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
东欧之行的最后一站,波黑。
波黑对中国公民免签,拿着护照即可入镜,他们使用的是自己的货币,所以必须用欧元去当地换了才行。
波黑的全名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听起来像极了非洲的某个国家。上个世纪,这里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索,90年代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直到现在,虽说比较和平,但由于没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经济也没咋发展起来。
走在波黑的城市中,可以恍惚感受战争留下的记忆,这里除了将一些战争地当作景点供游客参观外,许多建筑的墙面上依旧有战争留下的弹孔。
莫斯塔尔
Mostar
我们的第一站,从黑山坐车来到波黑的莫斯塔尔,来到莫斯塔尔,也就来到了上厕所不需要花钱的天堂。
莫斯塔尔以一座曾有年历史的石拱桥著称,这座石桥有着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大多游客都是慕其名而来。年,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毁,年战后开始重建,年工程竣工。重建和恢复工程所用石料沿用了沉入河中的部分原始石料,不足石料和其它材料均从当地取材,其材质和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
莫斯塔尔这座城市,说好听点就是地中海风情的欧洲小镇,说实在点就是欧洲版的丽江古城、凤凰古城、这个古城那个古城,卖的都是所谓“当地特色”的手工铜器(其实都是工厂流水线加工),商家会告诉你他的东西全部都是handmade,但凡有点脑子也不会相信所有handmade商品全都一模一样且数量巨大。古城的风土人情皆与商业有关,感受当地文化也只是换个地方买纪念品。
我有多不喜欢这座城市
从我一个滤镜都没给他加就能看出
莫斯塔尔最著名的就是这座历史悠久的网红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游客不惜从世界各地赶来,带上最好看的裙子,天一亮就冲向最佳拍摄地,凹上几百个造型,然后坐在咖啡店里修图一下午——这就是莫斯塔尔的行程。
莫斯塔尔,真的是个不值得去的地方。起码,并不值得单为这座桥而去。如果你的朋友圈有人来到了这里并且发了跟这座桥的合影,请相信我,他拍了一上午的照,P了一下午的片,凑了50个以上的汉字发了隆重的朋友圈,内心一定是孤独的。
如果你也要来波黑,建议放弃这座城市的行程。如果这座桥的美丽让你觉得不去也太可惜,本人愿意提供20元PS服务,将您与这座桥完美p在一起。
萨拉热窝
Sarajevo
带着对莫斯塔尔的失望,我们坐车来到了首都萨拉热窝。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萨拉热窝,我想一定是“厚重、沉静以及酷”。
这里的建筑四四方方,色彩低调,街道空旷略带冷清,人们穿着漂亮的大衣、带着各自的心事匆匆来往。山上种满了红色屋顶的房子,家门口是成片的穆斯林墓地,店铺里卖的是二战时期从德军身上扒下来的裤腰带。如果《教父》要在哪儿拍个当代版续集,我觉得只有萨拉热窝可以。
二战时期的中古商品
我们在萨拉热窝住的民宿叫VerdeApartment,房主是一对小夫妻。房间是一个独立的房子,房主将一切收拾妥当,提前一天在WhatsApp上联系了我,到了便在等着,非常体贴。
这个房东的优秀就在于,一上来就给我们推荐了各种好吃好玩的,防止我们踩雷,比如这家餐厅:
被我称为一滴入魔的宫廷玉液酒
光是这瓶啤酒的口感,就让我原谅了所有关于莫斯塔尔的不开心。
第一站
波黑国家美术馆
第二站
圣心主教座堂
这些景点全部都在老城区,但是在我看来,波黑的景点都没啥意思。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漂亮的建筑和形形色色的人。
这家茶馆开在老城区市场的边上,各大app都能排名前三。我在Google上偶然看见,便前去尝试。店铺装修得非常土耳其,老板长得也很不像正常人,因此更加深了我的兴趣。
茶馆里只卖茶,你想喝咖啡喝果汁是不可能满足的。老板会让你看菜单,点了之后先来个小杯试喝,喜欢了再给你上一整份。如果你想尝尝其他口味的饮品,只要你提出来,他也会给你免费的试饮。
由于我们只在波黑呆了三天不到,因此没有细细品味这个国家的机会。如果可以,我现在更愿意把在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时间,留出几天来慢慢感受波黑——萨拉热窝以无声的方式成了我在这趟行程里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
特色”手工“咖啡壶
无论是塞尔维亚、黑山还是波黑,这三个国家的人都使用着同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哪天,只要下午三点过后,总能看见人们坐在一个个咖啡馆里喝咖啡、抽烟、喝酒、聊天。
当地咖啡
我曾问我塞尔维亚的房东,大家是三点以后都不上班吗?房东说,倒也不是不上班,就是差不多三点了嘛,工作了一天太辛苦了也该休息了。
(我记得你们上午是10点上班???)
那么今天的老规矩,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将获得来自波黑的咖啡两包。
辛苦码字的阿环