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邂逅middot波哥大
波哥大,哥伦比亚首都,这一站有点偶然,因南美之行后半段从哈瓦那飞智利圣地亚哥选择在波哥大转机,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才有了这个行程。因在新闻中常见某些负面因素和哥伦比亚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了些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印象比较深的则是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其他知之甚少。
临出发查阅了资料才对这个陌生城市有了些许了解,波哥大其实是拉美最大,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被誉为“南美的雅典”。
但波哥大似乎从来又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几乎很少在各种旅游信息中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城市没有给人任何繁荣假象,街上的每个人、每个角落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哪怕道路的拥堵也是真真实实的让人叹服。
蒙塞拉特山是波哥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地标观光一般是免不了的。缆车从山脚到山顶须10多分钟,此为上山的索道入口处。
缆车启动,城市建筑开始向后缓缓退去。由于波哥大的海拔已有多米,至山顶后应达多米,导游提醒大家行动稍缓,以免高原反应。
站在山顶白色小教堂前眺望,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视野极为开阔,俯瞰这个城市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我原想用接片拍摄一幅全景,无奈角度太大,只得作罢。
此白教堂亦是波哥大著名的景点,翻译过来就叫“蒙塞拉特”。我们在此行海拔的最高处完成朋友团集体照。
鹤立鸡群。
山顶的参观约30分钟,中段的山坡路颇需费些力气,可能原本也没什么,被导游一提醒注意高原反应,反而下意识的有点晕晕乎乎。
极目远眺,群山环抱,茂密的原始丛林孕育了波哥大,是否也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大毒枭?
整个波哥大的高层建筑都集中于山脚下的一处位置,和我们大上海不太一样,也不知怎么规划的,是否通过一轮轮的专家评审?
俯瞰波哥大,脑海里闪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这已是南美的第三站了,而当初三毛也是游历了南美后愈发停不下行走的脚步,始终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是否走的越远越会带给人不一样的精神动力?
小憩后下山,前往西帕基拉盐矿大教堂。
看过很多宏伟的欧洲教堂,大都是在城市中心,而这个地下米深的天主教堂起源于矿工们自建的小教堂,本来是为自己在黑暗深处危险的工作祈福祷告,试图从上帝那里得到力量,后来逐步把教堂建大,直到现在变成令人瞠目的规模。入口处的一个钢制雕塑。
矗立在坑道口的盐矿工人塑像。
远处的山景房貌似贫民窟。
虽然房屋一般,但山峦叠嶂,丛林掩映,环境不错。
从山上向下眺望远处的小镇。
这座地下教堂被认为是哥伦比亚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深受游客欢迎,也是当地信徒朝圣的必到之地。听完导游介绍,怀着探秘的心情踏入坑道。
西帕基拉盐矿大教堂被哥伦比亚人视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十分宏伟,被誉为最知名、最具成就感的建筑,享有“现代建筑宝石”的美誉。这座教堂不仅是重要的宗教圣地,还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哥伦比亚人的智慧结晶。
地下通风设施很好,并没有使人感觉闷热,入口通道是缓慢下坡,所以也很顺畅。洞壁上下,连地上都是雪白的结了晶的盐,令人印象深刻。
穿过一条漆黑的走廊,黑暗中渐渐透出蓝色的光亮,再是紫色,而后又变成黄色,走近细看,原来是一个大理石石雕的十字架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幻着颜色。
进到里面最大的教堂需要走过14站,每站都有个十字架,布置的泛光照明不断的变换着各种颜色,使人在地表深处的行走显得愈加神秘和恍惚。
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亮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不仅没有破坏教堂整体的庄严肃穆,反而增添了梦幻迷离的气息。
别有洞天。
在各色灯光不断变化映射下,盐矿里显得光怪陆离,一如国内的神秘钟乳石山洞。
罕见的地下结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洞内四通八达,很容易使人迷路。
西帕基拉盐矿大教堂堪称地下建筑的奇观,相信我们团里一位搞地下空间设计的专家会有些不一样的感受。网查资料得知,盐教堂曾参与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尽管最后未能成功入围,但哥伦比亚人仍将西帕基拉盐教堂视为展现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心想,说不定下一次可以评上,又多插了一面旗。蛮好。
向玻利瓦尔广场进发,波哥大的权利中心。
老城的建筑有着浓郁的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
精美的雕塑无处不在。
跨洲旅行不仅感受和体会着路途上的遥远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更可感受从历史到如今时间上的距离所带来的心灵感应。如果熟知历史则有味的多,如果不熟也没有关系,只要中科公益基金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