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克罗地亚血染的足球往事

发布时间:2018/12/30 3:10:31   点击数:

引子

蔚蓝的亚得里亚海

拥有着属于她的

同样蔚蓝的天空

她与黑海之间的陆地

名叫巴尔干半岛

一个被后世称作火药桶的地方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一名激进的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随后便向塞尔维亚宣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帷幕。正是因为一战,“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扬名世界。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主角,克罗地亚,就在巴尔干半岛上。

1

对巴尔干半岛本身而言,自身地缘实力有限,滋养强势文明国家的能力有限,如此一来,面对外部压力时,自然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造成了当任何一个外部势力插足进巴尔干半岛,都可能在当地引发战争和冲突的局面。而身处亚欧非夹缝的这片土地,在犬牙交错的利益冲突之下,便成为了列强争夺的“中原”逐鹿场。

纵观历史,巴尔干半岛似乎从来就没有摆脱作为斗兽场的命运。

古希腊时代,这里是希腊和马其顿与波斯帝国的交锋地;罗马帝国时,这里是罗马与日耳曼系、斯拉夫系蛮族博弈的前哨岗;罗马帝国覆亡后,这里又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蛮族、游牧势力的逐鹿场;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三雄又围绕它展开争夺。再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了东罗马帝国的位置,俄罗斯帝国兴起之时,二者又继续在巴尔干的土地上厮杀。千年来,这个倒霉的地方历经沉浮,大多数的时光里,它的西边是日耳曼天主教世界,东北是斯拉夫东正教世界,东南是伊斯兰世界,这里是三大势力的交锋前沿,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却一直民不聊生。

在巴尔干半岛上,曾经有一个很大的联邦制国家,叫南斯拉夫。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覆灭,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而南斯拉夫人主要由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和黑山人组成,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异常复杂。

在南斯拉夫人中,塞族和克族是典型的被周边颠覆势力渗透导致分裂的例子,而渗透的手段就是宗教和文化。

在漫长的千年岁月里,一开始列强只是互相交战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祸害一下这里的乡亲们。后来发现这些当地人也被祸害的越来越能打了,索性开始拉拢他们打代理人战争。克罗地亚被匈牙利占领后,经过了数次波折,最终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塞尔维亚投靠了东罗马,接受了东正教的浸礼。夹在中间的波黑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大量改宗伊斯兰教(当然他们内部也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于是本来同文同种,同源同宗的一群人,就这样站了队抱了腿,有了互相打来打去的理由。

宗教与文化分歧出现后,一两场战争的尸油就点燃了民族间百世的对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今塞族与克族的语言,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虽然听起来差异并不大,大概也就相当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方言,但双方却刻意用不同的文字书写。克罗地亚用拉丁字母,塞尔维亚和波黑用西里尔字母,看起来的差异就像英文和俄文。曾经作为赛克语标准音来源地的波黑独立后,称自己的语言为波斯尼亚语。黑山独立后,称自己的语言为黑山语……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没有背后势力的策动,大家也能元气满满地互相打来打去。

3

真正给这里带来和平的或者说曾经一度带来和平的,是铁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铁托上台执政。铁托本人是克罗地亚人,大概也只有这样的出身,才能促使他不强调国家里的细分民族特征,而是用“南斯拉夫”这个模糊的民族认同统一这个国家。他的去民族化、去宗教化政策,试图淡化“民族”、“宗教”、“地区”、“历史”等因素的凝聚力,而将人心导向“南斯拉夫族”与“国家”这些更超脱的概念,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认同;通过政策鼓励人们申报自己为“南斯拉夫族“;统一的语言文字教育;再加上他在苏联与西方阵营间的成功斡旋,竟然成功地在这个地球上不稳定因素最多的地区实现了大半个世纪的和平和杂居发展。当塞族、克族、波黑人铸剑为犁,共同建设新家园的时候,前南斯拉夫曾是东欧、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富裕而先进的国度。

然而,铁托的施政依旧是有缺陷的,而南联邦的制度缺陷使得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人的对他政策的认同难以为继。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瞬间被大大削弱。铁托的继任者,塞尔维亚人拥护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推行了“大塞尔维亚主义”,他推行的政策,是让塞尔维亚人在各加盟共和国当中,拥有民族自决权。这样的政策当然受到塞尔维亚人的欢迎,但同时让其他民族尤其是克罗地亚人反感倍增,甚至引来不少地区的冲突。年,米洛舍维奇削减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省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恐慌。直接引发了南斯拉夫内部的分裂动荡。

年,苏联即将解体,正如世上所有的政客一样,南斯拉夫的政客们利用“民族主义”、“宗教自由”等听起来堂而皇之的口号煽动冲突,攫取权力,再次点燃了贝尔格莱德的街道。

南斯拉夫内战从年3月31日开始,年11月12日结束,持续了10年7个月零12天。在这期间,约有13万至14万人丧生,约有万人流离失所。

其中,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用了4年7个月零12天,约有1.3-1.5万克罗地亚人在此间丧生或失踪,约有22万人流离失所。

4

而这些,又与克罗地亚足球有什么关系呢?

当时,克罗地亚已经陷入南斯拉夫内战中。这场战争不仅在军队与军队之间进行,更涉及到了平民之间。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以及波斯尼亚的穆斯林都是战争的主角。内战让原本邻里之间的信任不复存在,许多人背井离乡,只求安全的生活。

年,卢卡·莫德里奇出生在萨顿奥布罗瓦茨,这是个接近扎达尔市的小村子。年内战开始,他的父亲加入了克罗地亚军队。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也在掀起革命,他们杀死了莫德里奇的祖父老卢卡,并在莫德里奇一家逃离后烧毁了他们的房子。

足球成为了莫德里奇逃避现实的工具,他在酒店的停车场踢球,并结识同龄朋友。虽然后来莫德里奇说他并没有太感受到战争的存在,因为他太小,而父母也尽量回避掉了和战争有关的事,但那仍然是全家最困难的阶段。

无独有偶。年,曼朱基奇走进了迪琴根俱乐部青训营。迪琴根是座人口约2万的小镇,位于德国斯图加特西北约5公里的地方。这并不是曼朱基奇的故乡,也不是他的出生地。曼朱基奇和家人来到迪琴根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很安全。

在那段灰色的岁月里,乔尔卢卡离开了家乡戴尔文塔,迁到了相对好一些的萨格勒布,洛夫伦随家人迁往德国慕尼黑;科瓦契奇则是在奥地利的林茨出生的。

如今的克罗地亚国脚们,半数在童年经历过内战,一些比较年轻的队员则是在内战或内战刚刚结束时出生的。他们当中能随着家人逃往德国或瑞士等地的只是少数,大多人只能留在国内忍耐。

因此,这些球员的童年,大多是在炮火连天的日子中度过的。

所以你也就可以明白,在内战刚刚平息不久的年,克罗地亚拿到世界杯殿军是多么的不容易。

二十年后,当年的孩子们早已褪去青涩,他们站在了世界杯的舞台中央。这群大多出道于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体系的兄弟们在一起并肩作战,经过三个艰苦的加时赛和两个点球大战走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金杯旁边。无论他们是否夺冠,作为球员,他们都已经创造了这个国家的足球历史。而作为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同样值得人们尊敬。

当足球的光辉在战火熄灭后的贝尔格莱德逐渐暗淡之时,足球的火种却在萨格勒布的土地上熊熊燃烧,时而蓬勃,时而平缓,但却始终燃烧不灭。

祝他们今晚好运

ForTheCupOfLife

校对:植物大、焓灵

史实方面协力:巴昔卡

孙昕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611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