李,坐上已经有些年代的老旧宝马,朝着预定的酒店奔驰而去。
小哥叫博洋,几次想要和小哥预先了解一下塞尔维亚这个国度,大概小哥平时并没有很多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所说的言语也并非精挑细选的日常简练用语,一串不知所云的英语让我放弃了心里的打算,开始抬头看着窗外,这个被称为贝尔格莱德的城市,这个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陌生国度,我为之计划了三个月,此刻,总算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了。尽管行驶其上的道路让我有种来到中国某个小乡镇的错觉,甚至红绿灯都像是敷衍了事一般站在路旁,随意透着几缕昏黄的光线就算完成任务。也没有看到一国大城市的标配——高耸的摩天大楼。这里确实是一国首都么?大概不是每个国家都需要摩天大楼的。只得这样告诉自己。
进到预定好的旅馆,一股温暖的气息迎面而来。怀抱着欢快舞蹈的柴火的壁炉,不久之前刚执行过任务的圣诞树(塞尔维亚的圣诞节是1月7日),墙壁上的电视里用全然听不懂的语言解说着体育赛事,凹陷的双孔插头,昏暗的灯光下默默吸着烟的异国中年男子……一切都在向我表明:我已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此时正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
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
小小的城
THESMALLCITY
此次塞尔维亚之行,事先没有做攻略,只是大体了解过这个国家,有哪些城市,每个城市有些什么看点。具体的路线,必看的景点并没有规划过,常常是头一天晚上,我和春姐商量,要不明天我们去哪哪哪吧,第二天一早起来,拿着地图磨磨蹭蹭才去。要么就是现找酒店前台推荐。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很多景点没有刻意去找,就那样自然而然地邂逅了,常常是,走到一个地方,看着有点眼熟。然后才反应过来,咦,这不就是那个XXX吗?啊,对对对,就是那个XXX。而且,百分之八十的景点都是步行去看的。可以说,每一个去过的城市,都是用双脚丈量过的。想想,在我大天朝,谁要想用双脚丈量北京城,估计还没走哭别人都要笑死了。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萨瓦河和多瑙河在这里相遇,它是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贝尔格莱德拥有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从遍部全市的东方建筑到泽蒙市中心典型的中欧小镇再到新贝尔格莱德的现代建筑。城市现存的大量19世纪建筑受奥匈帝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很重。20世纪初,建筑又受到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的影响。此外还有塞尔维亚—中世纪和塞尔维亚—摩拉维亚风格的建筑广泛存在。在老贝尔格莱德最漂亮的建筑无疑是新巴洛克建筑和新文艺复兴建筑。在共产党执政期间,为了给二战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提供住房,贝尔格莱德建造了大量被称为野兽派的建筑。
(圣萨瓦教堂)
诺维萨德
NoviSad
诺维萨德位于塞尔维亚北部省份伏伊伏丁那,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
诺维萨德也是一座典型的中欧城市。曾获得“塞尔维亚的雅典”的美称,许多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法学家和政论家都在诺维萨德生活和工作过,历史上诺维萨德一直保持着多民族混居和多种文化并存的特性,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是城市的主要族群。今天的诺维萨德依然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并在扮演塞尔维亚的文化中心的同时为塞尔维亚的经济提供强大的工业与金融支持。
诺维萨德虽然号称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但是依然很小,在此城里游览期间,没有乘坐过任何交通工具,住宿都是拖着行李箱从火车站直接步行到市中心先找的。离开的时候也是,拉着在箱子晃悠着就找回火车站了。
一看就是外国人开的中餐馆,在塞尔维亚期间基本就没遇到过中国人。
苏博蒂察
Subotica
苏博蒂察(Subotica)是塞尔维亚东北部城市,邻近匈牙利边境。属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年首见于史籍。是塞尔维亚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贝尔格莱德通往布达佩斯的铁路由此出境。
苏博蒂察是一座别具魅力又小资范儿的城市,市中心的有许多建造精美的建筑,因为紧挨匈牙利,其风格或多或少带有匈牙利特色,比如乔纳伊陶瓷装饰。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犹太教堂、苏博蒂察市政厅、拉伊赫宫以及市图书馆大楼。由建筑师科莫拉和亚卡巴设计的苏博蒂察市政厅是伏伊伏定那地区最大的同类建筑。
原本只打算待一天的苏博蒂察,到达的第二日,梳妆打扮好之后才慢吞吞出门,却被满大街的雾凇惊得又蹦又跳,一夜之间,仿佛被精灵施了魔法。小城装扮得比人还美。立马决定再多待一晚。
城里有很多精致又独具风味的小餐厅。
去城郊的帕利奇湖玩了一下午回来,去了苏城小有名气的餐厅BOSS吃晚餐,结果又见迷人的小哥哥,更不想走了
兹拉蒂博尔
Zlatibor
兹拉蒂博尔(Zlatibor)应该是中国人照着字母直译过来的,塞尔维亚人说这个名字时,Z不发音,只说latibor,向导小哥说Zlatibor也就是goldentree的意思,而这里的tree一般是指松杉一类的树木,这个小镇几乎是建在森林里的,楼房周边有大片大片的树林,据说这里是欧洲有名的天然大氧吧。每一年的夏秋季节,都会有大量来自南欧、北欧的游客来到这里度假。
兹拉蒂博尔算是一个小城镇,小镇中心由一条主干道构成,位于塞国西部,毗邻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接壤的边境。距离小镇不远处就是塔拉(tara)国家公园,其中有木头城。
之前看游记的时候,知道塞尔维亚有一座木头城(Drvengrad),是著名导演库斯图里察为了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建造。还知道塞尔维亚有一个西罗谷小镇,是一个传统的小村庄。
我一直对小伙伴说,我想去看看西罗谷小镇,而小伙伴说她想去木头。但是我们都没有刻意去了解这两个地方要怎么去,其实也就等同于在心里默认这两个地方是没机会看了。到达兹拉蒂博尔后,萨沙介绍的向导小哥尼古拉斯驱车领我们去塔拉公园,半道上问我,知不知道木头城,据说大部分文艺青年都曾看过库斯图里察的电影,而知道库斯图里察的人必定知道木头城,我虽然那时还没看过《生命是个奇迹》,但是已经听说木头城了。然后小哥告诉我,我们现在就在去木头城的路上……
木头城所有建筑从地面到房屋,全部用木头建成并以色彩缤纷的油画粉饰。而室内都用色彩缤纷的绘画点缀,充满了童真趣味。
向导小哥一边领着我们观看小小的村庄,一边向我们解说道:这个村庄有一个户外博物馆,也叫做“老村庄博物馆”。此博物馆占地面积15公顷,收藏了兹拉蒂博尔19世纪以来的当地物品,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一系列当地的传统木屋建筑,包括有面包房、乳品店、制酪场和客栈等,是19世纪塞尔维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回来整理游记时,又查阅了资料,结果给整懵了,这网上的西罗谷小镇怎么跟我看的木头城一样一样的?对西罗谷小镇的描述和尼古拉斯对我们的解说也一样一样的。分明就是一个地方嘛……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据说,每年西罗谷小镇都会举行时尚秀,主要是来展示居住在山区的妇女手工编织的毛织类物品。每当到了夏季,西罗谷小镇都会开一个夏季班来教授人们制作传统的工艺品,包括陶器制造术、编织、镶嵌和绘画技术。
塞尔维亚的兴衰
THEVICISSITUDEOFSERBIA
年代,塞尔维亚遭受国际经济制裁,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第纳尔急剧贬值,加上战争的破坏,整个国家经济受到严重伤害,虽说自年以来,摆脱制裁后的经济正在稳步上升中,曾经的伤害依旧留下了清晰可见的痕迹。
随处可见破旧残败的楼房,且多数已人去楼空,走在大街上,也是中老年人居多,后来才了解到,很多塞尔维亚人为了生计,只得出国,去其他地方找工作。"Theyleft....“自愿给我们当向导的大叔略落寞地说道。
尽管如此,在塞尔维亚却很少见到“穷人”,这是我去了伊斯坦布尔之后才意识到的一个现象。塞尔维亚虽然经济不景气,破旧的街道上奔跑着的是老旧的车辆,苹果手机几乎不见,奢侈品店寥寥无几(也可能是我没看见),但似乎很少见到一眼就感到穷酸的人,大家都衣衫整洁,神情泰然,街道虽然看着乌漆墨黑,却不会有垃圾纷飞,凸凸凸喷着尾气的小轿车见到行人总是先停。
帅哥、美女
THEBEAUTIES
塞尔维亚真的是帅哥美女超多,而且都是大长腿,街道就是他们天然的T台。
当然,你们可能觉得从照片上看来,也就一般般啦,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些一般般的人都是在街上随便拍的,往往有很多长得好看,腿又长又直的都是走进了才发现,近视的苦啊,而那时拿起相机已经晚了,不用说,这种遗憾,在塞尔维亚期间,我每天都要体验上百次……
下图是一张在贝尔格莱德老城区街上随意抓(偷)拍的照片,当晚分享给两个小伙伴发朋友圈,引起了一番小小的轰动,所以对这三个人印象挺深。
贝尔格莱德第二天,去了城的另一端:泽蒙,那是一个典型的中欧小镇,静谧而安然,傍晚时分,和小伙伴正乐呵呵游走在小镇中,迎面走来一男子,忽觉甚是熟悉,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不可能啊,这里是塞尔维亚,怎么可能有认识的人,再走近,男子后面另有两人,这不就是昨天拍过的三人吗?不过,和他们的缘分也仅仅到此为止,照片是偷拍的,虽然我们对他们很熟悉,而他们对我们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并没有上演故友重见泪涟涟的戏码。
热情的狗
THEEBULLIENTDOG
塞尔维亚有很多狗,随处可见一人一狗走在雪地里的场景。虽然是大冷天,但是为了遛狗,怎么着都得出来走走。
到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一早出门跑步,半道被一只从大雾中狂吠而来的大狗吓得不轻,好在大狗被主人及时喝止,不然就要贝尔格莱德待满一个月了,那样的话,没准还能找个腿长两米的帅气男朋友……诶诶诶,吓傻了。
附上一只让我们开心了好久的小飞狗↓,有木有感到一股溢出屏幕的欢腾。
除此之外,常常遇到性情温顺的狗狗,很轻易就能与之玩到一块儿去。
小伙伴说,塞尔维亚的狗跟人一样热情好客。但愿听了这话的塞尔维亚人不要觉得不高兴,真的是称赞。
小酒馆
THEBISTRO
塞尔维亚很多精巧的小酒馆,温馨的灯光、愉快的色彩、悠扬的音乐、具有年代感的摆设……闲暇时分,约上三五好友,或享用美食,或啜饮美酒,不会反反复复刷手机,只有和朋友一场又一场愉悦的交谈。
在塞尔维亚期间,我们也感染上了这样的习惯,白天到处逛,晚间就去小酒馆喝酒、谈天说地,微微醺时就离开。
好吧,我一年的酒量也就这么多了
去到塞尔维亚,才对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有了较清晰的感触。我们的科技比他们发达,经济提升比他们快,楼比他们高,街道比他们宽,商品比他们高端,人却比他们孤单。不信你们想一下,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和家人或是朋友认认真真交流过了?那种面对面,敞开心扉的交流。
可爱的人
THELOVELYPEOPLE
当有人说留恋某个地方时,几乎可以认定:ta所留恋的,是那个地方的人。
——跑跑
萨沙是我们入住的贝尔格莱德旅馆的老板,脸圆圆的,头发卷曲,虽然已是四十多岁的样子,但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
到达贝尔格莱德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萨沙拿来贝尔格莱德的地图,为我们讲解各景区的分布点、如何到达、如何返回……收拾整理好,又驱车带着我们来到市区。得知我们没有办电话卡,也没有换钱,而且对换钱的地方迷迷糊糊,萨沙便从身上掏了第纳尔给我们,一番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开着车离去。
我原以为萨沙是因为自己要去市里面,所以顺便把我们捎上,那时我才明白,他是担心我们找不到路,才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可以游览的地方,还二话不说就借钱给我们。彼时我们可是连房费都还没交的人,也还没有登记入住。
在我们准备离开贝尔格莱德,去其他城市时,萨沙又为我们查询路线,直接将我们送到车站,帮忙买票,送进车站,反复强调“whenever,whereveryouare,ifyouhaveanyproblem,callme.”之后,才离去。
之后再次回到贝尔格莱德,双脚很自然地就走向了萨沙的小旅馆,推开sanart的门,与旅馆的店员Ivna关切地问道:“Doyouhavegoodtime?"我像是回到了家里。
得知我们想要去塔拉,一顿饭归来,萨沙拿出一张纸,上面已经整整齐齐列好了贝尔格莱德到兹拉蒂博尔的大巴班次以及返回的时间,住宿的地方,向导的名字、花费等等我们需要的信息。临了,还塞给我三包泡面,以备去的路上充饥。
我以为来塞尔维亚我可以学会很多技能,获得很多信息,回来可以传授给大家,比如怎么坐车,怎么去景点……一样不会,一圈回来,我还是“无能”的我,只是多了对萨沙的无限依恋。大概有人会想,毕竟付了钱的……如果我说所有这些帮助都没有收费呢?
游走在步行街上,被道路两旁精巧的小店吸去了目光,抬起相机对着挂满咖啡杯的橱窗,却发现有什么在动,原来是有人在招手,已经在街上冻了好一会儿了,索性就喝杯咖啡暖暖身,进屋才看清招手的是两位和气又精神的老爷爷,向他们点头致意后,就挑了刚才拍摄的窗边坐下,点了咖啡,喝着咖啡的时间里,和老爷爷拉起话来,顺势合了影,看到照片的老爷爷说了句:哎哟,都可以当爷爷了。还鼓励我在塞尔维亚物色一个男盆友,这样明年还可以再来。我呵呵笑着,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之前拿着相机啪啪啪乱拍一阵,正忙着删除时,窗边走过一个大叔,四目相对时,彼此互投友好的微笑,大叔对着我们挥手,于是想记录下这一刻,见这头抬起了相机,干脆把已经走到前面的老伴儿叫了回来,老伴儿一开始似乎不明所以,看到我们拿着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然后两人就齐卖萌……
一直在想,在中国会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去泽蒙看完日落,下到山脚,挑了一家小酒馆进去,因为不久之前才吃过,不是很饿,所以点了小瓶的红酒喝起来。隐隐担心怕喝醉,找不路回去,所以喝酒期间找服务生先把路问清楚,服务生拿着地图看了看,却不忙着为我们解答疑惑,而是走向另一边,找来透明胶,把已经被我们用得四分五裂的地图仔细粘好,才拿着笔来为我们解答疑惑。因为进门就把外衣拖了,正想直接跑屋外拍照,却被服务员大叔拉住,裹上了他的厚外套才让我出门。
拖着行李箱走在街上时,身后传来几个小学生嘻嘻哈哈的笑声,见到我们,传来一阵整齐的kouniqiwa。向其纠正,we’refromkina(塞尔维亚语).见他们笑得更开心了,就拿起相机,却害羞地低下了头,拍完之后又给我一声清脆的“thankyou.”
两个小家伙跟着自己爸爸妈妈出来逛街,老远看到对方,就深情呼唤着彼此的名字,预料到即将有一场相拥,准备好相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面。
塞尔期间,一路误打误撞,把想看的地方都看了,虽然是淡季,寒冬腊月,可是每到一座城市,又总是遇到最佳时间。
去诺维萨德时正好遇上鲜见的晴天,于是碰到了城堡上的落日。
去苏博蒂察,和满城的雾凇打了个照面。
再回贝尔格莱德,整个城市栖息在一片洁白之中……
到达兹拉蒂博尔的第二天,见到此生第一场鹅毛大雪……
如果不是第二天离开小镇之时,看着新出的太阳已将昨日堆积的白雪融化了大半,道路露出乌黑的样子,我不会知道,在那样的时刻,来到那样的地点的我,是有多么多么幸运。
如果没有写下这些文字,如果没有拍下这些照片,我一定不敢相信我曾到过这样一个世界。
是的,旅行一趟归来,我还是我。却不再是曾经的我。
愿你也是幸运的宝宝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