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塞哥维那 >> 地理位置 >> 位置与意义读黑塞玻璃珠游戏有感上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写于高考前寒假,对湘珺个人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直接指导了我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和未来事业的选择。也就是同期或者再晚些时候,有天半夜我突然梦醒,只见一道灵光闪过,我从床上一跃而起,一拍脑袋发现自己可以学中医,让当时正苦思未来出路的我激动万分。
今日稍作改动后发出,并增加按语表达今时想法。
“你将你自己的灵魂分割成了卡斯达里和俗世两个部分,而为了不该由你负责的事情过度地折磨了你的自身。你对于其他确实应该由你负责的事情,或许也不太认真。我想你大概已有相当的时间没做任何静坐练习了。”
《玻璃珠游戏》克尼克导师“真理是有的。但你渴望的那种学说,绝对、完美、只有使人智慧的教条,却是没有的。朋友,你也不该渴求一种完美无缺的学说,倒是,你该力求自己完美才是。神在你自己的心中,而不在观念和书本里面。真理须在生活体验中求之,不是言说可以教授的。……准备对付矛盾的冲突吧——我不妨说它们已在发动了。”
“我们的任务在于看清矛盾的本来状态:先视矛盾为矛盾,而后视其为对立的统一。”
《玻璃珠游戏》老音乐导师确实,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任务与它固来存在的问题,在我们不处于需要整个儿去承担责任的位置时,可以叹息,可以忿忿不平,可以想要努力去迫使它了解自己,但若为此而过度劳心那就不仅是无济于事,而且还愚妄可笑。对每个人本身最重要的,真正最需要去做和真正最需要去负责的,也是可以改变并且一定能产生效果的,是专注于自身,扎扎实实地让这个自我趋于完美,到达完美——哪怕仅是个无限接近完美的所在,亦同样值得追求。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也是能让自己活得比较好的方式。
而由此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自知”。自知是一个无比艰难甚至还十分漫长的过程,多少人可能一生都处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不恰当的状态,又有多少人可能一生都在紧赶慢赶的大潮中淹没了自己,未能真正把它视为一个人生必修功课地去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不仅仅是个人期许、家庭关系、社会评价、社会责任——这些固然也重要——等等向外外在的东西,还包括个人真实的意愿与兴趣爱好,以及,最最重要的,个人真实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长处与弱点,包括专注力、意志力、忍耐力、责任感、勇气、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对不同事物的热情持久度、……)与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能力和可能做出的超越——无疑以后者最难,它更需要一种永无止境的尝试与发现,总的来说是几乎无人敢真正肯定自己的极限在哪的,但在恰当的时候服输,承认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也是必要的。一个人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自己的能力定位来逐渐形成对自己合适所处位置的一个较为恰当客观的认知,同时还能依照现实情况作出适宜的调整,即是较好的“自知”状态了。
这就是说,当燕雀明白自己最高只能飞到树枝时就不该去羡慕鹏程万里——好高骛远的结果很可能是把本钱也赌空了;而本是天鹅应展翅翱翔的丑小鸭也不该一味去追求同伴的接受和自身的“同化”,以致丧失掉搏击长空的本能——最后只会两边不讨好,既未得同伴的认可又给自己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与悔恨。正确的是,“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另外,基本上真正幸福快乐的人,也一定是处在了正确位置上的人。当一个人处于正确位置时,会更强烈地体会到一种使命感的召唤,而这种召唤又会促使他努力地尽好本责,从而整个地提升了他对个人存在状态的意义感与价值感。更重要的是,可能还是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与犹疑彷徨,甚至濒临信仰崩溃的情况,怕也不会少。但是,正如曼德拉所言,“我没有别的特别信念,除了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这一点非常强大,而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当产生并坚信诸如此类的想法时应该也能够应对上述苦境了。
只除了一种特殊情况,便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彻底错了,而且错到天理难容,那么行此事的人,可能会得意一时,但绝不会顺利一世。像希特勒,他愈往前走遇到的坎坷和磨难就愈多愈大,直到他那个所谓信仰已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直到自己压死自己。我想这样的人是最大的悲剧,甚至连“悲剧”二字都配不上,因为在其它情况下都还有可以挽回、可以救赎的余地,唯有这种情况几乎无可救药,并且信念愈坚,获得救赎的可能性就愈低,只能走向自我毁灭,且还波及旁人,离我们的幸福快乐更是远之又远了。由此看出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至少是可以挽回的那种价值观是多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世界和自身的了解判断,影响到对“正确位置”的选择判定,并与后半生幸福与否密切相关。
再谈谈孔孟老庄,在我看来各人所选择的积极入世或消极出世均无孰优孰劣之分,相反还可以说他们都是无比成功的历史优胜者,因为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创造出思想学说影响、指引了后世一代代希望能到达同样位置的人。这里便又回到了最开始那个问题,改变外界与改变自己的关系。孔子何尝不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仍“明知不可而为之”,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他所处的位置,历史给予他的责任或者说他希望并且是的确可能做到的,自己为历史创造的价值,并不单单是取信几国诸侯,实现“老安少怀”与自己的美政理想——真正只为实现政治理想或满足个人欲望的,我想是法家兵家纵横家们所做的事,更直接,更有力,也更容易产生短期效果,而这也是他们发挥出自身特点后所处的合适位置——对孔子而言更重要的,还有“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唤醒后世仁人,开万世师表。因而他不但编《诗经》,述《春秋》,更以身作则,驾牛车颠沛于列国,用自己的大义与悲壮留给后世一个楷模,以及一种足以支撑起民族脊梁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他所处的春秋时代要求的一个位置,而他当仁不让。从这里也能看出,追求完善自我与改变世界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或者说,在追求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顺便地改变了世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而老庄这样看起来似乎把俗世拒之门外的隐士,却又不同,他们更加侧重地,把目光落在了世界另一面的虚妄无常,并无不悲哀地意识到,自然悖反性的不可更改与人类发展的渺小无力。无论是老子的渴求小国寡民那样的清静无为之境,抑或是庄子的无端崖之辞无何有之乡,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世界的诠释——而世界本来也是这么多元多面,从任一角度出发,都能找到与其在语言表述上似乎完全相反的真理。因而在此认知的基础上,隐士们的位置更多是守护内部精神家园,而非向外积极进取,而他们天生率真隐逸的性格,或者过于感伤过于悲悯的性格,无疑也很适合承担下这样的工作,并且做得挺好。这样的位置,我们能说它的重要性,它对世界的贡献,就逊于前一种位置吗?
所以,一方面,就个人来说,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并强化自知,找到那个合适的位置,并以最大的热忱使自己趋于在此位置上的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就世界而言,它以极大的胸怀包容了世间的每一个位置。可能从人世社会的评价角度,它们会有高尚、平庸、低贱甚至卑鄙之分,但万物之母从来没有嫌弃过任何一个,从来没有,因为每一个都被需要,都是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那些正确地处在高尚位置的人,或者是处在其它位置但同样心怀高尚的人,他们对自我、对世界所做出的每一分努力,流下的每一滴汗水血泪,都不会成为白费的工夫,从来不会。
年2月15—16日,完稿于凌晨三点半
修改于2月23日
请不要跟随我
我可能不会带领你
请不要带领我
我可能不会跟随你
但你可以像兄弟般
与我并肩前行
湘珺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看白癜风费用贵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