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种草2017的十五本书
《美学是什么?》
把最不好种草的书放在前面。说这本书不好种草,主要是因为即便是学这个专业的,上美学课也是呼呼大睡。更何况,这本书是部大部头,就是那种看到它就不想读的那种。
其实这本书很有趣,语言也都很白且优美,很多次我觉得自己在看散文而不是理论书。另外的话,这本书很贴心,一些专业名词,会附有名词解释,每一章节的最后,会有延伸阅读书目推介。尤其是当我接触其他相关书籍之后,这本书简直就是小天使了。
《艺术创造学》
这本书是余秋雨写的一本理论书,但是并不生硬,拿来当作床头小说也是可以的。除却中间部分章节可能有些难度之外,其他的章节都很易懂,和《万历十五年》一样,作者也尽量的避免了专业术语(虽然与之相比的话专业术语偏多),且在讲述理论的时候会举一些具体例子,比如小说啊绘画啊电影啊什么的,所以即便一些难懂的地方结合例子来读也还是可以懂一些的。
从非专业的角度来讲,这本书也很有趣。即便你不去带有什么目的性(比如看过这本书之后能够更好的解读小说之类),书中翔实的例子也都很经典,比如说举了《红楼梦》做例子的地方,会让人有“原来也可以这样看这本书啊”的感想,很开眼界。
《青梅竹马》
这本书比较特殊,一来要推介的只是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同书名的《青梅竹马》,二来是这篇作品在考完试后会详细同大家介绍。喜欢这篇小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哀而不伤,点到即止”,很雅。
《鲜血梅花》
《鲜血梅花》是余华一本中篇小说集。如果你觉得《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是余华的风格的话,强烈建议你阅读一下这本书。个人是更喜欢余华前期的作品的,具体来讲是《细雨中呼喊》之前的那些,《细雨中呼喊》算是过渡的一部作品,也是自己的心头好。
《鲜血梅花》中收录的几篇现在印象比较深的是《鲜血梅花》和《古典爱情》,分别解构了武侠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而且是比较成功的解构小说。所以当时看的时候耳目一新,值得记录。
《万历十五年》
看这本书确实跟某电视剧有关,可是这本书要比某剧好太多了。我看过很专业的历史方面的书,也看过趣谈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这本书是介于这两者之间,虽比前者更多具有主观性,但也因此更具可读性。这本书虽然没有后者语言那么具有口语化,但也并不难度,回避掉了很多专业名词,字面上也没有太艰涩的内容,是一本浅读深读均宜的一本书。
《西线无战事》
这本书讲的是一些战争中基层的小兵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大多是被学校老师鼓动,懵懵懂懂上了战场,也有一些是瓦匠、农民,都是一些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在小说中,没有很多战争的描写,甚至写了很多他们在后方一些乐趣的生活,可是战争的阴影却始终在整本书中萦绕。
噫,写得好烂,爱看不看。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一个关于爱的很狗血的故事,其狗血程度丝毫不亚于湖南卫视的自制爱情电视剧,而这就是推荐这部小说的理由。一个以情节为主的小说,它的情节狗血,可是让人觉得主人公每一次狗血的行动,说的每一句狗血的话,都让我觉得这个人他就应该这样做,这句话就是应该他说出来,他就是应该这样说。所以我不喜欢这个小说,但是佩服作者的能力。作为什么姐姐妹妹的比较的话,它也比《简·爱》更深刻一些。
《荒原狼》
不夸张的说《荒原狼》是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一本书,或者说是一本帮我更清楚看自己的一本书。但作为推介其实是很心虚的,因为黑塞老头的书注定不会是大多数读者的心头好,因为它不打算讲故事,也没有很在意结构什么的,我甚至怀疑这本书黑塞压根就不是写出来给别人看的,虽然他也给荒原狼找了出路,但这条出路在魔剧院,一个看似比现实世界更荒诞的、却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地方。
可是作为总结自己这一年读的书的书单,《荒原狼》和《流浪者之歌》是这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流浪者之歌》
如果《荒原狼》是黑塞老头对自己内心的深刻解剖,那么《流浪者之歌》就是黑塞老头试图对哲学基本命题的深刻解剖。其实这两本书我都没有读懂,但是这两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感是最深刻的。虽然小学就会在写作文的时候写“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朋友”之类的话,但其实是很少有这种感觉的,顶多就是觉得“啊……作者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样,但是这本书很奇怪,它给我的感觉是,我如何都读不懂,但我很确信,黑塞老头透过书告诉我他读懂我了。
《尘埃落定》
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小说(好吧书单里的都是我很喜欢的),它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我个人看来,一点也不逊色于莫言的小说。我个人是喜欢看这种类型的小说,也喜欢推荐这种类型的小说。因为这种小说,即便是我把情节透露了,你看的时候依然会觉得有意思。这并不是说那些剧情被透露了就没意思的小说就不好了,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尘埃落定》讲的是西藏土司制度的瓦解的历史,小说通过一个“傻瓜”的视角来讲述这段历史,但是故事并不只是只有简单的类似于孩童视角,因为描写的对象的特殊化,涉及到了许多魔幻色彩的元素和情节。不否认喜欢这个故事有一些猎奇性的原因,毕竟描写的是一个自己不了解的民族和世界,但是更多的是,魔幻现实小说有一种我不知道用什么名词来形容的一种类似于“气”的东西,特别吸引我。所以这本小说也是这一年印象特别深刻的。
《蛙》
这本书很出名,看它也是因为它很出名。很早之前就打算要看,可是图书馆里的这本书一直不在书架上,到这学期才借到。好书不怕晚,今年看到也算如愿。
如你所知,这本书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大作。相较于前面讲的《尘埃落定》和莫言的另一部小说《檀香刑》,我觉得《蛙》是少了些什么的。但后来觉得是多了些什么,多的是意义。因为这本小说是根据我国的人口政策写的小说,所以这部作品相对于另外两部更现实一点,所以因为多了的这点东西在我反而少了点意思了。不过这种喜好是很私人的,自己对现实小说感冒的很少,对这本书的褒贬仅供参考。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如果我只能推荐阿婆的一部小说的话,一定是这本。
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位想要做上帝,或者说想要替上帝惩治人的凶手,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位因为处在灰色地带所以犯了错却没有受到惩罚的人聚在一座孤岛上,设计了一个连环杀人计划。
除却这个小说情节上的高妙让我想要推介给大家,更让我想要推介给大家的原因是佩服阿婆对每位人物心理描写之细腻。这种佩服在了解了阿婆的生平后,简直要五体投地了。喜欢推理小说的话,一定一定不要错过《无人生还》。
《捕鼠器》
和《无人生还》一样,《捕鼠器》也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捕鼠器》也算得上是一部“孤岛模式”了,故事发生在一个被暴风雪困住了的小旅馆,所有的人似乎都和多年前的一桩案子有关,在场的人都对应着旧案子里的谁,是这个故事的关键。
和《无人生还》相比,《捕鼠器》在我看来是稍稍逊色于前者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失为一部精彩推理之作。另外想要推荐这部书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体裁。这部作品是个剧本,其实剧本是很棒的一种文体形式,但似乎并不很受人重视。可其实剧本是很有趣的,推荐这本书也是想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可能,没准儿有谁接触过之后会喜欢上这种文体呢?
,《最蓝的眼睛》
这个作品是一篇的主题关于人种问题,在中国似乎很少见到这种情况。但是与之类似的比如说地域、美丑等标签,也是太多了。当时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没有很深的感触,这个学期上台湾文学课,涉及到很多有关于同性题材的作品。很吊诡的是,当社会已经可以接受这些人的存在时,仍有一些作者会选择自杀,因为他们自己心里还是会把自己当作有问题的。这篇小说有点这个意思,更为重点的不是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偏见、歧视甚至是欺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心里也觉得自己是非正常的。
凡含有象征意味的作品解读起来都总会有多种角度,以上仅就一个角度浅谈,从其他角度比如说美是否有标准,对美的定义中政治占有多大的比重等等,也都可以。即或从纯粹兴趣的角度,虽然不是一个让人读后很愉快的故事,但也很不错。
《月亮与六便士》
因为被骗买了《岛上书店》和《无声告白》等书之后,我对畅销书的日常态度就是diss的,所以尽管各大书单上都有《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字,自己一直都没有看,直到自己很喜欢的近代文学史老师也推介这本书,刚好kindle上也能看就看了,非常心甘情愿的被打脸了。
其实在我个人的感觉上,月亮与六便士的对比并不强烈,这本小说中更有力量的对比是主人公在艺术上的天才与生活中的混蛋(姑且说成混蛋吧)。就像是徐志摩,现在更多人的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