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黑山这么美,真舍不得告诉你
黑山海岸之旅,早就该写出来了,但一拖再拖,一方面是忙(lan),一方面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
这个欧洲最年轻的国家(如果不算年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并不缺故事。按照一贯的路数,我们会去查一堆历史书,翻墙搜好多网站,罗列数据,对比今昔。但只要一想起澄澈如一面湖水的亚得里亚海,海里自在来去的水母,海边飘着白纱帘的石头房子,还有星空下的烛光晚餐,我、我就再也深沉不起来了!
历史也好,政治也罢,谁在乎呀,来到科托尔湾和亚得里亚海岸,看脸就够了!
在成功省略五千字后,关于科托尔湾和亚得里亚海岸,有两点还是必须提一提。一是峡湾,二是威尼斯人。
佩拉斯特,我心中颜值最高的古城。看背后峡湾的山脉。
我第一次看到峡湾,是在新西兰南岛大名鼎鼎的米尔福德。那天一进入国家公园地界,就开始没命地下雨,据说这里每年至少要下天。我在雨中登上摇摇晃晃的海船,一路驶向塔斯曼海,两侧山高峡深,每一座山都有瀑布飞流直下,奔涌入海。船上不时响起广播,提醒留意观看前方出现的海豹。
挪威卑尔根的峡湾同样有名,虽没去过,但听去了的朋友描述,与米尔福德差别不太大,一样多雨,寒冷,空濛,野性。
这些峡湾标配,到了科托尔湾几乎都不灵了。这里阳光时常明媚,有东南欧数一数二的海滩,气候温和宜人,铁托同志都点赞,生前时常坐着专列来疗养。
科托尔峡湾这样魔幻的时候不多。老沐最喜欢峡湾上层层积压的云。
惊涛骇浪?亚得里亚海平静如镜,清透如果冻。大概只有高耸的群山身上一道道长驱入海的深棱,证明此地确实属于冰川刨蚀而成的峡湾地貌。
在科托尔古城背靠的圣约翰山上,俯瞰峡湾。一艘块艇划过平静的海面,像剪开一块丝绸。
但最“不像”峡湾的,应该还是一连串星罗棋布的古城。在新西兰或者北欧的峡湾里,所遇不是嶙峋怪石就是海狮海豹。只有在黑山,满目是教堂美丽的尖顶,水边繁华的人间烟火。
新海尔采格是科托尔湾看上去最年轻的古城——它长这样。
唤醒沉睡的高山,让海湾改变模样,威尼斯人功不可没。在黑山海岸线的古城里,不需要多刻意,就能找到这样的标记,说明此地的统治者,曾经是威尼斯人。
科托尔古城山顶遗留下的浮雕,带翅膀的狮子正是威尼斯的图腾。
威尼斯曾是东罗马帝国的附属国,9世纪时自己出来单干,横行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15世纪起,黑山的亚得里亚海域基本都由威尼斯人控制,科托尔湾的古城到处烙着威尼斯的影子。
在北部山区与奥斯曼土耳其拉锯苦战时,南部海滨尽享航海贸易带来的便利与财富。时至今日,在北边只能喝到带渣的土耳其咖啡,就着扛饿的土豆和大肠子,南部却遍地都有泡沫细腻的卡布奇诺,讲究什么酒配什么海鲜。
多汁的烤鱿鱼。上面点缀的那根香葱是此间特色。
LP的黑山单行本里,一共写到了南部海岸的22个古城。如果有一个月时间,一个一个走下去,想必有趣,因为就我们游历的4个古城来看,每座都很不一样。
黑山亚得里亚海沿岸几座古城所在的位置。从左到右依次是新海尔采格、佩拉斯特、科托尔和布德瓦。可以看到这个峡湾的形状非常曲折,这么奇怪的地形好像是两个扎紧的口袋,也造就了湖泊一样平静的海岸。
离开科托尔湾的时候,在飞机上拍到的峡湾一角。
1
科托尔,并非浪得虚名
对科托尔(Kotor)的感觉有点复杂。如果你只能去一个黑山的古城,无疑必须是它。这是个即便去之前刷过无数照片,亲眼看见时依然会心旌神摇的地方。你应该不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看到一座城市长得像它,尤其是当你爬上城墙,俯瞰锐角三角形的城池全貌的时候。
鸟瞰科托尔老城全貌,当告诉自己环绕城市的水面其实是海的时候,对它又会多心动一分。
一般人都会从面海的正门进入古城,我们走错了路,从正在修缮的南门摸进去。后来才知道,这是古城最老的城门,依着圣约翰山的山势修建而成,气势惊人。
科托尔老城黑黝黝的南门,中世纪感爆棚,《权力的游戏》哪天来这里取景,一点也不奇怪。一个勤勤恳恳背着大包不吵不闹吭哧吭哧走的谭小姐。去这里的古城,背包还是比拖箱子强,不然爬上爬下,死的心都有。
历史上科托尔一直是科托尔湾的中心,在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奥斯曼人手上几经流转,主要的城池都是威尼斯人统治的四百年间建成的,但也保留了不少更加早期的建筑,比如始建于9世纪的要塞城墙。它从古城的北门附近蜿蜒上山,全长超过1公里,有多个台阶。由于年代久远,黑沉的石墙与山体几乎融为一体,远看若隐若现,一旦看清,便是深深的震撼。
之字形的城墙和城墙上的小教堂。爬城墙是科托尔的主要玩法。
和游客们一起跑上跑下的汪星人。
黄昏的时候俯瞰古城一角的东正教堂,夕阳铺满了护城海。
不消说,爬城墙上山拍照成为老沐最开心的事情,住了两天,跟着他爬了三遍,腿都爬细了。还有一次为了拍夜景,在山上呆到夜里近十点。四下漆黑荒凉,人影都不多一个,我坐在近千年历史的碎石瓦砾上,只担心会出现鬼影。
三次登顶后老沐总结出了最佳摄影点,并不在山顶,而在半山的圣母教堂之上大约几十米的城墙转弯处,从这里俯瞰,古城所有的屋顶已经完全可见,还能借到教堂钟楼优美的一角。
在圣约翰山上远眺,山下是科托尔古城,往最远处看,就是佩拉斯特古城所在的方向。
夜幕降临的科托尔峡湾,闪起的一溜灯光中,藏着十来个小城。
在走地中海、亚得里亚海航线的高端邮轮里,科托尔是重要的一站。我们就碰到了维京之星号进港。这个亮晶晶的庞然大物,蹲在古城超级迷你的码头上,睥睨始建于9世纪的古城墙,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让两个从没见过超级邮轮的土包子,立刻下定决心,到背不动包的那天,要一块去坐最好的邮轮。
看那个亮闪闪的大块头!傍晚时分,船上的游客都站在十几层楼高的甲板上,看科托尔古城日落,那观景角度也是无敌了。
古城北门附近。这座角楼也是科托尔古城的标志之一。夜里山上的城墙会亮灯,延绵起伏的光带,让人想起烽火戏诸侯。
但科托尔古城的商业化也是最严重的,餐馆90%难吃,风情小店里卖的东西都长一个样。大量的邮轮客人朝来夕去,走马观花,吃顿饭买点东西就走了,于是大量“一次性”店铺也就在古城中应运而生,去过一次,不会想去第二次。
科托尔最古老的教堂,建造年份纂刻在墙上。左侧的钟楼从未完工。
教堂里的窗户,随意搁置的烛台,晨间的光影,搞创作的老沐,无聊等待的我。
从教堂的钟楼平台上往外看,这些老楼都已经成了酒店。
古城里的酒店也是全国最贵。为了省钱,住在古城一家Airbnb里,凌晨3点还被迫卧听楼下的酒吧歌手干嚎。房东是当地人,但并不住古城内,她谈论古城的口气,就像说一个摆脱不了的讨厌亲戚,既厌倦,又不能把他怎样,血液里带来的爱,纠缠在恨里。用她的话讲,古城里唯一值得买的东西,只有瓶装水,而酒吧扰民至3点并不算什么,从前都到天亮。
我们入住的Airbnb离古城西门不远,用的还是老式的木百叶窗。这是厨房窗外的景致。
我们到访时,南门附近在修路。路上铺的老石板在标好号后,被暂时卸下来堆在一边。
科托尔古城住的当地人已经很少了,大多都生活在古城的边缘。
像世界上很多别的古城一样,科托尔人把老街老巷让了出来给游客,在几公里以外的新城里生活。尽管房东力荐去性价比更高的新城活动,我们还是忍不住留在古城里一次次被宰——我们是游客嘛,不宰我们宰谁,何况老城只有一个,新城要多少有多少。
直到临走那天,坐车经过新城,才有点后悔了,原来新城如此美丽,与海湾零距离,海岸线与街道平齐,路边遍布时髦的餐馆、咖啡馆,当地人骑着自行车、小摩托穿梭其中,怡然自得。
古城一户人家窗前的一瞥。
从科托尔西北侧的盘山公路上拍到的峡湾。海面就像深邃的大湖。
2
新海尔采格,家常之美
选择去新海尔采格(HercegNovi),是因为被LP里的一句话打动,说这个城市的高低落差,在沿岸古城中排第一。我在山城长大,对起伏不定、一眼看不到边的地势,有天生的好感。这里也是最靠近克罗地亚边境的大城市,再往西北方向坐上个把小时车,就到杜布罗夫尼克了。听说隔壁已经挤满了中国游客,新海尔采格连本地游客都少见。
黄昏的新海尔采格。钟楼是新的,门洞是老的。
虽然有年历史,这座城市如名字所示,看着挺新的。但这种新是相对科托尔而言,后者完全是中世纪既视感。新海尔采格像是一座18、19世纪的小镇,透着半旧的家常感。不用担心有人突然向你兜售什么,看似寻常的巷陌,也不会激起游人的功利心,一定要去哪里哪里打卡。是个可以舒服住下的地方。
码头边悠闲的行人道。早上在路边喝咖啡,半天也没几个人经过。海鸥飞去飞来,狗视而不见呼呼大睡。
连接新海尔采格与其他古城的公路修在半山腰,车站占据了全城制高点,进城就是一路往下,直到海边,越近海的地方年头越老。
亚得里亚海专属小清新。
无论在哪座城望出去,海水都是一样的清澈。即便是科托尔的护城海水也是一样。
老城的好处就是巷陌相通,鸡犬相闻。只要大方向对,走哪条路都没关系,从前的曲径总能通幽。一路穿行,来到某家的晒台,窥见某家的窗户,转过一架紫藤,露出一片海。有时碰上铁将军把门,以为必须往回走,谁知过去一推,只是虚掩着。游人立即感受到主人的善意。
科托尔湾的古城里常见这种连接两处房子的拱廊。
户户依山而居,一家人的后院坡上爬满紫藤。
住在一家号称由旧火车站改造成的酒店HotelAurora,为什么说“号称”,因为四周完全不见铁轨的影踪。在南斯拉夫时代,有一条从贝尔格莱德直通亚得里亚海岸古城巴尔(Bar)的铁路,是铁托同志的最爱,他常坐着专列来海边巡视疗养。今天这条变成了跨国线的铁路仍在运行,夜里从贝尔格莱德出发,第二天下午能到巴尔,进入黑山后,一路风光极美。但新海尔采格距离巴尔尚有一段距离。
HotelAurora顶楼看得见海的房间。像30年代老电影的场景。
无论如何,酒店是好看的,因此还曾经成为电影布景。餐厅的天花板上刻着列车时刻表,大床房的木头百叶窗对牢海港,坐在窗台就能看日落。住一晚含早餐不过50多欧元,还送两杯任点的欢迎饮品,酒鬼夫妻老实不客气地点了看上去最好的葡萄酒。
没有客人时,酒保自己也会喝几杯。
微醺在城中乱走,被音乐学校飘出的大提琴声吸引,就停下来听。黄昏时分,城里人气渐旺,不是下班的人,就是放学的孩子,有的径自下到海边散步,有的脚步轻捷,走在回家的山路上。没人对我们多加注意,没人主动向外国人打招呼,这让外国人觉得好自在。
音乐学校旁边的教堂,前方就是面海的广场。我们坐在广场的围墙上,脚下是某家人的屋顶,再往下就是海。
3
布德瓦,圈起来的古城
平心而论,布德瓦(Budva)古城挺美的。只是因为地理位置最好,处在山区与海湾的交界处,而且拥有这一带最好的海滩,所以发展最早,破坏也最多。
或许不能叫破坏,因为古城没有怎么变样,也没有圈起来收钱,只是新城不像科托尔那样隐秘,而是大喇喇地敞在进入古城的必经之路上,你得经过一堆乏善可陈的酒店、住宅、餐馆和烂尾楼,才能看到古城那酷似杜布罗夫尼克的天际线。
一侧是中世纪童话,另一侧是后现代烂尾楼,这样的观感也很奇特。
家庭游的老外似乎很喜欢住在布德瓦,因为有海滩可供孩子玩耍,我们这种只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